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2011语文课程标准什么是口语交际

2011语文课程标准什么是口语交际

发布时间:2022-07-21 19:23:50

Ⅰ 结合《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素养的阐释谈谈语文课程到底该教学什么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Ⅱ 口语交际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简介

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Ⅲ 口语交际内容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不同于听话、说话,它是由说、听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注意问题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3.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4.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Ⅳ 口语交际

前言
因为口语交际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形式,下面就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及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谈几点建议。
第一点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
课堂气氛是师生互动的产物。尊重学生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搞好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待人,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地迸发。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第二点
实现口语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并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它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以往的听说训练多是一人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点
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为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1.创设情境
小学生心智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比较粗略。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善于观察,所以教师要教他们学会看、听和感觉。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演讲故事》时,老师准备小兔、小松鼠布偶,上课时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看着实物去读故事,定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考查形式。
主要通过书面形式的表述题来评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是设置特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别人讲话的言外之意,或写出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或写出讨论的焦点和不同意见,或围绕话题谈自己的看法,或对某些事物进行评价,等等。
二、答题要求。
1、言之有“礼”,即根据特定的情境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2、言之有“物”,即有具体内容,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
3、言之有“序”,即按一定的顺序说,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4、言之有“节”,即话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三、题目类型。
1、“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乡、介绍一处名胜古迹、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等等;
2、“独白”类:说笑话、说故事、说愿望、说奇思妙想、说读后感观后感、说经验谈教训、说目击情况等等;
3、“交往”类:道歉、祝贺、待客、转述、劝阻、赞美、批评、安慰、解释、采访、购物、问路、打电话、导游等等;
4、“表演”类:当众演讲、致欢迎词、主持节目等等;
5、“讨论”类: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办、小小建议、小小讨论、小小辩论等。第四点充分利用口语工具的智能测评,矫正发音等功能
口语宝应用全球首创的“自动语音分析系统“(ASAS,Automatic SpeechAnalysis System),存储学生的每一句发音,进行先进的语音分析,给出总评分以及发音、音调、流利度和音量4个层面的精确评分。孩子可以通过听自己的发音,外教老师的标准发音,进行对比,找出不足。 孩子可以查看每一句发音的4个层面的详细分析,该系统详细的告诉存在的发音、音调、流利度等问题,并精确的指出问题出在哪一个单词、哪一个音节,之后给出纠错改进的方案,以3D动画示范正确的发音,就像专业外教老师那样,告诉你错在哪里,如何改进,一对一为孩了纠正口语!
°

Ⅳ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注意的问题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你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Ⅵ 语文新课程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使学生具有什么,学会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Ⅶ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语文各阶段目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Ⅷ 论述201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 二、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要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减少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我在教学过程对课标的落实 如:新课标在朗读方面的落实 (一)制定朗读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课堂教学程序 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训练中决不可急于求成,而要引导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1、感知课文,把握基调。 2、理解课文,尝试朗读。凡是成功的朗读必须首先理解文意。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教师读和学生读、读句和读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做到“眼先到、脑思考、口读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3、名言佳句,记忆背诵。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脍炙人口的佳句和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赏,反复朗读,记忆背诵。在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创设情境,入境生情,渲染气氛,增加情趣 通过朗读的语言艺术,使枯燥的视觉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以情动人,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课文内涵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领悟和审美判断。 (三)立足课内,辐射课外,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扩大训练空间 对一个班级来说,既要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班内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堂空间,做到信息交流,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同时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课外形式,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实践。选择适于朗读的最佳题材,积极创设有利于朗读并能强化口语训练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创设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优化语文教学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如对读本的充分利用,其中不乏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Ⅸ 怎样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所以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而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的前提,基础。故而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并非如此,他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白白浪费时间,他们心中没有说的材料,也不知如何去说,他们无事可做,无话可说。只有少数同学在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在演练。这样大部分学生课堂训练得不到落实,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怎能实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目标呢?
为此,近几年我对我校低年级“口语交际”进行了大量的跟踪调查和实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效力呢?从大量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和我亲身的课堂实践中,总结得出,只要落实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来设计规划自己的课堂教学,“口语交际”课一样可以像阅读课那样精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不是孤立的口头造句,它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情绪也会变得高涨起来,积极性也得到激发,学生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去作进一步的体验。

Ⅹ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老版本的有什么不同哪些变化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等方面 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 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 ( 植根于现实) 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 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字字”、“阅读”、“写作”(1-2 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 1600-1800) 1600 个,其中(800-1000)800 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 (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诗文50 篇(段)。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其中 ( 2000) 1800 个左右会写。
3、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写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
1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阅读全文

与2011语文课程标准什么是口语交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55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2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1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86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2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15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5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1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29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5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3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06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16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43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23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30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