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学感悟与反思怎么写

语文教学感悟与反思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7-03 19:21:53

❶ 语文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怎么写

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语文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获取知识水平来写。善于发现自己在教学之中的得失 。这样自己才能够有所收获 ,有所进步 。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又有所不同。心得主要以有所得来写 ,教学反思就要全面一些 ,既要写出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 ,还要写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失误 。从教学的案例出发 具有针对性的点评自己的教学 ,得失之处对自己下一次的教学就会 有所改进和提高 。常常写教学心得和反思能够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让自己能够高屋建瓴 ,走向成功 。

❷ 语文听课反思怎么写

实话实说——写得、失
一节课下来,课堂教学抑或超乎所想的顺利,抑或不尽人意.一堂课可因教师一句幽默奇妙的导语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教法的采用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再者,“因”与“果”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不管是得是失,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
2.及时反馈——写师、生
教与学是两种个体间发生的知识传递关系.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为学习主体.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深浅等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学生的疲劳状态、学生的知识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制,影响着课堂效果.鉴于此,课毕就该及时反馈,将课堂上师生表现与授课质量进行及时分析、综合登记,以帮助自己在日后备课、授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分析.
3.综合比较——写教、学
教学反思记录应该是说课的外延,它与说课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说课——备课——授课——写教学反思”的程序.一节课过去了,教师教法应用如何,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效果怎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与教学要求是否相符,这都是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把影响教与学的原因综合出来,记录在教学笔记中,日积月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扣准要点——写特点
实际上,在平时的教学中,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节课能有特色,能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所以在教学反思中就可以把闪光点扼要地记上,写下该节课之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
5、捕捉灵感——写遐想
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灵感的涌现而穿插其中,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讲者绘声绘色,听者津津有味,课堂顿时充满勃勃生机.它能帮助我们拓展思维空间,引导自己与学生进行遐想,并徜徉其间.这样愈是多想,想地愈是透彻.所以教师应即便把诸如此类的小插曲(幽默的谈吐、对抗性比赛------)所产生的效应,记录在教学反思记录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样,对于课堂中节外生枝的实例也应及时记录,吸取教训.
三、写好教学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外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每时每刻都有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正是在探索新生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其发展态势之中,在深入探索之中,我们才能获得体验,才能感到有言可发,并在总结探索中提升出新的规律.
2、要想有所发现,还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底蕴.要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英语教改成果,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新知识奠定基础,否则将很难有所为.
3、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在上完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并及时做好记录.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于我们深刻的思考,是我们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

❸ 初中语文老师怎么写教学反思模板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听课的有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学校语文教研室人员以及各村小语文教师。本次公开课,我上的是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奶奶的白发》。孩子们见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都表现得比平时积极听话许多,上课的时候也很遵守纪律。

公开课结束之后,我先自我反思了一次,我认为自己经验不足,准备的也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有不少问题,晚上放学后评课各位语文老师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总结了一下,一共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以班级留守儿童和奶奶的合照来做引子,很贴近生活,但是,导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不能一目了然的引入课题。

第二,在朗读的时候,我应该加入再读课文部分,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多次朗读。

第三,在一类生字、二类生字教学方面,应该以一类生字为主,而不是先拼读二类生字,二类生字若在组词以及读课文的时候带上可能会更好。

第四,在生字书写方面,应该图文并茂,而不是传统式的一笔两笔笔顺教学,这样孩子们感兴趣的同时更加乐于接受,愿意去学。

总之,这节课是我成为特岗教师以来的第二次公开课,较第一次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此谢谢各位老师的宝贵建议,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❹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入手进行反思,找到本节课中的优缺点,以及以后可以借鉴或是改进的地方。
2、针对个人的表现进行反思。主要是在课堂中个人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等,这样的反思可以改进自己以后的课堂表现,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

❺ 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

反思也叫回头望或者叫阶段教学工作总结。
先写自己语文教学取得的成绩和成果,这是重点,详细写。再写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写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就是对今后语文教学的设想。

❻ 语文反思怎么写500字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转眼之间就从我们指缝间溜走,抓也抓不住,一下子期中考试就过去了,接下来就是紧张的成绩揭晓日,拿到语文试卷的那一刻, 说不清什么心情的我只能呆呆的看着占满试卷叉。
检查完试卷后,我发现积累和运用是我最不应该出错的地方,这两个部分本来是我最应该拿到分数的部分,但是没想到粗心大意的我竟然把分数生生轿丢了。看着那几道简单的题目都是课本上的题目,如果平时的时候我把课本背熟了,这里完全就不会丢分,这样的认知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的智商来,这么简单还会做错,更何况具有思想深度的题了。
再者,阅读题是我丢分最多的地方。改卷老师把我的每小题都扣掉个两分。本来少少的一两分却越积越多,把我的分数在无意间蒸发掉了。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为什么不再认真一点;恨改卷老师太小气了,为什么每题都从我这儿抢走一点纷儿呢!
作文是我最生气的地方。明明在我的面前就有-个很好的题材让我写,可是我却偏偏要报道孤山老键林去写个破东西。唉,可怜的我脑袋怎么就那么不开窍?

妈妈知道我的成绩以后,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害我无地自容,巴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她怕我不长记性,结合我平日的学习情况,送给了我句诗:平日不努力,考试徒伤悲。
经过了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谨遵老师和老妈的教诲,好好学习。下次我将看着试卷上那鲜亮大红全文勾勾感到兴奋、哈哈大笑。把老妈送我的那句诗改为:平日肯努力,考试突开窍。

❼ 语文课反思怎么写

任何教师的教学并非尽善尽美,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就成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使其摆脱平庸、追求卓越的重要途径.做一名清醒的语文教师,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有效的反思.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反思教学中的失误
就一节课而言,优点与缺点并存的现象较为普遍,善于总结反思者往往不是盯住教学中的亮点沾沾自喜,自我陶醉,而是能抓住其中的失误之处进行剖析、思考,进而寻找正确的对策,以免重蹈覆辙.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要做到这点绝非易事.一则需要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二则需要有别于常人的智慧.我想,这也正是大师与凡人、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显着区别之一吧.
2.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
一些语文课,若从教者的角度来看,的确无可挑剔:精美的教学课件,精巧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才艺展示,都令人叹为观止,拍手叫好.若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则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不少学生课后一脸茫然.何以出现如此“中看不中用”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若不服务于学生的“学”,那么再精彩也是多余的、无效的.所以,语文教学应实现“华丽转身”,更多地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比如三维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某一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是否有更好的策略……经常这样反思,做到心中有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教学和一味蛮干的现象,使语文教学更趋于理性化,从而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共同提高.
3.借助他评间接反思
人们常说,旁观者清,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受自身认识水平、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自我反思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明智的语文教师往往会借助同事、学生的评价来间接反思.来自同事的评价专业性强,教师应虚心接受,并以宽广的胸襟欢迎他们评论、挑刺,这样才能听到真心话和肺腑之言;来自学生的评价最有说服力,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倾听他们的心声,勇于接受他们的批评.我想,语文教师若能积极主动地搜集、积累一些课堂教学方面的反馈信息,并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反思总结,何愁不能认清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又何愁不能成为一个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的语文教师?

❽ 谁知道语文课怎么写教学反思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和阶段
1、教学理论学习中的反思
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部分老师很迷茫和困惑:教学经验靠积累,不学理论不是同样教得好学生吗?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鉴他人的理论,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学,才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学,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一些教育理论,如构建主义理论、语文对话论、阅读理论等,能增进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优生教学过程。以前在教学文言文时生怕没给学生讲到,因此面面俱到,结果大多是自己唱独角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发挥出来,导致学生不喜欢上文言文,成绩不理想;学习了《对话论》,明白了师生间、教材与读者间、作者与读者间对话的重要性,于是改变教学形式,特别在文言文教学上,立足于教材本身,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大胆质疑,老师重点突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较为显着。事实证明,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性、启迪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得以充分体现,使语文教学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得更彻底,更轻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语文教师应抓住各种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感悟他们的教学理念,从而观照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如一次在听一位特级老师执教《项脊轩志》,对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句子,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言语后面的情感,从这树触摸到了归有光对爱妻沿着枇杷树那越长越高的思念,再往深处,看到了归有光凝视这棵树时孤独无助的背影和对爱妻深情的呼唤还有归有光眼角的颗颗泪珠。引起我深刻的反思,对言语形式的深入感悟,挖掘出语言背后的意义、意味、意蕴、意趣正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2、 课堂教学反思
(1) 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时,这种反思就已经开始了。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同一篇文章,老师不同,教学的顺序、重点、难点也可能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这些作为语文教师来说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诗歌《篱笆那边》一课时,我在教学设计时对这首简短的小诗准备得比较简单,以为学生能准确地理解;但在上早自习时,不少学生对这首诗提出了许多疑问,反映出既感兴趣又不知所云的困惑。再看看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问题,我发现,在备课时忽略了备学生这重要的环节,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若这样进行教学,可想而知,结果不尽人意。于是我适时重新设计了教案,补充了一些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内容,重新设计的教学方案效果更好。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控教学的进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反思。记得在教《内蒙访古》时,当我即将完成教学目标,最后总结作者的评价:赵武灵王是个英雄,大大的英雄时,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赵武灵王不是英雄,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同学们兴趣大增,班上形成了观点迥异的两派,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兴致高昂,还谈了自己心中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后,我对同学们的表现作了个小结,肯定了他们敢于质疑的作法,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加强,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虽然教学目标没有及时完成,但通过此事,我深深认识到,只有善于调控课堂,适应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3)语文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伯莱克曾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一堂课下来,教师有必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反思,对教学得失做细致的剖析。记得在教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时,我将这篇要两课时完成的课文用一课时结束,时间短,容量大,能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吗?学生的反应好吗?教学结束后,反思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算十全十美,但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完成了的,而且学生配合也比较好。想一想,这和自己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但学生大体上依然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主体作用未很好的发挥出来,以后在教类似的课文时还要多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阅读教学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多元对话。
课后的反思不仅限于一节课后,也包含教学生涯中的反思。从教五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仔细想想,主要还是该在教师身上找原因。想想我们的阅读教学,许多时候都是在以教师用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作文课整个就是用一种模式写作。这样的课怎会得到学生喜欢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口能点火,笔能生花,用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我们语文的理想和热情去打动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才不愧是语文课。
(一) 语文教学反思的形式
语文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呢? 写教学后记、写反思日记、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故事、感悟、案例)及经验论文等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在一课时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列出当天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或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事件,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也可把语文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分。如从教学思想运用的先进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度、教与学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材内容处理的可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感、课堂活动组织的有序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这样做层次清楚,针对性较强,便于操作。
例如,在教学《项链》一文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一种自读提示的思维定式下展开的,但个别同学却认为,玛蒂尔德丢失这串项链,丢得好,这一丢不应该是她的人生悲剧,倒是使她从艳羡上层社会生活的虚无飘渺的梦幻里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开始其自食其力的诚实的劳动,显出了英雄的气概,这对她来说实在是一次人生的飞跃,是一次新生。这种个性化的解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是我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于是在这节课结束后我把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感受写在了教学后记上。反思日记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沉淀了智慧。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写评语、测验、调查问卷、查文献等多种方法,并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找准教学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 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 反思。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成长。因此,我想说:语文教师们,为了语文、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学生,让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吧!

❾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1、网站:www.bbfs.cn.com

2、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笨梢月穑慷�导噬希�颐浅3?吹降闹皇墙淌π榛我磺梗�罢嬷饕猓�偕塘俊倍�选=淌ψ苁怯邪旆ǜ献叛���杓坪玫娜ψ永镒辍?br />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学感悟与反思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