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郑渊洁四大名着中的燕妮是谁
郑渊洁,中国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分别于2012年和2017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位。他创作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一系列童话人物,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而皮皮鲁正是郑渊洁笔下最经典的动漫形象之一,这个调皮又勇敢的小男孩,陪伴了好几代人的成长,几乎覆盖了整个80后的童年。2006年,《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丛书销量位列全球第四,正式打开了国际市场。郑渊洁十分自豪,总是自称皮皮鲁他爸,对这个角色十分珍视。1981年2月1日,郑渊洁在山东自己家里创作了皮皮鲁这个角色。他说皮皮鲁是中国式童话故事的主角——学习成绩一般,也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种孩子,但是他心地善良,非常勇敢。为了皮皮鲁这个角色,郑渊洁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他总说,一个能够打动几代人的童话形象,必定是需要作者付出大量心血的。于是,皮皮鲁系列的故事,他一写就是200万字。甚至,郑渊洁将皮皮鲁的故事延续到四十多岁,还给他配了一个名叫燕妮的外国媳妇儿。
❷ 马克思夫人与恩格斯的关系
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言。是朋友的妻子。所以也算是朋友。
虽有传马克思和佣人有染生子,并把责任推给恩克斯以逃避责任的事,但并没得到确切证实。
恩格斯和他的2任关系都很好,是玛丽·白恩士和莉希·白恩士。她们是亲姐妹俩。
1863年1月初,玛丽·白恩士因心脏病逝世。他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写信给马克思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我觉得我仅有的一点青春已经同她一起埋葬掉了。”
恩格斯在怀念莉希·白恩士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的妻子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血统的爱尔兰无产者,她对本阶级的天赋的热爱,对我是无比珍贵的,在关键时刻,这种感情给我的支持,比起‘有教养的’,‘多愁善感的’资产阶级小姐的细腻和小聪明可能给予的总要多些。”
❸ 很多人以“燕妮”为名,不知道“燕妮”出自何处
燕妮在中文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经史子集中也没有它的出处。只不过中国人女孩名字中有了太多的“燕”和“妮”(孙燕姿、戴佩妮,等等等等,太多了),这两个字只是众多单字的随机的组合。
至于为什么这种组合比较多,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读音比较好听也顺口。更有几分英文名字的味道。如果取英文名,可以直接叫yanny,把马克思夫人的名字翻译成燕妮,更是提高了它的知名度和使用率。
❹ 马克思夫人燕妮是咋样逝世的
马克思夫人燕妮是患肺结核死的。
❺ 如何和各种外族女人谈恋爱,看到墨西哥女我
虽然说欧美国家很多,但主要是操英语、法语、德语、斯拉夫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英语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斯拉夫语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南斯拉夫、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语国家有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古巴等,葡萄牙语国家除了葡萄牙,还有巴西。姓名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使用同一种语言,使用姓名的习惯也差不多。欧美国家姓名与中国姓名最明显的区别是:名前姓后,与中国相反。乔治·华盛顿,乔治是名,华盛顿是姓;诺尔曼·白求恩,诺尔曼是名,白求恩是姓。这一点好,倒个个儿就是了。不过请注意,匈牙利和中国一样,也是姓在前,名在后。有人说匈牙利人的祖先是从中国北方过去的匈奴人,这也是一条证据。俄罗斯人平时是名前姓后,但在正式文件中,往往也是姓前名后。巴甫洛夫·伊万·彼得罗维奇,门捷列也夫·季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列在前面的巴甫洛夫是姓,门捷列也夫也是姓。最使中国人头疼的是他们的姓名加在一起老大一串。欧美人姓名一大串的头一个原因是联名制。即在自己姓名中加入父亲或母亲的名。查理·罗伯特·达尔文,查理是他自己的名,罗伯特是他父亲的名,达尔文是姓。他父亲叫罗伯特·韦林·达尔文,可以看得出来,查理的祖父名叫韦林。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卡尔是本名,亨利希是父名,马克思是姓。俄罗斯人男性父称词尾多为“维奇”,女性父称词尾多为“夫娜”。俄罗斯人姓名一般由三节组成,排列顺序通常是名字、父名、姓,如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伊万为本人名字,伊万诺维奇为父名,意为伊万之子,伊万诺夫为姓。名字和父名都可缩写,只写第一个字母,但姓不可缩写。俄罗斯的姓,男性多以“斯基”、“夫”结尾,妇女的姓多以“娃”、“娅”结尾。妇女婚前用父亲的姓,婚后多用丈夫的姓,但本人名字和父名不变。如尼娜·伊万诺夫娜·伊万诺娃,尼娜为本人名,伊万诺夫娜为父名,伊万诺娃为父姓。假如她与罗果夫结婚,婚后姓改为罗果娃,其全名成为尼娜·伊万诺夫娜·罗果娃。中国有复姓,人家外国也有,不过欧美的复姓与中国的不是同一概念,他们的复姓是,在自己姓外又加上母亲或丈夫的姓。法语和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使用复姓比较普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领袖让—雅克·卢梭,让是本人名,雅克是母亲的姓,卢梭是姓。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全名伊雷娜·约里奥—居里,约里奥是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的姓,居里是娘家的姓。西班牙语国家也常用复姓,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第一节是名,第二节是父姓,第三节是母姓。西班牙着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全名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米格尔”是名,“德·塞万提斯”是父姓,“萨维德拉”是母姓。葡萄牙人常把母姓放在父姓之前。一般姓名之间用间隔号分开,复姓之间用占一格的横短线分开。过去德国、法国、西班牙,在姓名中常加入贵族标志。德意志人常用的是“冯”,马克思夫人燕妮出身威斯特华伦伯爵,父亲叫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她的姓名为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加“冯”表示贵族出身。法国贵族的姓前多加“德”,西班牙人姓名中出现“德”的也多是贵族。当然并不是姓名中有“冯”、“德”的都是贵族,有些平民也用这些标志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就在自己的姓前加上“德”,以表示自己政治上站在贵族一边。同时,这些词在复姓中还起间隔作用,具有语法意义。现在贵族的标志失去了意义,但可以在表示尊重的场合使用。女子出嫁前用父姓,婚后改用夫姓,是许多国家的习俗,有些国家则成为法律制度。美国法律规定,妇女婚后要使用丈夫的姓,即使离婚,也应予保留,非经法庭判决,不可恢复。《牛虻》的作者伏尼契,原叫艾捷尔·丽莲·蒲,与波兰革命者米哈依尔伏尼契结合后,改成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伏尼契只是丈夫的姓。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埃尔夫人,同瑞典驻法国大使史达埃尔结婚,没几天就离了,可是从此她一直称史达埃尔夫人。英国推理小说家克里斯蒂,因为嫁给皇家飞行军团司令戴星·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从此姓了克里斯蒂。离婚后,再嫁给考古学家麦克思·爱德加·马罗万,可是还得姓克里斯蒂。现在妇女要求平等,许多女子出嫁后不再改用夫姓了。西方人习惯提姓,只对亲近的人提名。欧美国家普遍信奉耶稣教,在婴儿受洗礼时由牧师取名,这叫做教名。教名常用基督教的天使、使徒、圣人的名,像约翰、伊万、彼得、保罗、约瑟夫、雅各等都是圣徒名。英语世界里,最常用的教名是约翰,因为他是耶稣最得意的门徒。美国人的教名,是受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有些国家,除教名外,父亲还另外给孩子起名,最近在教名外取有意义的名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教名也逐渐减弱了宗教意味。俄国十月革命前,人们的名不能随意取,必须按照教会历书上所列的人名表命名。教会的历书上列有男人名和女人名,如8月12日上列有雅可夫、伊万、德米特里、阿历克赛等7个男人名,这天出生的男孩只能从这7个名中选择。这天只有一个女人名尤利安尼娅,这天出生的女孩只能全叫尤利安尼娅。1891年的俄国历书上共有900个男名,250个女名,而芬兰19世纪末叶以来,共有男名341个,女名334个,这些人名还多数是后期增加的,越往前,人名越少。在法国,拿破仑规定,法国公民不得随意取名,必须用历书所用的圣徒或古代名人的名,这一规定一直影响到现在。因为如此,出现大量的重名现象。瑞典全国只有700万人,可是有300万人集中使用6个男名和60个女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欧美国家,姓比名多得多,名是有限的,姓可以无限。同时,也理解了他们习惯称姓而不称名的原因。欧美人名最初都是有含义的,现在不大为人所知了,一是年代久远,二是来自多种语言。但追溯起来,还是颇有兴味的。英语名就有许多来自古希腊语、希伯来语、拉丁语、条顿语。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慰藉,狄安娜意为月亮神,保罗意为小的,伊丽莎白意为献身上帝的人,海伦意为光、迷人,玛丽意为海上的星,亚当意为红土之人,戴维意为被爱的人,乔治意为农民,罗伯特意为声名赫赫,卡尔文意为秃子,奥列弗意为橄榄,苏珊意为百合花,玛格丽特意为珍珠,安娜意为优雅、亲切。不少父子、母女同名,就用大小来区别。约翰·施特劳斯生个儿子还叫施特劳斯,人们就称父亲为大施特劳斯,儿子为小施特劳斯。大施特劳斯是“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小施特劳斯则是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的作者。若不分大小,常把这二人弄混。马克思的夫人叫燕妮,大女儿也叫燕妮,女儿称小燕妮,母亲称大燕妮。女儿不管长到多大,也得叫小燕妮。欧美父子、母女同名不算新鲜事,因为起名不如我们自由,碰上什么算什么,也没法有些国家,人同时有两个三个名,这叫复名。《浮士德》的作者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约翰是他的名,沃尔夫冈也是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丝·斯特朗,安娜是名,路易丝也是名。有的复名是为了区别同名者,在教名后又加一个名,有的是把父母或教父的名连在一起,有的是把出生日和受洗礼日的教名加在一起。有些美国人的姓名十分怪诞,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一个学生到图书馆申请做工。馆长问他:“贵姓?”他答道:“你猜。”馆长听了怎能不生气,就说:“实在对不起,我很忙,没有工夫猜。”其实这个学生的姓就叫“你猜”。他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做工的机会。芝加哥一个警察抓住一个酩酊大醉的酒鬼,问他叫什么名字,那人回答:“我是酒鬼”。警察怒喝道:“知道你是酒鬼,问你叫什么名字?”醉汉也不示弱,嚷道:“我不是告诉你了嘛!我叫酒鬼!”后来一查,人家真叫酒鬼:酒鬼·卡特。密歇根州有个叫琼·布莱尔·库萨克的电脑工程师,给儿子取个怪名:“2?0”。取这名是因为他的一套软件刚刚从1?0版本升为2?0。他说再有一个孩子,就叫“3?0”。孩子的妈妈有些担心:会不会影响孩子将来交女朋友?女孩子会不会喜欢一个叫“2?0”的人?欧美各国使用姓的时间都很晚,在长时间内多数人有名无姓。英国11世纪后,贵族才开始用姓,但到18世纪边远地区还没有普遍使用姓。法国人13世纪开始在贵族中用姓,这时只是把父母的教名作为姓,算不上真正的姓,1804年《拿破仑法典》规定,全体公民必须代代相承使用一个不变的姓,这才普遍有姓。荷兰人是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才有了由名字转化而来的姓,瑞典的农民19世纪还不知道姓有什么用处,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犹太人因法律制约才被迫使用姓氏,所以他们对姓氏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常常更换。而西班牙人的后裔却恰恰相反,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自己的姓氏,绝不肯轻易改换。至于美国黑人的姓氏,则多数是从当年奴隶主那里承继下来的。最初的姓多数是由祖先的名转化来的,而这些人名,用现在的说法,只能算是外号,如,英语的布朗是褐色的意思,史密斯是铁匠,泰勒是裁缝,朗费罗是大个子,莱特富特是快腿。俄语的扎伊金意为口吃,戈尔巴乔夫意为罗锅,诺萨乔夫意为大鼻子。中国古代有指物为姓的说法,在欧洲,这种做法更为常用。我们熟悉的俄语姓中,库库涅佐夫意为玉米,萨哈罗夫意为糖,巴宁意为澡堂子,契诃夫意为捷克人,奥尔洛夫意为鹰,茹科夫意为甲虫,谢列金意为星期三,巴雷科夫意为咸鱼,秋里明意为监狱。西班牙语姓多明戈意为星期日,布兰科意为白色,阿塞罗意为钢,洛沃意为狼,莱昂意为狮子,巴尔卡意为船,巴拉意为棒子,博略意为小面包。姓名常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经济的见证。荷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有“堤坝之国”之称,荷兰是美丽的,又有“花卉之国”的美称。荷兰人的姓也反映出这些特点。范戴克意为堤,博伊登戴克意为堤外,范达姆意为水坝,纽达姆意为新的大坝,范德西意为大海,范德斯罗意为水闸;布鲁姆意为花卉,多因意为花园,罗斯意为玫瑰,布鲁姆贝尔根意为花山,范德菲菲意为水池。捷克是个小国,经常受到外族侵略,也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人文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爱用拉丁语姓名。世界着名教育家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用的就是拉丁语姓名,而不署他的捷克姓名扬·阿莫斯·考门斯基。19世纪民族复兴时期,又出现了一些富有民族色彩与时代精神的姓名,如,拉吉斯拉夫意为美好的斯拉夫,利博斯拉夫意为可爱的斯拉夫,西洛腊德意为喜爱力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捷克与法国关系密切,许多人取法兰西姓名,以为时髦。二次大战后,不少人提出改变姓中留有的德语痕迹。原来姓诺依曼(意为新居民)的,要求改用意义相同的捷克词诺瓦克或诺沃特瓦,从此诺瓦克和诺沃特成为两个最大的姓。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公民,俄语名又占了很大比例,60年代又出现选用日历上的使徒名为名的高潮,其中“扬”是最受欢迎的,“扬”是“约翰”演变成的捷克人名。欧美人名一大串,不光我们犯难其实他们自己也觉出了麻烦,事实上,除了严肃场合,平时他们多用简称、缩写和昵称。简称就是只称姓不称名和其他部分。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就称他威尔斯。我们平时看到的多数是这样,像克林顿、里根、叶利钦,都是只用简称。对小孩子、青年人只称名,不称姓,也是习惯使用的简称。亲友之间互相称呼常用昵称,表示亲切。英语安东尼昵称安东、托尼,约瑟夫昵称乔、乔伊,理乍得昵称迪克,威廉昵称比尔、威利,伊丽莎白昵称贝西、贝蒂,玛格丽特昵称玛吉、佩吉。欧美国家用的是拼音文字,使用姓名时也有许多性、数、格等语法变化,这些这里就不能解释了。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人名译成汉语是音译,由于译者不同、时代不同,一个名往往译得五花八门,使人分不清“张王李赵”。如莎士比亚,就有舌克斯毕、狭斯丕尔、索士比尔、索士比亚、夏克思芘尔、莎士比等译法。英国妇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推理小说中的胖子,比利时侦探,就有波洛、波罗、普瓦罗、保洛、博阿洛等译法。斯大林曾被译成史太林,高尔基曾被译作戈理基,雨果曾被译作嚣俄,恰巴耶夫曾被译为夏伯阳。40年代翻译家傅东华在翻译美国小说《飘》时,还曾将小说中的人物,依中国姓前名后的习惯译成郝思嘉、白瑞德等等。欧美语言讲词尾变化,他们的姓名,译成汉语最后一字很有意思,俄罗斯、保加利亚、乌克兰多以“夫”、“斯基”结尾,罗马尼亚多以“斯库”结尾,意大利人则是“尼”、“蒂”,南斯拉夫各族是“维奇”、“奇”,北欧人多是“生”、“森”,希腊人多是“斯”,一听这个就知道他是哪个民族的人了。
❻ ”马克思·燕妮”的”燕妮”用英语怎么拼
Jenny
马克思与燕妮 Marx and Jenny
另:“燕妮” 就是Jenny。Jenny有时被翻译成“珍妮”,只是翻译不同,英文原名就是Jenny。
这个网址有马克思的详细介绍:
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冯·威斯特华伦(Jenny Von Westphalen),倾城美人,舞会王后,温柔贤淑,与马克思患难与共做了一辈子贫贱夫妻。
http://topic.csdn.net/u/20080314/11/caa8f9d2-d24d-42c0-95ef-edf1f7236ac4.html?105228322
http://www.ilib.cn/A-jzj200403002.html
http://ke..com/view/526096.htm
❼ 燕妮与马克思是什么关系
马克思的妻子和大女儿都叫燕妮。有的西方人母女同名,有的父子同名,例如恩格斯(名:弗里德里希)就与他父亲同名,美国前总统布什父子也是如此,为了区别开,就管父亲叫老布什,儿子叫小布什。
❽ 马克思的妻子是谁
马克思的爱人燕尼是但是城里有名的美女,相识时马克思4岁,燕尼8岁。他们是儿时的邻居,并在那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7岁的马克思在上大学之前秘密与燕尼订婚,当时燕尼21岁。在苦等马克思7、8年后,他们终于在1843年结婚,并相守一生。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尼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尼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去到巴黎。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❾ 马克思有几个妻子
马克思只有一个妻子,即燕妮·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燕妮·马克思原名约翰娜·“珍妮”·贝尔塔·朱丽叶·冯·威斯特华伦,她家世显赫,是一位社会学家。相貌美丽的燕妮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是她却把一众贵族青年都拒之门外,一心只喜欢马克思。
(9)哪个历史人物的夫人叫燕呢扩展阅读
马克思与妻子感情经历
1836年,22岁的燕妮和18岁的马克思毅然私定终身。同年10月,马克思远赴柏林大学读书,他和燕妮无奈分隔两地,于是,马克思开始写诗,以抒发自己对燕妮的相思与爱慕。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他迫不及待地赶回特利尔,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燕妮。两年后的6月19日,马克思和燕妮在相爱7之后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这七年里,他们鲜少见面,只能用书信寄托相思。
从1842年到1849年,马克思曾先后4次被驱逐,燕妮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们婚后曾生育六个孩子,但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燕妮不仅要做好母亲和妻子的角色,还要担任马克思的秘书,替他誊写手稿,跟出版社交涉等。
1880年,燕妮得了肝癌,马克思一直悉心照顾她。不料一年后的秋天,马克思也病倒了,他得的是肺炎。1881年12月2日,燕妮因病去世,马克思悲痛万分,虽然医生曾劝告他多注意休养,但他却始终对燕妮念念不忘。
1883年1月11日,大女儿突然离世让马克思的病情雪上加霜,三个月后,马克思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燕妮的坟墓旁,此后他们永远相守在一起。
❿ 讲一下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
这是一个贵族与伟大的革命者之间的爱情传奇故事。出身于贵族的燕妮聪颖智慧、高贵迷人。在相恋七年后,燕妮嫁给了比自己小五岁的马克思。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
按当时的习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贵族出生、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许多英俊贵族青年为之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她完全不能预计和马克思共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1836年10月,马克思从离家不远的波恩大学转赴离家遥远的柏林大学读书,这意味着他们之间要互相忠诚等待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年轻的哲学博士刚刚到特利尔,就赶忙去他最心爱人的家,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的手里。燕妮和马克思在多年分离之后,本来打算立即结婚的。但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等待。
从1842年4月开始,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1843年3月,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编辑部。接着又与阿尔诺德·卢格磋商了关于共同从事着作出版的计划。
1843年6月19日他才到克罗茨纳赫,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家庭的燕妮结婚。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
(10)哪个历史人物的夫人叫燕呢扩展阅读:
燕妮·马克思对卡尔·马克思的作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她戏称自己是马克思的“秘书”,她不仅为马克思抄写和影印了手稿。 期间,她与马克思一起讨论他的文章。燕妮·马克思在社会运动中也有她自己的角色,在英国伦敦生活期间她也不断地通过德文报纸发表政治文章和论文。
参考资料:
网络-燕妮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