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给小学讲历史课讲什么

给小学讲历史课讲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6 12:50:31

⑴ 想要给5-10岁的孩子讲历史,应该怎么做呢

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一定要语言非常流利,故事非常生动,同时在史诗中论断。都体现出了这一特征。 当然,向青少年讲述历史必须注意区分年龄和文化程度。小学生讲点,作为故事点的中学生要通过讲线,把这几点联系起来,搞清楚来龙去脉,让大学生看到事物的联系、事物的比较、事物的真正本质在陈卫平看来,要给孩子写历史,必须先找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所以选择目标读者年龄段可以接受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为了引起足够的兴趣,需要采用编剧的手法。 由此可见,以同龄孩子的视角进入历史现场,回到历史现场。

小时候看到历史风云,是为了振奋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当然,从小就看了很多历史书,听了很多历史故事,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养分转化为面向少年儿童的普及读物,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他怎么知道刘邦偷偷对张良说了什么? 如果没有以前的历史记录,就完全不知道。 他是合理推断的叙。 给孩子写历史,做一个合适的编剧,可以很快把孩子吸引到历史现场。

⑵ 小学生讲堂历史类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相信同学们都听到过这句话吧!为了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了继承我们“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我正式向六(1)班全体同学提出倡议。
1、讲文明,懂礼貌。同学们应该做个好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自然是不能缺少的。不乱丢果皮纸屑,在校园看见有垃圾,应主动弯腰捡起,丢进垃圾桶。另外,遇到老师和同学都要恭恭敬敬的问好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
2、互相友爱。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生活中,总有同学会和别人闹别扭,然后发生争执、吵闹,甚至打架。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同学们要改了这种坏习惯。在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友爱、和睦。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发生矛盾时应主动道歉。
3、守纪课堂。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认真。不能做小动作、讲小话。因为我们是来学习的,而不是玩耍的。老师在讲台上辛苦的讲课,为得是我们能认真听讲。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老师的一番苦心啊!
在社会的逐渐升华中,我们一定要在学校争做好学生,在家里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我们一定要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六年级:小雪

⑶ 怎样给小学生上历史课

小学历史教材在编排上线索清 。晰,重点突出,内容精炼,图文并 茂,既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又便于 教师教学。 要上好一堂历史课,必须在吃 透教材、把握主题的基础上做到目 的明确,方法适当,以期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 程中结合实际采用读,讲、议、绦 的方式,效果一般都较好。 读;小学历史教材,每课文字 一般五百至七酉字左右。可根据课 文内容指导学生通读全文。通读可 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课文概 貌有较全面的了解,又兼中国古代 史文字较生,读时可帮助学生正 音。可分个人读、小组读和全班齐 读,读后教师进行评讲。以资鼓励。 讲;教师讲解是一节课的主要 形式一除了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外, 采用联系引导法、直观教具辅助法 也很重要。联系引导法是向学生提 出平时熟知且与教材有关联的历史 人物或历史故事,以激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进入课文内容,使其心理由不随意注意进入随意注意状态。如“诸葛亮七擒盂获”一课,由于学生平时从小人书、故事连播节日及电视电影中对诸葛亮t已有初步印象,知道他足智多谋,很会打仗,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草船借箭”、 “空城计”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说的是准,学生定会感兴趣。

⑷ 历史优质课什么课题比较好讲

历史优质课什么课题比较好讲具体还是需要看老师擅长什么方面。如果不知怎么选择,选民族正义感的红色专题准没错。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授课教师,必须要学会扬长避短,要找出自己熟悉的章节,给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只要仔细权衡,老师们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因此,找准自己的优势,就能在课题选题上给自己定位,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面前娓娓道来,一堂优质课就基本具备锥形。
学生良莠不齐,不能整齐划一,因此在优质课的选题上更应小心谨慎,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优质课评价的标准中,师生互动程度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抢占先机。而中学生的心理中,办事积极、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正是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正义感和义务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学生的共性后,就容易引起师生心中的共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培育的教学目标就能较好地实现。
总而言之,优质课选题因把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原则,成功地抓住学生心理,深入透析教材,灵活设计教法,最终能使自己众多的优质课授课高手中脱颖而出。

⑸ 教小学生趣味历史怎么备课

历史趣味教学
一、让备课充满趣味性
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必须要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在此材料中要尽量针对富有趣味性的材料进行选择,当然这些材料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联,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公元纪年”这一内容的时候,历史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个“年代尺”的模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模型进行观察,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假如一个人在公元前16年出生的,在公元后16年逝世的,那么这个人在死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岁呢?”通过问题的推动下,促进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经过学生们的计算会有可能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32岁,一个是31岁,针对这两个结果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对“年代尺”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及思考,这样学生会发现,出现在“年代尺”上的公元元年是公元1年而不是公元零年,在进行公元纪年的正确方法是:16+16-1=31(岁),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不容易的,而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更显沉闷,因此教师要不断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的增加趣味,让教学更加生动。初中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被扣人心弦和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所以特别爱听故事,历史教师可以过给学生们讲感兴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个人离不开社会”这一节时,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狼孩”这个典型的故事,将“个人离不开社会”这个问题呈现出来。然后给学生讲解我们国家为了培养祖国的后代提供了很多良好的环境,还有父母们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这样不仅传授了知识,还做到了育人,促进学生刻苦学习,以后努力做国家的栋梁,回报社会,孝敬父母。这样的课堂有趣又有活力,自然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课堂的导入,诱发兴趣
其实经过不断开发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历史与社会课的内容是相当有趣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枯燥的原因其实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法,老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因此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无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解中国红军长征的时候,可以先创设适合课本内容课堂氛围,利用音乐来渲染,可以播放歌曲《十送红军》。借助这首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感到课堂充满浓厚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历史教师及时提问:井冈山的老百姓为什么要“十送红军”?整个长征路程上红军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红军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通过问题的切入,将整个课堂气氛推到最佳的状态,同时提出教学的重点,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课堂组织讨论,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上适当的融入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颠覆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通过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积极探索的新的知识,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善教学观念,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知道课堂的教学活动重点是需要他们参与的。尽量多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应该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置,保障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在提出的讨论问题不仅要有深度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加强知识的广泛性。在布置讨论题目时,教师还应该强调讨论题的目的与要求,同时将需要的参考资料给展示给学生。在讨论进行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迪,增加讨论的趣味性,学生在回答不出来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的进行提示,减少学生的紧张度。例如:在讲解农耕文明时代(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掌握连绵不绝的中华重大事件,我会从“生活时间”去引导,去设计讨论题目。学生对这些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从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4000年炎黄尧舜禹中的,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多为学生布置实践调查
在讲解《生活在社区里》的时候,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一篇相关的调查报告,内容主要是:学生生活所在的社区的面积有多大,有多少人口?社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什么样的便利?整个社区的布局有什么样的优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应该从什么地方进行改变。鼓励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改善社区布局的平面图,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设计的平面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绘制平面图的时候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有关于社会以及社区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有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在此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加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进行社会调查的时候,学生可以把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的课堂真正的充满了趣味性和活力。

⑹ 历史课需要几分钟演讲,求告知讲什么历史好,要中国的历史,能吸引人,说几个,因为有些给别人讲了,谢谢

历史课的演讲要一上来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要讲的话,可以讲一些扬我国威的比如霍去病封狼居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陈汤的“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也可以讲一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名臣武将的故事,可以激起少年心中的热血,比如被人称为杀神的白起,可以数一下他的战绩。
也可以讲一些煽情的、戳中泪点的内容,比如陆秀夫的“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陆秀夫说完后藏玉玺于宋怀宗赵昺怀内,背负幼主,命人用白绢将君臣两人相缠,从容投海,时年44岁。以及那一句: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西元74年,耿恭来到西域与匈奴作战。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数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西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口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已大获全胜。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来了。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儿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二千士兵给他。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勇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
即便是现代的,也有:我们是东方航空056航班,运送志愿军战士遗骸,前往沈阳。”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我部飞机两架,奉命为你全程护航!”

⑺ 小学生历史课怎么上啊

这么着吧,建议;第一堂课大概讲下中国5000年历史,其中的辉煌成就,古代中国的伟大,诸多发明创造等等。第二堂课,讲秦汉史,第三堂课讲隋唐史,第四堂课讲宋史吧,或者你自己选。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⑻ 怎样给小孩子讲历史故事

儿子问,颜良和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个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们在跟帖里就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出另一个话题——我们该怎样给小孩子讲历史。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历史本身厚重且充满质感,十分复杂,缺少一定的人生阅历积淀和学识修养,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微妙之处。而小孩子的思维简单,惯以好人/坏人来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历史,自然是疑窦百出。 我小时候也干过类似的事。上中国古代史的课,老师讲到大泽乡起义,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后来被暴秦镇压云云。我举手提问:“起义的农民都是好人,为什么会失败了呢?”那时候我看的动画片、漫画书还有一些主旋律电影电视剧,最后都是正义获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也该有一个辉煌的结局才对,居然会失败,实在是不可思议。 老师听到这问题,有点发愣。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却可以给其他好人做出榜样。”虽然当时我似懂非懂,但现在回过头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围内,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认知和真实历史之间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给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温文尔雅、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我读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儿其实是个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儿。电影《关云长》里姜文饰演的曹操有句台词:“孔融这个人,让梨他肯,让酒他是决计不肯的。”小时候家长给我们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要加一句:“你们可要学习孔融这种谦让的精神呀。”你说万一哪个小孩子真去翻了史书里的孔融,还学起他的做派来,那可怎么办? 我其实有个极端一点的看法,没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不一样,价值观可以言传身教,历史观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小孩子去“树立”历史观,就像骑着自行车上高速一样荒唐——没那排量啊!讲给小孩子听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所以别掺杂太多说教,单纯讲故事就够了——讲得有趣,他们就会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主动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树立了历史观,再来分辨对错也不迟。 当然,如果是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来,语重心长地说:“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曹操和颜、文二人的上司袁绍的关系说起。而要说清曹、袁间的渊源,就得先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进京呢?这就得先谈谈党锢之祸以及西北军阀与诸羌关系演变……”讲到这里,小孩子多半听得不耐烦,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脱。

⑼ 去支教,求给小学生讲的历史故事

一、原始社会
三皇五帝时代(说法很多,以传说和神话为主,没统一说法,也不会统一):

三皇(远古):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燧人(发明取火)、伏羲(八卦、织网)、神农(粮食、药物)

五帝(上古):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最初是炎帝(神农氏)的势力统治天下;后来蚩尤造反攻打炎帝,炎帝求助于黄帝,炎、黄联合打败了蚩尤;最后黄、炎发生战争,黄帝取胜。

当时炎帝代表华族,黄帝代表夏族,黄帝统一天下后,融化成华夏族,就是现在汉族的前身。所以,我们现在说的是炎黄子孙、黄帝的后代、华夏儿女等,就是根据这些来的。蚩尤被认为是苗族、藏族、越族的祖先。

尧、舜二帝都把帝位让给了别人。尧让给了舜(其中有尧考察舜的故事),舜让给了禹(禹的父亲鲧没完成治水的任务,是其儿子大禹治水有功),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下面所说的夏朝。

二、奴隶社会

夏:夏禹王(或是启)

商:商汤王

周:周文武二王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形态(夏朝应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算起)。周朝历史最长,800多年(故事“文王访贤”中,周文王拉江子牙走了888步,所以周朝江山就是888年)。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晋、秦、宋、楚。(齐桓工、晋文工、秦穆工、宋襄工、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

三、封建社会

按照郭沫若先生的分法,从战国开始,共有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见后面的口诀记忆方法)。

这段历史很长,朝代繁多,有些朝代的年份还有重叠(比如辽朝和西夏就与北宋时期相重叠),这段时期的故事也很多,这时候只能从小孩子现有的知识和能接触到的书和一些典故上,慢慢积累。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华民国。

最后,为了使小孩对我国历史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我把以前自己编的口诀也一起要果果记住了,基本上解决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朝代记忆问题。

因为三皇五帝主要是传说和神话,所以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可以一起这样简单记忆:

尧舜禹

夏商周

封建社会:战秦汉新汉

三晋晋十六

南隋唐五北南宋
辽西夏金元明清

⑽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张立新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不必要那么认真学了。这种陈旧思想,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新鲜感,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七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节导言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直接就跟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学习书上的新内容。”学生觉得很奇怪:“不学习书上的内容,是让我们自习吗?”我说:“这节课我们聊天,我们就聊‘历史’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在骗我们吧,‘历史’这两个字能聊一节课?”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说:“不信?我们看着吧。我们聊‘历史’这两个字,不得不说‘WWW’。”学生哄笑:“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上网吧,什么‘WWW’,我们上网早就会用了……”我说:“此‘WWW’,非彼‘WWW’……”学生马上被我风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那么,什么是‘WWW’呢?”
什么是历史(What)?这是第一个“W”。学生恍然大悟:“哦,这就是老师说的第一个W”。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后来便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有的讲“历史就是过去是事情”,有的讲“历史就是以前”,还有的讲“历史就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为什么开始不敢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有时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对吧?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几千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你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记住: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啦!”。这样学生明白了,原来过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是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激发出来了。
为什么要学历史(Why)?这是第二个“W”。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有了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经验,此时,课堂气氛有所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始被激活,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在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理由:(一)
中考、高考的需要。
学生说:“老师,这也是个理由,太简单了吧?”我说:“我刚才不是跟你们强调了吗,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不用考试,我们课堂还要学这门课吗?这个不算理由吗?”学生哄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我说:“现在的中考,历史是一个必考的科目。以后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接着,我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这些年来的中考、高考方案,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经我这么讲解,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语文、数学、英语等一样都是主科。既然是主科,学好是必须的。“当然,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是‘被动’的学习”我说:“有没有‘主动’学习的理由呢?当然有。”接着,我给出了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第二个理由。
(二)学史明智。
“所谓学史明智,简单说就是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同学们相信吗?”学生又用好奇、疑问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期待着我的答案。我说:“同学们如果不信,我可以简单讲个历史故事,看是不是可以‘学史明智’。”听说要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我跟同学们讲了一个他们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故事----田忌赛马。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学了这个历史故事,你们有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了吗?”学生说:“没有!”我说:“没有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是因为你们学了历史后,没有思考、总结的缘故。我问你们,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说:“关键是田忌把赛马的顺序变了。”我笑着说:“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田忌能战胜齐威王,最关键的是他懂得了运用自己的长处去跟齐威王的短处比,这才是赢的关键。你们以后跟别人比赛,也要懂得运用自己的长处去跟别人的短处比,这样才能赢。”学生茅塞顿开,原来想要“学史明智”,必须要对学过的历史,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学会运用,这样学习历史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接着,我又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在现实中是怎样灵活运用这个故事的道理取胜的吗?”学生用殷切的眼神看着我说:“想!”于是,我给学生说了我的一次经历:
话说,有一次,我有个高中的同学结婚,他邀请我们高中时几个很要好的同学参加他的婚礼。自高中毕业后,我们很少在一起聚会了,老同学见面,自然很高兴。酒席上,我们互相敬酒。几杯下肚,我有点吃不消了,我的脸特别红,因为我的酒量不好。发现我这个情况后,一个酒量很好的同学开始“欺负”我了,只见他拿了杯酒过来:“老同学,我们好久不见了,来,我们干了这杯酒。”我勉强喝了。没想到,刚喝完,他又倒了一杯过来,“我们再干一杯。”这时,我遇到困难了:喝了吧,自己受不了;不喝吧,又得罪老同学。怎么办呢?我迅速打量了一下我的那个同学,我发现他有个短处,就是他长得比较瘦小,而我长得比他强壮。我灵机一动:“这样吧,既然大家那么高兴,我们不如扳手腕助兴,谁要是输了,就喝一杯。”大家听我这一说,都围了过来看热闹。看到这种情况,我那同学说:“好,来吧!”没想到,我们准备好后,旁边的人刚说开始,不到几秒钟,他就被我打败了。他喝了一杯。接着,我又说:“再来!”第二回合,我的同学同样败了,他再喝一杯。我说:“再来,再来……”我那同学不干了,灰溜溜地闪开一边。我就这样利用自己的长处化解了危机,反败为胜……
听完我的故事后,学生都笑得合不拢嘴。有的说:“老师,你真厉害。”有的说:“老师,你真牛。”有的说:“老师,你真奸诈。”我问:“现在,你们相信‘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了吧?”学生说:“信了!”我又问:“既然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你们会主动学历史吗?”学生说:“当然会啦!”
通过我的一次亲身经历,巧妙利用“田忌赛马”取胜的道理,现身说法,这时,明显看出学生彻底服我了,也开始喜欢上我的历史课了。
(一)要有兴趣。
跟前面的两个问题一样,我同样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大多数学生讨论后认为只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背背书就可以了。这说明学生还未掌握历史学科的科学学习方法。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试着回想,你们有没有哪些方面是比较擅长的?”学生有的说:“我的篮球打得很好”、有的说:“我的数学学得很好”、有的说:“我煮的菜很好吃”等等。我说:“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在这些方面擅长呢?”学生说:“喜欢做,有兴趣啊!”我说:“对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历史,首先必须要对历史感兴趣。”学生用认可的眼光看着我说:“老师,我们现在知道怎样学好历史了,只要有兴趣就行……”可是,我又问:“只要有兴趣就能学好历史了吗?”学生问:“不是这样,那还要什么?”我说:“还要方法!”
(二)要有方法。
要学好历史,我给学生的方法是“听、背、练、问”四个字。1、听。指的是课堂上认真听。课堂上善于听,是学好历史的重要环节。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听到有用的信息,要及时用笔做好笔记。2、背。指的是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俗话说:“背多分(贝多芬)”。不管学什么学科,背(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你不背(记)下来,做题的时候,又怎么能做到胸有成竹呢!3、练。指的是做练习。做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检测你听和背得效果如何,也是在进一步巩固你的学习成果。如果在做练习中发现问题,说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这时你就该问了。4、问。问也是学好历史重要环节。但,刚上七年级,面对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环境,很多学生会害羞,甚至难以启齿。这时,我们就必须克服害羞的心理了。我们的圣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脸皮厚一点,一次、两次,不就习惯了吗?这就是我教给学生学好历史的四字方法,简单、明了。学生很快就用心把这四个字记下了。
在那节课的最后,我问学生:“上课时,我说‘历史’这两个字,我们能聊一节课,你们信了吧?”学生齐声说:“信啦!”并报以热烈的掌声。从学生愉悦的表情上,我感觉到这节课“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的目的达到了。
总之,通过那一节导言课,我用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不仅阐明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而且点拨了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教与学打下了基础,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阅读全文

与给小学讲历史课讲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