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高考怎么答语文

高考怎么答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0 23:03:18

A. 高考语文有什么答题技巧

你好,我任教语文10多年了,关于语文阅读题答题,要抓住两个个重点。

1、阅读理解主要考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阅读包含阅读速度、阅读理解力、整理归纳分析能力等,语文、英语阅读在阅读速度、归纳提取重点两个方面表现得更明显。
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作为假期学生学习计划中,以为软件练习30个小时就能使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学习每天练习1-2个小时,两个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从事脑心理研究的专家朱法良的高度认可,目前我们学习很多班级开展的假期速读速记训练课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全脑快速阅读记忆》。

2、为了节省时间在做阅读的时候应该切忌:
(1)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会导致阅读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阅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话反复阅读,即阅读时碰到一时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阅读那个句子当中,反复琢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要选对答案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每个句子都要读懂,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就够了,正确的做法是,以理解整个段落和整篇文章为主,在涵盖出题点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读记忆》,超级速读训练同时就顺带训练了记忆,而超级记忆部分的思维导图对全面阅读文章后,抓出文章脉络和重点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

3、如果是正在考试或者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精英特速读记忆》也是我们协会认可的。希望你早日进步!

B. 高考语文答题有哪些技巧

C.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不同,具体如下:

一、选择题

高考语文的选择题大部分都是客观题,对各位考生而言也是机不可失,因为除了选择题你可以拿满分,其他的主观题真的很难拿到满分的。为此,一定要认真审题,思虑周全,大部分情况下坚持第一选择不会有错,做完后切忌涂改,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否则改对改错的几率是一样的。

此外,不要为了追求速度过于心急,越急越乱,容易增加出现失误的概率,尤其是过于心急审题不严很有可能未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因为粗心大意失去本来应得的分数。同时,也不要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以免后续时间不够用。当出现犹豫不决、纠结不知道该选哪一个的时候坚持第一眼的印象。

二、现代文阅读

对于现代文阅读,你需要掌握以下几点答题技巧:

一是在阅读文章前,先给文章段落标出序号,然后看题目要求,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利用题干中的关键词信息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点,锁定答题氛围;

二是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描写,一定要把握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更要呼应全文;

三是查看题目分数,依据分数的多少找到答案的所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按要点给分,所以在答题过程中为了条理清晰,可适当标序号写出答案。

最重要的是不管什么题目,一定要按照“观点+理论依据+论据”的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三、诗歌鉴赏

对于诗歌鉴赏类题型,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看题干,然后通过诗歌标题、作者、诗句以及注释,最大程度利用文中给出的已有信息解答;

二是掌握鉴赏方法,一般鉴赏诗歌的流程为:找意象——会意境——理解形象——把握感情——做出评价。

三是搞清楚诗词的类别,熟记常见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了解作者及其写作特点。总之,做诗词鉴赏这一类的题目你需要审题立意——表达观点——进行具体阐述。

四、文言文阅读

关于文言文阅读,你除了考平时积累实词与虚词之外,还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的理解。因此,在做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确定正确答案,同时要注意语境常识,尤其是进行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切不可直译,要注重句子的通顺性和符合当时的语境。

对于不太理解的词,可借助于注释或上下文进行猜测,句子翻译出来后一定要带到原文中去品,看是否符合文中之意。

五、关于作文

对于高考语文中的重点——作文而言,考生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审题立意,尤其是材料性话题作文,一定要注意细读材料,选题需切中材料,切勿选择范围过大而离题;同时题目不要太俗,最好是标题新颖、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而且在全文的书写过程中一定要多次点题,至少要做到“三次点题”,全文紧紧围绕主题进行论述。

此外,文章中最好引用名言警句、引经据典或者引入符合语境的诗歌,进一步加强论证;段首句最好采用同样的句式,加强文章的气势,论据要选材与时俱进,切勿过于老套。最重要的是结尾一定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能够给读者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不过一定要记住文章要有标题、字数不要过多或过少,卷面整洁尽量无错别字。

D. 如何答高考语文试卷

答高考语文试卷方法:
一、心态策略
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考生全身心投入,且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考试开始前,考生应像运动员竞赛前先做准备活动一样,摒弃与高考无关的一切杂念,排除种种可能在考场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适当热身,提前进入“角色”。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考试时,有些考生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一接触到试题,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比较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操作。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周围考生,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二、时间安排策略
走进考场,大多数考生都会紧张的,这时要注意平衡心绪。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然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试题的难易,进而确定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
1. 选择题(40分钟左右)
2. 翻译(6分钟左右)
3. 诗歌鉴赏(6分钟左右)
4. 默写(3分钟左右)
5. 散文阅读(15分钟左右)
6. 散文鉴赏(20分钟左右)
7. 作文(60分钟左右)
三、答题策略
拿到试题后,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要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但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E.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情景,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1、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着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十三、名着阅读。
公式: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着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着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着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③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①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②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③“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④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⑤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①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②……描写了(或刻画了)……
③……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②……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②……,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①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②……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①以“物”为线索;②以“事”;③以“人”;④以“时间”;⑤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①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②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③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常用术语

(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散文) 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 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排比 有气势 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 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 引起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1、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2、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3、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八)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1、“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度;
“态”分为动态和静态;
“味”是触觉角度。

(九)常见的诗歌意象
月亮——思乡、怀念故友
浮云——游子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婉、至诚
鹧鸪——思乡、凄清
东篱——出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
杨柳——离别怀思之情
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以及纯洁的高尚品质
松树——傲霜斗雪的品质
梧桐——凄凉、凄苦、悲伤之情
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
寒蝉——悲凉
浮萍、孤舟——漂泊之感
一、花草树木类:
1、菊花:隐逸、高洁、脱俗。梅花:坚强、不屈不挠。
2、竹:气节、正直,谦恭、虚心。杨柳:送别、伤感。
3、梧桐:凄凉、凄苦。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4、草:卑微、荒凉或希望、顽强生命力。
二、飞禽走兽类:
1、子规(杜鹃):凄恻、思乡。
2、猿猴:哀伤、凄厉。
3、鸿鹄:理想、追求。
4、孤雁:思乡、孤独寂寞、飘零。
5、沙鸥:漂零伤感。
6、蝉:高洁,悲秋。
7、斑马:惜别。
8、鹧鹄:离愁别绪。
9、哀鸿:哀伤痛苦,流离失所。
三、风霜雨雪类:
1、江水:流逝、伤时、愁苦、怀古。
2、秋水:盼望.
3、烟雾:情感朦胧、惨淡。
4、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5、浮云:游子、飘泊。
6、露、霜:人生易老、环境凄苦。
7、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四、其他类:
1、月:人生圆缺悲欢、思乡念亲。
2、夕阳:失落、消沉、人生短暂。
3、夜半:愁思怀旧。
4、古迹:怀旧、感慨昔盛今衰、明志。
5、乡村、山水间:厌俗思归、纯朴隐逸。
6、仙境:飘逸自由、高洁厌俗。
7、天地山川: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情感孤独,心胸开阔。
8、双鲤、尺素:书信。
9、西楼:闺怨。
10、南浦:水边送别。
11、长亭:路上送别。
12、精卫:不畏艰难。
13、抱柱:坚守信约。
14、三尺:法律。
15、南冠:囚犯。
16、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常。

(十)诗歌意境
诗歌的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这两个词语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常见的思想感情(基调)类型:
(1)依恋、忧愁、惆怅、伤感、凄苦与寂寞、孤独、烦闷,
(2)恬淡、闲适、豁达与欢乐、愉悦、乐观,
(3)憎恶、激愤、愤懑与仰慕、热爱,
(4)激昂雄壮与悲壮
(5)坚守节操与忧国忧民等。

(十一)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1、 直抒胸臆
例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
2、 借景抒情 由景生情 情因景现所以 借 景在诗中出现,情也在诗中出现
例子: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寓情于景 不直接写情,通过景让读者感受到情,全诗皆是景物描写,但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子: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封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3、 以情驭景:情感在前,景物都染上了情感色彩。
例子:05全国卷唐李华《春行即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
4、确定不了是以上哪一种就叫情景交融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是借助于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物通常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意象。莲菊松竹梅等,例子: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6、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 观书有感 题西林壁
7、衬托
①正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千古风流人物 多少豪杰 周瑜 突出周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②反衬 以动写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8、乐静写哀情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渲染
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10、点面结合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景、现实事。 虚写:联想和想象。
例子: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联想和想象区别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联想)[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
12、抑扬 王昌龄《闺怨》赏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3、白描 相对于工笔白描:勾勒轮廓。工笔:细节描写。特点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 不加铺陈和修饰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14、用典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写刘裕的气概讽刺南宋王朝 表达自己抗敌志向
15、如果以上这些手法都不合适的话,那么记住表现手法还包括修辞方法如常见的:
(1)比兴 孔雀东南飞
(2)夸张、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拟人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4)设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反问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6)双关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
清新飘逸、流畅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浅白如话、华美绚丽、清丽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悲壮、细腻感人、语近情深、情真意切。
如果鉴赏时我们觉得以上这些熟悉的概括不够恰切的话,需要自己选词概括,但要注意用语规范,语言最好凝炼优美。

(十三)炼字:
在诗中炼哪个字?
1、找动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找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找数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找副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F.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G. 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2.文学作品的阅读

1.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观点。

2.紧紧抓住文中的一些带有提示性的词语,如“因此”“所以”“但是”“尤其”;或概括总结性的较理性的词语,如思想、意识、现实主义、浪漫气息、奥秘、象征等。来具体推断其理性内涵和层次含义。

3.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概括”内容,这一点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阅读的段落内,以句号为单位,每一句概括一个意思,分条列出,不要被有些题目的“意思”“作用”“好处”所迷惑。谈“作用”“好处”“意义”,也要依托内容去淡,不可简单地说“强化了主题,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效果,十分生动形象”等词语,就应付了事。

4.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多了也不扣分。多答要注意两点:(1)分条列出,概括作答,一般分数多的题,答案要与分数一致,即6分题。答3个小点即可。(2)答案不要重复或从反面去说,正面作答即可,不要用形象或描写的语言。

2语文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汇总

一、语文基础题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四、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H.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I.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现在试卷的第Ⅱ卷,是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于是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诚然,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
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 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
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①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1999年高考题第23题设置了两个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考场上的紧张,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
②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2003年高考题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其中的“结合乡士情结”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乡士情结”这四个字来组织的。
③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只能是1个,2个或4个,不可能是3个。如2003年高考题第19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刚好4点,第20题分值4分,答案要点两点,第21题6分,答案要点是3点。
④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
3、确定答案所在区域。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借助题目本身的指定。有时题目上明确指定了答题的阅读范围,如2003年高考题第20题的题目是:“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在这一题目中就明确指定了答案所在区域是“第三段”。
②根据高考命题原则确定区域。高考命题人在拟定阅读题时一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尽量照顾考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根据这些原则,答案应是随着题号的递增在文中呈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分布。
③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 中提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的过渡句 、关联词 、指代词的提示。
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是:“愈伯牙 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我们先找出“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在文中的相应位置,这样答案区域大体确定在第二节。这句话的原句是:“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从句中的“这”这个指代词可以看出,答案应在此句的上文找。在这里,指找词帮了我们的大忙。再如2002年高考题第21题,题目是:“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我们首先找出“唐突地劝慰他”在文中的位置,在第三节,我们再看第四节的首句是“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句中的“何况”这一关联词是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是要更进一步说明“劝”的原因,因此第四节也应在答题范围之内。如果不注意“何况”这个关联词就很可能遗漏答案要点了。
4、精心组织答案。
确定了答案所在区域后,剩下的事就是组织答案了。组织答案时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①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根据高考命题特点,考生是应该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的,历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也都是对原文中相关词句的整合。因此在答题时决不能脱离原文材料作出想当然的答案,应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整合。
②弄清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增强用逻辑思维解题的意识。因为文学性文章尽管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取胜,但在解题时却绝不可被情感左右,凭感答题,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理性分析,有根有据的从文中整合出答案。如2002年高考题第19题,题目要求回答伯牙“万分兴奋感激”的原因,那么答案和问题之间应是因果关系。有的同学答:因为他遇到了知音,所以万分的兴奋和感激。答案本身确实是因果关系,但与题干问题对照,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等于没有回答,或者说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同学照搬了上面的句子,即: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个答案确实与题干问题有了因果关系,但试想一下,一个弹奏者弹出的一支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思能被别人领悟和熟稔的现象多了,为什么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呢?其实是因为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一般人是听不懂的。所以答案中还应把这一点归纳进去才能和题干问题形成完整的因果关系。
③选择合理的表达形式。答案的表达形式是用句子还是用短词?是用单句还是用复句?是用偏正短词还是用动宾短词?这些都得由题干问题决定。
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 往往是:何时何地,何对象干了(记叙)什么事情或者何对象怎么了。
描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5、复查验证答案。
这个环节往往被考生忽视,事实上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

阅读全文

与高考怎么答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