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增强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增强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2-06-24 21:19:31

A.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必须在搞好基础训练的同时,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创造富有活力、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是对人的语文素养的培育,要从“人”的角度去理解“语文”,要从“传承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语文”,让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人”的“文化”过程,将学生变成“文化人”。一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说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要教学生识字、组词,正音朗读,理解词句,领会文本意义。二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交流,这是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要展开一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思维,这是人生存、交际、发展的重要凭借,也是学好其它课程的根基。四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品味,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给学生健康的文化引导,提高品位。
三、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
1、关注学生的学情。语文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所处的学段要求、学习状况要有清楚的了解,教学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值可言。
2、关注课本内容。教师的教学要紧扣语文课程基本特点,以语言为载体,洞察语言文字背后生成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既能学好知识,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关注课后反思。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让课堂更有实效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用创新的教学设计贯穿语文课堂
好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并筹划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总体构想。教师要让课堂真正有实效,课前的设计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课前教学设计的这个“预”,就没有新课程的“立”。

B. 如何提高语文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素养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阅读的情境,让学生掌握阅读主动权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直接向学生灌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勇于对阅读内容发表个人看法,以期形成对阅读内容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理解。

2. 提倡个性化阅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点,则可以引导其先掌握好文章中的基本字词及句子;有的学生的基础较扎实,则可以引导其抓住文章的主题,然后从中提取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意;有的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则可以引导其将阅读内容直接引入自己的写作中,形成对文章进行赏析的自觉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为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文而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阅读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内驱力,也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其实现有效阅读。所谓阅读方法或技巧,主要包括朗读、略读、精读、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等。

1. 朗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和欣赏课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美,同时要抓住形象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此外,正确、流利的朗读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发音要正确、清楚;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速度的快慢要合适;语气、语调要恰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着重把握以上几点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总体阅读能力。

2. 略读

略读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或迅速浏览文章,略观大意;或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3. 精读

精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要仔细地阅读,甚至是反复地阅读。掌握重点、攻克难点和深究疑点是精读的主要目的。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多思,反复琢磨,以便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也可以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对一词一句进行细致咀嚼,追究其中的“微言精义”,因为,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提升语文学习的境界。

C.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方法: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二、精心设置问题主动探索;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质素等。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巩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创建一切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设置问题主动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教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可能会提出“西沙群岛在哪里?‘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会发现以上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就是主动探索者,课堂问题是为学习目标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进程帮助学生进步。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练习的习题,帮助学生强化和学习知识,一些拓展题还能使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探究和积累。除此之外,在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还要精心设置、巧妙编排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有效的作业和练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感觉枯燥无味,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多运用教具如挂图、录音机、多媒体等。用声音、图片、视频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在教学《日月潭》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潭美景,使学生充分直观地感知日月潭的美。课文也就在看、说、读中植入脑海。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质素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还在于老师,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想教好一门课,教师只具备该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去对待某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既给学生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适时而教育,应势而教育,因材施教,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提高课堂效果,才能担当起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

D.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钻教材,换位思考 课前准备要充分。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要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然后进行教学二次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 课中绘声绘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活跃思维、交流进步的智慧场。“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后反思长短。俗话说“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和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经验更加丰富;反思不足,使我们改进,突破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教学,它会让我们少做一些无用功;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因此,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在随机提问时,也可以适当宽限时间,否则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了。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求解。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分享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乐趣。 创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留出当堂练习时间。语文课往往是说得多写得少,写的训练往往被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学困生,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写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此外,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而言,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E.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在这场较量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于教育一线的所有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下,教育界给自己提出“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课题,在我看来实在是极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举。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这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

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有一些这样的思考: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

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实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这样去做: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应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先应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们还应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的预设,更应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

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打开电脑搜集资料,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钻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正确设立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

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

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

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发现别人,互相学习。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例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


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导学式言语评价、明理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
,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

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在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这样对学生的真诚的赞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得体。

其三,我们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语文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搜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积极性评价的过程中,还要有全人观念,评价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应重视对学生进步性指导,给予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

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F.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并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呢?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就要改革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针对教材的特点,针对课文的内容,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此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口、眼、手、脑等多种器官并用的情感体验。它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用最直接的语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积累优美的词句,受到美的熏陶。在指导阅读时教师应把握三条线1.范读引路,点拨先行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当范读到要求学生掌握的字词时,在这些词前稍为停顿一下,或读重一点,以引起学生注意,强化记忆。当范读到新词及难理解的词、句、段,教师可以用平缓稍低的语调给予适当提示、简释,帮助学生揣摩教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般原则,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的自豪、亲切。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
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以成人化标准来衡量。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3.举一反三地朗读训练,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须“多”,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训练的过程需精心设计,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的精心指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不可贪多求全;(3)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读法,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发想象,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的运用能力,在学习课文结束后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进行小练笔。如一单元的民间故事等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续写。如三单元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学完一篇让学生进行一个片断的练习,整个单元学完后,学生就能写一篇很不错的描写动物的习作。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如: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再如: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

G.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但在现实中,我们总能感觉到有些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收效较低,这样的一些语文课堂可以说是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单调、呆板的教学程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的感觉。为避免对大脑的单调的刺激所造成的抑制状态,教师必须在搞好基础训练的同时,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造富有活力、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是对人的语文素养的培育,要从“人”的角度去理解“语文”,要从“传承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语文”,让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人”的“文化”过程,将学生变成“文化人”。
一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说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要教学生识字、组词,正音朗读,理解词句,领会文本意义。二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交流,这是人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要展开一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思维,这是人生存、交际、发展的重要凭借,也是学好其它课程的根基。四是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品味,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给学生健康的文化引导,提高品位。
舍人文而求语言,是缘木求鱼,方向不对;舍语言而求人文,同样会有语言、人文两失的危险。因此将二者自然融合是两全齐美,将二者人为割裂是两败俱伤。让语文教学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基本特征,使课堂充满活力,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
1、关注学生的学情。语文教学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所处的学段要求、学习状况要有清楚的了解,教学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值可言。
2、关注课本内容。教师的教学要紧扣语文课程基本特点,以语言为载体,洞察语言文字背后生成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既能学好知识,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关注课后反思。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让课堂更有实效性,为教学质量的提高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用创新的教学设计贯穿语文课堂
好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并筹划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总体构想。教师要让课堂真正有实效,课前的设计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课前教学设计的这个“预”,就没有新课程的“立”。
好的教学设计不同于“备课”,其原则是讲究实用性和追求课堂最佳效果,针对现行教学中讲述知识性的东西过多、过细,且喜欢盲从现成教案进行授课的实际问题,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思路:简单教学设计过程,摒弃形式主义的文字;精心进行粗线条的设计,扩大学生课堂实践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努力的三维目标,它为验证不确定性问题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桥梁。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生命力的载体,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念、感悟和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在改革中,做到心热,情真,传承,创新,不断地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用心、用脑、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办法。我们相信我们必定会在坚守中创造精彩,在开拓中铸就辉煌。

H.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高中语文

一、师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的教与学才会更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对教师来说就是备课,对学生来说就是预习。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各自做好“预”的工作,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更高效。
(一)教师做好充分、科学的备课,课堂上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心中有数。
1、备教学目标,要求精准简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每一篇课文相当于一个完整的语文世界。每册书中不少篇目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容量,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能将之讲深、讲透当然好,但每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牢牢把握有助于形成能力支点。科学的、有创造的设计尤为重要。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简单明了,学生重点学习的知识点、训练点明确,一点一滴的能力也容易形成,这更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纷繁的现象中提纲挈领,把握智慧的钥匙。
2、备教学教法,要求精致有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面对教材,心系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审美观点、个性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这样,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得到综合训练。总之,教师每节课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认真研究教法,打破题解、释词、朗读、分段、分析,归纳的模式,设计有新意、有实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不断地感染、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备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实用。
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要在每节课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学习,并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课堂最成功、最有价值的地方,就体现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富有创造地进行学习。
4、备学生学情,要求真实准确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原来知识,调查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适当的长远打算,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教学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比较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二)学生做好全面、有效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相统一。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练习、课后巩固提高,还应在课前预习时进行。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并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低年级更是如此。就拿现在我所教的一年级来说,有些课文篇幅长,要求认识的字又多,如果学生没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老师就很难按课时安排结束教学。
那如何提高一年级教学预习的有效性呢?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1、教师要进行预习指导,启发学生预习行为。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动机。教育启发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刚开学的一个月主要学习拼音,课堂学习内容比较简单,预习作业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但进入识字课的学习后,识字量加大,学生如果没有预习,课堂上教学两方都十分费力。因此在发现这样的现象后,就及时开展预习动员会,请预习好的的学生通过实例谈谈自己在预习后尝到的甜头,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去预习。
其次要交给预习方法。进入识字课后我给学生总结出了“预习三部曲”,即:读熟课文,圈出生字,认读字注音。读熟课文的最基本要求是读书三遍,然后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字,要求家长用三个层次评价:“读得很好”、“读得一般”、“读得不好”。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家长做得很好,在签字时还写出了哪些地方读的不熟。这样学生上课就能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圈出生字是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认读字,目的一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认读字,在圈字时有初步印象,二是在读课文时看到所圈的字能加深印象。认读字注音是最后一步,要求学生先不看文中的注音自己尽量加,看能注对多少音,然后再看课文中的注音进行检查。一方面练习了注音,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自我检验看看前两步的学习效果。
开始学习课文后,由于教学内容增加了课文分析,课时安排总感觉不够。但我发现学生学习写字已经很熟练了,所以我在预习中又增加了一部曲,即:预学会写生字。因为通过识字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对我总结出的写字四部曲已经很熟练了,即:书空笔顺笔画,观察占格找关键笔,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所以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写字三部曲:书空笔顺笔画,观察占格找关键笔,学生练写。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教师在学法指导上由扶到放,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最后要强化预习行为。为了鼓励学生做好预习作业,并使它制度化,不仅家长在家里重视,老师也学校也应该重视这项学习的检查。刚开始我是在学生早读时逐一亲自检查并按照完成的多少来盖印章,之后改为由小组长检查盖印章。刚上学的小学生对小印章有特殊的情感,他们之间会进行比较竞争,为了得到最多的印章,自然就会更加认真的完成预习。此外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质量,在每节课的开始设置检查预习的环节,并给预习质量高的学生盖印章。这样强化预习行为的结果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预习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阅读习惯。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2、家长要积极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一年级学生与其它学段的学生不同,他们直呼音节的能力较差,朗读时容易读错字,也常添字、漏字,也还不能自如地给长句断句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影响一年级学生预习的效果,使学生预习起来感到吃力,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逐渐对预习失去兴趣,产生逃避。因此在给一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尽量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项作业,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对预习作业引起重视,产生兴趣,提高实效性。当然让家长参与完成这项作业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家长给学生签个名就行了,老师应给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家长尽量全程参与。例如认认真真地听孩子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完,为孩子纠正读错的字,指出漏的字、添的字。以及给长句断句,直至帮助孩子尽量把课文读流利。之后还应听孩子拼读课后要求认识的字,读完后试着把音节遮住,看看孩子会读了没有,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一起讨论孩子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等,如果真能这样,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相当高了,在课前就已扫清很多障碍,上课时,自然能教学两轻松,因此一年级刚开始培养学生习惯时一定要邀请家长大力配合。
二、教师要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一)从爱好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要害就在于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有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于爱好。”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爱好,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风筝》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把握,假如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爱好难以产生,因 此,我就从激发爱好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去了解课文的层次,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小时候我追放风筝的一段趣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等我说完,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也想告诉大家自己放风筝的趣事。就这样,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故事中,师生一起进入了课文,共同感受课文中“我”和伙伴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
(二)营造竞争氛围,鼓励展示自我
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假如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读生字时,组织开火车读、抢答、PK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殊强烈。”《标准》中也要求我们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充分“表现”。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质疑解惑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三)去除无效劳动,解决需求问题
40分钟的一堂课,如果为师者不好好疏理,把多余的东西去除,让无效劳动占领整个课堂,将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
在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学习、反思。我学习到以下两个方面去除无效劳动。
一是弃丢繁琐的理性说教,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感觉。这是刚刚走上讲台时自己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经过老教师的分析才知道这是自己心里对学生不放心,缺乏信心的表现。其实这种举动却让学生反过来对教师不信任而导致厌学、恶学,使教师的劳动成为无效劳动。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之所以不信任学生还是没有在备课时备好学生,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了解的不清楚,所以课堂上不敢让学生自由发挥,担心学生耽误课堂的进程。如果是对学情非常了解,课堂上就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很好的组织教学,让学生有充分参与课堂的时机。
二是整合问题设计,删掉无价值或学生已懂的问题。在我教三年级的时候,经常把一篇课文大卸八块,设计的问题很细小,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刚开始觉得这样做不会遗留任何知识点,但慢慢的发现这样做不仅提问者烦。回答者更烦,而且一节课讲完,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感。仔细反思后认为教师应该依据课程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学会问题整合,把学生已懂或早无价值的问题删掉,所留下的必定是本课中的重中之重,这样在问题设计上做了“减法”实质在解决问题上是做了“加法”,且省时高效。
所谓需求问题实际上就是本课时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本课时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成效就能显现。
学生需求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一是解决预设的需求问题。教师依据课标教材要求和生情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必须体现下面特点:(1)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与学生生活经历越是密切,学生就会感到贴近和密切,问题与生活越贴近,就越能拉近思维与问题的距离。学生就感到学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之大。同时也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实践活动的系列过程去解决,才能有理性的挑战。当这种理性挑战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相碰撞时,复杂的问题就会因学生的兴致而变简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问题减法”如果设计问题缺乏理性又过于简单,学生的兴趣就很低,所收到的功效也更低。
二是解决生成需求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学生在走进文本中探究而发现的新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教师预设中所忽视,也往往是学生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问题,而有价值的问题又是学生最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面对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并提出时,教师应认识到这是创新的萌芽。要好好呵护,绝不能不屑一顾,更不能泯灭。
(四)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师语言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苏霍姆林斯基则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听一些特级教师所上的观摩课,也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做到“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追求“能探风雅无穷意”……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只有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才能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优化教学语言能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课后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节课并不是在40分钟的课堂结束之后就立即结束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后总结,才能算是完整的完成了一节课。这个环节完成得是否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之前教学环节的有效程度,也影响到下一节课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要在课后的反思中思考在备课预设与上课实效之间的吻合度,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其中不吻合的原因。对于一些课堂生成的问题要更加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为之后的备课提供思路和线索。总之,反思是对当堂课的一项总结,对下一节课的提醒。
学生在课后不仅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当堂作业,还要针对自己的学情进行总结。这方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点难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明白学习的完整过程,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共同合作,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中都实现高效,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I.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新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
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
精练表现在:(1)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 (2)要做到作业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 (3)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随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精讲精练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
三、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课前备好课,上课才能更好地去调控学生的动态,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备书本备教材。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
其次,更要备好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问艺术,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这就能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探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以《丰碑》为例,如果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则可以军需处长的外貌描写为范例,对学生进行肖像描写训练;如以学习对比手法为教学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读分析。如:学习《燕子》一课,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

J.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如果说,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如果说,有一种课型能使各种教学观点相互碰撞,能引发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公开课的现场观摩不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校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做课的过程,是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提出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当前形成了这样一来一种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因此,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有人认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要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全文

与如何增强语文课教学的实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