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调查家族历史

如何调查家族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7 07:36:16

Ⅰ 如何在网上查询自己的族谱

看你自己家的家谱有没有上传到网络,没有的话世查不到的。我们石家庄地区派出所可以查询家谱或村志也可以查询。

Ⅱ 怎样寻找自己家族祖先!

最近寻根问祖火热,许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祖先的历史,自己从何处来,几世祖都姓甚名谁,做过什么,但苦于不知道自己家族的家谱在哪里,所以问“如何寻找自己家族的家谱”。这么问的,一般都是已经进入城市的人。中国在1980年的时候,尚有80%是农民,但到了现在,已经约有60%的人为城市户口(常住+户籍),不在乡土中,自然不知道怎样找到自家家谱。

我这里有几个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如何简单粗暴地寻找到自家家谱?
在确知自己祖辈所在村庄的情况下,直接打电话去该村村委会询问。询问方式是:“您好,我叫***,是咱们村的后裔,很早以前就出去了,我想知道咱们村是否存有*氏族谱?”

通常,村庄每隔三十年,都有专门负责整理族谱的数位老人,族谱代代相传,族谱修缮、增添完毕以后,抄录、复印好几册,分发到每一支的几个人手里。可以说如果你去询问,多半是会有的(是真的有,不要自以为不会有就不去问)。你可以自行前往村里,和存有族谱的人家商议,一般都会拿出族谱给你看,你可以从第一页拍照或扫描、复印,一般族谱就200页左右。回来以后整理一下,这样就可以缕清自己的脉络了。

现在村委联系电话全都上网了,如果你知道你祖先来源的村庄,直接网上搜索村委电话即可。譬如某王姓青年得知自己祖先是淄博岭子镇小王家村人,他就可以直接搜索该村村委电话打过去询问。

另外一个方法,即通过祖辈或父辈熟悉的村里的人,打听这件事,族谱是分发在村里人手里的,多打听几个,多半会找到。

如何确知自己或祖辈来自哪个村?
很多人家离开乡村很久了,不知道自己祖辈的村庄何在。可以询问自己的祖辈以及祖辈的亲朋,要多问,他们多半知道。另外,只知道自己是“”*堂*的那种,是很困难的,因为族人的分支很多,各同姓村庄虽然有同样一个祖先,但族谱也是不太一样的,与自己不相干的多半不记。所以最好还是通过打听自己来源村庄寻找,这样最简便,也最有效。

Ⅲ 没有家谱,怎么查询自己是家族的多少世

没家谱就很难查了 看你们家老的一辈问问了,我们中国历史之长 家族之杂 那是不可想象的

Ⅳ 想要寻找自己的家族家谱该怎么找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性血亲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系图录,即记载始祖、始迁祖以来的本家族历代先祖名录,这是确认是否是家谱的重要标志。

以上几点,是寻根问祖的主要因素,有了这些资料就是你与同宗相认的信物和印鉴,没有以上信息的寻到祖源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线索越详尽,寻到祖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Ⅳ 我的家史调查报告该怎么写

我的家史调查报告范文:

1、说起家史,大概是传统思想的原因,自然而然想到的便是爷爷奶奶家的那些过往,其实,不止是爷爷奶奶家,外婆外公家也还有那么多的历史等着我去探寻呢。

说起爷爷奶奶,在我眼里,爷爷奶奶家便是中国传统农村的农民家庭的代表,以农作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构成经济收入;在思想文化方面,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白丁农民,知识层次较低且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较深。

关于爷爷奶奶家里的事情,我了解得并不多,我并没有和他们一起长大,而他们的封建重男轻女思想又比较严重,和女孩子大多是不大亲近的,所以关于那些爷爷奶奶家的故事,有的是偶尔回老家时听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提起的,而更多的则是听爸爸妈妈提起的他们的年少时光。

爷爷奶奶家祖上历史的故事不多,关于祖上的迁徙,关于我只看过一眼的族谱,那些甚为久远历史我无从得知。而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一些关于他小时候一些事情。

听爸爸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家庭条件是比较差的,上学的时候带的饭菜都是很简陋的,能改善伙食的时候大概也就只有家里来客人和过年过节的时候了。由此可见,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模式是较为单一的,经济水平较低。

爸爸说,作为当时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的孩子,唯一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方法就是考上城里的大专了,在那个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区别分明的时代,只有考上大专才能将你的户口迁入城镇,分数考低了上不了大专走不出农村。

分数考高了上了高中分数线爷爷奶奶家这种普通农民还有几个孩子的家庭是绝对供不起一个孩子读高中的,而我爸爸就幸运地成为了“鲤鱼跳龙门”的一员,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上进得以在城市安身立足,不得不说,爸爸是无比幸运的。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教育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大,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们不仅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在教育方面也落后于人,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断拉大城乡差距。

讲起爷爷奶奶,我更多了解的是我爸爸小时候的故事,而对于家族更为久远的历史,我对外婆外公家的理解却更多。

说起外婆外公家的家史,我也是大多是听起家里人说起的。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外婆外公的结合是不是父母之约媒妁之言,总之听妈妈说起外婆外公并不是自由恋爱走向婚姻的,但在妈妈的口里,外婆外公是十分模范的一对夫妻。

外公是一名教师,平日里都不在家,外婆独自在家照看农活和照顾家庭,外婆和外公有七个女儿一个儿子,外公在外工作支撑家庭,而外婆则操持家务和农活,也是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中国家庭。在妈妈眼里,外婆外公属于那种最为平淡的小幸福。

虽然家境清贫,但外婆外公之间的相处中的生活点滴小事总能打动人心。外公工作日都在外面学校教书,周末才会回家,而每次快到周末,外婆都会提前早早地去从井里把水打回来放着,体贴外公平日的辛苦,不想让外公做体力活。

从外婆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勤劳坚强的中国妇女的形象,她们平日里操劳不断,独自扛起一个家的一片天,不仅如此,她们还坚强善良,对家人用心去守候,用心去呵护。

和爸爸上的大专不同,妈妈上的是技校,其后进而留在了技校附属的国企。这样看来,在爸爸妈妈那个时代,对大量普通老百姓而言,就业主要靠的还是技术。相比上一辈基本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婚姻,我的父母是通过自由恋爱走向结婚这一步的,思想风俗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我这一新时代青年,回顾家史进行对比,不得不说我是家里经济条件最好,受到的思想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经过了改革开放的革新,老百姓的家庭条件普遍提高,于我而言,至少我的成长从不缺乏物质粮食,家里的伙食一向是荤素搭配、健康合理,不愁吃喝。

相比爸爸妈妈那个荤腥都只能等过年时候的鱼头,下了晚自习去烤虫子的生活,不得不说是很幸福的了。说起思想教育,不得不说,我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思想比老一辈的思想要开放活跃得多,论起教育水平,在家族里,我们这一辈无疑是受到的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

且不说个个大学本科毕业,读研读博的更是大有人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本本厚厚的史书,一处处风景宜人的名胜古迹,都写着它们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高大,雄伟,深奥,大概让你感觉到可望不可即。

但是,其实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家里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见证,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里,有那美好的故事。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幻,历史前行的车轮从未停止前行。

2、我叫郑淇文,新世纪初出生在美丽的“海上花园”厦门的同安区,听说过吧。也许我的名字谈不上如雷贯耳,但大名鼎鼎还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欢这个名字,还是挺有诗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但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族成员从福建的北端一直延伸到福建的南端,还有在北京、广东的。我的祖先是哪个朝代诞生的,没有听我的父辈提到过。

我的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据说都是非常勤劳、朴实、热心的农民,到我爷那代,爷爷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爷爷生了3个男的,一个女的,由于家里孩子多、家庭贫穷、生产队干活劳动力少,爷爷不得不放弃教书这一职业,回到农村老家参加了生产队的生产,以供养家糊口。

后来爷爷又在农村老家开了一个小卖铺,才能慢慢供起几个小孩上学。老大即大伯,听说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我爸爸是家里老二,据小叔说我爸爸非常的聪明,从小到大都是“孩子王”,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好,读到初二时突然有一天同爷爷说他不想上学了。

爷爷当然不会同意坚持要他去,后来学校的老师还到家里来,说我爸爸的学习成绩不错,辍学就可惜了,可是再怎么说他也不想上学了,于是爸爸初中没毕业就走上社会了,其实后来他还是很后悔的,有时常说当年书读少了,如果多学些也许现在发展得会更好的。

听我爸爸说辍学后不久,1991年当时口袋只有四十多块钱,就只身一人来厦门奋斗,那时从老家到厦门交通非常不方便,两天才有一趟车,而且要开二三十个小时才能到厦门(不像现在快铁三个小时就到了,变化真大)。

到厦门后人生地不熟,从最初的打工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艰辛,也许正是因为养成了父辈的勤劳、朴实、爱动脑筋的习惯,爸爸面对困难时从来不会低头,相反的他会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坚持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勤于动脑,他总能在别人解决问题前把事情处理好。

他心胸宽广,明白事理,真诚待友;爸爸在发展自己事业过程中得到很多朋友的帮忙,但他也帮助过非常多的人,家乡的父老乡亲有到厦门来都会看望我爸爸,我爸爸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比如帮他们找工作,处理些困难或者回老家时给买张车票之类的。

他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关心兄弟;爸爸对待年长的人都是非常讲礼貌的,比如在饭桌上会给长辈夹菜,走路时扶着老人等等,对待父母更是没得说,听小叔说爷爷以前生病都是爸爸在外面辛苦赚钱给付的医药费,坚持把爸爸治好,小叔读书也是爸爸供的学费。

小叔现在是一名干部,在北京上班,也是老家目前唯一的一名研究生,小叔说就是因为爸爸在外面辛苦赚钱,他才能去读大学,今天才能成为一名干部。

爸爸是我们家的支柱,因为爸爸的勤俭节约、勤劳朴素,还有他的聪明才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1997年有了我的妈妈,妈妈是一名漂亮、勤劳、待人诚恳、为人善良的好母亲。

1999年爸爸在同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1999年有了我,2004年又增加了我的可爱妹妹,我们一家四口非常的幸福,相信以后会越来越美好的。

纵观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与经历,爸爸则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啊!

Ⅵ 怎么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家谱

谱牒又称家谱、宗谱、家乘、族谱等等,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但都是记载着族谱传承和相关内容的史书。族谱可分为由专门机构修订的官方族谱和由民间修订的私人族谱。《刺海》的解读是:关于宗族的古书。的人际关系安排的血液传承几代人的话说,血缘关系的真实记录和相互帮助的中国祖先,与父权制家庭起源和繁殖的阿特拉斯为主体,和家族病史和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查自己的家谱很难

首先你可以回老家看看,问问家里的长辈看看是否有族谱,如果有,那你就是幸运的。

再者可以通过明代与清代的地方县志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如果是大户人家,必然会在县志中留下信息,某些县志甚至会列出什么姓氏以及分别有几家,每家还会有单独的一页列出来,那这种就属于运气极好的了。

还可以通过祖辈有无中过科举的,按照科举制度,正途出身的所有贡仕、进士等在考中的那一年都会有相应的同年齿录。当然,这也得运气非常好才能知道。

或者可以逆向来查,先阅读历史文献,然后查县志,然后查家谱,但是能查到的概率很小。

另外你一定听过“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据说,那些祖先很富有的人,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很有可能会回到普通人的贫困状态。但是很多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穷不过五代人”这句话。有些人认为它意味着如果你很穷,你有一个很大的机会将在五代,但是在古代,如果你是真的很差,你的后代有一个很大的机会消失在第五代或死于饥饿和寒冷,没有找到一个妻子等等

Ⅶ 派出所能查到以前本地家族的历史根源吗

不能。你可以到当地历史档案馆查询,一般在当地有名望的家族,当地的“志”都会有记载的。

Ⅷ 怎样追溯自己的家族历史

不知道如何追溯自己的上上辈,以及追溯自己基因的源头?还有在各个朝代,自己的祖辈流转在社会的哪个阶层,哪些角落。哪些因由组成了现在的自己?自己身上又承载了哪些历史和积淀。不知道有没有一个测试仪或者还原器,可以照一下自己,就生成自己的祖辈,祖祖辈的历史,用VR或者ar形式呈现出来。。。历史还原。。。

作者:哈尔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Ⅸ 如若没有家谱,那么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祖籍

祖籍是指家族祖先们曾经发迹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如果我们没有家谱,该怎么找到祖籍呢?这个要找到家族祖先所在的祠堂地,而后就可以找到祖籍以及家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确定的是家族的郡望、堂号以及字辈,而这些如何的去确定呢?

字辈是家族中的辈分排列,也常常被称为派,在我国上千年的取名文化中都会有一种特别的礼制,这种礼制就是名字的辈分谱,也就是排到了哪个辈分,那个辈分的名字就要有相应的字。

当郡望、堂号、字辈等确定了之后就可以到各个省市的图书馆去查阅,一般图书馆都有各个家族的家谱,通过我们已知的信息就可以查阅到相对应的家谱并找到祖籍。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要确定相对应的信息还是非常繁琐的,这个过程大家务必要有耐心。

Ⅹ 怎么查自己家族的历史

查姓氏,
再查名人,
查名人所在地,
再根据家谱及据祖辈的传说,最后再跟据自己的推断。
如果家谱全的话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不过很多家谱在某个时代都被毁了,你家可能也是。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查地方志,综合上面的信息就可知道了。

阅读全文

与如何调查家族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