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2-07-04 04:32:11

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成果的独创性等特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敏于发现,着力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努力营造一种飞扬激情,燃烧思想,充盈情思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一、启迪思维,让学生学会标新立异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要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学会标新立异的目的。
1、创设佳境
“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激乃发灵光”。创新就如同是这相荡而起的涟漪,相击而发的灵光,使平静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脑启蒙生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它需要一个能够催生“火花”的课堂氛围。[ 1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就能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 2 ]
一教师在教学《三亚落日》时,在充分引导学生品读美文欣赏美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自己就置身在这柔软细腻的沙滩上,迎着徐徐拂来的暖风,看着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诗般地没落,想说什么? 学生有说想画一幅画的,还有的说想写一首词,唱一首歌,作一首诗,一首赞美三亚的美妙绝伦的诗,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诗 这时,一个学生说这是一首环保的诗,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哈哈大笑。教师充满赞许且疑惑地问该生:能说说理由吗? 该生回答:碧水、蓝天、海鸥、落日、清风、沙滩,岂能融进一缕黑色的烟,一张白色的纸,一口厌人的痰,这不是一首环保的诗吗? 师生热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画”也罢、“歌”也好、“诗”也行,无论你是怎样的画,怎样的歌,怎样的诗,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内心的言吐,老师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空间土壤中才能孕育、诞生。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民主、自由、宽容、激励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 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必由之路。[3 ]
2、换种想法
“奇迹产生于换一种想法之中”。少年儿童好奇好问,一些问题在成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诞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离谱的答案也许包含着独辟蹊径的思路,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善于引导其求变,变得得法鼓励嘉奖,变得不妥引导启发。要让学生个个动脑筋,有收获。
在《小马过河》的教学现场,当师生讨论认同“小马不动脑筋,别人怎么说它就怎么做”时,一个另类声音出现了:“我认为小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难保了。换成是我,听了松鼠的话也会收住脚步,这样冒险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显然,这是一种引人思考,含着一种强烈批判意识的声音,教师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得知河水的深浅呢?”学生讨论热烈,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像这位教师一样善于引发学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学有所得。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并能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交流讨论引向深入。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长,改变保守态度,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持异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二、开拓思维,让学生学会找岔子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1、向教材发问
学生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会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

Ⅱ 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的理论价值: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

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
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语文学科是培养学
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
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
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质。在学生时代播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语文学科的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当今语文试题问题设计新颖、创新意识浓,活题、新题增多,以情境
新、方法活体现对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课外阅读题不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
且突出了创造能力的考查。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创设新情
境,加强能力训练,课堂提问既要新颖、巧妙,又要准确、易懂,使新情境更
贴近学生的理解范围。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品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二、创新教育的实践意义:

1、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
知,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现端倪。
在这个时代,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创新
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
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因此,从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教育因此提出,它要求我们在教
育中贯彻创新这一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
这一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
育思想。这种教育是要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恢复他们的天性,
挖掘他们的创造性,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精
神。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注重现

代学生观。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的学生观。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

提出无疑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教师教育
观念的转变。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只有从思想上更新了观念,才能在
工作中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具体的说,更新教育观念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教
学和教师自身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
现代学生观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

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基
本观点和态度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
往往把学生看作是弱小的、没有能力的、可以支配的,强调他们没有知识、没
有能力、缺乏独立性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的可能
性和必然性。实际上,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
认识学生;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Ⅲ 怎样培养语文学习创新能力

(转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如何科学有效地优化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重点问题。本学期,我在本班中进行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验,感受颇深,现将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如今的学生已经被各种各样的考试压得晕头转向,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只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有利于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自愿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激活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使创造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以往在教学生字时我要求学生把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来,然后寻找自己觉得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下来,最后再找学生汇报她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起初我感觉这个方法也挺好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所想的方法也不错,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这种方法只对于那些爱动脑筋的同学有用,并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越来越不好。《我是什么》这一课生字特别多,而且都相当复杂,我想再用这样的方法恐怕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于是今天我告诉同学们:“如果你已经想到了好办法,你就可以下位去告诉你的好朋友,让她也能和你一样牢牢地记住这个字,永远都不会忘。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快,看哪个小组最先结束然后安静地坐好。”学生已经习惯了下位找朋友的游戏,快的学生马上就离开座位了,去帮他的好朋友。过了几分钟学生好像已经适应这是一个游戏,他们要遵守游戏规则,于是很快就静了下来。当我一宣布现在可以将你刚才给好朋友分享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的时候,学生立刻兴致高昂,踊跃地举手想要表现自己。我喜欢他们们喜欢表现自己的感觉,我觉得只有敢于展示自己的人才会成功。他们汇报的结果果然证明了这一点。李哲同学说:“我想让全班同学都记住躁,就是有一个人,他脾气特别坏,看到超市的木头货架上有很多东西,就一脚给踢飞了。”说得多么形象啊,既说出了字形,又联系了字义,我想所有的同学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字原来可以这样记,汉字真是太有趣了。我对他的说法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想表现自己的欲望更强烈了,宋文彬说:“我想让全班同学都记住器,就是现在警察发明了一种警犬,它长了四张嘴。”哈哈,这个想法太奇妙了,我赶紧说:“这样的话,我们的警察再抓小偷可就不用愁了。”全班同学都会心的笑起来。这节课的生字虽然多而且比以前的生字要难很多,但学生学得非常高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却是高出以往的任何一节课。今天的识字课真的令我大吃一惊,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确是不可估量的,这跟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多用激励手段,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
着名特级教师陈钟梁曾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众所周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于谦谦君子型,尊重传统、尊重权威,而缺少一种批判精神,缺乏个性的张扬,这势必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创建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上,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不拘泥于“古”不拘泥于“长”,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决不是用自己一套已有的成熟的思维模式、学习思路或思想观念束缚和限制学生该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有意地设置争论的情境,让学生参与争论,既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他们一个自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小枣树和小柳树》一文中,小枣树和小柳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课文的立意所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进行争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那时候多数学生都被小枣树的宽宏大量和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的美德折服了,于是他们都非常坚定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站到了小枣树的一边;只有少数学生站到小柳树的那边。而且又有几个本来喜欢小柳树的同学也改变了主意。我赶紧抓住机会对那些敢于坚持自既意见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并且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同学说:“我就是喜欢柳树,它绿得早,落叶晚,长得又漂亮,还能让人们在它下面乘凉。”我对他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说得太好了,柳树身上有这么多的优点,老师也有点喜欢它了。”这下喜欢枣树的同学沉不住气了,赶紧进行反驳:“柳树虽然有这么多优点,但是它太骄傲了,不像小枣树一点也不炫耀自己。” “小柳树只是长得漂亮,还不会结枣子呢。”“有别的同学赶紧插嘴:“小枣树宽宏大量,不只看小柳树的短处,它看到了小柳树的长处,还夸小柳树呢。”这时学生显然是有些激动了,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对于小枣树和小柳树长处的争论虽然进入了一种极端,但确实对它们的长处和短处都有了一个很深入、全面的认识。我顺势利导,让学生发现小枣树和小柳树都有优点也各有缺点,我们在对待优点和缺点的时候要怎样做呢?学生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共识“要像小枣树那样多看别人的优点,当别人嘲笑自己时不能泄气。”学生通过这次争论,对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知道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还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演一演
低年级课文极富儿童情趣,情节引人入胜,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又比较喜欢将自己当成是故事里的人物,因此在教学时我经常采用学生最喜欢的也是最能让学生进行创新的方式——表演,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过程中一步一步感悟课文内容,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例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我就采取了让全体学生参与表演和评价的形式,在这样的表演和评价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将猫头鹰的语气、神情、和内心世界领悟得非常到位。他们抓住了猫头鹰的“神气极了”去体会它的内心世界,那种即将成为“万兽之王”时不可一世的神态、语气被学生们表演得活灵活现。学生后面的表现更是精彩,而且非常巧妙地将对于“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的理解融入其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很高限度的发挥。此时的表演可以说是入情入境,学生真的已经把自己当作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各抒己见,将对袋鼠的不满和对小猴子的拥护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也可以不漏痕迹地揭示课文中蕴藏的道理――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表现出他们对于自由空间的追求。
2、想一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有所创见。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
《黄山奇石》这一课中对于奇石的描写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才让学生感受到了那些石头的奇特、有趣。而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更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模仿课文的写法去进行仿写,效果还真得不错。首先我努力激发学生进行想象的兴趣,“课文中提到的奇石的名字多有趣啊,它们到底什么样呢?作者没有告诉我们,你愿意告诉大家吗?”学生一听立刻来了兴趣,纷纷动脑思考,积极发言。第一个学生说:“天狗望月就是一只天狗在望着月亮。”这显然是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没有加上丰富的想象,于是我带领学生再一次朗读了写“猴子观海”的那一个自然段。学生读后明白了可以仿照书上的去说,第二个同学说:“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它两腿高高的抬起来,仰着头,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月亮,好像在思念它的家乡。”这真是太精彩了,我立刻对他大加赞赏:“你真了不起,比作者说的还要好呢!你真是一个小作家了!”这个学生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思维也越来越活跃,把“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更是说得惟妙惟肖。这节课,我抓住课文中留下的空白,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而这种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我们要努力去发掘课文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想象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3、编一编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假如》这一课的结尾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任意驰骋。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一定也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吧?假如你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打算为谁画点什么呢,能为咱们课文再加上一小节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些同学克制不住自己想要表达的欲望开始和周围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说起来。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生说得很尽兴,大概两分钟之后渐渐停了下来。我赶紧微笑着对学生说:“刚才大家一定说了很多美好的愿望,老师也知道你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愿意来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有的说:“我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她在寒冷的冬天感觉到温暖。”有的说:“我要给同学们画一个聪明的大脑,让他们在每次考试时都能取得好成绩。”还有的说:“我要给老师画一种无尘粉笔,让老师在给我们讲课时不再受到粉笔末的污染。”这些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令人佩服,我不由得大加赞赏:“你们可真了不起,都成了小作家了!”学生听了积极性更高了,每个人好像都有说不完的话,他们跃跃欲试有的同学都站起来了。正在这时候,下课铃响了,可是学生们意犹未尽,很不愿意下课。可是为了不影响下节课,我只好布置学生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真正的作一次小作家。学生一听也很高兴,就下课了。有不少同学跟在我的后面还是不停地说,我真的为他们的学习热情感到高兴。在后来检查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续写更是奇特、丰富、富有爱心。看来学生的想象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至于发挥得如何那就要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去激发他们想象的兴趣。我深信:想象的边界在视线的尽头,在灵感的远处,只要善于激发,它就会沿着学生的思想一直伸展,有始无终……
4、画一画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老师我们的确应该把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这样才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回声》这一课时,为了突破“回声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很多学生能够指着自己画的图讲解:“我画的这是桥洞的石壁,这是小青蛙,小青蛙的叫声的波纹往前传,碰到桥洞的石壁就穿不过去了,它就会被荡回来,又回到小青蛙的耳朵边,所以它就能听到自己的叫声了。回声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把发现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给了学生非常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自己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才会真正的乐学,真正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自由的,他们可以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精彩发言也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采用了演示、画图讲解等多种形式突破了难点,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以上是我在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体会。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验,我真正明白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深刻含义,我们作为教师的确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多采取一些灵活、生动、有趣的形式,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但不管什么样的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的,我们一切要从“实”出发,确实做到教学设计为培养能力服务。

小学语文中如何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中如何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下足功夫,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轻松的民主的气氛下学习,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说出自己的困惑,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古人说:思不疑。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那些能发现问题的人,才会有创新的能力和愿望。提问是学生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的触角,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自己的训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灵活的思维。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段落,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思维创新火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教师应评价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表扬和加以肯定。评价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生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和教师得到教学相长。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在讨论中收获知识,碰撞新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让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保护学生的丰富想象空间。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点滴,如课文阅读、词汇学习、生词分析、关键词分析,教师可以使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遇到不能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会及时给予帮助来解释和指导他们。在学生的学习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引导学生朝着“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Ⅳ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们不应该居高临下,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应该民主、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营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创新意识。
上课时,我尽量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让学生轻松进入角色,如:在学习《荔枝蜜》一文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蜜蜂的感情由讨厌到喜欢,最后希望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的感情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好吗?”“我们大家”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消除了学生“唯师是尊”的观念。“讨论”一词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好吗”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宽松没有压力的状态。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而遭到嘲笑和批评。这样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各抒己见,自觉的互相讨论。找到答案后,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总之,学生能力的增长是他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能力的发展培育适宜的土壤,为他们创造宽松、平等、和谐的环境。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它是学习积极性
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在学习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布鲁纳也说:“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⑵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⑶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当其冲要注重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导向,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才想学,才爱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渠道、多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积极性、主动性的激活,又是思维启动的前提,只要思维活动起来,就一定会有创新。如:我在每上一节课之前,让学生先自备内容,然后登上讲台进行五分钟的说话训练。学生一听说自己可当上小老师,都异常的兴奋,动手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说话内容,并且在说话时,每位学生都努力把话说得得体,并富有吸引力。每位学生讲完后,我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巧妙的把其注意力引到了上课的内容上。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了登台亮相的机会;让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有哪节课前不进行说话训练的话学生会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
再如,鲁迅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认识了解鲁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于是我设计了“走进鲁迅”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一听说要去了解自己所崇拜的大文豪鲁迅,好奇心被激活了,兴趣来了,热情非常的高涨。有的马上翻阅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去网上查寻……学生兴致勃勃地把自己获得的劳动成果拿到班上来交流,加深了对鲁迅的理解。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了,就会爱追究、爱探索,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培养质疑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
人与生俱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这就是“思”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课为准绳,人云亦云,就不可能有创造,那么社会就会得不到发展。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但问题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靠我们后天的培养。学生能发现,提出问题,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那作为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们应该把提问的机会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向别人的思想、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有的学生一看到这题目,马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①是谁在向沙漠进军?②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③又怎样向沙漠进军?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然后再讨论这些问题。在这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在问题中成长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创作活动。
(四)启发想象力
记得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
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康德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功能。”想象是对头脑中接收和存贮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排列、重组、创造出来的感知过甚至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过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法。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幻想和创造想象的产物。没有想象,也就不会有日益发达的科技现代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如:学习《刻舟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我让学生对课文
内容认真朗诵、揣摩、理解,然后凭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技能模拟文中进行雕刻,之后拿到课堂上加以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杰作向大家介绍。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想象中得到了锻炼。
又如: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斑羚飞渡的示意
图。这就要求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述出来。这类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的发展,往往蕴涵创造力的幼芽和基础。培养
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必然不可忽视其个性特征。但传统的教育教学把极富个性特征的学生塑造成了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学生。而未来社会各条战线上要求的人才是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的个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摒弃“一言堂”“唯师独尊”“唯书独尊“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充分相信学生,并鼓励其自发行为,使学生在我们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干表现自我。对学生好奇、求知、探索的欲望,教师要给予极大的扶持鼓励。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在讨论该文的思想意义时,有的认为愚公移山的这种坚
忍不拔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认为把家搬走更划算,可以节约很多物力、财力、人力。并且能保持了生态平衡,有的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以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古人。对学生的这种独到见解,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这样更促进了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又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让学生就于勒个性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展
开讨论。学生凭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说他是流氓无赖,有的说他是有点良心,有的说他两者兼而有之。每位学生都把自己的观点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学生在言论的交锋中加深了对于勒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在言论的交锋中得到了发展。
(六)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而发展的。”⑷能力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对各种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创新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推进教育创新,靠的还是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实践这一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创新的主要标准。思维与行为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思维转化为行为,才以体现思维的价值,而行为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思维的创新和发展。人的行动动作往往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而实践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
如:学习了消息的有关知识后,我启发学生:在我们的周围,你有什么新闻想告诉大家
吗?结果学生分头行动,深入社会调查,写出了一篇篇有价值的新闻拿到班上来展示。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又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认真的理解,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
上台扮演角色,有的同学把变了六次的警官演得惟妙惟肖……结果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不仅使学生发现、感受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而且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渗透了创造性劳动。
又如:学习《死海不死》一文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或网页上收集有
关死海的资料,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并在班上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能力,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面临着信息爆炸年代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的矛盾,“如何学习”比“学习什么”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往往比“授人以鱼”重要得多。同样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学习、研究的方法比只灌输书本知识重要得多。而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学习、研究的方法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学生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学生将会终生受益。考试时常会有这么一些题型:“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选自《向沙漠进军》)该句中去掉“主要”行不行,为什么?要做好这类题型的题目,只要理清思路,做好版块组合,答题时便会有话可说了:首先这类语句摘自课本原文,因此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接着对“主要”进行本义解释,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反归题旨便完成答题的过程了。这种解题的方法在考试中运用效果很好,因此它调动了若干个思维点,条理清晰,学生易接受,在阅读分析此类解题中显示了优越性。我们要教学生一些思考的策略。这样学生会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我们的语文课堂抓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当前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有深远的意义。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Ⅵ 中外交流2021年28卷4月第4期d篇有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您好,创新能力是一种新颖独特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丰富资源和潜在优势。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做以下尝试:

Ⅶ 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导语】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象,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构建新平台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要自我表现的空间,而小学生尤为突出,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操作的空间,为学生构建新平台,让他们在操作中,演示、实验中掌握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更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开展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学习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另一方面,讨论可以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大胆求新,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创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保证。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用过指导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Ⅷ 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本文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从创新精神、发散思维、课堂氛围、联想和想象能力等方面阐明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恩格斯说:“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创造力的发现、培养和整合,离不开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致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是创新的前提。
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知识经验和方法,就是积累。积累之后,又把知识、经验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考、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就是创造。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和深厚的生活实践基础,是创造之源,创造之本。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就在于通过语文应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增强创新意识,自主吸纳知识,积极思考,探索和实践。这样,知识丰富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就会有所创新,有所创造。
二、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疑”是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鼓励学生敢于吹毛求疵,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可设计这样一段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却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往内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其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可以获得答案。”这样一个导语,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目的单一,导向明确,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发挥想象,探求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三、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效应,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例如举行一次绘画比赛,教师可给学生一个题目《春天》,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发挥,每个同学都能画出一幅画,除了都有春天的主要景物外,每个学生所突出的重点都不一样。这样的活动,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都在创造着自己大脑中的关于春天的图画。在作文中,许多题目都能运用求异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性思维,从而打破思维定势,灵活地思考问题,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如《“旁观者”未必清》、《“开卷”并非有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都是培养求异思维的好题目。
四、营造创造性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要逐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育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这样,就需要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并乐于、勇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新型教学氛围,以利于师生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创造和成果分享。
(1) 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设置好的教案框架里面,让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状态中,使学生不断地处在热情、活跃、关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中。
(2) 善于捕捉新的或突发信息,及时判断其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情景,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良机。尤其是要敏锐地发现学生中闪耀的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努力促进、及时鼓励那些“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行为,尽可能给以全体同学表现的机会。
(3)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学,自己制定方案计划,自行探索和研讨问题,使学生真正处在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和积极交流与合作中。同时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什么问题,在关键时刻不断地提出具有争论价值的问题,以维持学生学习的适当难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并努力引导到更高水平。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心理氛围中进行的,开展创新教育,就要形成促进创新的心理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真正的创新教育

Ⅸ 浅谈语文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同时,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我们身为语文教师更应该率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尝试。

一、激发创新意识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支点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热情。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引导、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探索者,给他们提供表现思考、探索、创造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他们享受自己思考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机和灵气。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产生兴趣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二、增强学生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学生步入思维发展的阶梯,只有拥有了疑问才能够促进学生一步步地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去动脑筋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引导,使学生成功地走进会思考的境地。并且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去大胆质疑,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敢问善问,敢说会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才会有创新的思想。我执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时,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大胆地说了起来。有的问:“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写成蟋蟀的住宅?”“你提得真棒!请全班同学认真读课文看看是否有答案。”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中,有的说“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蟋蟀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给人以生动的感觉,鲜明的印象。”还有的说“……”,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