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应如何评价孔子

历史上应如何评价孔子

发布时间:2022-06-13 22:27:31

Ⅰ 如何评价孔子

评价孔子

孔子道德修养极高,无愧于万世师表,亦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然其未能得道且通晓阴阳,故愚以为,孔子实为贤人。

古往今来,圣贤可谓凤毛麟角;而正是这些为数寥寥之人,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体系的框架。其中,声望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孔子。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平民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私学虽未必为孔子首创,但因其而兴盛。孔子收徒讲学,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亦作育了不少英才——正是这些英才,令《论语》得以面世,使“述而不作”的孔子,得以万古流芳。

《论语·子罕篇》有云:“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孔子世家》有云:“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显然,孔子不仅在道德上承前启后,而且在文学上继往开来。

总而言之,孔子是中国在文学与道德上影响最大的贤人。

贤人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有云: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贤人矣?”

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吾定义贤人为:道德修养极高,足以为时人所效法,为后世所景仰,且未能得道的人。(按:贤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孔子为参照,凡境界与孔子差距很明显者,皆不足以谓之贤人。)

愚以为,儒家所谓的圣人(如尧、舜、禹、周公、孔丘、孟轲、荀卿),实为贤人;世人公认的大儒(如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顾炎武)与得孔子真传者(如颜回、曾参、子张、子夏),亦可谓贤人。儒门以外,《庄子·天下》所列举的墨翟、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均是贤人;若杨朱、列御寇未能得道,当属贤人。此外,韩非、晏婴亦为贤人。

古籍散佚严重,由于文献不足,故不少贤人被遗忘于历史之中。此外,因鄙人孤陋寡闻,亦有部分贤人(尤其在儒门之外的)未予列出。

总而言之,贤人并不多见。

Ⅱ 历史对于孔子的评价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褒贬都有。可以说孔子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但是也有他的局限性,以及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

Ⅲ 究竟该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不管是对古代的学者还是对现代的学者来说,孔子这个名字相信大家一点也不陌生。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十分出名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于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事业以及现代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孔子也受到许多现代学者的爱护与拥戴。

三、综述

总的来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思想以及教育思想并没有被各国统治者采纳,但是那在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教育思想以及治国思想,对于现代的中国来说,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Ⅳ 孔子历史上有何评价

中华文化的代表,
民族精神的化身,
和谐社会的象征.
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业绩是: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崭新格局;创立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脉;整理典籍,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播居功至伟.他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几位对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持续两千余年而不灭的伟大先哲之一.因此,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对苛政暴君的批判,对传统美德的固守.他宏毅坚韧的人格、“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抱、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堪称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
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仍,礼崩乐坏,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在这世事变幻无常,变革与创新并存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以罕见的担当精神,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际关系.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可以说,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理,向往和谐社会的象征.

Ⅳ 想知道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评价如下:

1、近代思想史家杜国庠:孔子不但是儒家的开山祖,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公开教学的教育家,最先把古代氏族贵族所专有的诗、书、礼、乐这类学问,普及给民间,不问来学者出身贵贱,实行“有教无类”,把官学变成私学。

2、近代历史学家柳诒徵: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3、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逮公卿士庶罔不率也。

4、明宪宗朱见深:孔子之道之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

5、明代学者陈献章:惟我先圣孔子,道高如天,德厚如地,教化无穷如四时。

Ⅵ 历史上怎样评价孔子

今年联合国设立了孔子奖,专门奖励各国政府部长级以上官员在文化、政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政府准备将曲阜建成文化标志性城市,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在这纷纷推崇孔子的时候,应该反思孔子在历史上的影响,他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呢?现在众口纷纷、各执一词,还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我谈论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在不同的时期,孔子思想的地位与人们对其思想的评论是不同的,因此我将孔子的历史地位分成先秦、汉唐、宋明清及现代四个时期来探讨。先秦时期在春秋战国,有一段百家争鸣的辉煌历史,儒、法、道、墨诸家互相批评,取长补短。那时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很不一样,孔子的门生极为推崇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子贡将孔子奉为天人。墨家对儒家的非议很多,认为孔子“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并批评孔子所制定的繁杂的礼仪。道家则蔑视礼法,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持否定态度。只有法家对孔子的言论比较赞成,但是认为应该以法治国并认为孔子的思想不合时宜。在春秋战国战乱不断的时期,孔子的仁义理论受人尊敬但是一直不能实际应用。到了秦朝,由于李斯认为很多人借助图书“以古讽今”,于是秦始皇下令将除秦记以外的史书和除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的典籍一概焚毁。一年之后,一些儒生认为秦始皇过于残暴于是暗地批评秦始皇,所以秦始皇镇压那些儒生,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一起坑杀在咸阳。自此,秦始皇对孔子及儒家就没了好感,儒学只能在地下暗暗发展。汉唐时期由于秦朝对儒生的镇压,在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儒生便开始投靠各起义军首领,投靠刘邦的叔孙通在战争之时似显无用,可当开国之后,他以孔子之道制定礼仪,却显出了儒家的用“武”之地。后来,到了汉武帝之时,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方针治理国家,代替了原来奉行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使孔子的思想一跃而入了统治地位。可是为什么孔子思想能被统治者所接受呢?这是因为孔子以礼为儒家的重要标准,他的重要思想就是“尊王治国”,在许多方面都为君王统治者设计了一套使人民服从的方针,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君王应有无限的权威,主张“天无二日、尊无二上”。因此,孔子思想受各代君王的青睐。而孔子的传人孟子只是说了一句“民为贵、君为轻”便被朱元璋赶出了孔庙。在这一段历史中,君王将孔子变成了神人,将经学变成了神学,象董仲舒、刘向等人都推断阴阳灾异,好象算卦先生。宋明清时期宋朝以后更加推崇孔子,利用儒学的伦理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神化儒学,使儒学更加接近神学,而且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儒、佛、道的三教的结合。使儒学神学化,佛教中国化。宋以后出现了八股文,使儒学更加僵硬死板,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现代时期民国以来儒学开始没落,在五四运动时,进步的学生们开始批评孔子,象田汉就演出了一个“子见南子”的戏剧来讽刺孔子的道德理论。“批林批孔”运动中,孔子由圣人变成了人见人骂的“孔老二”。改革开放后,人们又开始推崇孔子,学习儒家学说中一些正确的东西,有的学校甚至开始读经。2000年来孔子的思想作为治国理论和人们的生活理念 ,使有四大发明的中国失去了工业化的机遇。面对新世纪,人们更应该批判地看待孔子,不应盲目地崇拜他。

Ⅶ 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有啥作用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圣人,为我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是世界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被后世敬仰。

一、地位

孔子,是我国非常着名的圣人之一,他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他被后世尊称为圣贤、万世师表、孔圣人,也是世界十大名人之首。他一生的贡献很多,影响力深远,名满天下,被世人所爱戴和尊敬。

很多人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就曾学到过很多关于孔子的名言,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读者朋友们,你们如何看待孔子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说一说吧。

Ⅷ 历史上对孔子的评价

1。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1]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2。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 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伟大的思想。3。政治家,政治思想:德治主张

Ⅸ 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着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与历史上应如何评价孔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