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如何锻炼语文概括段意

小学如何锻炼语文概括段意

发布时间:2022-07-19 01:53:14

⑴ 小学生 概括能力(语文)如何训练

建议孩子多做阅读,每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就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下原文内容,本人尝试过让自己的学生在看完《晏子使楚》的课文后以简短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效果很不错,之后尝试很多次,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明显增强。

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呢?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学习从文章题目抓概括能力训练
题目俗称文章的“眼睛”。教材中许多文章题目能概括其主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渗透这一点。例如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秉笔直书》一文,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秉”是“拿、握”的意思,还应让他们知道课文题目“秉笔直书”是凸显太史遵守本分、刚正不阿、宁死不屈、气节高尚的高度概括。太史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在尽太史的本分,为后人留下了事实的本来面目。“秉笔直书”不单是太史职责所在,更是太史人格精神的写照。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有利于今后提高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学习抓中心句的方法来培养概括能力
有的文章几个自然段甚至全文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样的语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例如教学《春潮》第一部分时,可先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来理解全段;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重点词句(如: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瀑布开始活动……)来感受春天即将到来;再指导学生用慢语速、低语调来朗读,使学生体会春潮初起阶段的“弱”。这样,学生自然体会到这一中心句的概括作用,也有利于其今后类似的写作。
三、教给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能否正确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评价其阅读理解水平高低的标志。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以下三种方法:1.归纳段落大意,即把各段段意连起来成为连贯的一段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2.找出课文中的总述段或总述句,以此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出问题再加以解答,即按文章的思路顺序提出几个问题并根据文章的内容对问题做出回答,再把回答的要点归纳概括到一起。如《钓鱼的启示》,可自问自答:文章写谁钓鱼?钓鱼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有什么启示?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培养概括能力。
四、学会抓住关键词语
课文里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写作方法,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总起、概括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例如《桂林山水》这一课,第一段是总起,我们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总起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第二、三两自然段是分述,先写“漓江的水”,我们找到“静、清、绿”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二段的段意概括为:“漓江的水静、清、绿。”再写“桂林的山”,我们找到“奇、秀、险”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三段的段意概括为:“桂林的山奇、秀、险。”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我们可以抓住对全文起概括作用的那两句诗,把段意概括成:“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如同在画中游。”
五、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首先,看到课题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围绕着题目,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六、养成边写边想的好习惯
读书要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作文也要边写边想,边概括边分析。例如我们写《校园里的花》这篇作文,开头简要介绍:“秋天来了,学校的花坛里开着各样的花。”然后想一想花坛里都有哪些品种的花,进行具体描述。中间,可重点描写自己最喜欢的花,想一想为什么最喜欢那种花,进行细致的描写,写出你所喜欢的花的特征。最后写结尾,也要边写边想,写出理想的结尾。
七、指导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教给学生复述要领,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是训练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形式。复述课文的方法是:抓住文章的重点,分清文章的主次。复述时可用书上的句子,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加工,但文章重点、主要部分要讲清楚、讲详细,次要部分复述时简要概括、一笔带过。如教学《丝绸之路》一课,复述时应先指导学生把课文第5~7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画出来(主要写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毕生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再让学生读读这些句子,并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边阅读边批注和记忆,然后让学生借助读书笔记练习复述。也可让学生自己先说,然后在小组内说,最后小组内推选代表在全班复述。复述时,提醒学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要用上重点词,故事的情节要完整。当然,课后还可要求学生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在反复复述中让学生深切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适时地辅以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定会提高。

小学语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段段落大意的方法。小学语文要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主要是看这一段它里头主要说的什么。通过他的主要思想贯穿一下的给扩展的概括。同时这个方法要教给学生。

⑷ 如何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课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四.将设计的问题串起来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漂流了多少年?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五、抓重点语句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文章的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人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尽量准确、全面。当然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教学,不断地探索,创新。

⑸ 小学生语文阅读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 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 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 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 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 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⑹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小学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
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
自己的评价。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若能给你带来帮助,请采纳或点赞,谢谢

⑺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教学思考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教学思考:

在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者安排了了一个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锻炼学生读懂自然段、学会从自然段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语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语句,目前没有哪个部门做出统一的规定。笔者在知网以“关键语句”作为主题按照文章标题进行搜索,总共搜索到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七篇文字,每一位文章作者对“关键语句”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比如:揭示文章主旨的、揭示事物(人物)主要特征的、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总结性的、概括性的、转折性的、反复出现的、承前启后的、描写议论抒情的。有的作者从“句子对文章表现内容和思想所起作用的角度定义”,有的是从文章的形式的角度定义,也有的把形式与内容混合在一起来定义,就如同我所罗列的内容一般。

怎么理解教材编者安排的“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中的“关键语句”?

我觉得,我们首先得先理解“关键”这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1995年印刷)中,关于“关”的解释中又一项是“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守卫处所”,还有一项是“比喻事物重要的转折点或者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

关于“键”的解释是:“使轴与齿轮、皮带轮等连接并固定在一起的零件”,从这个字的解释来看,离开了“键”,机械的“轴、齿轮和皮带轮就不能协调统一的转动”。综合这两层意思,词典中对关键的解释是:“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由于文章是由一句句话、一段段话组合而成的,与“键”和“轴、齿轮和皮带轮”组成一个运转整体类似,所以,我们在界定什么是“关键语句”的时候,可以参照“键”的解释和作用来思考——“关键语句”。

从作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在文章当中起到类似“键”的那个核心作用的句子,它应该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灵魂,这个句子指挥着其他句子来完成表达一个意思、一种思想观点、一种情感态度。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看文章的若干句子、段落之间,哪个是具有类似于“键”的作用的,在直接地在表达着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活着在表达上起着“统领”的作用,这个或者这些句子就是“关键语句”。

所以,“关键语句”的关键,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面”而不是在形式上面,并不是所有的“承前启后、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都是关键语句,确定关键语句应该着眼于“内容特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集中表现或者概括。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句话中,需要认真思考的另外一个词语是“概括”。

“概括”是逻辑思维的一个概念。从逻辑思维表述看,“概括”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综合并表述下来的过程,也是用这样的概括去认识其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从阅读文章提取信息的过程来讲,概括是“把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所表达的共同意思或主要意思进行归结然后简明扼要的表述下来”。

“归结共同意思,需要对各个部分内容内容的属性进行分析,找到共同点”;“归结主要意思,则需要对文章所写各部分内容进行比较,进行主次区分”或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理出文章内容主干”。

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认真读这一段话 “分析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看看每句话有什么共同的意思,归结下来,简要表述”,或者“分析这段话中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看他表达一个怎样的意思”。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意思是阅读的时候,得能够区分这一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在讲什么,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段落,某个句子就是直接概括了其他句子所表达的“共同意思”的,读完一段话,如果有这样的句子,就用这句话来做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前面对“关键词句”、“概括”以及“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进行比较繁琐的分析,是想强调“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需要经历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

教学中落实“概括一段话大意”的过程,只要引导学生去进行“句子主要意思分析、不同句子所表达内容中共性或者主要意思认识、对共性的归纳和对主要内容的梳理、简要表述、认识在这一段话中哪个句子已经简明地表达了这个共性”的过程练习的。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学习基础分析。

关于“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编者在三年级下册做出安排,并不突兀。这个项目,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做了蕴伏。

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者安排了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上册第六单元的“关键语句”与下册第四单元的“关键语句”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上册第六单元强调的是“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是理解“段落中不同的句子写出来了什么共同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段落的主要的意思。

当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既要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又得读懂其他句子与关键语句的关系,进而读懂段落写了什么意思。只是,在上册,对“概括段意”还不做具体要求。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段话中的关键语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其他句子,具体讲的是“色彩和美丽,还有出现这么多色彩的原因”

再比如:《海滨小城》的第4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在这一段话中,关键语句是“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里都栽了很多树。”下面具体讲“栽了多少树,哪些树”。开头的句子没有写这么多书怎么样。但是,接下来的段落有一句话“小城的公园更美”、结尾又说“这座海滨小城真实又美丽又整洁”。

虽然在第4段话中没有说明“美丽、整洁”特征的关键语句,但把上下文结合起来,就知道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城的庭院很美丽”的意思。

在下册第三单元,编者安排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个意思,出现在文章当中的话,自然就是能够表达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思想观点的,那就是关键语句。

比如《赵州桥》第3自然段:“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段话主要是围绕着“赵州桥而且美观”这个意思来写的。这一单元中的《一幅扬名中外的画》的很多段落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我们将前面所述定位为“学习基础”,在下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中能够得到验证:交流平台所举的例子,就有前面第三单元的《赵州桥》。

⑻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这些都与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关。如果学生对旧有的知识水平概括能力低,就难以产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如果语言概括能力差,就无法有条有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果阅读概括能力低,就不能学会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去读懂文章。霍懋征老师说过“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就抓不住重点;即使有所得,也所得无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但在实际教学和考试中往往存在一个尴尬的局面:阅读教学中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或走过场,或不到位。很多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概括出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有时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语言啰嗦,表达不清,要么东拉西扯,把握不住重点,要么干脆简述课文内容,他们的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面对这种情形,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地培养。

解决问题将采取的方法与行动:(谁?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概括方法,加强课堂训练的针对性。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什么内容,其次,让学生养成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自觉地问自己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并坚持做到,每篇课文、重点段落都要练习概括主要内容。再次,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要准确,在每次学生概括回答后,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学生明白,概括必须做到:内容要完整、叙语言述要清楚精练。
以下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的一些具体训练的方法:
a.可以从课题入手。课题是文章之首,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更是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的开始.在每新教学一篇课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揭示完课题以后,总让学生好好地读上一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自己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从课题中想提什么问题,从课题中能推测出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读完课题的质疑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b.可以中心句入手。有些课文里的段落是有中心句的,引导学生先找中心句,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再次加工、概括。
c.可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入手。有些课文的前面或后面、练习中常有“总起分述”或“先具体后概括”的说法或是提示,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就有助于概括能力的提高。
d.从板书入手。虽然板书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但往往是课文的重、难点的体现。因此,我们不妨在板书设计花费许多心血,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入手,精心设计板书。在每上完一节课时,有意让学生根据板书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这一节课学到的东西,从而渗透课文的重、难点,这也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较有效的办法。
e.从主要问题入手。我们读一篇文章,先抓住作者在文章中叙述的几个主要问题,再以简洁的语言逐一作出回答,最后把答案概括连续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f.从概括段意入手。段意是每段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课文,将一个一个段落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这些基本要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然后,再使它连贯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训练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学生便会更兴趣盎然,具体的方法有连词成句,给句子加关联词语,给一段话加开头,加小标题,复述课文等等;还应经常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想想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面对文章,也要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全文,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一、课标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要求
概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年级段都有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其主要注重的是阅读中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

二、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教师若提一个难度较大、概括归纳程度高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不敢尝试回答。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由简入手,逐步提高认识,然后加大难度,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呈现梯度,更能激发学生。

⑼ 训练学生如何概括段意

江阴市实验小学赵丽萍概括段落大意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之一,也是三年级学生的重点训练项目。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概括段意颇有困难,往往不是抓不住主干就是概括不全,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冗长罗嗦,不符合“明确、完整、简要”的要求,而且仅仅是学一课会一课,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期中能力卷中的阅读短文
《小书店》是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文中2、3、4小节分别写了小书店的不同的特点,所以有一道题是要求学生抓住特点概括这三小节的意思。其中三小节概括段意的方法各有不同,第二小节没有重点句,要求学生抓住“书店小”、“很整洁”两个特点去概括;第三小节有中心句,“书店里的陈设简朴,环境幽雅”,可以抓重点句来概括;第四小节除了讲“书店里有琳琅满目的书”这层意思之外,还讲了这些书吸引了不少人来观看这一层意思,要求学生把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概括。
学生在概括段意这一方面
时错误较多。有的语言罗嗦,如第二小节有的学生概括为“书店很小,但玻璃、窗棱、窗帘、店门使书店很整洁。”没有简洁地概括为“书店很小,但很整洁。”有的概括不全面,
依葫芦画瓢,简单地认为“每一段的第一句都可以概括段意”,
例如第四小节的概括,学生只以为抓住句子“书店里有琳琅满目的书”这句句子就可以了,而另一层意思“吸引着人们来观看”则没有深入地去考虑。第三小节大部分学生能抓住中心句去概括,但有些学生似乎不放心,仍用概括性的语言来概括,使原本简洁的段意变得十分冗长。有的语言的组织能力较弱,句子不通顺,缺字,错字被扣了分。
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有些段落课文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概括出层意,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2)让学生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怎样让学生把握住“简要”呢?在教学时,要采用比较选择。例如,让学生回答后,随机打出两种不同语句的段意,然后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孩子明白,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这样指导后,再让学生依据这种方法,试着写几段的段意,学生慢慢地也就会举一反三了。2、交给概括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A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B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2)串连法(串连层意、句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3)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4)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5)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三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同样,教给学生方法要比传授的知识重要的多。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中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体裁为多,在教学中,把概括这几种体裁的段意的方法作为拓展的内容教给学生。
指导学生概括段意并不是靠几个段落、几篇文章的练习就能落实到位的,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素质教育提出要发掘人的潜能,其中也包括学习的潜力。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正有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犹如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能独立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取,终身受益。但愿我们老师的指导,能抛砖引玉,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学习之门。

阅读全文

与小学如何锻炼语文概括段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1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