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历史上纪晓岚、和珅和刘墉是三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纪晓岚、刘墉和和珅曾同朝为官,但年龄相差很大,官职也相差很大,其中,和珅最小,官职最大。
而电视剧中纪晓岚和和珅斗得不亦乐乎的故事纯属虚构,刘墉和和珅之间势同水火的关系也不存在。
和珅:
和珅生于1750年,满洲正红旗人,为钮祜禄氏。相对于刘墉和纪昀来说,和珅无疑是最励志的。和珅三岁时母亲去世,九岁时父亲去世。和珅兄弟俩靠着老家丁和庶母保护得以长大成人,他熟读经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但他科举考试失败,在1769年,20岁的和珅承袭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进入仕途。
1775年,和珅进入了职场快车道,先成为乾清门侍卫,后领御前侍卫。1776年成为户部右侍郎,后为军机大臣,1780年,在查办李侍尧案中,和珅的精明强干为干隆赏识,成为户部尚书,这一年是和珅为官的转折点,之前的他查贪官,办实事,之后的他权势越来越大,贪污,结党营私,打压异己。
这一年,和珅领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珅的长子被干隆赐名丰绅殷德,定为十公主的额附。到了十月,和珅又成为《四库全书》的正总裁。
之后,和珅又被封一等男爵,1786年成为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权倾朝野,反对势力越来越少。1789年,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大婚,和珅正式成为皇亲国戚。1795年干隆成为太上皇,嘉庆继位,和珅俨然成了二皇帝。之后和珅又成为公爵。
但盛极必衰,1799年正月初三,干隆去世,嘉庆向和珅发难将和珅下狱,正月十八,和珅自尽,时年50岁。
关于刘墉、纪昀、和珅的关系,《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将其描述为:刘墉和和珅斗智斗勇,纪昀和和珅也斗了一辈子,实际上,历史上,他们之间并没有出现过真正大的争锋相对。
刘墉和和珅正面冲突也不多,刘墉比和珅大三十一岁,和珅意气风华的时候,刘墉已经步入晚年,刘墉虽然也官至一品,更多的时候也是很圆滑,低调,必要的时候顺着和珅才得以保全。
2. 和珅与刘墉为什么会结怨
和珅是清朝着名的大贪官,富可敌国,又以善于讨干隆开心着称,而同朝称臣的刘罗锅以耿直清廉着称,两人不时有龃龉,关系颇不融洽,但两人的真实关系究竟如何,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清代野史中,盛传刘墉与和珅关系颇不融洽。《清朝野史大观》中说,和珅天性警敏,读书不多,但能强记,做官身份高贵之后,经常请吴省钦等人到他的家中谈古论今。所以和珅对诗词文章也能粗通,自己写的一些东西,私下请彭元瑞、纪晓岚等为之润色,彭、纪二人怕被他诋毁,常代他写作。惟有刘墉能和他抗衡,人们传说刘墉为人耿直清廉,但并不知道他性格中还有诙谐的一面,他曾多次以戏弄的话刺激和珅,使和珅难以忍受。干隆也知道两个人之间不够融洽,常常以温和的语言从中调和他们。
据民间流传,和珅与刘墉结怨有几种说法和原因。其一传说有“雪泥戏和珅”一事。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年新春,刘墉侦知和珅应召入宫,其时正值风雪交加,泥泞满地,便有意出和珅的洋相。他换上一件破旧的皮袍,匆匆赶到通往宫中的路上等候和珅。等和珅来到后,刘墉便差人拦着轿子递上帖子说:“刘大人昨日过府贺年没有遇到和大人,现在路边候着”。
和珅虽然不喜欢刘墉,但刘墉对自己如此尊重,又同是皇上的宠臣,此时此刻不能失礼。他只好冒着风雪下了轿子。
和珅正要和刘墉打招呼,就见刘墉先“扑通”一声跪在雪地上,口中说:“给和大人贺年!”
和珅一见刘墉跪在地上给他贺年,也不得不跪到地上回拜,可是他过年穿在身上的是特别名贵的貂皮袍,外罩锦绣马褂,一下子弄得污浊不堪。等两人站起来后,和珅发现,刘墉虽然身上也沾了不少泥污,但他穿的是一件旧皮袍,早己破旧不堪,根本不值几个钱,看来是有准备,又不好明说,只有心中叫苦不迭。
其二是关于刘墉出对联,和珅献丑的事。
在民间传说中,关于刘墉让和珅出丑的事似乎更让人们开心。其中下面一则故事则是说刘墉借皇帝让和珅请自己出山之机,以灵活地对答干隆的命题而让和珅出丑的事。故事说:
有一年,刘墉非要告老还乡,干隆皇帝无奈之下就让他回去了。可是,刘墉走后不久,干隆又想让他回来,可又怕刘墉摆架子,不买他的账,就想出了个主意。他对满朝文武百官说:“我这有三个问题,限你们三天答上来,如果答不上来,统统撤职”。什么问题呢?他说:“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什么肥,什么瘦?”
文武大臣听了直犯嘀咕,这可怎么答呀?要是有刘墉在这里就好了,他准能答上来。他们想来想去,始终想不出答案,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请刘墉的“徒弟”和珅连夜赶往山东诸城,请教刘墉,救大家一下。
和珅巴不得刘墉不在朝呢,可大伙一个劲地求他,他不去的话,不仅别人的官保不住,他自己的官也保不住,只好硬着头皮赶往山东。到刘墉家的时候,刘墉正在收拾菜园子。和珅顾不得休息,就把自己的来意及干隆出题的事说了,和珅记忆力虽佳,可这次却把“什么肥,什么瘦”给忘了。
刘墉说:“这还不好答”。指着园子里的菜说,“你看,黄瓜上,茄子下;东瓜东,西瓜西”。
和珅一听,这么简单啊,高高兴兴地又快马往回赶。赶到京城时正赶上第三天早朝,和绅连忙穿上朝服上了金銮殿。干隆问:“已经三天了,我提的问题谁能答上来?”和珅出班跪奏:“臣能答”。
“说给我听听”。
“黄瓜上,茄子下;东瓜东,西瓜西”。
“那么什么肥,什么瘦呢?”
刘墉书法和珅一拍脑门儿:“糟了,忘了问了”。
干隆故意发怒道:“什么黄瓜茄子,东瓜西瓜的,胡说八道,拉出去斩了!”
和珅正恨刘墉呢,就大叫:“皇上息怒,这是我老师刘墉说的”。
“好个刘墉,教学生就教这个?把刘墉给我带来!”
和珅这时得意了。刘罗锅子,看你这次如何收场。
几天后,刘墉被宣进金銮殿,干隆问他:“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什么肥,什么瘦?爱卿你能答上来吗?”
刘墉答道:“臣能答上来。君为上,臣为下;文为东,武为西;肥,肥不过春天的雨;瘦,瘦不过九月的霜”。
干隆听后直挑大拇指:“答得好”。“不过,你为什么教给你学生黄瓜、茄子?”
“我这叫在哪里说哪里的话。那会儿我是在菜园子里,自然说的是黄瓜、茄子;今天我是在朝堂上,说的当然是国家大事”。
其三是关于和珅中计,受辱又赔银的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纪晓岚和刘墉等一班正直大臣,对和珅的贪婪行为极为痛恨,早就想整治一下,一时间苦无机会。
干隆四十二年(1777),直隶山东两省大旱,田土干裂,河流干涸,禾苗枯萎,颗粒无收。初秋,又遇到一场多年不遇的蝗灾,蝗虫遮天盖地飞来,所经之处,连树木的叶子也啃噬干净。百姓生活无着,到处乞讨为生。纪晓岚隶籍河北河间府献县,刘墉乃山东诸城人,两人为了家乡灾情,极力向朝廷疏请,发银赈济,又呼吁当地富商大员,捐纳钱粮,救济百姓,还厚着脸皮向朝中官员募捐,筹集钱物,寄回家乡,但仍不能使灾情缓和。
有一天,刘墉来到纪府,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臣见面,纪晓岚忽然眼睛一亮,冒出一个主意来。
纪晓岚附刘墉耳边如此这般一番,刘墉抚掌大笑而去。
刘墉回府分派几个得力家人,动手做好一切准备,又命一个与和府家人相熟的管家,附耳布置了任务,一切就绪,静待恶狼入阱。
这天,和珅早朝后回府,一个心腹家人上前悄悄说:“大人,小人探得一个重要消息,特向相爷禀报”。
“什么消息?”和珅一面喝茶一面漫不经心地问。
“刘墉学士府中藏有二十万两银子,定于后天清晨用马队载出崇文门送往老家山东,救济灾民”。家人悄悄说。
和珅听此消息,初只有些惊奇,继而笑出声来,他自言自语:“刘墉呀刘墉,你三番两次上章弹劾本官贪污受贿,这次可落到我手中,你刘氏父子哪来这么多银两,定是来路不明,弄到赃银,就有好戏看!”于是,点齐一百名家丁,悄悄作了安排,专等明早去拦截刘府马队。
第二天,和珅的人马将刘府的五十匹马全部劫回和府。接着便开箱取银,结果两百只木箱装的全是石头。至此,和珅这才醒悟到中了刘墉的以假充真的诡计。
这天早朝刚开始,和珅就被刘墉参了一本,刘墉跪在地上说:“启奏皇上,和珅派家丁将臣运往山东救济灾民的二十万两白银全部劫走”。
干隆皇帝一听大惊,忙厉声向站在朝中的和珅问道:“和珅,可有此事?”
和珅一肚子委屈,无法申诉,只好哭丧着脸,跪在地上回奏说:“启奏皇上,确有这事,但马上驮的不是银两,全是石头,是刘墉故意陷害微臣”。
此言一出,干隆皇帝又是一惊,这位一向自诩聪明的皇帝也被弄糊涂了。他望着跪在御案前的两位重臣,心里纳闷,忙向刘墉说:“刘爱卿,你且回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墉回奏道:“木箱中所装,全是白银,计二十万两,怎么会是石头,一定是和珅搞鬼,蓄意想吞没这笔白银”。
干隆想了想,大声喝道:“大胆和珅,你指使家丁拦截赈银,形同盗匪,理应治罪,姑念你平日还勤于政事,免于处罚,交出所截银两,另外罚款二十万两,以赈济灾民”。和珅这下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得乖乖的认赔,因此就与刘墉结下了不解之怨。
3. 和珅、纪晓岚和刘庸是同一朝代的人吗三者有什么关系
纪晓岚、刘墉和和珅曾同朝为官,但年龄相差很大,官职也相差很大,其中,和珅最小,官职最大。
刘墉和和珅:刘墉的清正廉洁注定了他与当时的大贪官和珅之间是对立关系。尽管看不惯和珅,也不会去得罪他,选择独善其身。所以,和珅也一直没能收服刘墉为其所用。但是刘墉的这种做法遭到了独揽大权和珅的孤立。在嘉庆帝扳倒和珅的事件中,刘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墉和纪晓岚: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但是不同的出生和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人生。刘墉出生在官宦之家,这种环境从小就熏陶着他,所以刘墉为人圆滑,处事非常到位。纪晓岚就属于那种文人墨客的性格,不拘于泥,所以仕途总是浮浮沉沉,还好他有才华横溢。深得干隆喜爱。
4. 刘墉和和坤是同一朝代的人吗,他俩是什么关系
刘墉和和珅都是干隆时期的朝廷官员,刘墉为官清正廉洁,办事雷厉风行,而和珅巧言谄媚、勾结官员贪赃枉法,是我国古代第一大贪官。他们两人政见不和,忠奸对立,一直都是争斗不断。
刘墉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最是看不惯贪赃枉法的事情,这边注定了他与大贪官和珅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5. 历史上和珅、刘墉、纪晓岚的关系如何他们真的互相算计吗
6. 历史上的和珅和刘庸
1、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干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干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2、刘墉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干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着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6)历史上刘墉何申关系如何扩展阅读: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名门望族的刘氏家族,从曾祖父起就在朝为官,其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
刘墉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干隆十六年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获得进士出身,后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从而走上了仕途之路。
公元1756年,刘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做地方官员,从学政、知府一直到了督抚大员。刘墉为官正直干练,雷厉风行。
在影视剧中刘墉又被戏称为刘罗锅。史书上记载嘉庆皇帝确实称呼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
但是当时的刘墉已经快80岁了,驼背弯腰也算正常现象。年轻时候的刘墉不太可能是个罗锅子。因为当时清代选拔官员有四个要求:身、言、书、判。
其中身是首要条件,要求五官端正,形体挺拔,仪表堂堂,否则难以树立威严的形象。刘墉科甲出身,必须要经过这四项考核,因此,刘墉是罗锅子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驼背弯腰是有可能的。
在影视剧中,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最具有看点,一忠一奸,一正一邪,两个人朝廷内外都不断地斗法,刘墉俨然是聪明和正义的化身,而和珅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蚀把米,你来我往,明枪暗箭,煞是好看。
但是,刘墉一直任地方官吏,直到干隆四十七年,也就是刘墉六十多岁的时候,才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书房行走。这才开始和和珅同朝为官。
史书记载刘墉“委蛇其间,唯以滑稽悦容期间”。这说明刘墉并不愿意正面和和珅一党发生冲突和交锋,而是委婉地处理与各派之间的关系。
刘墉和和珅曾经共过一事:山东巡抚国泰被弹劾,说他以向上纳贡为名义大肆搜刮钱财。干隆皇帝闻奏非常重视,命令和珅、刘墉和御史钱沣一起前去核查。
刘墉知道和珅与国泰关系密切,两人一定会事先沟通想好应对之策的。于是刘墉便与钱沣密谋了一个办法。
一行到了山东,和珅说只要抽查几个府库就可以了,而且全派的自己的心腹去搜查。等和珅离开之后,钱沣即刻命令所有的仓库贴上封条,不许任何人擅动,第二天一律彻底清查。
检查发现库银大多为“圆丝杂色银”,原来是临时从各家商铺借来充数的。于是钱沣下令各家商铺领回银两,否则全部充公。
很快银子就被领光了。和珅的计谋落空了。国泰被绳之以法。在这件事上,刘墉始终与钱沣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刘墉的支持才让钱沣的此次任务圆满完成。
但是,刘墉与和珅道不同不相与谋,但并没有发展到剑拔弩张,撕破脸皮的地步。干隆去世以后,刘墉也积极地投入到处理和珅的事件中。人们都认为和珅罪大恶极应该凌迟处死。
可是刘墉建议让和珅自尽,因为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作为干隆皇帝的宠臣受到极刑,实际上是损害了干隆脸面。嘉庆听了刘墉的意见,给和珅留了全尸。
和珅案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对其的赞赏和肯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和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墉
7. 刘罗锅与和珅这对“欢喜冤家”在现实生活中是什么关系呢
刘罗锅实际就是刘墉,清朝的政治家,还是有名的书法家,生于山东诸城,从进士一直到体仁阁大学士等职,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干隆、刘墉、和珅、纪晓岚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他们之间的故事有很多,电视荧屏中的欢喜冤家,那么历史上他们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呢,刘墉和和珅竟然有着神奇的师徒关系?
从此之后,大家都说和珅是刘墉的徒弟。刘墉和和珅之间的故事非常的多,他们斗了一辈子,无论何时何地和珅都想给刘墉找麻烦,可是最后还是刘墉扳倒了和珅,在场场较量中,在和珅一手遮天的气候中败给了刘墉。
8. 正史中的刘墉、纪晓岚、和珅,他们三人的关系好吗
随着《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影视剧的热播,干隆、刘墉、纪昀(字晓岚)、和珅成为最家喻户晓的清朝历史人物。
影视剧中的四人,干隆永远是高高在上的皇上,和珅永远是阿谀奉承的贪官,而刘墉和纪晓岚人设相似,专门负责整蛊捉弄和珅,使其洋相百出、吃尽苦头。
但真实历史中,干隆还是那个风流多情、附庸风雅的干隆,但刘墉、纪昀、和珅,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却与影视剧中塑造的形象相去甚远。以下,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
(纪晓岚画像)
嘉庆八年(1803),84岁的刘墉送给80岁的纪昀一方宝砚,纪昀欣然接受后却说:“刘墉送我一方砚,因为上面刻有“鹤山”(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字鹤山),就说是宋代的古董,我却不以为然。”刘墉得知后,申辩说:“若是冒牌货,肯定要说是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北宋书法四大家)之物,又怎么会提不知名的魏了翁呢?”纪昀觉得刘墉说得有道理,便改变了自己的原有想法。
次年,刘墉在去世前将最后一块宝砚送给了纪昀,纪昀在砚上题词曰:“余与石庵(刘墉,号石庵)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不难看出,他们二人虽然经常斗嘴,甚至相互抢夺心爱宝砚,但一直视对方为毕生知己。
不久之后,刘墉与纪昀相继高寿病故,唯有承载二者生前情谊的砚台不朽。
9. 和珅和纪晓岚刘罗锅等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受《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剧的影响,我们对和大人、纪大人、刘大人等人的感觉是欢喜冤家,而且刘大人是主角时纪大人不在,纪大人是主角时刘大人不在。但是和大人是一直在的,王刚老师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这个角色。同时我们也感觉和大人实在是不容易,除了要怼纪晓岚和刘墉,他还要在《梦断紫禁城》中怼王杰,《铁将军阿贵》中怼阿贵,《九岁县太爷》和《少年大钦差》中怼神童陈文杰……总之和大人很忙,仇人很多,那么在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和珅和纪晓岚刘墉等人的关系到底是怎样呢?
不过毕竟他没有刘墉的底气,因此更多只能采取自保的态度。加上纪昀曾经因为包庇姻亲卢见曾被发配新疆,因编纂《四库全书》的需要才被老师刘统勋举荐回京,更是小心行事。即使如此,还曾被干隆训斥:“朕以汝文字尚优,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汝何敢妄议国事”一代文宗在皇帝眼中不过是倡优一类存在,个中滋味可想而知,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只有《阅微草堂笔记》传世了。纪昀还作自挽联“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以自况,并请刘墉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