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

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

发布时间:2022-06-21 16:36:44

1. “吸引”的近义词有什么

吸引的近义词:迷惑、诱惑。

一、迷惑[ mí huò ]

1.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不解。

2.使迷惑:花言巧语~不了人。

文学作品示例:杨朔 《巴厘的火焰》:“这岛子确实有股迷惑人的力量。”

二、诱惑[ yòu huò ]

1.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不为金钱和女色所~。

2.吸引;招引:窗外的景色很~人。

文学作品示例: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四》:“还以为金钱可以诱惑任何人的,他掏出了一张五千元美金的支票来。打恭作揖递给许淑彬 ,受到她的严峻拒绝。”

(1)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扩展阅读

吸引的反义词:排斥、拒绝。

一、排斥[ pái chì ]

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异己。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不~艺术上的夸张。

文学作品示例: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它(社会主义)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二、拒绝[ jù jué ]

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诱惑。~贿赂。无理要求遭到~。

文学作品示例:叶圣陶 《线下·孤独》:“愤慨的火焰虽经拒绝,还不免时常要偷偷地冒起来。”

2. 吸收和吸取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

吸收:

1、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如海绵吸收水,木炭吸收气体等。

2、特指机体把组织外部的物质吸到组织内部,如肠黏膜吸收养分,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等。

3、物体使某些现象、作用减弱或消失,如弹簧吸收震动,隔音纸吸收声音等。

4、组织或团体接受某人为成员。

吸取:从中吸收;采取。

区别二、用法不同:

吸收:吸收的对象一般为有机体的部分,如:仙人掌依靠强大的根系吸收稀有的地下水。

吸取:吸取的对象一般为有机体自身,如:沙漠苔藓能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水分。

(2)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扩展阅读

一、吸收的近义词:

1、汲取[ jí qǔ ]

解释:吸收;摄取。

引证:刘白羽 《对诗的希望》:“文学从人民中间汲取了自己的生命。”

2、摄取[ shè qǔ ]

解释:吸收(营养等)。

引证: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带着照相器具的,专等夜车到时摄取车站拥挤的情形,好作《风云变幻史》的一页。”

二、吸取的近义词:

1、罗致[ luó zhì ]

解释:延聘;搜罗(人才)。

2、接收[ jiē shōu ]

解释:收受。

引证:巴金 《家》三十:“人们组织了办事处,接收贺礼,散发请帖。”

3. 吸附与吸收有什么不同

吸附是指物质(主要是固体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现象。
吸附也属于一种传质过程,物质内部的分子和周围分子有互相吸引的引力,但物质表面的分子,其中相对物质外部的作用力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液体或固体物质的表面可以吸附其他的液体或气体,尤其是表面面积很大的情况下,这种吸附力能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工业上经常利用大面积的物质进行吸附,如活性炭、水膜等。吸附过程有两种情况: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是通过分子间引力(即范德华力)而产生的吸附,在吸附过程中物质不改变原来的性质,因此吸附能小,被吸附的物质很容易再脱离,如用活性炭吸附气体,只要升高温度,就可以使被吸附的气体逐出活性炭表面。
化学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化学键引起的吸附,在吸附过程中不仅有引力,还运用化学键的力,因此吸附能较大,要逐出被吸附的物质需要较高的温度,而且被吸附的物质即使被逐出,也已经产生了化学变化,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一般催化剂都是以这种吸附方式起作用。
还有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操作的分子筛,物料连续进入填充床,分子筛可以只吸附固定体积的分子,再释放,而将体积过大的分子拦住,石油气和天然气的分离经常采用这种方式。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伴发生。在污水处理技术中,大部分的吸附往往是几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吸附质、吸附剂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某种吸附是起主导作用的。
吸附作用是催化、脱色、脱臭、防毒等工业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在吸附的应用方面,通常在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方面应用较多,具体到工业上催化剂使用量都是很大的,多以吨计
吸收
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到体内的过程。单细胞动物直接从生活的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 ;多细胞动物消化管(腔)内,各种食物的消化产物和水分、盐类等物质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以及脊椎动物肾小管中的物质重新转运到血液,都属于吸收。吸收的方式多种式样,但都是为了供应机体营养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

4. “吸引”,“招引”分别是什么意思

吸引,汉语词汇,读音xī yǐn,意思是指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来,出自王夫之《姜斋诗话·附录》。

招引:读音zhāo yǐn,意思是吸引;引诱。

吸引简介:

【1】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来:吸引力

磁石能把铁吸引过来。

这部电影深深地吸引了我。

【2】吸收引进:吸引人才

吸引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以充实各级领导班子。

(4)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扩展阅读:

吸引详细解释:

(1).犹言引申发挥。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附录》:“其有截头缩脚,以善巧脱卸吸引为工,要亦就文句上求语气,于理固无多也。”

(2).吸收引进。

周恩来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你们要迅速地从工人斗争中吸引新的党员,吸引新的干部并引进他们到指导机关中来。”

(3).将物体、力量或他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磁石能够把周围的铁吸引过来,但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却不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

5. 语文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是内容上的作用还是结构上的

两方面都要有。
题目有新意,开头最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文章最好带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式结构紧凑,文章中应多次点题
记叙文最后要添加多一点议论,最后再次点题。

6. 吸引是什么意思

吸引的意思是指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来,吸引,汉语词汇,读音xī yǐn。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磁石能够把周围的铁吸引过来,但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却不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

周恩来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你们要迅速地从工人斗争中吸引新的党员,吸引新的干部并引进他们到指导机关中来。”

(6)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扩展阅读

1、反义词

排斥(pái chì),指不相容、使离开或不使进入。如:排斥异己。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它(社会主义)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2、近义词

(1)勾引(gōu yǐn),指勾结串通;施诈、引诱人做不好的事。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小孩给赛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红红绿绿的洋铁铜鼓,洋铁喇叭勾引住了,赖在那里不肯走开。

(2)引诱(yinyòu),指诱导,劝导。通常意为使用施诈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出诱导者设计好的行为,通常指坏事。

7. 语文课上怎样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对一定事物保持警觉、进行选择的指向与集中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这扇天窗,才能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发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它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因趣利导,吸引学生注意力
上课虽然是严肃的事,但不要搞得机械呆板,让学生感到枯草乏味,产生厌烦情绪。相反,教师的教学富有趣味性,才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怎样讲课才会有趣味性呢?讲课通常用得最多的是说话讲解,但它只适宜在说明、介绍、解释教材时才用,如解题、分段落等。而讲解其他方面的内容最好改换方法,调剂学生听课的趣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有效练习,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接受了一定量的新知识,大脑已开始疲倦。此时如果教师出示简单又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喜悦,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集中。
三、创设游戏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开小差。为此,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创设游戏情景,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苦”学为“乐”学。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用“一字开花”、“词语接龙”、“猜字谜”、“编儿歌”、“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巩固字词。
“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一朵花,再在花里面写出一个生字,然后让学生口头扩词或板演。这个字所组成的词语越多,花儿就开得越大。小朋友可高兴了,注意力非常集中。为了进一步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后,可以进行“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毫无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
总之,语文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 高中语文改错中吸引力用什么动词搭配

可以用提高吸引力

9. 吸引招引是什么词语

都是动词。且两个互为同义词,但语义上有一些区别,如下:

吸引:

1、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来:吸引力;2、吸收引进:吸引人才

招引:

1、招致;引之使来;2、吸引;3、招惹,引出。

(9)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扩展阅读:

“招引”的详细解释如下:

  1. 招致;引之使来。

《后汉书·樊鯈传》:“ 建武 中,禁网尚阔,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 鯈 外戚,争遣致之,而 鯈 清静自保,无所交结。”

《南史·蔡廓传》:“若以重兵迎之,势必疑惧,或能招引北虏,为患不测。”

《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惯一招引闲神野鬼,上门闹炒!”

2. 吸引。

宋 苏舜钦 《望太湖》诗:“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 楚 吟。”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二:“ 梅雨潭 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八:“‘咱们部队上的同志’这句话,立刻招引来一阵亲切的握手、问好。”

3. 招惹,引出。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九章:“﹝ 琼斯 说﹞ 麦克阿瑟 本来告诉我们,打到三八线可以回家,谁知道又让我们跨过了三八线,结果把 中国 人招引来了。”

“吸引”的详细解释如下:

(1)犹言引申发挥。

清 王夫之 《姜斋诗话·附录》:“其有截头缩脚,以善巧脱卸吸引为工,要亦就文句上求语气,于理固无多也。”

(2)吸收引进。

周恩来 《关于武汉工作问题》:“你们要迅速地从工人斗争中吸引新的党员,吸引新的干部并引进他们到指导机关中来。”

(3)将物体、力量或他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磁石能够把周围的铁吸引过来,但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却不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吸引和吸收语文上什么用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