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独有的巧夺天工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是什么
中国有这么一种特有的传奇文物,这种文物是汉代秘宝,只有特殊人物才有资格拥有,历史上有很多盗墓贼都对这种宝物垂涎三尺,现在,这种宝物十分珍惜,只有极少数的存量,堪称国宝之一。
这种文物就是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可见,曹魏官方也承认,在战乱中,大量的汉代金缕玉衣遭到洗劫。
一朝乱世尚且如此,距离现在两千年,经历了无数乱世的汉代陵寝,又能有多少保留完整呢?
所以,我们现在仅存的这几件金缕玉衣,很可能是这世界上仅剩的几件了。
金缕玉衣主人的尸骨早已灰飞烟灭,金缕玉衣也所剩无几,唯有这段传奇故事,永远留在了历史长河中。
㈡ 中国的历史遗产文物都有些什么
1、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2、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3、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
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4、直裾素纱襌衣(“襌”音dān,常被误写做“禅”),西汉织绣,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该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
5、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㈢ 作文《历央文物》360字要求:①什么是历史文物历史文物从何而来有什么意义
历史文物,简要地说,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文物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文物是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令人信服的实物教材。人们通过文物右以深刻体会历史、祖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二、文物是祖国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最右靠的史料,可以起到补充历史记载的作用。我国商代以前的历史,就是完全靠地下出土文物得到证实和恢复的。
三、文物是我们文明古国的标志,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四、文物可以发挥它忠实记录历史上地理变迁、水文、地震情况的作用,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必不可少的借鉴。
㈣ 有什么历史文物
1、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大铸客鼎。战国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
㈤ 历史文物简介
想要知道些什么文物??
如:霸州文物概况
馆藏文物
石器及石质品 共19件,多出土于霸县一砖、信安砖厂、信安龙泉寺、胜芳等地。其中旧石器中晚期鹿角化石2件;新石器时期石斧1件;明代墓志10件;石碑5通(清代1通、民国2通、现代2通)石牌头1件。
陶瓷器
陶瓷器多为原霸中西遗址、盐水河遗址、六郎城遗址、城二宋元码头遗址出土。陶器221件、瓷器133件,陶器有战国时代的夹沙陶鼎、灰陶壶;商周时代的绳纹罐、陶簋、陶纺轮;汉代的陶鼎、红陶双系罐、陶马;宋辽时代的红陶盆、陶盘、香炉、檑石等。瓷器有南北朝的三系瓷柱子、黄釉瓷碗、提梁瓷罐;五代的小片小瓷碗;唐代的黄釉双系小瓷罐、黄釉钵;宋代的白绿釉瓷灯碗、双系瓷瓶、钧瓷碗、孔雀兰器物盖;宋辽时代的开片瓷碗、白底黑花瓷罐、剔花荷叶型碗;元代的酱釉飞凤罐、开片白瓷罐、“大吉利”瓷瓶;明代的青花小瓷碗、酱釉瓷罐、黑釉双系小瓷罐、酱釉大口瓮、酱黄釉帖花罐等。
铜器
铜器41件,多为原霸中西遗址,六郎城遗址,城二宋元码头遗址出土。其中有:商代的青铜剑、青铜戈;战国时代的错金带勾、青铜剑、铜镞;汉代的昭明镜、大蹴球铜镜;唐代的菩萨铜像、释伽牟尼铜像、铜俑、铜铃;宋代的三佛像铜器座、婴嬉铜镜、圆形带柄铜器;金代的兽鸟纹铜镜;元代的铜印(元帅都监之印)、荷花镜、铜簪;明代的宣德炉、关羽铜像、莲花座、铜狮、铜犼、铜象;清代的铜帐勾等。
古钱币
古钱币有秦半两、汉五铢、宋代钱币、清代钱币、民国铜元共约20公斤。
铁器
铁器6件,有汉代的铁带勾;金元时代的铁篙头、铁马蹬;民国时期的大铁锚;现代的手榴弹、地雷等。
其他
其他 30件,其中有料镯、玉环、玉板指、玛瑙串、骨珠、草珠等。
㈥ 什么的历史文物
文物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
包括:①革命文物:指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有关遗物
②历史文物:历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
③民族文物:指近现代国内少数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数民族文物归入历史文物类
④外国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现代由外国传入中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还有的是最近出土的文物:
1958年出土于明十三陵定陵地宫的金翼善冠。中国现存最为精致的帝王皇冠,其细金工艺登峰造极。该冠由前屋、后山、角(俗称纱帽翅)三个部分组成。此冠以极细的金丝编织得天衣无缝,空眼均匀。精美绝伦,气势雄浑,充分表现出封建帝王用器的庄严肃穆气氛,堪称中国明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作。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金双龙钮“天子之宝”方形玺。该玺上有满文“天子之宝”阳文篆书,附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别用满汉文刻“天子之宝匮”。原紫禁城交泰殿在干隆初年收藏39方宝玺,干隆十一年(1746年)将御宝总数定为25方。从剩下的14方中又选出10方,这10方宝文有的与25宝文重复,或者是清初诸帝使用过,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很大作用,所以干隆帝非常重视,将“十宝”存于盛京(今沈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国出兵东北,盛京告急。“十宝”同其他国宝被送往承德避暑山庄,民国时送回北京。这方宝玺就是“十宝”之一。
西周时期的伯矩鬲。鬲为古代炊具,此为燕国贵族伯矩所属。有盖,口沿外折,方唇,束颈,直立耳,蹄足,足跟部呈袋状。此鬲造型别致,工艺复杂,以高浮雕修饰,在西周早期器物中十分少见,充分反映出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清干隆年间的铜胎鎏金掐丝珐琅三足香炉。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用于宫廷陈设。器身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彩色缠枝莲间饰万寿团花,以铜镀金象首为足、耳。该器寓意太平吉祥。
现代作品白玉东方巨龙花薰。花薰共分为两个部分,盖钮为一条昂首盘龙;花薰盖部镂雕百花纹样,四个开光内分别雕有祖冲之、张衡、僧一行、李时珍之像。用料讲究大气、富丽典雅,为现代玉雕作品中的精品。该器物由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特级艺术大师夏长馨雕刻完成,曾长期陈设在人民大会堂的毛主席休息厅内,后被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这座高65厘米的观音像,是现存元代最出色的青白釉瓷塑人物造型艺术品。此尊塑像头戴宝冠,广额丰颐,神态庄肃,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手放在右膝上,姿态自然优美。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水月观音。
明代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此瓶是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圆口、长颈、圆腹、平底,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一道,瓶腹饰满青花海水纹,在汹涌起伏的波涛之间,两侧各有一条白龙。此器独特之处在于以青花绘大面积海水纹,以暗刻工艺留白做龙纹,制作复杂,工艺繁缛。
西汉虎牛铜案。西汉时期滇国贵族盛放祭品的礼器。此件虎牛铜案造型别具一格。牛头巨大而前伸,双角向前,项颈肥壮;设计者为处理由于沉重的牛头给整个铜案带来的不平衡感,在牛尾一端,特意连铸了一只紧紧咬住牛尾的猛虎。它是云南青铜文化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古滇国高度发达的青铜制造技术和艺术成就。
㈦ 历史文物资料
新闻链接:
据有关资料记载,江心屿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西塔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自宋至清约900年间,江心双塔白天高大显赫,是船舶进港的目标,夜晚灯火辉煌通宵不熄,为夜航船只导航。1997年,国际航标协会将江心屿双塔连同上海青浦泖塔、浙江舟山嵊泗花鸟山灯塔、大连老铁山灯塔、海南临高灯塔一起评定为历史文物灯塔百强,并正式宣布为世界航标遗产。历史文物 简要地说,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从《文物保护法》的内容来看,可以把文物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文物保护单位;一是散存文物。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不能移动的文物。包括:①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②古代遗址;③古代墓葬;④古建筑以及历史纪念建筑物;⑤石窟等;⑥石刻及其他。
散存文物,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包括:①革命文物:指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有关遗物;②历史文物:历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③民族文物:指近现代国内少数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数民族文物归入历史文物类;④外国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现代由外国传入中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文物是我们祖先劳动、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一,文物是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令人信服的实物教材。人们通过文物右以深刻体会历史、祖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以及无数先辈为了反抗外敌入侵和推翻旧制度而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其二,文物是祖国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最右靠的史料,可以起到补充历史记载的作用。我国商代以前的历史,就是完全靠地下出土文物得到证实和恢复的;其三,文物是我们文明古国的标志,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其四,文物可以发挥它忠实记录历史上地理变迁、水文、地震情况的作用,可以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可以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必不可少的借鉴,可以在现实国际政治斗争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总之,文物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现在人们多把古代遗留的东西称为文物,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文物,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着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同时还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上述规定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可以认为,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也就是文物所包括的内容。由此,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文物一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的价值。具体到每一件文物,不一定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但至少要具有其中一方面的价值。
第二,文物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
第三,国家保护的文物具有广泛性,应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各个方面的文物之间具有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只有全面保护各个方面的文物,才能使文物的价值不受损害。
至此,可以这样认为: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也可以说,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此外,文物按其属性,又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此明确规定: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㈧ 历史文物有那些
历史文物,简要地说,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
从《文物保护法》的内容来看,可以把文物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文物保护单位;一是散存文物。
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不能移动的文物。包括:
①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
②古代遗址;
③古代墓葬;
④古建筑以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⑤石窟等;
⑥石刻及其他。
散存文物,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包括:
①革命文物:指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有关遗物;
②历史文物:历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
③民族文物:指近现代国内少数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数民族文物归入历史文物类;
④外国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现代由外国传入中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如:五星出东方”护膊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陶鹰鼎
司母戊铜鼎
利簋
大盂鼎
虢季子白盘
凤冠
嵌绿松石象牙杯
晋侯苏钟(一套14件)
大克鼎
太保鼎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良渚出土玉琮王
水晶杯
淅川出土铜禁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齐王墓青铜方镜
铸客大铜鼎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涅盘变相碑
常阳太尊石像
大玉戈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墓外棺
曾侯乙青铜尊盘
彩漆木雕小座屏
红山文化女神像
鸭形玻璃注
青铜神树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摇钱树
铜奔马
铜车马
墙盘
淳化大鼎
何尊
茂陵石雕
河姆渡土“陶灶”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兽首玛瑙杯
景云铜钟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八重宝函
铜浮屠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中山王铁足铜鼎
刘胜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
铜屏风构件5件
角形玉杯
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直裾素纱禅衣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红地云珠日天锦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
青花釉里红瓷仓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附: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着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同时还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㈨ 中国最久的历史文物是什么
中国最久的历史文物是: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㈩ 文物的概念是什么
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现在人们多把古代遗留的东西称为文物,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文物,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着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同时还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到国家的保护。”
在《文物保护法》上述规定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我们认为,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也就是文物所包括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文物一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三个方面的价值。具体到每一件文物,不一定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但至少要具有其中一方面的价值,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文物。
第二,文物应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不具备这一点,也不宜作为文物保护。
第三,国家保护的文物具有广泛性,应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各个方面的文物之间具有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只有全面保护各个方面的文物,才能使文物的价值不受损害。
至此,我们可以对什么是文物作出回答。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也可以说,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