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川东和湖北湖南有什么历史渊源

川东和湖北湖南有什么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2022-06-14 16:35:36

Ⅰ 在古代就有各个省份名称了,是怎么由来的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重镇延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

Ⅱ 湖北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东边是安徽省,南边是江西省、湖南省,西边是重庆市,西北边是陕西省,北边是河南省,全省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5927万人。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公里。


南北朝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时期,先撤销侨置州、郡、县,后又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朝时期,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

五代十国时期,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朝时期,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南部属江西南路,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縻州。


元朝时期,湖北地区,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縻州属四川行省。

明朝时期,湖北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清朝时期,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共辖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还有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包括3个县级市、1个林区,分别是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

Ⅲ 现代社会中最能代表楚文化的地方究竟是湖北还是湖南

湖南湖北为什么都以江西移民为主?

湖南与湖北的渊源,不只是长时间同属于一个行政区,还因为,湖南、湖北多江西的后裔,所以湖南人、湖北人都称江西人为“老表”,三省之间的关系也亲密而微妙。

在经历了元末明初的兵燹之后,两湖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江西离乱的人民,大量涌入两湖地区。湖南、湖北与江西交界,而且两湖地区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土地肥沃,当然成为江西最重要也最便捷的迁入地,江西人从鄂东进入湖北,穿过江汉平原到达鄂西北、鄂西南山区;或者穿越罗霄山脉,进入湖南。所以,湖南、湖北多江西人后裔,这多少也增加了湖南、湖北之间的亲切感。

Ⅳ 湖南和湖北的名字由来

1、湖南省,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为母亲河,故简称“湘”。

2、湖北省,由来: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4)川东和湖北湖南有什么历史渊源扩展阅读

湖南地理位置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

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

Ⅳ 各个省份简称的由来

1、北京市(简称:京)、

由来介绍: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中华民国时期称为北平,后复称北京。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市(简称:津)、

由来介绍: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1965年与河北省合并,1967年,天津恢复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市(简称:沪其他简称:申)、

由来介绍: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江苏省(简称:苏)、

由来介绍:

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5、五、浙江省(简称:浙)、

由来介绍:

由来: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6、安徽省(简称:皖)、

由来介绍:

以境内山名是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7、福建省(简称:闽)、

由来介绍:

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境内有江叫闽江,以闽江为母亲河,故简称“闽”。

8、江西省(简称:赣)、

由来介绍:

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赣江,以赣江为母亲河,故简称“赣”。

9、湖南省(简称:湘)、

由来介绍:

以境内大河名称为简称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因境内有贯穿省内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为母亲河,故简称“湘”。

10、山东省(简 称:鲁)、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11、河南省(简称:豫)、

由来介绍:

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12、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由来介绍:

以区名的前三字为简称的有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3、湖北省(简称:鄂)、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战国楚国在此建都,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14、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由来介绍:

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由来介绍:

新疆,意为“故土新归”。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末设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6、广东省(简称:粤)、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东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17、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由来介绍:

以省、市、区名称的第二个字为简称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8、海南省(简 称:琼)、

由来介绍: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设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19、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复设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20、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由来介绍: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市、区名称的第二个字为简称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

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21、河北省(简称:冀)、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22、贵州省(简称:贵或黔)、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23、重庆市(简称:渝)、

由来介绍:

重庆古称“巴”,商周时期为巴国首都。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1954年并入四川省,1997年,重庆恢复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24、山西省(简称:晋)、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25、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26、辽宁省(简称:辽)、

由来介绍:

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

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27、陕西省(简称:陕或秦)、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28、吉林省(简称:吉)、

由来介绍:

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29、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由来介绍:

以境内部分地区历史上的行政辖地名称为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30、黑龙江省(简称:黑)、

由来介绍:

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31、青海省(简称:青)、

由来介绍:

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32、台湾省(简 称:台)、

由来介绍:

以省、区名称的第一个字为简称的有台湾,以台湾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湾府及台厦道,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

33、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

由来介绍:

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34、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

由来介绍:

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

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

图片:

(5)川东和湖北湖南有什么历史渊源扩展阅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市、自治州、县、自治县;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市、县、自治县;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949年以来,全国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动。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Ⅵ 湖南和湖北有什么渊源

湖南与湖北一衣带水,一江之隔,“惟楚有材”的赞誉均为受之无愧。特别是近百年来,两地英雄豪杰竞相崛起,演绎了一场场风起云涌的感人故事。在湖南升起一个个革命领袖、战争统帅的同时,湖北则相继铸就一批将军之乡、名人故里。在多年的斗争岁月里,湖南、湖北并驾齐驱着。

Ⅶ 民族学界认为古代巴人到达川东一带,最后留居湖南地区,形成了哪个民族

  1. 土家族

  2. 古代大致以今重庆为中心,西达四川东部,东达湖北西部,北达陕南,南及黔中和湘西地区通称为巴国,居息繁衍在这个地域内的古族被通称为巴人。

  3. 土家族人自称为"Bifzivkar"(汉语谐音“毕兹卡”)。“土家族”是汉族对“毕兹卡”的称呼。土家族北支(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重庆市渝东南,贵州省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境内的几个村落)自称“孟兹”,南支土家语与北部土家语不能通话,现只有泸溪的九百余人使用。

Ⅷ 四川和湖南湖北有什么渊源

2湖和四川人说话都比较接近的。性格上面也差不多。都很爱吃辣椒。而且近代的大人物多出于这3个省。旅游业都比较发达。景色秀丽。最后:3省都出美女。

Ⅸ 四川省与湖北省的交界是哪个地方

一、四川省与湖北省没有接壤,所以是没有交界的,而且中间还隔着一个直辖市重庆。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之间。

二、在重庆还属于四川省管辖时期,四川省和湖北省是有交界的。但是重庆挂牌为直辖市后。重庆不再属于四川省管辖,也因此四川省和湖北省没有了交界的地区。

重庆化为直辖市过程: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9)川东和湖北湖南有什么历史渊源扩展阅读

一、四川省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并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又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54年9月,重庆市再次并入四川省建制。

1954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入陕西省。

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

1957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入陕西省。

1997年,原四川省计划单列市重庆市与地级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从四川省整体划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

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四川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二、湖北省历史沿革

自民国十六年(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至1990年,湖北省管辖6个地区,1个自治州,8个省辖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Ⅹ 民族学界认为古代巴人到达川东一带最后留居在湖南地区形成了什么族

土家族。
该说法见潘光旦的文章《湘西北“土家”与古代巴人》。
有关土家族的族源有好几种说法的。

阅读全文

与川东和湖北湖南有什么历史渊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