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洪水来袭!重庆主城区水位已超保,是否还在继续上涨
洪水来袭,重庆遇四十年罕见大雨,重庆地区多个主城区被淹,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重庆地区网红景点朝天门等多个景区紧急关闭,就这段时间的气候条件来看,重庆地区的水位还会继续上涨。重庆地区已经启动洪水防御二级应急响应。这次重庆地区遭遇的洪水灾害是比九八年还要严重的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洪水已经导致重庆地区直接的经济损失超过了2,400,000,000。这次洪水将导致有26,000,0的居民受灾,需要紧急救助撤离。而且洪水水位还会持续上涨,所以现在重庆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重庆地区水位继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八月份四川省就进入了洪水预防的二级响应阶段,全体居民都进入了经济防汛时期。我们所有人能做的就是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抗洪救灾,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重庆地区的人民,这个时候更是展现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击困难的时刻。
2. 1981年北碚洪水水位有多高
1981年7月16日,嘉陵江、长江爆发特大洪水。14时,北碚嘉陵江洪峰水位达208.17米;21时,重庆寸滩长江水位达191.41米,为历史上仅次于1905年的大洪水。朝天门洪水标志,记载了1981年7月16日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高度为海拔193.38米,与低水位相比,净增高度33.38米。由于洪峰24小时回落,内河无风浪加害,洪灾时政府、军队、市民的奋力抢救,因比受灾较小。
3. 重庆发洪水严重吗
2020年8月20日凌晨4点,重庆长江寸滩水文站水位涨至191.47米,打破1981年7月191.41米的建国后实测最高纪录,也为重庆主城区115年来长江出现的最高水位!
上午8时15分,寸滩水文站水位更是上涨到191.62米,超保证水位8.12米、比1981年的最高水位还高出21厘米,已经是建国以来该站出现的最高水位,也是重庆主城区115年以来出现的最高水位!
虽然洪水水位极度高涨,但重庆主城区大部分地区仍然无虞,因为重庆主城区大部分建筑地势都比较高,洪水威胁很小,但无论是嘉陵江还是长江滨江低洼地带还是明显受到洪水影响,不少人员紧急撤离。
(3)寸滩历史最高水位是多少扩展阅读
造成重庆这次历史上罕见特大洪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长江委水文上游局水情预报室副主任张娜表示,近期,重庆上游地区连续出现大面积强降雨天气过程,导致此次洪水峰高量大;
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等河流同时超警超保,在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形成多流汇集;加之两江上一轮洪峰刚刚过境,水位尚未退去,两轮洪峰前后叠加。
虽然重庆近日烈日当空,临近的四川却遭遇暴雨“车轮战”。8月18日5时四川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是四川有记录以来历史上首次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
四川境内长江流域岷江、沱江、嘉陵江干流和支流涪江持续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连续强降雨致多条支流岷江、沱江、涪江出现历史排位性洪峰流量。
“两江洪水间隔时间短,叠加而来,形成了顶托之势,难以错峰。”重庆市水利局水文与防御处处长宋刚勇解释,对于长江上游来说,当寸滩水文站流量或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每秒时就会进行编号;而对于嘉陵江和涪江来说,嘉陵江支流小河坝站超过警戒水位238米则编号。
从7月2日到8月20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三峡水库共有5次编号洪水入库,8月14日“长江第4号”洪水形成到8月17日“长江第5号”洪水形成仅间隔了3天;而“嘉陵江1号”洪水与“嘉陵江2号”洪水也只间隔了4天时间。
加之重庆中心城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和三峡库区尾部,长江流域上游岷江、沱江汇入长江后由西南向东北横贯重庆中心城区,嘉陵江流域上游涪江、渠江于重庆市合川汇入嘉陵江后,从北向南在重庆朝天门与长江汇合,从而导致此次重庆主城高水位持续时间偏长。
“两江洪水间隔时间短,叠加而来,形成了顶托之势,难以错峰。”重庆市水利局水文与防御处处长宋刚勇解释,对于长江上游来说,当寸滩水文站流量或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每秒时就会进行编号;而对于嘉陵江和涪江来说,嘉陵江支流小河坝站超过警戒水位238米则编号。
4. 3分钟装满西湖!重庆洪水到底多猛
此次洪水是建国以后,1981年以来最大洪峰过境。重庆洪崖洞、朝天门、磁器口等多处景点被淹。重庆已启动有史以来首次防汛I级应急响应,全面进入紧急防汛期。
面对洪水,不能有丝毫懈怠,容不得半点闪失。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区域人员和财产,极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5. 1998年洪水景德镇超警戒线多少
水位30.01米,超警戒线4.01米。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m。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
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m,居历史第二位,在10.0m以上持续17天之久。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m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cm,居历史第三位。
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与历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于: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分洪溃口少。
洪水调查原因:
水位升高:
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这场洪水虽已过去,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更有甚者将其归于“人祸”。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虽然这场洪水量极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但造成的损失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小得多。
经分析,长江发生19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荆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对比表明,1998年洪水总体上小于1954年,在本世纪已发生的3次全流域性大洪水(1931、1954、1998年)中列第2位。
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位大大超过了1954年的实测水位,高洪水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1、1998年分蓄洪量与1954年相比大量减小,1954年长江中下游分洪溃口总量达1023亿立方米,而1998年只有100亿立方米;
2、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平方公里,洞庭湖、鄱阳湖因淤积围垦减少容积180亿立方米以上。
滥砍滥伐:
长江洪水泛滥是长江流域森林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带来的直接后果。长江两岸有4亿人口居住,50年代中期,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为22%,由于不断进行的农地开垦、建厂和城市化,使两岸80%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四川省193个县中,森林覆盖面积超过30%以上的仅有12个县,一些县的森林覆盖面积还不到3%。为此,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20%发生水土流失,每年丧失表土24亿吨,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5亿吨以上的土砂顺着长江流入了东海。
由于年复一年的土砂淤积,长江的河床从多年前开始就已高出了地面,成为继黄河之后的又一条“悬河”。长江的“碧水”早已荡然无存,其“浑黄”程度可以和黄河“媲美”。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有蓄洪功能的湖泊则在迅速地萎缩着,洞庭湖水域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鄱阳湖在40年间缩小了1/5,还有数百个中小湖泊已经永远地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切都是长江洪水泛滥的原因。
气象异常: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显偏多。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是:
1、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副高是影响我国降雨带位置和强度的重要因素。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4、亚洲中纬度环流异常,阻塞高压活动频繁。 1998年6~8月,在亚洲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贝加尔湖西侧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多次出现阻塞高压形势,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稳定少动,亚洲西风带经向环流占绝对优势,促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我国,这是长江流域持续多雨的冷空气条件。
(5)寸滩历史最高水位是多少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几次大洪水情况如下: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干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宜昌站洪峰流量达100500立方米/秒,30天最大洪量1650亿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同年,长江中游洞庭湖和汉江也发生了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决口分洪,圩堤普遍溃决,荆江大堤虽未决口,但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南岸松滋县庞家湾黄家端口溃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洼地滞蓄情况下,汉口站实测洪峰水位27.36米,洪峰流量66000立方米/秒。
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该年长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两湖的湘江和赣江4月份就出现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发生大洪水,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秒,沙市站最高水位43.85米,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秒。
7月中旬,汉口站水位达26.93米时,丹水池堤防决口,汉口市区被淹。上游大洪水来临以后,在沿江沿湖多处决口分洪的情况下,汉口站洪峰水位28.28米,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秒。汉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为3302亿立方米,略小于1954年。如果没有河湖溃口调蓄洪水,汉口站最大流量将达113000立方米,大大超过河道泄洪能力。
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该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提前到来,洪水发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于4月份即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汉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超警历时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线突破当时的历史最高值。
该年长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秒,在荆江采取分洪措施后,沙市最高水位仍达44.67米;中游汉口站最高水位29.73米,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应流量76100立方米/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米,相应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
1998年是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计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发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据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长江上游来水量略大于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于1954年。
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汉口、大通站分别为1379亿立方米、1885亿立方米和2193亿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别为1386亿立方米、2182 亿立方米和2576亿立方米。总体而言,1998年洪水小于1954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1998年特大洪水
6. 8l年洪水高度
长江重庆段的寸滩水文站于20日凌晨突破1981年历史极值的洪水位,上午8时15分,寸滩水位达到191.62米,超保证水位8.12 米,这是建站以来最高数字。
7. 重庆遭历史罕见大洪水,有没有人员伤亡
。8月18至20日,“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陆续通过重庆主城中心城区,并大幅超过保证水位,重庆临江大量道路、商铺、居民楼宇被淹,磁器口、朝天门、南滨路等地标性地段出现“看海”景象。 此次洪水过境,致当地26.32万人受灾,紧急避险25.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4.5万亿,截至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通过重庆市政府的积极应对和采取正当的措施,这次洪水过境未造成人员伤亡,这显示出其杰出的应灾能力,目前,重庆正在制定全市倒房恢复复建工作方案,尽早将市民生活拉入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