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作文如何立意深刻

语文作文如何立意深刻

发布时间:2022-07-16 04:05:48

‘壹’ 写作文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

立意能力就是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写作文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考高分的作文,在立意方面应该做到中心明确,突出、新颖,深刻。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
语文课上,老师不是常带我们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吗?这中心思想就是中心,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不管它是写人,还是写事,也不管它涉及内容多少,它都必定有一个中心。比如《爱迪生》写的是爱迪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想尽办法搞实验,不怕危险,不顾劳累,顽强地工作,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写这个故事,是要赞扬爱迪生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赞扬爱迪生的精神,让大家学习爱迪生这种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涉及的思想内容很多,但它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众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写了很多事:童第周一面干活一面学习,他很好学;他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请校长让他继续跟班学习;他有志气,刻苦学习和钻研,终于成功地剥掉了青蛙卵的外膜等等。这么多的事都是紧紧相连的,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 “一定要争气”展开的。正因为童第周“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并“取得了成功”,他才能为自己争气、为中国人争气。他的这种“一定要争气”的精神正是作者要赞扬、表达的中心思想。
中心要明确
课文有中心,我们写文章也一样。我们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都是为了要说明一个道理。当然,这个要说明的道理必须是明确的和符合客观实际的。
有位小同学写“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时,写了一个叔叔骑车撞倒了一个老太太,溜之大吉。他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呢:现在年轻人的道德水平很有问题。
武老师帮助他分析道:这篇作文写的也可能是事实,但他所说明的道理是不对的,也就是说他的立意不正确,中心思想有问题。尽管那个叔叔不讲道德,但应该看到,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这样的事也只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把它说成是整个年轻一代的问题,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怎么改呢?这位小同学听了武老师的分析,又仔细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最后把文章改成了另一个样子:骑车人逃走后,立即围过很多人来,大家异口同声地斥责骑车人的不讲道德,还有几个叔叔阿姨过来扶起了老太太,关切地问她“摔伤了没有?”“要不要去医院?”然后又扶送老太太回家,老太太虽然很为那骑车人生气,但看到了大家都和她一样生气,还有这几个年轻人关心她、送她回家,感动地说:“现在,不管到哪儿,总还是好人多啊!”这样一改,文章就好多了,立意就新颖的多了,写作文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http://1.unjs.com)。
中心要集中
一篇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好,这个中心还必须突出,通常我们见到的中心不够突出的作文主要是头绪太乱,有多中心的毛病。多中心就等于无中心,想面面俱到,样样都谈,但结果肯定是面面都写不透;样样都说不清。例如有一篇《运动场上的新风尚》的作文提纲:
1、A和B在一百米赛跑前交流经验。
2、比赛时,D偷跑,裁判没发现。
3、E与C一向有意见,不说话。在C到达终点时,E上前扶他,从此两人好了。
4、0获得第二,但他对终点裁判承认了自己偷跑,主动放弃了资格。
5、F被抛到后面,但他坚持跑到终点。
这个提纲的毛病就是头绪多,中心不集中。它究竟是赞扬O的诚实,还是赞扬A和B切磋技艺?它究竟是赞扬E与C和睦友好了,还是赞扬下的坚韧毅力?好像都沾点边,但又都没有讲透,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块石头打不中两只兔子”。只有中心集中,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突出。
立意新颖深刻
立意新颖、深刻,是说文章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就是说要写别人没见过的事,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强调文章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透过生活的现象,能“以小见大”,揭示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
做到立意新颖、深刻并不是什么很神秘、很难做到的事。只要我们平常注意思想修养和关心时事政治,思想有高度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自然立意不一般了。平时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特别是那些以前没发生过的事,并经常做观察笔记,随手记下来,这也会帮助你在作文时有新鲜的材料和新颖、深刻的立意。
这里,我们还是以一篇《我的书包》的学生作文说说立意要注意角度,要学会“以小见大”的道理。
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中心也有了,就是要表达实行素质教育要减负这个主题。所选的材料是老师过去布置了很多的作业,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不布置作业了,我的书包又减轻了。同学们都高兴地唱呀跳呀。这也算“以小见大”吧。可武老师看了,觉得这同学“见”得还不够“大”。武老师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不布置作业了,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都开心地参加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如果把书包当作人来写,书包会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改,写的还是原来的小事,但角度不同了,由这“小”事中也见得更“大”,更能说明问题了。
注意:写作文一定要有中心,中心要单一、正确;要靠立意来确定,立意要注意选择材料,以小见大,要新颖、深刻。

‘贰’ 高考作文如何才能立意深刻

立意深刻 让高考作文“亮”起来_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特别是梳理和揭示事物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因果关系。而“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更是从方法论的高度要求我们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向,提出有前瞻性、预见性的应对之策。下面笔者拟就这三方面的要求,从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拨云见日,剥茧抽丝 自然奥妙无穷,世事纷繁复杂,人生云诡波谲,答案丰富多彩。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人世间的一切本已幻若走马灯,叫人眼花缭乱,更有那居心叵测之人、奸猾无耻之徒刻意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以图浑水摸鱼偷天换日,倘若我们一味本着善良的愿望偏听偏信,仅仅满足于耳之所闻、目之所视,凡事不愿多质疑反诘,不肯多用心推敲探究,必将丧失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迷惑于表象甚至假象,“深刻”之说自然更无从谈起。要想使自己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接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我们必须高扬理性之剑拨开假象的迷雾,祭起千里眼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为此,我们就得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写作训练中不断擦亮自己的双眼,磨砺自己的思想,不轻信,不盲从,通过反复的质疑问难、比对辨析、演绎推理逐渐形成自己的经得起逻辑检验的独立见解。 就具体的应试策略来说,无论命题人命制的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我们都可从“是什么”的角度对其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探究。“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指向认识对象本身,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而深刻的认知是建构整篇作文思想情感大厦的基石。在这个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拨云见日、剥茧抽丝式等层层深入的思维方法,循着“是什么”的线路一步一步追问下去,直至真相浮出水面,本质原形毕露。动笔破题之后,进入申说、论证、演绎的阶段,我们还要还原自己的拷问过程,再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借助类比、对比等技法,进一步充实、丰富自己的认知,以期最大限度地说服读者(判卷人)。以2008年高考江苏卷优秀高考作文为例,我们来探究一下考生在“是什么”的问题上是如何拨云见日,剥茧抽丝的。 例文1 好奇心(有删节)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干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怎样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社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地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面对着“好奇心”这样一个话题,聪明的考生没有满足于庸常的认知和解释,而是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探究和追问“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提出了“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和思考”的深刻论断,从而征服了判卷人。

‘叁’ 高中语文作文怎么审题立意

一、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着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七、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十、互补完善法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肆’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审题立意的关键。文章想要阐明论点并论证清晰,就必然要从“冲突”,也就是从阅读材料的核心用意写起,列举冲突、分析冲突和解决冲突。
因此,我们在看到作文题目以后,应该先标记出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比如:人物、事件、关键形容词、转折、递进或是结论性词语等,然后结合主客体与冲突进行思考分析。
接着是确定文章立意,要在前面分析的主客体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的主要矛盾和时间脉络,全面考虑各个角度,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立意。

‘伍’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

1、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体现出“主客体”和“冲突”。
主客体,就是作文题目中阅读材料所讨论的对象和潜在的讨论对象。文章想要阐明论点并论证清晰,就必然要从“冲突”,也就是从阅读材料的核心用意写起,列举冲突、分析冲突和解决冲突。
因此,我们在看到作文题目以后,应该先标记出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比如:人物、事件、关键形容词、转折、递进或是结论性词语等,然后结合主客体与冲突进行思考分析。
接着是确定文章立意,要在前面分析的主客体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的主要矛盾和时间脉络,全面考虑各个角度,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立意 2、搭建框架
虽然说最好不要进行死板的“三段式”写作,但是写文章还是要有基本的框架,特别是作文水平较差,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同学,肯定免不了先模仿和学习他人的写作方式。
高三学生最好每周写两到三篇作文练习,以便保持语感和提高写作技巧,最初可以学写并列式作文。
a、并列式描写,就是把几个相关事例并列成段落,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b、并列式议论,就是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每一段一个分论点,这个就是所谓的“三段式写作”。
c、并列式记叙,就是把几个故事并列成段落,然后以第一人称或是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记叙。
综上所述,并列式作文在结构和内容上缺乏特色,除了开头和结尾进行点题和总结以外,中间的几个自然段呈现的是并列关系,既缺乏内容深度,又缺乏论证观点的层次,不值得提倡。
等到并列式文章写熟练了,再写递进式文章:文章段落内呈现出递进式结构,步步推进,用以深化讨论。基本的文章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是什么”可以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是阐明问题本质和论述范围;而从“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角度阐述、解释观点,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这两部分可以重合或交叉,但要有所侧重,同学们在写作时,要想清楚:究竟是重点表明论点成立的理由,还是着重阐述依据什么道理到底应该怎么做。
可以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结构,是最有助于开拓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如何写好递进式文章,则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论述侧重点 3、丰富内容
首先,在各种“满分作文大全”中出现的常用套路,比如开头排比句之类的写法,是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避免的。因为类似的作文,命题老师早就已经审美疲劳,甚至看腻了,就算我们写得再好,也很难出彩,如果写得水平欠佳,还有可能被判定为套作,那就得不偿失了。
文采,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不是套套模板、看看教材就能琢磨出来的,关键还是多读、多写,多领悟。
a、骈句和散句结合
骈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甚至字数相等的两句话,有点像对偶和诗句,但是在音律上没有严格要求。而散句,就是散文中出现的那种挥洒自如的语句,或者说:不是骈句的就是散句。
骈句和散句相结合,听起来可能要求很高,但其实远比那种套路文和无病呻吟的排比句好写得多;而且这里说的骈句其实并没有太高要求,只是一个粗略的写作建议。
b、开头要论点鲜明
现在高考作文多从国家发展的规划和战略方面,来给出阅读材料,那么我们在写高考作文时,如果以“排比句+比喻句”的形式来开头,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和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也格格不入。因此对于议论文题材,建议尽量采用骈句和散句结合的写作方式,在开头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作为文章开头,使用判断句单刀直入,能够快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且提示读者:这篇文章是有深度和思想的,给阅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c、主体段落要夹叙夹议
要做到夹叙夹议,一方面是要深刻理解、分析相关人物和事件的不同角度,一方面是要在平时注意积累历史、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的常识和观点。
这样我们在写文章中,就可以在分析事件和阐明观点时,多进行横向比较和类比,从而夹叙夹议、有理有据地将我们所写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立意说清楚、讲明白,并且升华到让阅卷老师赞赏和认同的高度。
d、结尾要深刻有力
深刻有力的文章结尾,一定要回扣主旨立意、升华寓意和思想。
要用简洁的语句来概括主题,回扣标题和中心论点的关键词;如果材料中涉及历史,就要谈到这个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和影响;如果材料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就要将文章主题升华到现实意义和后续影响。
最后就是卷面整洁,高考作文是语文考试唯一有卷面分要求的试题,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保持卷面整洁和书写工整,提高所写文字的辨识度和规范性
总之,如何写好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搭建框架和丰富内容这3点内容很重要,需要高三考生认真学习

‘陆’ 怎样使作文的立意深刻

【怎样使作文的立意深刻】

1、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小事情中看出大道理。文中举了箕子的例子。商纣王吃饭用的筷子换了,原来是竹筷,现在换成了象牙筷。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箕子敏锐的从中看出了商纣王思想的变化,

看出了纣王开始追求奢华,追求享受。有了享乐的思想后接下来可以预料纣王在吃的穿的用的甚至女人等方面都要改换。身为国君,他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而物质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身为国君这样下去当然不利于朝政,商的政权也很危险。大家看,箕子把纣王使用筷子的变化和商王朝的兴衰存亡联系起来。从小事中觉察出了大问题。这里包含了一种思想方法,即把小事和大问题联系起来,就可以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深刻。

《吕氏春秋 察今》有一段话说的很好: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称赞的就是这种“见微知着”的推理和预见能力。

2、比较对照。

补充3、多角度看问题。正看、反看;看到“利”,也看到“弊”,全面的看问题,辩证的看问题。例如:学生佩戴手机的危害。在校学生佩戴手机有便利的一面,可以方便的跟家人同学联系沟通,尤其是外地的学生,手机上网还可以查学习资料等等:但我们还要看到在校中学生佩戴手机的不利于学业的弊端,有些无法避免的垃圾短信,手机上网会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内容,有的同学缺乏自制力,上课玩手机游戏,听音乐等等。对在校学生佩戴手机,我们要试着全面的看待,不能固执的只看到它的便利的一面,还应该清醒的看到它不利于学业的一面。这样对问题的认识才深刻,透彻。

‘柒’ 作文怎样做到立意高深

写作文要有高深的立意,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同时会给出诸如平时多观察、多读书、多用心思考、多感悟之类的指导性言语。当然,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做观察、多读书,这些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度确实很有帮助,但是这些指导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生在课外下功夫,而实际上,比这些更为基础的是学生的课内功夫。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将关注点集中在课内,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发掘教学内容之中的人文素养因素,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立意。
人文素养是人本身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诸如按照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及国家,甚至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等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只有帮助学生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其思想境界、思辨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得以提高,也才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作文的深度。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他们作文的立意呢?结合在教学一线所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立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提炼课文的人文内涵
高中教科书里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每册教材里都会有不少经典的文学类文章,这些文章都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都为我们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文立人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教材的1-5册中,《我心归去》(韩少功)、《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前方》(曹文轩)、《老王》(杨绛)、《我与地坛》(史铁生)等国内名家作品以及《神的一滴》([美]梭罗)、《最后的常春藤叶》([美]欧・亨利)、《像山那样思考》([美]奥尔多・利奥波德)、《鸟啼》([英]劳伦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法]雨果)、《品质》([英]高尔斯华绥)等国外名篇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然而,在高中学生大多都被“圈养”起来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以教材为本去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使其通过学习一篇篇的课文将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地培养和提升起来,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做好的一门功课。
提炼课文的人文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教学。在每一篇具有较深内涵的经典文学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与学生一起去对文章作者的人生经历、文章的情境以及文章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并且透过文章的情节、形象等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总结、概括并且提炼出来。甚至有些人文内涵比较深刻的自读课文也可以拿来借鉴。而在每个学期的期末之前,教师可以将这些和学生一起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人文内涵汇集起来,编成《教材课文人文内涵提炼集》,并将之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继续学习、领悟并提升自己。
师生共同努力对课文进行研读,并体验、感受、提炼其中的人文内涵,会使双方的灵魂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一次洗礼和升华。如果教师在之后能再督促学生将这些提炼的成果反复阅读,将会使他们的领会得到又一次的洗礼和升华。如此这般,我们就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育和提升了。学生的心灵天长日久地接受这些美好的人文内涵的润养,必定会一天天地净化、升华,其人文素养就会逐步提升。只有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提升,他们才能够站在较高的人文高度上,给自己的作文立高深之意。
二、从试题中收获人文内涵
高中三年,学生所做的语文试题应该不下百套,很多学生做得厌烦至极,甚至麻木。在这种情势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根本无从下手。鉴于这点,在对具体试卷的讲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解题方法、心理指导,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向在学习经典文学类作品时那样,对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将这些文本的人文内涵也作为提高自己人文素养的优秀材料,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三年下来,学生做过的上百套试题,其中有上百篇的文学类文本,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面对高考心无旁骛的学生来讲,这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耶稣被钉于十字架之上,其肉体无比痛苦,无自由可言,但其心灵却是自由且崇高的,其精神是永不磨灭的。高中学生都会经历痛苦的做题体验,而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这些痛苦的做题体验中不断涵养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的人文素养一天天地提升。
三、重视挖掘课内资源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内的很多人文素养资源都被长期地漠视,致使学生在课外多观察、思辨、感悟,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处于一种不切实际的虚幻状态。这种教学模式是无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发展和提升的。而就是这种教学常态使得现在高中生的作文普遍出现写作水平不高、立意不深、语言低幼化等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够永久地漠视课内的这些优秀的人文素养资源,要予以充分重视挖掘并充分利用。具体来说,可以分两步进行:
首先,帮助学生练好课内功夫,不但要将教读和考练两个环节落实,还应该注重促进课内外的良性互动。比如,可以定期地举办一些指导性的讲座,帮助学生打好学法和素养两方面的基础。
其次,要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起一个长效督导机制,对学生进行长期督导,促使他们多进行观察、思辨、感悟,并且学会概括和提炼。督导机制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要求学生随时写观察日记、经典作品读后感,做一些经典语句、片段的摘抄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经受历练,并提升自身素养。只有将这两点踏踏实实地做好,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为充实、更为厚重。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堂内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和提高,才能保证学生在作文时立意高深。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内的人文素养资源被长期漠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没有切实的保障,这实际上是学生作文立意不够高深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发展和提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立意不够高深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进行思考、提炼,并积极吸收平时试卷中的人文内涵,将课内的人文素养资源充分挖掘利用,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保障其作文立意高深。

‘捌’ 初中作文怎样立意作文

初中作文立意在于要积极向上,而且作文要有深意
考试作文审题要把握几个点:
1.弄清提示语中让你写什么,不要偏题,议论文中要掌握好给你的每一点,记叙文取题目时要具体,不能很抽象(特别忌讳什么“我明白了生命”啊,或是半命题中填很抽象的词,这样你的写作范围就会被你放大,不好下笔,尽量缩小自己的写作范围,把内容具体化会好写很多,分自然会高。
2.取题目不要太直白,最好用比喻的手法修饰一下
(举个例子:写好书伴我成长,这一类文章时,可以把书比做长生果,“我的长生果”这样的题目会吸引阅卷老师)在考试作文阅卷时,出题人会给一些点,议论文评分标准一般是这样:四类文:偏题,字数不够
三类文:偏题但字数够了文笔还很好
二类文:只抓住了其中一点,语言不错
(如果是散文只有一点则是表达清晰,语言优美的文章)
一类文:抓住所有的点,语言优美,可以看出有深厚文字功底,寓意深刻。
特别注意要有真情实感,不能让阅卷老师一看就觉得假,看不下去,这种文是的不到高分的,还有便是,现在很多学生为了标新立异,写文章都喜欢写的很颓废,灰暗,以为很写的不错,但分数不高就是因为立意不积极。

‘玖’ 话题作文立意如何走向深刻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 中有 “深刻”一栏, 要求考生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应该说,这个要求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高的,因为目前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审题立意的失误很多,具体表现在: 1. 有些文章中心不够明确,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 2.文章基本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乏应有的高度。 3.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合适的观点。4.脱离现实,或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或不法行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去评论,态度消极,思想悲观。5. 立意平淡,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见解。所有这些都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成绩。
近几年话题作文备受推崇,应该说话题作文给了考生更多立意的空间,能让考生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文立意方面的特长。话题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来引出话题,这如引言,在形式上与材料作文也有一定的相似,但这段引言并不是用来限制考生的,它只是话题的一个引子,只提供一定的思维启发。考生作文立意除了要在所限定的话题范围之内,还应注意立意本身要深刻,要注意立意的价值取向,要能体现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要与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与时代精神相一致。
那么,高考作文立意如何走向深刻?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训练和引导:
一.将话题放到阅读背景下。
任何一个话题,只要涉及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将它放入阅读背景下思考,利用他人对这些内容的看法或思想,锤炼自己的观点。比如,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读到的关于“幸福”的文章,归纳别人对于“幸福”的看法,在总结归纳中,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而上升到立意。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对于“幸福”问题的思考,古今中外对于“幸福”的阐述不知有多少,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把话题置于阅读的背景下,从别人那里得到启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或从另一个角度去加以阐发。我在指导学生写“幸福”这一话题时,翻印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周国平的《幸福与痛苦》和赵南元《科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吗?》等文章,让学生充分对“幸福”问题深入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别人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碰出火花,这样学生作文立意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进而让立意走向深刻。
二.将话题放到人生背景下。
分析这些年来高考作文的题目,“鸟儿的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战胜脆弱”、“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转折”、“规则”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着考生的主观世界。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还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乐观积极地正视,还是悲观消极地躲避;是患得患失,只顾自己,还是胸怀大局,兼顾大家,反映出一个考生的人生态度,反映他们是否品学兼优。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信念,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等。如果我们在作文将话题置于人生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就能使作文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写出更为深刻的文章来。
高考试题继承了作文关注人生的传统,将思考的方向引向思维方式、心理、情感因素等层次,这种导向可以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成熟。比如,“细节”这一话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就应该想到,人的一生便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许多细节让人感动,让人终身难忘。然后,学生才会在人生的长河捕捉细节的金鱼。有一位学生写道:“细节是放学回家后母亲的一声问寒问暖,细节是做完作业后父亲的一句早点睡觉,细节是讲完题后老师询问你是否懂得的眼神,细节是生病后朋友递来的一丝不苟的笔记。细节很小,却让人持久地感动。” 在将“细节”置于“人生”大背景下后,这位学生写出了“真正的温情,只在细节中默默传递;真正爱你的人,也只在细节中表达关爱”的美妙句子。这比那些空谈关爱和温情或空谈细节的同学不知要高明多少。
三.将话题放到现实社会中。
话题作文虽然立意自定,但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除了要健康、积极向上,还要有时代气息。关注社会,联系现实也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要与现阶段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社会公德相一致;要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相一致;要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新世纪意识相一致……当学生拿到一个话题时,可以把它放到现实社会中去加以考察,看看话题有些什么让人深思的东西。像“诚信”这一话题,应该是当前仍至今后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其实高考中出现这一话题并非偶然,中国自古是个重信用的国度。“君子一诺,重于泰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是古人对诚实守信郑重的宣誓。正是这种宣誓,使诚实守信的理念伴随了我们民族发展的几千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成为几千年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身份社会也开始向契约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型期内,社会的信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常常处于被质疑的境地。“诚信”这个话题正是基于中国加入WTO之际,“打造诚信中国”,让诚信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前提之下。如果对窗外的世界不闻不问,又如何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呢?
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通过传媒(如《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更多地了解生活,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而且在对事件现象的辩析和讨论中,学习了理解和评判事物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诸如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泛滥、社会风气恶化、贫富悬殊加剧、精神家园丧失以及贫困、失业、失学、民生、民心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等精彩纷呈的事件。只有让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作文的笔下,学生的作文才能有源头之活水。
总之,话题作文要立意深刻,就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当学生把话题放到阅读、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后,学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

阅读全文

与语文作文如何立意深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