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中限制词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语文中限制词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7-18 04:52:08

Ⅰ 什么叫限制性词语

限制性词语含义及表达作用判定

例题:

选出对加粗词语理解全正确的一项

①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②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更是如此。

③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④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需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才能够完成。

a.突出了多数情况,表示并不绝对这样

b.强调普遍规律,表示也有特殊情况

c.强调了时间的短暂

d.指时间的不确定,表示“忽然有一天”

A.①d ②c ③c ④b B.①f ②b ③e ④a

C.①d ②b ③e ④a D.①f ②e ③c ④b

答(B)

解法:

解答这类题型要从理解句义入手,判定加粗词的语境义,然后与备选解释比较,选择恰当表述,再判定正确答案。

这类题型综合了单项选择题与不完全配伍题二者的特点,增加了测试难度。

①句中“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备选解释d“忽然有一天”有较强的干扰作用,细心揣摩句义才能作出正确选择。

②句中“一般的说来”是相对也有“特殊情况”而言的,既强调了普遍规律,也没有忽略有特殊现象。

③句中“暂时”并非表时间的词语,它限定了先进势力与反动势力对比中的“不如”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的表面现象。

④句中“往往”突出了多数情况又防止了判断的绝对化。

解答这类题型绝对不能“跳”过逐句分析这一步,这一步扎实了,选定正确答案就容易了。

训练:

1.选出对加粗词语理解全正确的一项

①才能固然有天赋的成分,更多的则是学而知之的。

②齐王偏偏喜欢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③大概越是出色的作家,越不肯放松对自己的语言的铸炼。

④作家们除了关心活的语言外,也从来不排斥书本,不忘记向本国的和外国的先辈学习。

a.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b.表示故意跟客观要求或客观情况相反

c.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

d.强调有很大可能性

e.表示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f.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此

A.①a ②b ③d ④f B.①a ②c ③e ④f

C.①f ②b ③e ④a D.①f ②c ③d ④a

答( )

2.选出对加粗词语理解全正确的一项

①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②理想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③我们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发明创造的人,都是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典范。

④这样漫不经心地去读,不是积极、主动、深入地钻研问题,思维活动没有展开,自然享受不到思考的快乐。

a.经推测可以实现

b.一种推测,强调“也许、或许”之意

c.表示“毕竟”之意

d.强调深究一下

e.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情况

f.强调事物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g.强调理所当然

A.①a ②c ③e ④f B.①b ②d ③e ④g

C.①a ②c ③e ④f D.①b ②d ③e ④g

答( )

3.选出对加粗词语理解全正确的一项

①……这样的读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又有什么乐趣可言?

②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

③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的负责,就差不多了。

④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那在普通地图上,还不过是无名的小点,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

a.事物是完整的、齐全的

b.这里指事物的全部

c.强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d.强调“毕竟、终究”会怎么样

e.用较强的语气表示不寻常

f.指明范围,含有往小处说的意味

g.与上句连接,有轻度转折义

A.①b ②d ③f ④g B.①a ②c ③e ④f

C.①b ②c ③e ④f D.①a ②d ③f ④g

Ⅱ 什么是限制性词语定义和作用

比如:穿黑色衣服的那个六岁小男孩是小明
黑色衣服。六岁。小。男孩都是用来修饰小明的,它们把小明的身份做了限制,所以就是限制性词语了
一般的限制性词语包括量词,色彩词,年龄,性别,国籍,大小尺寸,材质之类的

Ⅲ 语文中定语是什么意思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 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在汉语中,中心语与定语二者之间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的”,有的不需要,有的可要可不要。“的”是定语的标志。
【汉语中的定语】
1.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
例句:(括号内为定语)
例如:(暖和)的阳光照着(平静)的湖水。(形容词作定语)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数量词作定语)
(今天)的报纸看过吗? (名词作定语)
(我们)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代词作定语)
2.几点说明:
A 在句子中,结构助词“的”前用来修饰、限制名词的词或短语就是定语。也就是说,结构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海南)(名词作定语)的工业发展很快。
B 有时定语后可不带“的”。
例如:这里盖起了(一座)(数量词作定语)房子。
C 名词前有时定语不止一个。
例如:(我们学校)的(两位)(数量词作定语)(有三十年教龄)(动词短语作定语)的(语文)(名词作定语)老师当上了代表。
D 定语的位置在主语前面,和宾语前面。
例如:(代词作定语)(小明)的爸爸是(一名)(数量词作定语)教师。
(夜幕下)的黑翼(方位短语作定语)
多层定语排列
多层定语的一般是按照逻辑关系来排列的,与中心语关系越密切的定语越靠近中心语
一、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
表领属关系(谁的)
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表指代或数量 (多少)
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怎样的)
表形容词性短语(什么样的)
表性质、类别或范围 (什么)
二、多层定语的排列还遵循以下的规律:
1、带“的”的定语一般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只能说“蓝色的呢子大衣”,不能说“呢子蓝色的大衣”。其中,不带“的”动词直接作定语修饰中心语,在形容词和名词之后,例如:“一顿丰盛的烤羊肉”、“新型取暖设备”。
2、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例如“刚从国外进口的教学用的数码录音设备”,一般不能说成“教学用的刚从国外进口的数码录音设备”。
这是从两个角度上看到的所遵循的规律,基本上首先遵循规律一,然后遵循规律二。[1]
古代含义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用之.“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在汉语中,中心语与定语二者之间有的需要用结构助词“的”,有的不需要,有的可要可不要。“的”是定语的标志。
我们知道,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③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例如:
④(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⑤(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⑥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有的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⑦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④⑤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
⑧(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⑧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⑩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⑾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⑿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参考】http://ke..com/link?url=ow_qPDEs6Tbd5Qoq

Ⅳ 语文 说明文中 怎么判断里面的词是表示范围 限制 大小 程度,换言之,这些都是怎么区别开的

可能——可能性,可能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是,不存在。这是两可的。
大约——大约是,大约等于,其大约的程度至少在50%以上。
几乎——几乎是,很接近是,其程度尚未见有较明确的界定,我认为其概率应不小于80%。
相当——相当于,相等,相等于。

Ⅳ 什么是限制词

表示指定范围不许超过的词语,在词性上属于副词。例如:只、仅、独、唯等都是表限制的词。

Ⅵ 语文中的副词是什么意思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
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最”指向“小东东”指的是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指向“大熊猫”指的是在所有的动物中.“分别”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会见一共是三次,指向“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会见总共是两次.当然,在一定的语境中歧义往往可以自行消除.
同样是否定“去”,“不去”是说话人就自己的意愿说的.“没去”是说这种行为尚未成为现实.“别去”是对别人的行为进行禁止和劝阻.
再比如“还”和“更”都可以表示程度,但“更”的比较项可以隐含.试比较:
我这支钢笔还不如那支呢.我这支钢笔更不如那支呢.
前句是两项比较(这支和那支);后句是三项比较,等于说“(你这支钢笔不如那支)我这支钢笔〔比你这支〕更不如那支呢.”〔〕中的内容隐含了.“他果然迟到了”和“他居然迟到了”是预设不同,前句的预设是“他会迟到”,后句的预设是“他不会迟到”.
对副词的分类,是大致的粗略的,有的副词用法很多,如“也、才、就、还……”虽是同一个副词,也可能属不同的小类.
试以“就”为例.
“我一会儿就去.”,“就”表示事情短期内即将发生,表时间;
“我就两张了,怎么能给你呢!”,“就”表示范围,“只”之意;
“他就不听你的,你能怎么办?”,“就”表示语气,相当于“偏”.
再看“还”:
“还好、还行、还可以”,“还”表示程度,有比较而言不错之意;
“怎么还不来!”“还”表示时间,有“老也不来”之意;
“二十年了,你还那样”,“还”表示情态,有“依然”之意;
“还要怎么样”,“还”表示语气,有“究竟”之意.
可见,一个副词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往往须结合全句语境仔细体会.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他〔马上〕吩咐小王倒水.(表时间)
牛娃〔从来〕〔都〕〔很〕犟.(分别从时间、范围、程度三个角度修饰形容词谓语)
“很”作补语,前头要加“得”如“糟糕得很”.“极”作补语时后头要加“了”,如“伤心极了”.
作状语时,单音双音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有一些还可以放到主语之前,例如:“也许她已经走到半路上.难道这种产品还会受欢迎吗?”,“已经”、“还”修饰句中谓语,“也许”、“难道”是句首状语,修饰全句.两种表述语用场合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等,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例如:“只这几个牌子过硬,你看要哪个?”(表示限制品牌的范围);“今天就我倒霉”(表示限制人的范围);“光轿车就有十几辆”(表示限制轿车的范围);“仅这一点理由就充分了”(表示限制理由的范围,只一点就可以了).“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这些带有数量义的结构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做了恰好三十天;一家伙来了好几十个;近40人困在井下;用了才八个小时;结婚已经六年了;没找到工作的就四个人”.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这种句子所叙述的事情都是已经成为事实的.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附着性较强,只有“不、别、没有、马上、也许、大概、一点儿、有点儿、当然、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例如:
“味道怎么样?”只能回答说“好”或“很好,”不能说“很”.
“什么时候出发?”“马上.”“你去吗?”“不,我不去.”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有成对使用的,例如:
1)单用:说了又说、打不赢就走、说清楚再走、不去也可以、这样更没有道理
2)合用:又白又胖、不偏不倚、越忙越乱、既聋又哑、也好也不好、非去不可
3)和连词配合使用: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除非……才、如果……就、即使……也、虽然……却、不论……都
“白”、“怪”、“老”、“净”、“直”、“挺”、“光”等都是同音同形.这些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例如:
形容词 副词
白鞋(表性质) 白忙了一阵(白等于空,表方式)
怪人(表性质) 怪不好意思的(怪等于很,表程度)
净水(表性质) 书本上净是尘(净等于全,表范围)
老年(表性质) 老也不来(老等于一直,表时间)
直线(表性质) 痛得直哭(等于一直,表时间)
裤子很挺(表性质) 挺沉的(等于十分,表程度)
面子很光(表性质) 光吃不做(等于只,表范围)
两个“白”、“怪”、“老”、“净”、“直”、“挺”、“光”等是同一个字,但它是两类词,因语义和语法性质都不同,两者意义上已经失去了联系,应该认为是同音词,不是形容词兼副词.同音同形与兼类的区别在于同音同形不但功能不同,而且在语义上也相差很远,而兼类仅仅是功能不同,在语义上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的.
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意思很接近,都可以做状语,但副词只能做状语,形容词还可以做定语、谓语.我们要细心分辨: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试看下面的例子:
“忽然下起雨来了”和“突然下起雨来了”(作状语)都可以说,但还可以说“这个消息太突然了”、“突然事件”.
“偶然也去看场电影”和“偶尔也去看场电影”看似一样(作状语),但还可以说“这次事故完全是偶然的(作谓语)”、“这完全是偶然事故(作定语)”.
所以,“突然”、“偶然”是形容词.
“没有”(没)是副词又是动词,是兼类词.动词“没有”、“没”和副词“没有”、“没”的区别是用在谓词(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用在体词(名词、代词)前是动词.例如: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否定动作或性状的曾经发生或存在,是副词,这样用时是当状语)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对事物的领有,这时是动词,谓语中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前一个“没有”为副词,后一个“没有”为动词)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时也混淆,要注意区别,它们的相似点是都可做状语,但是副词不能做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比如“曾经”、“通常”是副词,“过去”、“往常”是时间名词,尽管都可以充当状语,但时间名词还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试比较:
他曾经去过北京—他过去去过北京.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曾经的事情就别提了.
你往常/通常不肯吃请,今天怎么一请就应了呢?一今天因为有事,所以比往常(通常)回来晚些.
从来、从前:从来如此——从前如此(今后不能);
从前有个和尚.(主语)从前的事情.(定语).
刚刚、刚才:操场上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操场上刚才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发生在刚才.刚才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前者与介词组合构成介词短语,是名词,做补语.后者做定语)
副词口诀: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Ⅶ 语文中限定词是什么

限定词是在名词词组中对名词中心词起特指、类指以及表示确定数量和非确定数量等限定作用的词类.名词词组除有词汇意义外,还有其所指意义,是特指(即指特写的对象),还是类指(即泛指一类人或物〕;是有确定的数量,还是没有确定的数量.能在名词词组中表示这种所指意义的词类就是限定词
限定词用现代语法来概括具有以下特点
1.从形式上看,大多数属于封闭性词类,并且具有相应的代词. 2.从位置上看,在名词短语中,它们位于形容词之前. 3.从功能上看,它们对其后的名词起限定作用. 4.从用法上看,在名词短语中,大多数限定词是相互排斥的,而形容词的使用从理论上说是没有数量限制的.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限制词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