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大学不需要学近现代史,因为我们中学已经学过了所有年代的历史。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还是对自己人生道路,我们都应该学习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深刻领悟历史发生的原因和自然规律,才能吸取教训,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幸好,大二的这个学期我们迎来了中国近现代史这门课程,我一定会重温历史的画面,加进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更好地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为未来服务。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自从英国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就渐渐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的签,领土被不断的瓜分,主权被不断的侵犯,沦为帝国主义列强觊觎的猎物。但同时许多的仁人志士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的出路出计献策,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使我们这些后辈们不得不被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而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视死如归的精神而感动。
不过,中国的百年屈辱史是必然的,中国落后的封建统治和领导人的愚昧无知深深地在自己的心脏上插了一刀。其中有几个例子我感到非常愤慨,甲午中日战争,虽然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了很多,但是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在日本之上,中国的军舰吨位和航速都比日本的先进,但是慈禧太后竟然那国库的银子去修圆明园和颐和园,拿军费去办生日宴会,导致中国军事演习连炮弹都没有,甲午战争发生中国更是仓促应战,武器装备只是一个空壳。
1949年以后,直到2013年,中国独立从贫穷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迂回曲折,中共中央也犯了很多错误,不过总体上有改革开放和党的指导思想,中国走向了繁荣昌盛。
我相信,还有很多历史内幕,特别是统治内幕,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要尽力保证领导透明、民主,才能真正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我们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又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在今天的和谐社会里,我们同样要发扬革命仁人志士们的这种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居安思危,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订立长远的人生目标,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祖国出谋划策,为我们更和谐的明天出一份力量,这样我们才能为自己更好地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同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我们平时的知识的扩充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如今的近现代史的学习中,老师补充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学到了高中时没有学到和了解的东西,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背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好好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相信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终身受益的!
㈡ 简要谈谈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
要了解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历史纲要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㈢ 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历史课又是政治课
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史纲要是历史课,又是政治课。因为这个中国近代历史啊,基本上都是需要用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去看这些事情的,所以他既是历史的也是政治的。
㈣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你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与积累,我收获颇多,也深有感触。收获的是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的这段历史,感触的是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倍感珍惜。我觉得在我的大学期间学习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学期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权,深深地操纵着中国,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中国的天是黑暗的,地也是黑暗的,老百姓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此时,光荣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就在八年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人民生活幸福、安稳,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的不甘,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俗话都有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明知道在失去民心的情况下毅然发动内战,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国民党不是军事力量不及共产党,而是忽略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也忽略了早已经厌倦战争的国民党士兵,其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的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凝结了中国几亿人的梦想,有多少战士和多少无辜的民众何曾不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他们却再也盼不到了,但是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群,他们为了新中国做出了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段期间,中国共产党艰难的探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一次次成功与喜悦、一次次失败与泪眼中,艰难前进,只为了能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好,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深刻的领悟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应该是关于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收获了十年的惨痛教训,让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说,祸悉福之所倚,一次次的打击与挫折打败不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改革开放至今犹存,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好转,并不断提高,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会有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中提高的情形吗?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更深刻的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听老师生动地讲解和观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现代的生活倍感珍惜,也为从屈辱和艰辛中提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干到自豪。对于我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永不遗忘中国耻辱的历史,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并好好学习,将来毕业了,有机会为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日后建设更加强大更加富强更加现代化的祖国打好基础。作为一个大学生,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更肩负着国家的期望,试想,一个大学生总有一种反正我不做总有人做的态度,那么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都是这样的心态,那我们国家的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一个学期过得很快,复杂繁多的历史仅仅浓缩在几个月的学习中,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日后我必将加强自我学习,到图书馆等地方加深学习,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把它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㈤ 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认识和感想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一段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史。在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鸦片战争前与鸦片战争后的一种巨大落差,深刻地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真谛,看到了列强对中国肆无忌惮地侵略,而中国人民却“敢怒不敢言”的屈辱历史,也因为一些爱国志士的顽强反抗而鼓掌,为他们的英勇捐躯而感慨。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以反省自身,可以避免重犯,可以取得进步,可以获得成功。这,便是历史的魅力。
清朝的闭关锁国使国力日益衰退,闭目塞听更是阻碍了国家的进步,而在对外开放的21世纪的今天,关起国门搞建设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断地与他人交流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学习的方式在不断更新,知识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这就更需要我们与人合作,学习他人的长处,开拓我们的视野。
另外,为了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斗争、太平天国的斗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努力着并且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顽强斗争,英勇抵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纵观这部斗争史,其中充满了困难与艰辛,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积极探索、寻找出路,不断创新。作为生活在和平世界的我们,更加要努力,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要学习敢于尝试,敢于改正,敢于创新的精神。未来的路将会出现更多更难的考验,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建设我们的祖国,使她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次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我们还看了历史短片和电影,加深了我们的印象,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革命的路途是十分艰辛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学习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与国之间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霸权主义,强权政策还在世界上的某一个角落膨胀着。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把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好,培养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㈥ 如何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史纲要》不仅是一门历史课,更是一门政治思想理论课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不仅仅是能力时刻,他的确也是一个甚至思想课,他中国一部近代史,它就是一部国家受到百年,屈辱的历史,深刻地教会了中国人民的大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要奋发图强
㈦ 30分求你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建议和评价
(一)坚持“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二)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四)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五)坚持“思想教育”与“人格塑造”相结合。
学习方法:
1、详读教材
考试最大的特点是统一性和规范性。其命题和判卷标准的拟定严格依据指定教材(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内容。考试题的应答应该是“再现教材”。基于此特点,要求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大纲。
2、以题为干
注意在每一章节,甚至节下小目的学习中,抓出问题点,即以问题(比如,设定为简答和论述题)作纲,做到提纲挈领,回归问题。
3、逻辑记忆
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历史课特点明显,涉及诸多事件、人物、年代等,因此较多的记背是必须的。但死记硬背不行,那就必须用逻辑记忆法,即寻找有关联的东西联系起来记背。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教材写了很多。
共三次,“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1949年以前和以后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需要跨章进行联系记忆,这样效果才好。
㈧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认识
最先是洋务运动,然后戊戌变法,接着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到抗日战争,最终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总体看来,是不断探索到最终成功
㈨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观点看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现代史纲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
可能没什么作用
但是对于我们的祖国
能让我们有一个
非常清醒的认识
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也是有一点启示的
㈩ 如何学好《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新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兼有历史学和政治学两门学科的特点,所以它既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基础,又突出学科的强理论性和政治性,这就决定了对其考查方式的多样性,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针对该学科的特点为考生总结几点复习方法,以供考生参考。
一、宏观把握理清思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内容上来说:主要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这段历史;从时间段上来说,主要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的这段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显而易见,它包括两大部分,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其中,一般把1840-1949年的历史成为中国近代史部分(1至7章),这部分主要讲述列强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近代史又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部分,即旧民主主义革命(1至3章)和新民主主义革命(4至7章)。而中国现代史部分(8至10章)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主要讲述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它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
二、加强记忆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纲要这门课所包括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一些小的知识点,关于时间的、事件的等这种类型的知识点就非常零碎,但却又是考试查考的要点,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总结和记忆,按照大纲的要求,把所有要考的知识点和重要的时间、事件熟记于心,要通过做题加强大脑对知识点的记忆,这部分应多做选择性题目。而针对重大事件,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重大事件,建议考生把关于这些事件的相关问题总结到一起,比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关于这个问题,考生需要把握: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结果、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影响(当时的影响及对现在的影响),这些是对知识最基本的把握。
三、以时间或事件为轴线总结相通的知识点
纲要这部分所涉及的时间和时间比较多,考生若是单独分开来记,不仅不牢固,还会因为太零碎而记的筋疲力尽,所以考生可以按件事或时间之间的某种关联串起来,放到一起记,会容易很多。比如,关于中国共产党开的几次比较重要的大会: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关于这些会议需要掌握它们开的时间、内容、主要贡献、意义等,把这些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整理一下,既有条理,又记得牢固。
四、以史实为基础做到史论相结合
纲要这门课很容易与现实实际相结合来考察,尤其是形势与政策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跨科考试的方式主要是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往往让考生感觉很难,有的考生碰到这种问题优势还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在平常的备考复习中考生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种综合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