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黄埔古港是广州的历史遗址吗
是的。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
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㈡ 黄埔古港大概要玩多久
一般吃一边玩还看大概一天就可以
㈢ 黄埔古港的相关传说
当你走进这村庄,徘徊在用石板铺砌的古老街巷里,你就会听到说不完的故事;当你沿着前辈的足迹来到黄埔昔日的码头遗址,你会寻找到历史的沉积,当年港口码头辉煌的历史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在黄埔村,至今流传着关于一家婆媳、两代日本女人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早在清朝中后期,黄埔村港口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港口之一,一时船舶云集,经济十分繁荣。因此,不少人外出留学、经商。公元1900年,黄埔村村民冯佐屏便到日本求学,其间认识了一位日本姑娘,二人感情很好,不久结为夫妻,村民传说,这位姑娘是日本天皇一位远亲,皇室还将一把“尚方宝剑”(一把宝刀)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他们。二人婚后生下两个儿子。1924年,四十多岁的冯佐屏为侍奉父母,加上思乡情浓,于是携妻带子一家四口从日本归来,回黄埔村定居。
冯佐屏非常疼爱离乡别井的日本妻子,为了使妻子开颜,翌年兴建了一幢三层高、日式风格的小洋楼,使她能安心居住下来。
冯佐屏与妻子回国定居不久,日本便发动了侵华战争。日军在中国烧杀掳掠,残害中国人民。广州沦陷后,一股日军来到黄埔村,眼看村民即将大难临头,这时,冯佐屏的日本妻子取出她的“尚方宝剑”,高举过头,怒视日军。众日军一见,噼里啪啦齐齐下跪,然后迅速撤离黄埔村,从此不敢再进黄埔村骚扰。附近村庄村民得知日军不敢进黄埔村,便纷纷躲进黄埔村避难。因此,黄埔村又被称之为“平安村”。1944年,冯佐屏的妻子生病过世,葬于黄埔村内山顶。
冯佐屏夫妇的长子后来也去日本留学,也娶回一位日本妻子。她日本名叫小野八重子,还起了个地道的中文名字“陈四妹”。陈四妹于1941年随夫来黄埔村定居,生有一子一女,另外还收养了一个女儿。
黄埔村村民冯国玉告诉记者,陈四妹身材小巧,诚实友善,勤劳俭朴,但不善繁重农活。解放后,村里曾安排她到幼儿园照看孩子,她非常负责,热情有礼,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她能说一口地道的黄埔村方言,反倒是因为离开自己祖国多年,后来已不大懂说日本话了。
遗憾的是,90岁高龄的陈四妹于今年初去世了。过去每逢日本新年,日本国驻广州领事馆均邀请其参加宴会。由于其长子长女均已移居美国,陈四妹后来与其长女之子一家生活在海珠区赤沙村,偶尔也回养女家小住数日。每逢黄埔村举行龙舟比赛或其他重大社会公益活动,她必赞助100元至200元不等。她最大的愿望是中日两国人民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无战争,永驻和平。
中日两国民间通婚本不为奇,但黄埔村的日本女人,印证了黄埔村曾经有过的黄金岁月,凸显出村民们开放的精神和包容的情怀。
㈣ 广州黄埔古港的历史文化
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了望台、兵器架等。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因仿古船瑞典“哥德堡号”来访而重建。“哥德堡”号商船由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83年建造,曾经三次抵达广州,航行海上丝绸之路。
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号装载着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踏上第三次中国之行返程时,遭遇暴风雨袭击,不幸沉没在哥德堡港入口处,相传当时从沉没的“哥德堡”号船上打捞出来的货物除去船的损失以及打捞工程的费用还能有利润,因此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
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据《黄埔港史》记载,从干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闭关自守的清廷撤消了江、浙、闽三海关,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长达80多年,期间黄埔古港迅速发展,在这里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然后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五千多艘,而黄埔村也成为热闹繁华的古城,同时这种氛围自然熏陶了当地人的经商思想。后来因河道堵塞变窄,古港迁至长洲岛,沿用黄埔港,据说上海的黄浦江得名也与此古港的盛名有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国设江、浙、闽、粤四海关,粤海关在黄埔村设黄埔挂号口和税馆。干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在中国撤销江、浙、闽三海关,仅保留了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
据《黄埔港史》记载,从干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黄埔古港兴旺发达的时候,正是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乐道的“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英国人威廉·希克1769年来过广州,他对广州赞不绝口:“珠江上船舶运行穿梭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同,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长达几哩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
㈤ 黄埔港的历史.
黄埔港是按孙中山先生生前提议修建的,始建于1936年,次年建400米顺岸码头,1939年投产,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工程中断,1942年续建铁路和仓库。1950年10月复港,1959年9月15日载重1.3万吨的波兰“捷尔仁斯基”号远洋货轮驶进黄埔港,这是该港首次停泊万吨级巨轮。1960年2月29日,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深水码头第一个万吨级泊位开始使用。1961年与广州港分成两个港口管理系统,设立黄埔港务管理局。1973年起属交通部水运系统。曾称广州港务局黄埔办事处、交通部黄埔港务局。
黄埔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华南最大的国际港口, 仅万顿级以上的码头泊位就有21个,作业浮简锚地15个,1986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已超过1900万顿。
㈥ 黄埔古港是不是黄埔村
黄埔古港不是黄埔村,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了望台、兵器架等。
现在的黄埔村仍是一派古朴景色。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世代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哥德堡东印度公司迥异,但访客的感受完全可以对接——最有价值的历史就存在于当下人们的内心。
㈦ 黄埔港的古港溯源:黄埔古港的形成
广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历史上资格最老、历代相传、惟一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港口。而作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唐代时设在今黄埔南岗庙头村的菠萝庙,到了清朝,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尤其是康熙24年(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后,黄埔村就成为中外贸易的必经之地和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之所。
干隆22年(1757年),清政府宣布撤消江、浙、闽海关,仅仅保留粤海关,并作出关于“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夷船“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决策。这样一来,偌大的中国海上对外贸易集中于广州一口进行,而且延续到道光20年(1840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的首要地位为上海所取代,黄埔古港也逐渐失去昔日的繁盛,酱园码头也由于逐年淤积终于不利于船只的停泊而被放弃。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粤海关的黄埔挂号口迁至长洲岛,但仍沿用“黄埔”之名。
㈧ 请问黄埔古港多久可以游玩结束
建议玩半天加上一顿饭时间,如果加上交通的话,估计将近一个白天的时间吧;
在黄埔村内散散步,走到港口,港口旁有家奶婆姜撞奶,你一定要去尝一尝,还有个海关博物馆值得看看,村里环境优雅空气清新 可以消除你的烦恼和疲惫;
村口有饭店和市场,可以品尝点心和填饱肚子,然后顺带一些本地水果顺利返回。
㈨ 黄埔港的历史文化
黄埔港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是华南、中南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枢纽。
地理位置 黄埔港位于北纬23°06′、东经 113°26′,地处中国广东省珠江口内,西距广州市31公里。黄埔港腹地深远,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和自治区。
发展简况 黄埔港始建于1936年,建成400米钢板桩顺岸式码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建成3000吨级泊位一个,木码头3座;1960年建成万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1个;1967年建成万吨级泊位2个和客运站。1973年起,在墩头基开辟新港区,1977年建成2万吨级泊位4个投产,1978年建成 3.5万吨级泊位1个和驳船码头400余米投产。现正在下游筹建新沙港区。黄埔港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主要设施 黄埔港现有黄埔和墩头基两个作业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设计水深9~12.5米,码头岸线长2470米。黄埔作业区有万吨级泊位7个,水深9.0米;中级泊位1个,水深7.0米。墩头基作业区有2万吨级泊位4个,水深11.0米;3.5万吨级泊位1个,水深12.5米;另有千吨级驳船码头1座,水深5米。港内作业锚地有 8个锚位。
黄埔港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全港共有各种机械约500台,其中浮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为250吨,陆上起重机最大起重量30吨。散粮卸船用吸粮机是目前全国能力最大的,额定生产率为每小时 400吨。现有各类港作船舶140艘。
黄埔港进港航道全长115公里,其中浅段人工航道有伶仃航道,长45公里,宽160米,深8.6米;莲花山航道长9公里,宽140米,深9.0米;大濠洲航道长4公里,宽120米,深8.5米。2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港区。
吞吐情况 黄埔港进出货物主要有煤炭、石油、粮食、矿砂、化肥、杂货等。货物进港量大于出港量,货物种类、流量、流向复杂多变。1983年吞吐量为1600万吨,其中对外贸易物资占近40%;集装箱吞吐量为6万多吨。货物集疏运60%以上靠水路运输,其次为管道和铁路。黄埔港国际货运航线遍及五大洲,外轮来港一年达400艘次,330万总吨。
黄埔港设有国际客运站,有通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客运航线。1982年旅客进出港口 1万多人。有国际旅游船靠泊。
不过黄埔古港是有千年历史的,据说是海上丝绸之路广州的发源地,从这里开辟了一条通向印度洋、大西洋,连接古代中国和东南亚、波斯湾以及欧洲的航线;黄埔的菠萝庙(南海神庙),出海经商的船只都要先在那里拜神,祈祝旅途平安。
近年来,黄埔港的业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已经逐渐向南沙等新港转移
㈩ 黄埔港的历史精华所在: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
黄埔古港陈列馆是在村内梁姓祠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总面积约达到2000平方米,由壁画区、实物区以及中心展区3个部分组成。在偌大的院内,最醒目的是一幅长达31米、高1.5米的大型汉白玉描金壁画。这幅壁画描绘的,正是当年黄埔古港“一港通商”时期万船来端口的繁荣景象,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瑞典着名的“歌德堡号”以及美国的“中国皇后号”。这样一种万舸争流、千帆满江的场景,在早期的外销画中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当年来广州的外国人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的写生,这幅壁画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再现,生动地反映出黄埔古港曾经的繁华景象。
因为是以黄埔古港为主题的陈列馆,位于2楼的展馆中心区自然是必看之处。展览陈列的布置颇有特色,以清朝古建筑风格,按照传统的“镬耳屋”形状设计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弯”,将黄埔古港的辉煌以及黄埔村的历史娓娓道来。
值得一提的是,干隆、嘉庆、道光时期的4块重修南海神庙碑刻也被收藏在这里。而在院内的实物展区,散落在黄埔古村内的40多件历代建筑材料,如石梁、石柱、石刻等,被集中摆放在这里,给人一种“残垣断壁”的感觉,有意无意间,历史的沧桑感与黄埔古港的过去找到了某种联系。
管理陈列馆的阿姨是黄埔村人,笑着说自己以前并不清楚这里曾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大港口,这些年才开始渐渐知道一些情况。在我参观的时候,正巧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也来看一下展览。的确,黄埔古港需要更多的人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