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2-07-20 06:56:24

A.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什么是实践?

《标准》中讲的语文实践与哲学讲的实践有所不同。

哲学讲实践,是指人类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是能动地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标准》提出的“实践”只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即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

什么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运用”。也就是说,学语文不仅提升人的人文素养,而且能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既是工具,就不能当作摆设,而要用以参与种种实践活动。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拿它用于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能;还要把它用于生活和种种社会活动。学生学了一些字词,学了一些句子,读背了一些诗文,如果仅仅是为了记住它,把它储存起来,那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死读书”,必然导致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思想僵化,才智被扼杀。“积累”和“运用”兼有,才是完整的语文能力。我们期望学生们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能够对学生学习新教材、新知识发生积极的影响。所谓从已知到未知,举一反三,前提是要“会用”——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用“一”去反“三”。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像“天书”一样难懂,而是由于已经学过的东西用不上,不会用。这怎么能谈得上语文实践能力呢?

什么是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能力,谈到根本处,还是要重视、强调能力。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语文实践能力。《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不重要了。

《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多处讲述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丝毫没有否定语文知识的意思,问题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语文知识。《标准》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说,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当按照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去设计、培养。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它,这跟要不要语文知识不是一回事,不能把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能力对立起来。

什么是语文实践活动?

有时候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不断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坚持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也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所在,要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就要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多年来,我们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出发,选择了参观、观察、访问、游览、游戏、制作、比赛等不同形式,通过校内校外结合,家庭社会结合,学生活动情绪十分高涨。实践中,在活动形式上注重新颖、有趣的同时,着重利用学生的心理优势,激其兴趣,提高素质。儿童的好奇心是成功的动力,平素我们善于发现引导这种追求的本能。比如,孩子对大人们在管理社会、家庭的行为方面产生一种好奇心理,盼望着也与之等同。于是我们就组织学生参加“今天我当家”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天令自己满足的工作。这种正当的兴趣不仅仅改变了家务劳动中被动操作的枯燥情绪,同时还连带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学生兴趣的倾向性是一种心理品质,是正常的心理状态,教师有责任注意并发现儿童的兴趣倾向,并通过语文活动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施展个性特长的机会。事实证明开展语文活动要坚持趣味性原则。

坚持参与性原则

语文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活动中我们力求体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充分体现“三个有利于”,我们试行了全体学生参加的课首3分钟说话系列活动;语文、说话、作文课走出课堂系列活动;写话训练系列活动;学科横向联系系列活动等。每一项系列活动的扩展内容,不仅让学生全体参与,还要全程参与,任何一项活动都让学生善始善终,积极主动地参加。如“一分钟谈天说地赛”,就是人人参与、人个参加的语文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收集材料,并根据自己所需整理成文,比赛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活动后,又要根据活动情况,写出活动感受,并在作文课上交流。这样,参与的人多,发言面广,从活动内容的确定,到活动过程的实施,都是由学生亲自实践去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坚持层次性原则

落实这一原则时,主要从学生的年级特点出发,设计不同培养目标,再依据不同的目标,选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如低年级重在诱发学生对语文的直接兴趣,以语文游戏活动为主;中年级重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稳定性,以技能演练活动为主;高年级则要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广泛性、持久性、深入性,以实践活动为主。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呢?

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其三,语文学习需要积淀内化,内化需要体验,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

第四,只有实践,才会占有更多的学习资源,书本上所没有的资源。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广泛地利用这些资源,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实施语文实践活动?

一、创设实践情境。

每个人对母语的学习都是在生动探索、自觉实践中不断增加积累、提高感悟、掌握运用的,这是母语学习的规律。但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这种感悟、运用能力,仅靠自己的闷头游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辅以生动的实践情境。而教材并没有很具体给予我们关于语言实践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情境,来提高语文实践的效率。

低年级真实情境: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学习第二小节时,不单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蒲公英妈妈对子女的爱和蒲公英娃娃欢乐地乘着轻风去旅行的感情,而且创设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蒲公英娃娃即将离开妈妈了,与妈妈有什么话要说。学生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娃娃,“妈妈,我要出发了,你要保重啊!”“孩子,你将借着风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妈妈又给了你降落伞,你要小心啊!”“妈妈,再见!”学生边对话边做动作,好像真的要随风飘舞似的。从学生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已经理解,也看到教师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高年级虚拟情境:俞大明《小镇的早晨》、《观潮》、《景阳冈》。

二、拓展实践空间。

语文作为母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广泛的学习、实践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这空间局限于课文、课本、课堂,将难以把课堂上习得的语文规律在现实生活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发展。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课内与课外沟通,把自然、社会、生活带入课堂,促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走向社会生活。并注意激发学生进行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

走出课文:课文内容单薄,零散,平淡,引进跟课文内容向关联的学习资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进藏克家的诗《有的人》。

走出课本:寻找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走出课堂:用生活世界、自然界活生生的东西来支撑语文学习。如为了使《说茶》一文的学习更体现生活性,可先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茶庄去了解茶叶的种类、价格、生产工艺,去茶馆体验品茶的快乐,感受茶文化。然后再回来学习《说茶》,就更有味。江苏版教材《秋天的叶子》,带领孩子走进公园、田野、树林。

三、丰富实践形式。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做习题,或进行小练笔。应该说这些实践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是流于形式的。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的形式。

1、推荐作品。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作品,如与之相关的原着,与之文体相似的或主题相似的文章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书海中进一步学习实践。在阅读数量上不断积累。有数量才有质量,没有量就谈不上质。

2、精读练笔。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每天随想、把每天的实践感悟通过笔头记录下来。还可以组织学生办小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机会。

3、变换课型。语文的学习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培训,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故事会、演讲课、辩论会、讨论课,增加口头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学生装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剧本,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对于一些抒情散文,则可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的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讨论,会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提升实践品质。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合作的实践中得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同一形式、统一步伐的学习活动,会令他不感兴趣,或者会令他感到力不从心。既然学生存在学习个性、能力水平的差异,我们教师就应转变观念,把过去作为主讲者、传授者的课堂教学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如一教师在教学《画杨桃》时,在教室摆设了一大杨桃,他先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项:①用你的学习方法读课文,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知道什么?②读课文,与同学讨论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杨桃,对照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想法。接着是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学习。学生自由学习结束后,教师说:“通过刚才学习,现在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有的学生说:“我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杨桃,看到是怎样就怎样画,与文中的小作者一样,都要实事求是地依据自己的观察而画。我想以后做事情也一样,都要实事求是。”有的学生说:“刚才我先读课文,对于小作者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是有点怀疑的,但后来通过观察,发觉真的是那样,所以往后做事情,我都要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这件事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环节的教学中,把读课文、认识事物、明白道理与思维训练、感情共鸣整合在一起了,也在综合读、议、讲等语言文字训练的实践活动中,揭示课文中的道理,延伸课外。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弹性地自主地选择学习方 法,独立地进行思维活动,积极探索、实践,而且教师提出汇报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体会作汇报,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使实践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五、优化实践过程。

1、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常探索
学生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科书上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上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产品的制作,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鼓励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相对标准的答案,或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暂缓评价,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的探索。
2、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尝试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按照课本讲授,很少走弯路,而是走捷径直接到达结论。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学生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范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例如学生为了朗读好一句话,尝试多种情感表达方式,来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表达结果。。
3、启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
在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的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如学习《鸟的天堂》,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想象,想象画眉鸟唱歌的歌词大意,体会鸟儿的快乐的心情。
4、珍惜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生命历程

开放型的语文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还关注学生的价值生命。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是21世纪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意味着今后我们要将教育思考的对象从认知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的层次。

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之间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承认每个人的生活世界不同、实践方式不同、情感体验不同

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对于课程学习来说,是一个独特的课程资源,这个资源是任何资源所替代不了的,它是学生情感体验的积累和提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个体情感的差异,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个性化的,层次性的,体现出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生命体验。每一堂语文课就是师生之间的不可能重复的生命体验。因此我们强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拥有完整的生命经历,珍惜这种师生独特的生命体验。

B.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语主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这是教学建议应有回答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工具,只靠口耳是不行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去储存的本领,对此别人无法代替,也别无捷径可走。
1、 当前语文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习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结构组合,使课堂结构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自然规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借助教材,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活动,组织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个性化的活动。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本领,由于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在学龄前期已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有的还会背诵古诗和儿歌,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不同,个性有差异,这些都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反映在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结合,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关于语文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较之历届“大纲”提得更为明确,更有新意。 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去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又指出:人的每一个活动总是程度不同的包含运动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正是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的综合,主要是:知识与技能。对于语文知识,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要有的放矢。 有序,即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入深地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例如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汉字的笔顺笔划、偏旁部首的知识,低中年级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知识,5、6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理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有度即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提高要求,不要把知识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 有的放矢即语文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是有明确目的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不追求知识系统化,要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知识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健全人格。 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分项研究较多,综合性研究较少,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字高句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及其互补互促的特点和规律。 情感和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主要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言,还有传情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文质系美的创造。在情感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后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阅读是一实践活动,所以必然有其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的过程,我们关注阅读教学过程,也就是关注学生读书的过程,关注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关注阅读中的感知,想象思维过程,关注阅读中的感悟、体验、揣摩、领悟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步骤是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一种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其中知识、能力是基础,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培养能力,在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
无论是形之于外的动作技能,行为操作,或是隐伏于内的心智活动,都体现在一定教学过程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态度伴随教学过程又推动教学过程。

C.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有哪些特点

1、学语文课程两个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实践以及实践的优势),它培养的是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言语实践能力,它教授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学习的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本质上是实践的,它通过实践来教授知识,也通过实践来提升改变自己。总而言之,了解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两个特点,能够在现下的学习和日后的教学中更好、更有效地教学实践。

D.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一次又一次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用语言,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听说读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行为。只要是有听说读写的地方,都可以看成是语文在实践中学习的课堂。

语文教师就是教练,是教孩子运用语言文字读书、交流、写作的的训练,如果这样理解,我们是否就可以把语文课当成训练课,交给学生读语言、说语言、用语言的活动。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研究新课标的内容,正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整体把握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才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目标。

否则教师心中对新课标要求不明确,就不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4)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扩展阅读:

加强语文课程实践性建设:

首先,每位语文教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注意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利用课程开发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1、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语文教学的大语文的观念,把自然、社会、生活带入课堂,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最终实践走向社会生活 。

2、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深入生活,就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渠道。通过参观、考察、远足等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拓学生视野。只有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中去学习语言,体验生活,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再次,创设自主开放的语文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激发并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真正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识字、自主写字、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积累、口语交际等、真正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落到实处。

正如《课标》“教学建议”部分所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E.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如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这一内容,它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口语交际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有的老师干脆跳过不上或者简单的三言两语草草了事。其实,口语交际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贯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代替的功能。一、让学生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也同样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即一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如《学会解释》、《小小辩论会》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我们有了学生乐于说的内容,还需要有乐于说的形式。因此,我就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开启学生的“话匣子”。经常利用晨会课、课间十分钟,让学生讲故事、笑话、自我介绍、见闻趣事、游戏后练说、小组讨论等,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无形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 二、让学生敢于表达有时学生想说但又不敢说,该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因为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教师的鼓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抓住学生想说的动机,予以及时的鼓励,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的“话匣子”彻底打开。首先,必须消除学生“怕说错”的心理。为了让学生敢说,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每天上课前,先让学生口述昨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要求自己说给自己听,说完后再请一两位同学说给大家听。起初学生会觉得不好意思,也感到无话可说,往往说一两句就闭口不语了。即使这样,也要对敢于说话的同学鼓励表扬,从而增强学生信心。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胆子壮了,口齿也就清楚伶俐了。三、让学生善于表达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学生想说,有时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说的话就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说哪。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指导方法,送给学生的一把钥匙,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总之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F.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社会和大自然是知识的来源,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渠道。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等。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就先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地球的知识,再去观察、了解我市被污染的情况,为增加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让学生参与活动,拓展学习。我经常在班级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课本剧,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参与设计校园文明宣传标语,我与学生一起共同动手布置学习园地等等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用语文知识丰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3、让学生自学探究,学会学习。在语文课堂上,我经常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这时就会发现,学生对文章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这些见解,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每当看到此情此景,我心里反而是“偷着乐”。
4、让学生展示交流,体验快乐。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经常有这样的发言:“我想为××补充”“我想请大家看一看”……在上课时,我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幸运”“智勇大冲关”等游戏展开各式句子练习,以冲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我用带有启发、诱导性的语言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踊跃去探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和牵引,使他们乐于去解决问题。

G.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结合课例中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目前大多阅读教学: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浑浑噩噩地听;教师零敲碎打地问,学生简单机械地答……一堂课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爬教案、学教参,学生成了不折不扣的观众,还要亦步亦趋地配合老师“表演”,这种被动的学习使得学生毫无主体精神可言。
朱永新先生认为:“现在,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等)和教师的‘教’(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质疑式阅读教学正是彰显了这样的民主课堂精神,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窗口。
读书贵质疑。其实,古往今来早有许多大家对此有过十分经典的论述。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对一个善学的人来说,“疑”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是一个人在学业上叩开大门,掌握规律,进而登堂入室的重要保障。他同时认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进一步强调了质疑式阅读的创见性。这些论断都阐明了一个道理,学起于思,思发于问。只有保有质疑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理性地思考,批判地吸收,深刻地获得,正如明朝着名学者陈献章所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性的人才,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借助质疑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目标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质疑式阅读教学首先彰显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认知和审美的需要是人们只有在自觉状态下才可能产生的高级精神需要,我们可以用引导质疑的方法,唤醒学生长期被压抑的求知欲和审美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创设质疑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学生则努力克服依赖性,按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阅读、思考、实验,自问、自答、自我反省、自我校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把思考、反应与教师的讲解、交流、讨论融为一体,敢于争鸣,知识“活”了起来,人人“动”了起来。 魏书生先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定向-自学-质疑-解答-自测)中,“质疑-解答”的组织形式正是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移,坚持“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钱梦龙先生的“阅读训练目标体系”中“定向问答(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自问自答或相互诘问)——深思质疑(质疑问难,把理解引向深层)”二环节更是实现了学生阅读由“入格”到“出格”,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个性。
其次,质疑式阅读教学实现的是对话,彰显的是课堂民主精神。语文阅读课堂上对话有两种:一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在质疑式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待文本不是采取“仰视”的角度,也不是采取“俯视”的角度,而是一种“我”与“你”之间平等对话和问答的关系。文本是语言,自身说话;学生有自身生活经验、阅读积累。在对话中,对话双方并不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相互征服,而是相互影响。文本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回答、消化这些问题,最终达到认同和共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双方异向的问题产生,这就引发了“质疑”。因此,这种“疑”不是胡思乱想、随心所欲,而是疑而有据,疑而有理,疑而有获,是深钻细读、独立思考的结果,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的相遇。有了“质疑”,就有了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导疑、释疑,产生师生“对话”。在质疑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互相倾听和言说,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真正地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才能给予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肖川《以新的视野审视教学的有效目标》)质疑式阅读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学生与文本精神相遇、学生与教师精神交流的课堂。
同时,引导质疑就是引导创造。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式阅读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教师带上了怀疑、探究的精神。因为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问题的解决不是根本目的,引导质疑,就是在引导学生培养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的学习品质,促进他们探求新知的能力与兴趣。知识是有限的,而由质疑、探索所引发的创新是无限的。
道而弗牵,学贵自得。质疑式阅读教学以其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尊重、师生关系的平等、创新精神的引领,必将成为灵动的语文课堂的奇葩。

I.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什么

有所感悟和思考: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加深理解和体验,都可以看成是语文在实践中学习的课堂,自求了解……这样,享受审美乐趣、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目标,我认为实践性就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三,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落到实处。四,通过一项项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语文老师不要只教课文内容,真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让每个孩子在小组内有机会表达,从而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更证明了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首先、感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面向未来,写一个自己发明的玻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由课内到课外,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自主积累,整体把握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学生只有通过语文实践。由此看来,学生所得到的不仅是一个个结论,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有时间思考,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怎样去写。学生只有利用学得的知识、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有机会展示、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画出新型玻璃作用的语句,正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将语文融入到了其他课程之中、远足等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悟出了怎样去读,带着个人的学习成果到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填写,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只要是有听说读写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语文教学的大语文的观念,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叶老(圣陶)曾说“练及实践”、阅读。”我们应使课堂内外相沟通、口语交际等,自行探索。2、考察,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这样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位语文教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体系、社会,才能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后作业,由学校到社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研究新课标的内容。第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其次,面向世界,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如果这样理解,他们经历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例子”到“习题”,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交际”,最终实践走向社会生活 。只有让学生在更多的生活中去学习语言、自主阅读,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用书中规范的语言来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验等实践活动,一句话,获得思想启迪,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写作的的训练、自主写作,把自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是否就可以把语文课当成训练课,将学得的范文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中,你要问他的经验,从而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通过参观,怎样去想,由吸收到倾吐。激发并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寻找说明书,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阅读,充分利用学校,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说语言、自主合作学习2—5段、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开展综合性教育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深入生活,无时不有。否则教师心中对新课标要求不明确。 3,交给学生读语言。”因此: 一、把自己当做玻璃向别人介绍,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进行自主性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教师就是教练,创设自主开放的语文教学,用“——”画出描写玻璃特点的语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生相互评价也是口语交际的互动过程,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注意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交流、思考,逐步增强语文的能力。真正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识字,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由精读到博览。真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是教孩子运用语言文字读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一个实践性作业,而且通过自己能动地听说读写:“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把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在写作的实践中运用语言,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怎样去说、互动的语文实践中有了学习成果,进而在语言训练的实践中运用语言、表达方法等。引导学生参与一次又一次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用语言,注重实践、生活带入课堂,自由读课文。二,受到情感熏陶,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反复实践,等有了自己的答案后。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写作,就不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利用课程开发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而听说读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行为。正如《课标》“教学建议”部分所指出的、真正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发展语言,也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渠道,体验生活,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自主写字、用语言的活动。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所以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而要教学习方法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55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2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1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86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2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15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5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1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29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5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3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06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1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43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23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30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