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中烘托的意思是什么

语文中烘托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24 15:14:17

1. 语文表达中的“烘托”跟“渲染”有什么区别

烘托:

1.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蓝天~着白云。

渲染:
1.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
2.指对事物铺张、夸大。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第二,看托体与主体相属与否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中心。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主体。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 烘托什么意思

有以下俩个意思:

1、 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

2、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邹韬奋 《萍踪寄语》九五:“在一个墙上镶着很大的玻璃框,里面陈列的是一幕用电灯烘托着的全景。” 秦牧 《艺海拾贝·变形》:“它们简直完全不合于实际人体的比例,但是它们的确把主要想表达的事物烘托出来了。”

介绍: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一、以物烘托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二、 以人烘托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3. 朱自清的《春》中,“烘托”的意思

“烘托”在这里是衬托的意思。写了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整句是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朱自清《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3)语文中烘托的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文章赏析: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

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4.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谢谢

区别:

1 “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2 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烘托在语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通过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是泛指陪衬。

3“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4)语文中烘托的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

1 以人烘托人

如着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2 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3 以物烘托物

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更易懂。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5. 在语文中“烘托”属于什么手法

烘托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具体指衬托的意思

6. 《春》里“烘托”是什么意思

“烘托”在这里是衬托的意思。写了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整句是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朱自清《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7. 映衬,烘托,衬托,有什么区别

一、强调不同

衬托: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烘托:在语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通过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是泛指陪衬。

映衬:相互映照,衬托。如果用在写作手法上,就是说前后相照应。与布局、配合比较,映衬的范围很广。

二、侧重不同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笔画

衬托的作用

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乙事物由于甲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更易懂。

1、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2、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8. 语文,侧面描写和烘托的区别

1、两者包含关系不同

烘托在文学中,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侧面描写就包含了烘托。

2、两者在文学中作用不同

烘托是泛指陪衬,使主色调明显突出,同时也可以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具体指衬托的意思。

而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8)语文中烘托的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侧面描写是指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描写手法的其中一种,作者想要表现某人某事,但不直接写这个人这件事,而是写别人别事,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在文学中运用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同时,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9. 在语文中,什么是烘托和衬托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10.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2、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二、强调不同

1、衬托是指有两个事物,其中一个事物强调出了另一个事物的好与坏。其中这件事物的好为正衬,坏为反衬。

2、烘托在语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通过侧面描写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二是泛指陪衬。

三、侧重不同

1、“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2、“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对比,指的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2、而衬托指的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二、用法不同

1、对比常用于论述。

2、衬托常用于描写。

三、作用不同

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2、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烘托的意思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