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大语文时代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什么

大语文时代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25 15:58:01

㈠ 大语文时代,哪几项语文基础要重视

1、拼音。不仅仅是要求孩子会认会读,还要求孩子会使用。2.认字和书写。建议带孩子阅读绘本,对于一些字比较大的书名或标题,可以给孩子指读。3.古诗文。孩子阅读理解能力、记忆力更好,对音乐也更感兴趣。

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随笔

阅读习惯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人生取向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但目前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首先,由于高考压力,高中学生大多都被淹没在题海之中,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静心阅读;二语文和其它科目相比,需要长期阅读,大量积累,而大多数学生的功利心强,也就懒得阅读;三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读图时代和“微时代”的到来,直观简单的阅读材料了容易造成阅读时的急躁心理。矫正学生阅读行为,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改善语文教学生态,笔者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先学后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
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阅读习惯也是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高中学生课外几乎没有预习阅读的时间及习惯。为了保证语文学习的时间和阅读质量,可以将学生应在课前进行的预习阅读环节放在课堂内进行。一篇课文,学生自己独特阅读感受与体验是任何高明的讲授所替代不了的,所以学生进行的预习性阅读非常必要;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缺少辨别力,语文学习也就变成了全盘接受教师讲解的被动式学习,学生会逐渐丧失阅读感悟和思维创新。有些老师可能认为,如果在课内进行预习阅读,会占用好多课时,从而造成进度的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学生预习阅读之后,由于任务明确,有些预设教学环节就可略去,课堂教学节奏可以加快,并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和学习效果。
当然,对于学生的预习阅读,要有具体的体任务和要求。首先,字词积累仍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所以预习时先要圈点勾画有关字词,自己先用字典解决。现在的学生大多不注重借助字典解决问题和学习,因此,在高一开学之初,我让学生务必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因为查字典,使用工具书也是学生的一种语文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心。汉字是音、形、义一体的文字,而且大多是多音字,语境不同,词性、读音和意思也不尽相同,所以查字典时还需要判断,而判断的过程也是学习、积累的过程,也能体现语文学习中“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科特点。二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标记出自己阅读的难点和精彩点,同时提出有关问题,进行简单批注。教师巡回对学生批注情况进行检查,或每隔一段时间,把学生的语文书收上来进行检查,因为学生质疑、提问有时难免偏颇,失之肤浅,教师就要对学生提问的质量、批注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纠正,进而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阅读时的质疑、批注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形成阅读时动手、动脑的习惯,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交流展示阅读成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预习阅读的基础上,当堂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阅读结果,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体现。课堂交流与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如小组内可以集中解决字词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与误区进行必要的集中,待后在教学中解决。对于课文难点和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教师进行直接解答,而是把问题在课堂公布,让已经理解和学会的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解答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可以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思维碰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其实,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课文经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大部分内容自己已经能够读懂,只有个别之处需要教师的提示、点拨,所以教师尽可能少教,让学生多读,以此来培养起学生独立的阅读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以《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的教学环节为例,经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交流、讨论,学生对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等人物形象及课文主题基本都已基本理解,但学生没有注意到刘兰芝离别焦家时的精心打扮,以及告别焦母时的言行等内容对刘兰芝人物形象的作用。笔者把这些内容提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使学生对作品和刘兰芝的形象特点认识更为全面。
三、课外读物课内读,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外读物的自主阅读时间,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是在目前应试风气比较浓厚的背景下,课外阅读如果真的放到课外时间,基本是有名无实,所以课外读物可以课内阅读。每周至少抽出一节课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即使到高三,都在坚持。虽然只有一节课,但对学生影响不可小觑。经过一段时间,大多数学生已经再不用我叮咛,已能自觉圈点勾画了,查字典解决阅读中的障碍,许多学生还认真地摘抄有关内容和语句。而且他们手中的读物也逐渐多起来了,除了《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之外,还有郭敬明、周国平、韩寒等人的作品以及《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选本。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学生把他想买的书目拿给我看,他竟然决心买240多块钱的书,这在农村中学是非常少见的;这学期,有一个班的学生把“18岁系列”的书买了几套。我很欣慰的是学生已经认识到了阅读的价值。每当自由阅读时间,他们静静地阅读,沉浸其中,津津有味。但他们慨叹这样能静下心来读书,没有作业的时间真是太少了!
四、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为了继续加强阅读兴趣,把潜心阅读的习惯能够继续延伸、巩固,把课外阅读多样化,使学生的阅读收益也最大化,组织开展一些读书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借鉴有些电视台“读书”栏目,每月举行一次图书交流活动。每次选取若干读书有心得的学生,以PPT的形式,把自己读过的书或文章向全班同学介绍、推荐。要求介绍作品的精彩部分,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作者基本情况与其它相关作品链接等,以此来对其他学生的阅读能起到引导、拓展作用,这样可以使一些优秀经典读物在学生之间快速传播、接受,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另外,还可以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进行读书推介活动,即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过的作品进行简单介绍,挑选主要的段落、语句读给大家听。还有,农村学生经济能力也很有限,农村文化氛围也不太浓,学生本人和家里藏书都不多,把学生手里仅有的书以班为单位,集中到全班,大家可以互相交换阅读,每个学生相对都可以多读一些书,从而营造局部的读书氛围。
五、利用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可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途径,都可以实现语文学习。如今是读图时代,学生也很喜欢看视频资料,而有些视频图文兼有、声情并茂。许多语文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在学生阅读和教学之后,可以再补充一些课外映像资料,这样让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对某个作家作品有更详细、更深刻地了解,也能让学生对进一步的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以巩固习惯。这样也可以使课文文本学习与视频欣赏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丰富学习的手段,如学习了李清照的两首词之后,就及时播放了重庆电视台“品读”栏目的视频——《酒色才气李清照》,使学生对李清照其人及课文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视频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探究李清照的其它作品。而每周播放的“品读”视频,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也很受学生欢迎。在播放视频前,会把视频中涉及到的作品印发给学生,也便于他们反复诵读、理解、体会、积累等。
由于语文课文选文的范围非常有限,教师应该及时补充一些课外名篇,让学生尽量多接触一些文学名篇,从而促使学生阅读探索更多的名家名篇,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兴趣。如高中语文必修5小说学完后,我又给学生补充了原来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名篇,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及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学生感觉非常感动、励志;必修系列文言文学习完后,笔者发现这套教材选入的近代作家作品不足,就给学生补充了孙中山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序》、林觉民的《与妻书》等名篇,让学生诵读,学生充分了解了民国革命者的精神气质、人格魅力和他们的才华。
另外,在读写结合中也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活动,有些学生明显对写作有了兴趣,尤其是诗歌与散文。就顺势鼓励他们写作,不在长短,贵在坚持。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便利贴”的作用,写一句话,一个片段,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包括高兴的、郁闷的和伤感的,贴在书上、教室、宿舍或家里卧室的墙壁、玻璃上等处,也是对自己的激励或反思,对学生的成长也不无裨益。但反过来说,学生要写作,在有些方面就会有欠缺,他们就得多读,这样就可以以写促读。有学生爱写诗,我对他们建议,可以多读一些现当代与古代大家的作品,进行仔细品味、研究,从作品中领悟章法、语言。当然,不期求学生能把诗写得有多好,难得他们有这种心情和兴趣,能为他们枯燥的高中生活增添色彩就可以了。偶尔也有学生在语文竞赛、诗歌朗诵以及各级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或作文或得发表,也可以看作是阅读活动的有益的副产品。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学习品质,可以使学生拥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生命姿态,也为他们今后过一种从容、优雅,有教养的公民生活奠定基础。

㈢ 大语文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大语文教育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增加语文教学的渠道、凝聚语文教育的合理的变革性教育实践。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大到领导开会作报告,小到请假条。
其实大语文是把语文教学更多方面的融合到生活中,更注重真听真看真感受。日常积累的文学素养包括阅读与写作能力会非常重要。我建议从小学就多看一些课外读物,辅助练习,初高中可以做一些稍稍需要深入思考的阅读训练,我推荐搭配《智慧背囊》使用。《智慧背囊》是一本集合各种精美短篇故事的需要深入思考的课外读物,非常适合训练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㈣ 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

阅读习惯,指的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面对阅读对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特征。它有四个特点:它是阅读主体内在思维方式和外显行为的统一;指向的是阅读对象,即文本;它是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养成的,短时间内不易发生改变;它一旦形成,不受空间限制,不仅出现在课堂也会出现在课外,不光发生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发生在社会上。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建立知识结构、形成道德情操、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心理素质无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实中,普遍的情形却是如此:
1.阅读目的不明。学生阅读大致可为三种类型:一是老师、家长的要求,学生本身并没有阅读的内在动力,只是疲于应付,机械、被动地完成老师或家长给予的任务,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以作业的形式完成;二是同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开始并不喜欢读书,但由于同学的影响或推荐,会试着阅读相同的书籍,但会根据个人好恶而显得随意;三是自我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读书来积累知识、丰富情感、训练思维、提升自我,但这部分同学占少数。
2.阅读时间太少。虽然提出了“减负”的口号,但迫于各方面有形或无形的学业压力,课业负担反而加重,大量的课余时间用来完成作业或者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专注于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从事体育活动、上网聊天或者游戏,这些活动占用了原本不多的课余时间。
3.阅读兴趣不浓。一是受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影响,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只读和考试有关的教辅书籍等,阅读视野变得狭隘,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二是觉得文字不如图画、视频直观,也不如网络具有互动性,听音、看画显然比阅读文字要简单、轻松得多,长期借助音像了解信息,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的能力,并阻碍其观察力、思维、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三是家庭中没有形成读书的氛围,或是家庭拥挤,学生没有学习和阅读的空间,或是父母文化层次所限,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或是父母忙于生活或只顾个人对学生督促不够。
4.阅读方法不当。读书以休闲消遣为主,大多以快速浏览的方法关注叙事类的情节,对优美的语言和作品的文化内涵视而不见,制约了阅读中勤于思考的习惯;没有掌握透彻的阅读方法,有时候一种方法贯穿始终,阅读的实效性差。
5.阅读品位不高。时尚、青春、网络、游戏、侦探、言情、动漫、武侠等图书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类别,对经典名着兴趣不大;学生囿于知识、语言、阅读能力的欠缺,和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之间有着较大的距离,而教师在这方面指导得不够,学生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
鉴于上述现状的成因涉及到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人选择,因此采取以学校教育为抓手和契机,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授之以渔、确立计划、评价反馈、规范引导等方式,辐射到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首先打造书香教室。我动员学生每人将家中的书籍带两本暂时存放在班里,每个月更新一次书籍,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借阅和整理图书。图书角设在班级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非常方便。同时请班级书法好的同学书写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悬挂在教室墙壁上。这样既丰富了阅读量,又创设了较好的阅读环境。
其次,每周专门设立一节“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逐渐推荐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浅显的文言故事等给学生,这些文章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相当有好处的,这与新课标对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然后再将教材中推荐的名着介绍给学生,同时化长篇大作为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进行情节的概括和提炼,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教学任务。
再次,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小组共读一本书”活动,师生可以交叉推荐阅读书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文章内容、主要人物、作品主题、写作手法等都可以作为讨论的主题,通过语言的碰撞激发出思想的火花。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积累,拓展了视野,锻炼了思辨能力。
2.授之以渔,品尝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带领学生获得阅读的快乐与成功的体验。
①朗读默读相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在阅读教学说明中进一步明确:“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教师可以挑选诗歌、散文等适合朗读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从读准字音到读准节奏再到读出感情,可以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同学领读等多种方式,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优美的语言背后的情感和内涵。而对于信息量比较大、语言朴实的文章,则可以用默读快速感知大意,获取信息,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精读略读相结合
对于文章中的经典篇目,老师自然是煞费苦心,在创设问题情境、选择最佳切入点、启发引导、备教材备学生方面动足脑筋,我们往往会从一篇好文章中窥探到作家崇高的人文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对于略读文章,我们则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和心思去琢磨。叶圣陶先生说:“略读若只作学生自己去着手,而不给他们一点指导,很容易使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误会,以为略读就是随便读,就此了事。如此积久养成不良习惯,就终身不能从略读中得到多大的实益。”如果能由经典文章延伸到课外其他略读文章时,教师能指导学生选择质量可靠的书的版本,在阅读时先读序目,同时关注参考书籍,并就主要问题加以点拨,则学生会获益良多。
③赏读泛读相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如果在课文教学中,由对一篇文章的兴趣发展到对一本书、一位作家、一个时代的兴趣,那么教师在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方面功不可没。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教《卜算子·咏梅》时,可以从《山驿梅花》(李群玉)导入古诗词中“梅”的意象,再比较陆游和毛泽东两首词的异同,然后再补充《山园小梅》(林逋)、《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将赏读与泛读结合起来,同时加以指导,获得了更深的认识。
3.确立计划,持之以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强调阅读要有计划开展。但是书海浩瀚,而学生时间有限,因此只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选读一部分作品。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都推荐了一部分书目,作为下限,每个学期都要完成这部分书籍的阅读任务。同时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再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阅读目标和计划,并不断修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要有生活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抓紧一切空闲零碎时间读书。
4.评价反馈,规范引导
阅读计划确立后,就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此时就需要每天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批注式、摘录式、纲要式、札记式(书评)、索引式等。批注包括眉批、旁批、总批,是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学的赞叹、异议、质疑和批评等。摘录是根据需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摘抄,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提出不同要求。基础差的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等生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优等生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纲要式以提纲挈领为主,索引式则方便查找。札记式要求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总的阅读数量和篇目,每天定时定量的阅读数目,由学生自己建立阅读档案,包括阅读的具体起止时间,阅读过程中的点滴发现、感受、评价、困惑等等。这样教师只要看看他们的档案和计划就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进度,以此养成定时定量的阅读好习惯。
除了通过计划评价外,还可以活动形式给学生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如: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讲故事、读书小报、图书介绍会、辩论赛、影视配音、组织书社等。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阅读的效果。并且可以随时规范和引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做到积极、健康、向上。

二、在家庭教育乃至社会环境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家庭是学生学习的另一块重要的领地,家庭中良好读书氛围的熏陶会培养出学生好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家庭、学校及社会对阅读的认识,要树立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把阅读行为看作是终身有益的活动,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
首先,保证阅读时间。经调查,近几年来,中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比前几年几乎缩短了一半以上,平均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仅为 30 分钟至 50 分钟。时间上无法保证,直接导致阅读效果的无法实现和阅读范围的缩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以利用班会课、家长沙龙等对家长进行培训。除了学校的课业作业外,家长们绝对不能急功近利地希望多看教辅书或者多做题目来提高阅读水平,而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可以浸淫在好书的海洋里。
其次,营造阅读氛围。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来营造和谐、安宁、互相尊重和体谅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阅读时注意力更集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硬件上,保证学生有独立的阅读空间,不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大声喧哗、打牌喝酒;家长可以给学生订一份适合他们的报纸或杂志,也可以给孩子办图书馆的借书证,或者让家长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家长要提倡孩子读内容健康的书报杂志,拒绝不健康的书报杂志进家门。为了避免读物对孩子产生产不良影响,家长必须教会孩子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让他们学会对信息的来源和内容提出质疑并加以分析,而不是被动地盲目地接受。同时专制、粗暴、吵闹的家庭氛围,只能使学生感到压抑、管束,而不能静下心来好好阅读。
再次,提倡亲子阅读。家长鼓励孩子的阅读行为,最好的方式是身体力行,自己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能起到促进的作用。一般来说,父母自身有强烈的学习意识,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同时恰当地表达关心、寄予期望的家庭的孩子较多的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对孩子是一种更大的激励,使孩子不断受益。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学习方式,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提出读书要求,进行读书宣传,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心得体会,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
最后,做好阅读反馈。设计“与好书交朋友”读书记录卡,请父母检查签字;通过读书笔记展评,激励学生养成勤记笔记的良好习惯;通过征文比赛,促进读写结合和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通过设计读书小报,不仅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而且对学生兴趣进行广泛引导。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利用班会课时间,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书向大家推荐,开展好书分享会、读书交流会,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读书感受、读书心得共享。此外,我们还通过评选“读书小状元”和“读书先进个人”“读书先进家庭”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中学是身心发展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中学生在这一时期,他们思维敏捷,记忆力好,求知欲旺盛,兴趣十分广泛,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就让学校和家庭、社会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孩子打造一个阅读的好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终身阅读的理念,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㈤ 大语文观下如何有效指导课外阅读

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家长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要自己先读书。若自己从不读书,强求孩子爱读书是难以说服和打动孩子的。 如果一个家庭从早到晚都是电视的声音,那要如何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呢?
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起父母对自己儿时的教育时曾写道:我的家里有一个“肃静时刻”,到这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一样,要打破这一安静时刻是不允许的。这样不仅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我控制的习惯,还使他们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所以,良好读书氛围对孩子十分重要,要远大于大人的说教。

第二,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坚持每晚读书的习惯;孩子放学完成作业后,每晚都坚持15—20分钟时间静静地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养成开口诵读的习惯;“诵读”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也是很传统且很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无论是对积累理解和表达都很重要。“诵读”本身也是语言实践,每天用15分钟读读精彩的文章或片段,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在诵读基础上熟记并背诵一些经典的语言材料,更是受益终身。

第三,为孩子推荐优秀的童书
即使优秀的读物,也有不适合孩子阅读的。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帮助孩子选择。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像《弟子规》《西游记》《木偶奇遇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三十六计》《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动物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这些书中的故事要么短小有趣,要么想象奇特,要么情节曲折,要么充满知识性,能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未知智慧的窗户,家长可以给孩子推荐阅读,当孩子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会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快乐。

㈥ 大语文时代,家长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很重要,培养孩子对于书籍的兴趣,像《智慧背囊》《时文选粹》这类的阅读书,文体广泛,篇幅适中,小故事蕴含大道理,最适合作为中学生的阅读书目。

㈦ 大语文时代下怎么学语文

在所有学科中,其实语文是十分重要的。先说小学,在小学的时候,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对一些词语句子还没有准确的概念,这时如果他们不重视语文的学习,不去理解这些概念,先不说语文成绩不可能好,就是其他科目也会受到影响。最明显的是读不懂题目,如果在考试时连题目的意思都不理解那么怎么去做题,还怎么能够做对?所以说语文的学习十分重要。其次就是年纪大的同学,他们日常所需要的知识概念都已经清楚,但语文还是会影响学习成绩。原因是语文水平高的,理解力强,反应比较快,思维也会相较开阔,这样在学习上会有着优势。先不说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好处,就是语文本科目就占有很大优势。
那么要如何来学习语文呢,这里有几个方法我想大家应该知道的,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点, 多阅读。语文的学习可以算是一种语言、文化的学习。要学习一种语言,阅读是很有效的方法。读得多了,也就知道的多了,阅读水平也就跟着上去了,理解力们就会提高。不过选择阅读材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年龄、能力、词汇量、阅读水平等。并且最好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他们才能够投入进去,效率会比较高。就像看电视一样,喜欢的可以屏蔽外界的声音,不喜欢的看完了也不知道在讲什么。
第二点, 背诵名句名篇。背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打基础的过程。好的词句背诵的多了,肚子里就有了东西,这样就可以使学习者有一个好的语文基础。将来遇到了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在交流写作中都能够用得上。
第三点, 勤写勤练,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不管写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写多少字,只要每天坚持写就会有提高。写作是创造运用的过程,思维也会在写作中得到开阔。写作需要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便会有所创造,同时思维也会随着升华。而且在写作的时候,也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加以运用。特别是头脑中记忆的名句名篇,能够自如的运用才是背诵的目的。
第四点, 有意识的积累素材。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好坏在于他的词汇量知识量。当然思维很重要,但是如果头脑中根本没有相关概念,思维在清晰也没有用。而且词汇材料的整理也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阅读多元化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进行有意识的词句摘抄积累。其次我们应该多多观察,观察生活。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名句名篇的积累背诵只是一个捷径,真正影响语文的是生活。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细细体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不论是情感,还是现象事物,我们都会有内容可写,也会能够明白理解。
第五点, 培养兴趣,成为日常。当语文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生乐趣的时候,学习起来便是事半功倍。就好比一日三餐,吃饭是幸福的事情,平平常常,却又必不可少。
其实语文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平时的交流也好,谈话也罢,蓝天白云,飞虫鸟语,都是语文的身影。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到处都是语文的素材。而我们对生活的感悟也将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文学理解能力。不过优美词句的积累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有时候你可能有所感悟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时你积累的词句便派上了用场。而且随着积累和运用,你也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与风格。

㈧ 大语文时代,应该怎么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

首先,阅读必须要广泛。看书,多看书,要杂,精读的书又要精心挑选,勤做笔记。注意,并不是只停留在过眼云烟的层面。你可以看的慢,但必须思考。在阅读时,你可以带入一个话题:比如真正的自由、美、文化等等,与你所读的内容联系起来想。
这是一个提高感知力的很好的方法,有助于你对“你正在读什么”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而非混混沌沌地读过去。做题时也是一样,逐字逐句阅读,都要用心。

你的见识,是阅读的感知力、理解力的基础。
除了这种潜移默化式的提高,功力一点去培养阅读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多做整理,多翻词典,多加总结。
实际上也是耗时费心的过程。语文嘛,总没有捷径可以走得咯。
文言文:实词积累千万不要完全依靠老师打在PPT上或者发讲义给你的整理!!也不要完全依靠某本资料的整理!!还当作宝典!!这些,都只能作为你的辅助工具。别人帮你整理的,你再怎么用心去看,都不如自己整理一遍来的印象深刻(这一点一可以亲自验证)。你真正的宝典,只有词典。
遇到不懂的随手荧光笔标注,做完题再翻词典逐项查看一字多义,彻底搞懂,整理下来。可以给字编号,方便复习。自己的字典不要吝惜动笔去画。另外,这项工作你大可以语文课上边听讲边完成,节约时间。
现代文:我建议主要抓表达效果赏析题和情感题两个方面。建议用活页纸分题型归类整理。首先你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比如,作者的情感把握不准确,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于是你就需要把做过的每篇阅读中的情感题答案的核心部分摘录下来,一次积累经验,多拿出来看看。思考总结。

㈨ 高考语文对阅读量的要求

是9000字左右,以后可能还会增加。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课本中传统文化和古诗词的篇幅大幅度增加。并且考试范围延伸到了课外阅读,学生们一定要多阅读、背诵经典。


2、以前语文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变成9000字,未来将增加到1万字以上,这就是说,阅读不行卷子做不完!

3、在语文试卷加大阅读量的同时,连理科也会增加文字数量,也就是说如果阅读不行的话,看见理科试卷密密麻麻的字会头疼不已。



除了看主要内容,章节标题之外,还要看:内容梗概,内容简介和小结。这些内容会给你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标记段落大意,每一段落的大意,通常是在段落的开端,做笔记时,把段落大意标注出来。语文选修中国小说赏析中就有《红楼梦》节选,标题导读和后面的赏析都有助于我们理解与加深。

㈩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

1、要求阅读速度更快

高考语文对阅读速度和阅读量要求更高,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2017年高考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题量,比2017年悄悄增加了5%~8%;今后还要增加。

2、要求阅读面更广

体现语文的跨学科思维

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技、艺术、博物。

阅读面狭窄或不阅读的高中生会看不懂一些题目中的术语,或者对涉及的人物、事件一无所知而影响思考。等等。未来高考语文的考查范围,远远超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所教内容。

3、阅读题型有变化

高考阅读题型的变化趋势,更多地体现在思辨性方面。

思辨性阅读应该包含两个维度:第一是强调思维过程的反思性;第二是强调理性态度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内容决定它往往是感性特质的,因此在语文学科内强调批判性思维主要就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于知识生成过程诸环节要素的敏感性和反思习惯,在面对某种知识或意见时,能对其本身的可靠性进行独立的、有条理的分析与考察。

——黄玉峰《如何看待经典及如何看待思辨》

要求学生积极掌握阅读方法,把阅读与思维结合起来,逐步做到以批判的态度、反思的精神、理性的思考进行阅读,乃至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看待生命。

不读书,或者不喜欢阅读,后患无穷。今后,所有科目都将进一步考验阅读水平,阅读不行卷子做不完,别的科目的题目也看不懂——数学审题有障碍,政史地三科都牵涉诸多文学文化知识甚至有的题目就是文言文呈现!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没时间做完。

阅读全文

与大语文时代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