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做初一语文病句

如何做初一语文病句

发布时间:2022-07-12 08:14:51

Ⅰ 初一语文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汇总如下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不完整、不明确。

例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怪,这类题要用到我们的口诀1了。根据口诀1,在“被”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前加“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例2: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花草树木搭配的词语。根据口诀3,在“花草树木”后面加“发芽了”。

答: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发芽了。

2.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1: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解析:我们是土匪勾结吗?这类题就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把贬义词当成了褒义词。根据口诀6,把“勾结”改成“团结”即可。

答案: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互相帮助。

例2:小明兴奋得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解析:这道题和例1 类似,我们又不是怪物凭什么张牙舞爪呀,那多难看呀。根据口诀6,把“张牙舞爪”换成“手舞足蹈”即可。

答案:小明兴奋得手舞足蹈,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3.重复啰嗦、成分累赘

在句子中,所用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啰嗦、累赘。

例1: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解析:这是一道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混用的病句。根据口诀2,“忍不住”和“不禁”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答: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解析:根据口诀2,去掉“非常”或“得很”。

答:那个房间非常宽敞。

4.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解析:这道题是“热爱”和“财产”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财产”只能和“保护”搭配,不能和“热爱”搭配。(“热爱”和“生活”搭配)。

答案: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

例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解析:这道题是“态度”和“提高”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水平”只能和“提高”搭配,不能和“态度”搭配。(“态度”和“改善”搭配)。

答案: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水平提高了。

5.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1: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解析:这是词语排列的顺序出现了错误。应该是先发现了毛病,我们才能去克服它。而不是克服了以后才发现毛病。根据口诀4,把“并”字前后两边的词语进行调换即可。

答: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学习上的毛病。

例2: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解析: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答案: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

6.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解析:这道题,“估计”和“一定”搭配错误。“估计”是猜测,而“一定”是肯定,根据口诀11,删去一个即可。(最好删“一定”,这样句子能保持原意)

答案: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了。

7.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另一类是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解析:谁帮助谁呀?让人分不清。根据口诀7,把其中的一个“他”写出名字就可以了。

答: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李刚经常帮助他。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解析: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答案: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8.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解析: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

答案: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Ⅱ 初中语文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初中语文 常见病句类型技巧全汇总(doc文档)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Gm_ieqU73LpzuHsaaBdyHg

提取码: fpqx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Ⅲ 初中语文改病句,怎么改

补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Ⅳ 七年级语文选择病句的题如何做

病句的常见几种类型:(1)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辨析病句的方法有三步:
1、读.调动语感查语病.
2、提.提出主干查枝叶.
3、析.语法无误析事理
另外,对每个类型的错句准备一个典型错句,加深理解.判断时可做比较.建立一个错题集,对于反复错的题记录下来,做到印象深刻,不在答错为佳

Ⅳ 语文的修改病句该怎么做

朋友你好,希望修改病句专项练习能够帮助你
一、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1.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2.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3.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改正病句的方法:
1. 另外写上一个正确的句子。
例如:华老师经过细致的了解,武断地做出决定。
改正:华老师经过细致地了解,果断地做出决定。
2. 在原句上改,用不同于原来字体颜色的笔写上修改规定的符号。[提示: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换用号码 ]
例如:我们的课程基本全部结束了,目前进入到复习阶段。
3. 用文字说明如何改正。常用格式有:
A. 把“××”改为“××”; B.把“××”删去;
C.“××”和“××”对调。 D.把“××”调到“××”之前(之后)
例如: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在仔细地检查天气的变化。(把“检查”改为“观察”。)
三、常见的句子错误(病因):
1、用词不当、2、成分残缺、 3、搭配不当、 4、语序颠倒、5、结构混乱 (句式杂糅)、6、指代不明、 7、表意不明 8、重复累赘 、 9、分类不当(概念不清)、10、前后矛盾、11、不合事理、12、不合逻辑、13、语言不得体等。
四、病句修改的原则
对症下药,有针对性。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
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
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如果是文段的综合改错,难度明显增大。先要认真分辨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然后按照提示进行修改。
如果是应用文的改错,则先考虑改正其内容和格式上的错误,再改正病句,如果有错别字,也要改正。

Ⅵ 初一语文修改病句

你好
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如果他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2.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3.手表不要退回。
不要退回手表。

祝你学习进步!~

Ⅶ 初一语文修改病句、帮帮

1删去“就匆匆”中的“就”(这个我觉得是肯定的错误,然后我觉得搏斗应该不能用壮烈,应该用“激烈”这个我不太确定,希望楼主斟酌)2设施不能用提高,最后那个半句应改为: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良3应改为: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4监督不能用严重,应用严格5宽阔改为整齐6唤来改为吸引7增加改为提高8在句末加“的氛围”9将“无”改为“出现”10称为改为被称为11将开头的“它们”与句尾的那个“老鼠”互换位置

Ⅷ 做语文病句有什么技巧

病句是无数中学生永恒的心事,很多学生越来越把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当成一种运气题,如果能蒙对了,就是有运气。其实病句是有一些规律的,它错得很有规律,病句类型不外乎那么几种,但是你是否能够准确地抓住病句的规律,以及经常考的几种病句呢,做病句题也是有章可循的,那么章法在哪?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那么做个好的郎中,要给病人治病,是要经过望闻问切,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第一步,望其色,闻其声。 审读病句时,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得别扭。就像看到病人脸色不好,听他说话声气不足一样,别扭。这一望一闻的主要任务是初步确定病人是否有病。望其色: 例:据科学工作者研究,雏鸟的消化能力比成鸟更强烈。 根据习惯说法,我们总是说能力更强,而不说强烈。因此判断其有误; 闻其声:发现某些句子或句子里的一部分同语感相冲突,而又无法立即判定有何毛病时,可以造出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这样容易发现毛病。 例:我们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狭隘的目的。 读到“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的”感到别扭,就可以造出一些结构相同但内容为自己熟知的语段来:“为了参加足球赛为目的”从相似语段可以看出,“为了”和“为目的”不能同时使用,要么说成“为了……”,要么说成“以……为目的”。所以,上句犯了两种句式混用的毛病。 第二步,问其病。 语感可以成为第一条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病句的最直观的标准,却也是一个不可信赖的标准,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会说,我就是读着顺,我就是读着不顺,以此来判断答案,其实这样并不合理,因此这一步就是主动问病人是否感觉不适,如何不适。病句确实不会说话,但是病句还是有办法告诉我们病在哪里。 我们知道中考最常见的病句错误不外乎 1、成分残缺或赘余 2、搭配不当 3、用词不当 4、语序不当 5、重复罗唆 6、前后矛盾 7、表意不明(歧义) 那么在平时做病句题时牢记这几种错误,和几种常见题目,如“两个学校的学生来了”,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如“15个学校的校长、老师”就要提高警惕性了,因此问这一步,你可以问问病句是不是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还是用词不当的毛病呢?抱着草木皆兵的态度去问,把貌似可能的病句都存疑,要记住一点,如果它是病句,它必然有一个你可以鲜明指出的问题,可能是残缺,可能是搭配,但绝对不会只是“读着不顺”。 第三步,切其脉 望、闻、问都是比较表象的东西,真正要了解病人病源在哪里,要给病人切脉,给病句诊脉的方式我们其实都知道,就是提炼句子主干,后看句子枝叶。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例:在会上,学生会主席汇报了新年前夕,各班同学准备文艺节目,到处借服装和道具,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新年艺术节”。 抽出主干“学生会主席汇报了……”,发现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情况”。 看完主干看枝叶,五脏没有毛病,是不是四肢有毛病,看看定语、状语、补语,是不是有用词不当,词序不当或同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这句话中主干是“我们希望成为人才”无误,然而枝叶“将来希望”出现了问题。 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到底怎样去给病句诊断病情,最基本的入手可以是语感,最科学的依据却是切,诊断其病源,先找出句子主干,这样可以解决成分残缺或者赘余问题,主谓、主宾、谓宾搭配不当的问题以及句式杂糅的问题;主干没有问题,去分析枝叶,枝叶可能存在多重定语、多重状语词序不当的问题,也可能存在定、状位置不当,定、状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等;最后重新审视全句,是不是有歧义的可能,或者是不是有关联词语的错误,逻辑关系的混乱等。

Ⅸ 初一修改病句的一些要点

要点没什么 方法要注意 下面给你个总结
一、提干法。句子较长难以理解时,可采取提取主干的方法。例如:
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

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主干是“学员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谁“参加了学习”呢?显然是“教师、学生和科技

工作者”。“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既是全句的宾语,又是“参加了学习”的主语。全句又不是

使动句构成的兼语句,造成了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的语病。
2.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对什么“都

进行了批判”呢?显然是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句中的“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

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二、并列法。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如果构成属种关系、

交*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例如:
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

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

志”,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4.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打篮球、表演武术等。
句中“文艺节目”包含了“打猴儿鼓、耍狮子”,属种关系不能并列。可以改成“他们演出了

打猴儿鼓、耍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
三、补充法。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常承前省略主语。在省略的过程中,有

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另一意义。这种病句可用补充法辨析。例如:
5.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

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说“

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6.孩子们很喜欢退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谁“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呢?承前主语是“孩子们”,承前宾语是“李大伯”,句意不正

确。
四、指代法。句中出现代词时,要结合语境详加辨析所指对象。指代不明时,可考虑句子是否

有歧义。例如:
7.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他”既可指代“嘉宾”,又可指代另一个人。指代不单一造成了句子歧义。
8.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了

人吃人的旧世界。
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

词有了两个前词,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为“鲁迅”或“狂人”。
五、词类法。“和、跟、同”既可做介词,又可做连词。词类不同,句意也不同,造成歧义。

反过来讲,句意不同,所用词类也不同。例如:
9.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做介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一个人,“和”做连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

和副总经理”两人。这样,句子就有了歧义。
10.这哪是雨点?这分明是雪珠吗?是的,是雪珠!
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最后强调抒情。作答句语调平缓用句号,前平后扬用感叹号。“吗”是

疑问语气助词,应改不表示道理显而易见的陈述语气助词“嘛”。
六、断句法。有的句子,既可这样断句,也可那样断句。断句不同,意义不一。例如:
1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在“几个”后断句,意为“学校的”“几个”“领导”;在“学校的”后断句,意为“领导”

是“几个学校的”。
1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在“日”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15日”一天,在“前”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25日”前。
七、对应法。有的主谓宾是并列结构时,应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

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
13.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

勤的岗位上。
主语是并列短语“消防车”和“消防官兵”,谓语是“放弃休假”。说“消防官兵”“放弃休

假”是可以的,说“消防车”“放弃休假”是错误的。
14.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

表彰。谓语“挽救和培养”是并列结构,“失足青年”是宾语。用对应法辨析,“挽救失足青年”搭

配不当。
八、组合法。有的词常常与别的词组合起来表意,单独使用有时会出现错误。例如:
15.《消防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

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所”字单独使用时,常常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句中的“所

欢迎”就是一个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欢迎的……”。从句意看,并没有此意,“所”字可

与“为”字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因而本句可改为“深为……所欢迎”或“深为……的

欢迎”。
16.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

困难的信心。
介词“在”与“……中”组合不当,“在”应改为“从”。
九、增删法。除了否定词表示否定外,有的动词也含有否定意味。有时句中用了否定词后,句

意是肯定还是否定难于理解。遇到这两种情况,可用增删否定词的方法理解句意。
17.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禁忌”,动词含有未定意味。后边再加一个否定词“不可”就是肯定意味,“睡

前可以恼怒”。分析本题时,可用增删“不可”的方法进行。
18.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删去“没”,意为不及格,添增“没”,意义相反,表示“及格”,这个意思是很清楚明确的


十、辨析法。有的词语感觉不妥时,可找同义词或近义词多角度辨析,确实正误。例如:
19.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

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在语感上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可找近义词“对于”比较辨析。“关于”表示关涉,

“对于”表示对象。句中是对象,所以应改为“对于”。
20.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

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逐步”语感不适,可找近义词“逐渐”比较辨析。“逐步”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逐

渐”的意思是“渐渐”。从句意看,“形成”时是“渐渐”,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所以应改为“

逐渐”。
十一、质疑法。当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无误时,就应从内容上质疑,以求得句子的病因。例如:
2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在第一个分句里,主干是“昨天是一天”,完全正确。定语“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修饰中心

语“一天”,结构上是正确的,内容上却引人生疑。“截止日期”不就是一天吗?难道还有“最后一

天”吗?于是病因就找到了。
22、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

50万朵的花粉。
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正确无误,内容却令人生疑。“50万朵的花粉体积有多大呢?酿造一斤蜜,

用得了万朵的花粉吗?两个疑问一提,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50万朵花的花粉。”
十二反问法。辨析病句时,遇到反问句要格外留心,反复推敲,很有可能表达与原意正好相反

。例如:
2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义。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与原意正好相反


24、我们班在数学竞赛中获集体第一名,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班四十八位同学不高兴呢?
句中有两个否定词“不”,又加上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计有了三次否定,意思是否定的

就是不高兴,与原意正好相反。两个“不”字要删去一个。
十三实质法。老师讲否定时告诉学生,单重否定是否定,双重否定是肯定,并教给学生找否定

词不达意的数量进行确定。这是对的,是一般规律。可有时也会出现特殊情况,表象上是三个否定句

,实质却是两个否定词。如果看不破这一点,解题时一定会错。
2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句中共有三个否定词,但实质上是两个否定词。“无时无刻”是“没有一时一刻”的意思。全

句表达成肯定的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
26、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无时无刻不在”是“时时刻刻在”的意思,句子表意正确无误。
十四、二一法。一句话中,前一分句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陈述,后一分句也应从肯定否定两

个方面照应,否则,就犯了两个方面与一个方面照应不周的错误。例如:
27、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

门技术人才。
“能否迅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能迅速发展”和“不能迅速发展”。而后面“要加速训

练并造就”只讲到一面,与前面的“能否”不照应。
28、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

的根本任务。
“能不能”是说“能”与“不能”两个方面,而下边的文字只说了一面,失去照应。
十五、倒置法。当用介词“对”表对象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到底是谁对谁?例如:
29、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介词“对”在句中表对象,但不是“名字对青年人陌生”,而是“青年人对名字陌生。”
30、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长征老干部”是主体,“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是客体。介词“对”表示对象,引出客体,

应为“老干部对长征路上的………是非常熟悉的。”
十六、关联法。不同的句意关系,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应用不当,也能造成病句。

例如:
3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不管”是无条件复句关联词语,而句意是转折关系,应改为“尽管”。
32、如果作者的想象脱离了人物的思想实际,过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

的感觉。
该句为假设句,前用“如果”,后应该用“就”相呼应。“反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用“反而”连接显然不当。

阅读全文

与如何做初一语文病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