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在交往中,倾听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是对他人的尊重,懂得倾听,是与人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心理学家对人在学习生活和交往活动作过调查,结果显示: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倾听对于学习生活是多么重要。
② 漫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专注力与倾听力
集中注意力听课法: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高效理解和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总结提升: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③ 如何培养小学低段语文学生课堂倾听习惯论文
1)课前暗示自己这堂课很重要
多想这些重要性,并以此引起我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就能专心听讲。
(2)要自觉意识到老师讲课的重要性,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
同时还要认识到,没有老师的授课和指导,我学习的困难就会增大,甚至学不下去。要常提醒自己听好老师的讲课,不要错过学习的好机会!
(3)排除内外影响和干扰
当发现自己有轻视讲课内容的苗头,或教师讲课方式不合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当出现不安静时,就要排除干扰,保持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状态。课堂讲援的各种科学知识有它的知识体系,概念系统,比较抽象概括,这需要借助意志力的帮助自我控制,去战胜分散注意的各种干扰因素,做到有意识的注意。
(4)有意追踪课堂内容和老师讲课理解,那么老师的声音就会变成催眠曲,使你慢慢进入瞌睡状态。因此,要一边听讲,一边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讲的意思,主动地记住它们,则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也就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解的内容上。
(5)要善于分配注意
课堂不仅要听、看、记忆,而且还要记笔记。会听课的学生善于转移和分配注意,在听讲时还要快速地思考、去记,当听到重点的内容或老师补充教科书上没有的材料时就简要地记一下笔记。以理解内容为重点,兼顾各方面,结果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还培养了注意的转移和合理的分配能力。
④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合作学习
第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首先要组织合作小组。好的合作小组应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参与的可能,这样各成员才能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实现知识上互补,形成合作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应采取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形成不同组合的小组,按学习差异搭配,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可形成帮带机制,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按性别差异搭配,性别的差异必然会带来知识组成的差异、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差异,合作小组中既有女生又有男生,必然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异性效应;按个性差异搭配,不同个性的成员可使合作交流不至于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通过合交流,认识不同成员个性中的优点,帮助成员纠正自己个性中不利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可因时、因地、因人和主题而采取一种或多种形式。
其次,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监督员”要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是否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在设计中有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请以四人为一组讨论,蘑菇为什么要奖给小白兔?一人当小白兔,一人当小灰兔,一人当兔妈妈,另一人当组长。”随后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分钟过后,各小组踊跃发言,把各个人物的思想理解得非常透彻。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二:把握机会,巧妙设计。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紧扣课程标准,目的明确,选好讨论题目。问题设计内容要科学,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容易,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问题设计苍白、难度很低或难度过高都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讨论学习,因此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热情,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
第三:明确要求,善于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团体,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而不是与问题相违背的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目标的获得,而且能保证团体的凝聚力。积极倾听,适时反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作出合理的反馈。这既是一种礼仪和教养的表现,同时也使对方的想法和体验得到尊重,甚至可以成为双方继续交流的催化剂。倾听他人的发言可通过身体语言(如点头、微笑等)和眼神的接触来体现;还可以表现为在适当的时候对他人的谈话做出一定的总结、阐述或质疑;还可以是自己的谈话内容应与他人的谈话有关。③控制自己的谈话时间。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
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善于随时调控,合作交流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小组中,还可以小组与小组的相互交流。如《景阳冈》一课中武松“三闪”一段中的“闪”字用得好,生动准确,深刻地写出了武松的勇敢、机智。教师紧紧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闪”一段写老虎对武松进攻了三次: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都用闪的办法对付。初读此段后,教师设计的第一个讨论问题是:既然“闪”就是躲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作者用“闪”不用“躲”?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有思考性,答案不能直接从书中找出来。教师就采取了既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小组间交流,形成大组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仔细思考后,他们展开了小组间的交流,有的小组说“闪”显得动作快,而“躲”则比较慢;有的小组说“闪”动作灵活,而“躲”则显得笨手笨脚;还有小组的说“闪”是主动地躲开,而“躲”则显得胆小,被动。各小组不同的答案经过综合,终于弄明白了“闪”虽然就是侧转身体躲避,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一般的躲开有所不同。大家都认为,这儿用“闪”比用“躲”好,能够突出武松的动作灵敏,灵活,胆子大。教师就随机表扬大家能够小组间交流,而且读书认真,会动脑筋,学生高兴劲溢于言表。
讨论至此,“闪”字理解够了吗?教师并没有作罢,在学生思维活跃、渐入佳境的情况下,教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武松为什么一开始就用“闪”的办法来对付老虎的进攻?是啊,武松不是条好汉吗?他不是说就是有虎也不怕吗?怎么不和老虎拼呢?由于刚才学生已经知道了武松是个机智的人,虽然这个问题更深入了一步,但学生基本能解决了。此时教师就不需要小组与小组的交流讨论,而是让每一个小组单独读书、思考后,由他们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武松没有防备,“吃那一惊”,自然要先闪开;有的认为老虎来势凶猛,此时和它硬拼不是好办法,“闪”可以避开老虎的锋芒,消耗老虎的体力;有的还有独到的见解:武松并不是单纯的“闪”而是边闪边看边想,摸清老虎的底细,寻找进攻的机会。可以看出,学生对“闪”在这段文字中的深刻含义,开始明白了,对作者推敲词语的功力,用词造句的匠心,开始领悟了。所以,当教师提出第三个带有总结性的讨论问题“从‘三闪’中你看出了什么”时,学生很容易有了答案。此时就不需要小组的讨论,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发表意见。教师在学生学习讨论中调控自如,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效应。
第四:反馈及时,激励评价。
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有价值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如果合作学习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⑤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表现。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表达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育是全方位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能力风度的重要体现,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新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人性化教育的要求。
一、充分利用家庭学习资源
现如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环境造成的,更是家庭教学与学校教学脱节所造成的。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忽视了家庭教学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外,还会受到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学校。因此,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缺失的问题必须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加二者之间的互动,有效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学生在家时,教师应该指导家长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多关注身边的学习资源,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同时孩子又对其特别感兴趣的书籍、报刊或是电视节目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定期向相关专家学习如何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二、积极创造课堂发言氛围
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造成许多学生不敢表达的主要因素往往是教师过于严苛,使得教学环境过于压抑。因此,要使学生敞开心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利于学生表达的课堂发言氛围,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习惯。首先,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调整自身角色,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组织教学活动,语言表达也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特点,这样不但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更能降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昀后,当学生语言表达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尽量避免流露不满意的情绪,要继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发言,使之在轻松交流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积极营造学生交际环境
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听说能力是学习,昀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交际情境内进行锻炼。在对小学生展开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对教材进行创作性的使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内练习对人和事物的描写和表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示范如何开始发言、如何去倾听别人的观点,如何去评价和指正别人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等等。比如在作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口述,教导学生如何理清逻辑、婉转流利地表达自己思路,例如《怎么过“六一”儿童节》、《该怎么做》之类的,又比如《秋游》这样的作文教学,应该先组织学生体验秋天的大自然,用心感悟秋天的与众不同,然后组织学生通过语言将自己所见所闻表达出来。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文中的内容,将角色扮演融入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绎李白送别好友汪伦时的情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通过这样不断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适当拓展课堂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做好严格地教学规划,在每周开始之前,为学生制定好详细地教学活动安排,例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猜谜语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对于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同学,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稍差的同学也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为鼓励学生表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昀后,教师应重视写作能力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观察事物,再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将其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教学,更应该得到家长的重视,让学生在家里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组织语言,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⑥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课堂的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课堂的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
一、分析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
高效果的课堂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倾听,学生不会倾听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身原因,二是老师原因。
(一)学生原因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没耐心听别人讲话,即使是在强迫倾听的时候如果旁边的一个新事物是小学生没见过的,那他就不会再听你的话而把注意力转向了别处。
小学生一般没有倾听的习惯所以也不会有倾听的态度。有的是因为长久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有的是对于课堂知识的不喜欢。这样的倾听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继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
小学生从小时候起就没被教育进行倾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没人帮忙指导他学着倾听,久而久之,即使小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倾听,如何倾听。
(二)老师原因
老师上课的时候,话语说的过多,没有主次之分,这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去听,学生不明白听课的主要内容在哪里,老师也没有及时去引导学生去倾听重点,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倾听的不重视。
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候,设置的问题太多,学生答完之后,老师也没有补充说明,这使得学生的倾听效果受阻。而且老师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学生失去了倾听的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闲谈,不讲课本知识,课本之外的话语繁多,唠叨话语过多让学生产生厌恶之感,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反而在学生心里失去了说服力。
二、培养倾听的方法
(一)对学生的倾听意识进行强化
西方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一张嘴。这句话明确地指明让我们学会倾听。老师要给学生讲述倾听的重要性,倾听别人可以拉近我们与别人之间的距离;倾听别人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一个人的了解;倾听别人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不断更新。倾听是一项技能也是一个必需品。语文知识的传授就是通过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实现。倾听老师讲课,配合老师的授课节奏是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
(二)明确知识重点,让学生学会倾听重点
当一节课里,老师传授的知识点过多时,学生就会分不清重点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书本的内容也许比较少需要老师自己去补充,然而有的知识是小学阶段难以掌握的,遇到听不懂的学生会自己停下来思考,继而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知识,老师可以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学生不仅会听到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三)设置奖赏制度
小学生的爱好简单,思维简单,对于小学生的倾听习惯,老师可以设立奖赏制度,对于听课认真的小学生,老师可以奖励大红花或一支漂亮的笔等迎合小学生喜好的物品。老师对于表现好的小学生要提出表扬,让小学生获得喜悦和成就感。老师善于观察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赞赏,使学生越来越懂得倾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倾听的好处。
(四)专门训练倾听
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堂进行文字游戏接龙,一个学生组个词,下个同学用结尾那个词作为开头再进行组词。或者老师可以利用文字进行传语游戏,学生排成人数相同的几排,给每个排头的学生一张纸条,然后第一个学生趴在第二个学生的耳朵旁悄声传递,接连如此。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话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
“听”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习惯。但是光听不思考,学生的知识就不会得到深入研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就要从小学生开始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培养小学生深思品质
(一)设立问题情景
提问题是帮助孩子训练思考的最好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出其不意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有意设立问题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情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参与性,慢慢地学生的自主思维性也会提高。
(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创新是考验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准则,所谓思维灵活性是指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考虑一个事物,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往往比较单一,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不同侧面,要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对于问题进行不同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对于课本知识,学生不会提出质疑,这种思维压制学生的想象力,鲁迅敢于对几年来的封建文化做出批判,小学生入社未深,对于一些知识不理解但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所有的知识都不是自古有之,是被人所发现再不断修改保留至今。小学生对于知识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质疑之词,老师不能斥责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查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结语
小学语文是充满各种画面感的课文,那些课文可以帮助小学生去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模样,小学生学会倾听语文知识不仅会积累文学常识还可以自己创作文章。小学生学会思考不仅可以训练思维感而且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老师要学着帮助学生去解决倾听的困难和改善小学生不善思考的习惯。
⑦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缺乏倾听能力的原因有哪些
发现小学生由于诸多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听、说、读、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技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小学生思维还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对于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难以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倾听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互动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师生互动意识
想要加强师生互动开展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转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强化师生的互动意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满足不同学生、学校以及地区需求,要创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同时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还要学会个人的情感交流,做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语文教内容以及目标,应为学生多创造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师生有效互动与合作,实现教学相长。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取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方式,首先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后教师让学生提出对文章内容的疑问,学生提出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以及分析,此时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师生互动多样性
为了改善以往师生互动的单一性,还应丰富活动形式,加强师生互动的多样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让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见,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师为学生进行编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表演,完成表演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学生有想法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来。又如在学习《匆匆》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在比赛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诵,然后让学生独自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教师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把握互动时机,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应避免盲目性,应根据具体情况,把握良好的时机,开展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应多做准备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得师生互动更加的有效。另外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时间较多的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合理把握互动时机来对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提高互动效果。
⑨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让孩子学会倾听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活跃了不少,学生的个性张扬了,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了。但真正活跃的语文课堂中,光有精彩的个人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要在课堂上养成倾听的习惯,聆听教师的讲课,聆听他人的发言,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也才能产生与他人智慧撞击的火花。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倾听呢? 一、感知“倾听”,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一)营造有情趣的氛围,暗示“倾听”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用干巴巴的语言描述倾听的重要性,学生不愿去听,也不愿领会。我们可以随时暗示孩子倾听的重要,比如在教室的黑板上,写着 “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听也是读,用耳朵来读。”等提示性的话语。 在布置作业时,不写在黑板上,而是用“我来说,你来听”这种方式去记住。以润物细无声的、富有情趣的方式暗示、引导孩子善于倾听,化有限的空间为倾听的乐园。 (二)以充满情趣的语言,诉说“倾听”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留意 “听众”的状态,随时予以调整,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激起孩子“倾听”的兴趣。在倾听学生发言的时候,注意听的孩子,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并用极富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比如 “大家看,XX不仅听明白了,还加进自己的想法,值得学习!” “XX真厉害,有一双金耳朵!”“听得认真的孩子将会得到一个奖励”……小学生的模仿意识强,往往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长期的引导下,“倾听”的重要性将会根深蒂固地“长”在孩子的脑海里。 二、体验“倾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些习惯的累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起来,需要耐心,需要勇气,更需要方法。 1、细化要求,养成倾听习惯。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倾听的要求:专心、耐心、细心、虚心,并严格履行。 2、设置游戏,提高倾听潜能。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有趣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不露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榜样示范,潜移默化。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三、循序渐进的引导,学习倾听的方法。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为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了倾听能力的培养。 1、听写训练。听写时,老师不再是读一个学生写一个,而是连续读两个或三个,乃至更多。要求学生在听过两到三次之后一次性写出来。在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则增加“读”词语,缩短“听”的次数。我们也可以进行听写句子的训练。 2、听读训练。学生倾听老师的范读,同学的朗读,录音机朗读。当然,每次倾听都有明确的倾听要求。比如:在老师的朗读中,哪个句子特别吸引你?听着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如:你听出他朗读的错误之处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用耳朵,还得用心,用脑,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主题辩论会。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倾听能力,迅速听懂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反应。 4、布置听的作业。在平时可以布置如 “听故事”之类的作业,检查时,可让学生讲讲记住了故事中的哪个词语,哪个情节,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让他们讲讲故事的大概内容或听完故事的感想。 5、“传话”游戏。课堂中穿插“传话”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它轻松有趣,能拂去学习的疲劳,而且这短短的2分钟往往能让学生集中心智,侧耳倾听。“倾听”一词的意义就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实施多元评价,提高倾听的能力 1、即时评价——赞扬。课堂中,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2、终结性评价——奖励。下课前,表扬上课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加分、奖五星和红花等的奖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评价为导向引发学生自觉、积极、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倾听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只有真正学会倾听,才能实实在在顺顺利利将语文学习进行到底。让我们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智慧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