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发布时间:2022-07-22 17:57:26

Ⅰ 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在备课中。一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行严密的备课,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目标不当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盘托出教学目标,凸显活动的目的性。”

精彩的导入取决于教师的匠心独具。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调控和组织上起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要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总体水平和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使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并深入课堂。

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丰富多彩的,但有时必须有教师的画龙点睛、一锤定音!

教师在调动和激发学生上有主导作用。教师“融入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对与学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起一座通往师生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而选择你,信任你,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

教师都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由学会到会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自学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我认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就是让学生从“要我学” 达到“我要学”的学习境界,——这并不容易。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而教师作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开辟新路!特别是在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下,课堂教学改革真的需要勇气更需要水平!

(1)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角色转变扩展阅读:

以生为本概述:

以生为本: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自然应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它应该在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主动自觉,进入丰富多彩和语文天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语文的乐趣,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发展自己的个性,完善独立的人格,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

Ⅱ 怎样实现大学文科教学角色转变

各大高校教育以提倡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前提,不少院校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相继开设了美术、声乐、大学语文等课程,从而加强了他们的人文知识教育。而对于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进展也相对缓慢。因此,有必要培养文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针对文科生开设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锻炼能力,促进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互补,对提高文科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工商大学于2009年春季首次向文科学生专门开设了“物理探索与实践”大学物理演示实验选修课,第一次开课限选人数为35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管理、实验仪器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教学效果良好。在总结了第一次开课的教学经验后改进和完善了教学课件,于2011年春季再次开设了该选修课,选课人数达到80人,分两个小班授课。文科学生普遍反映本选修课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开阔了学习视野,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向文科学生新开设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教师们一致认为应以突出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为主、教师启发式指导为辅的方式,实行“观察实验—理论解释—动手实践—演讲总结”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第一,学生在演示实验室先观察实验现象。例如,在讲解“法拉弟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50~100kV高压电源向法拉第笼放电现象,因为笼体的屏蔽作用,笼内的同学安然无恙。学生对此惊讶不已,觉得不可思议,急切想知道其中缘由。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用PPT课件详细解释了静电屏蔽的电学原理,并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现象?学生想到了高压线圈外的铁架,还有些同学想到如果将易发生雷电地区的房屋装上这些具有屏蔽作用的笼网,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这样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第三,让文科生参与到普通大学物理实验中,讲述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四,在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课后从网络收集课程相关信息,让学生制作感兴趣的实验项目专题PPT,通过学生PPT演讲的形式来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制作PPT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着本质不同。首先,课时差距很大。该课程每学期共34学时,这要求教师要精选物理内容;其次,物理基础的不同使得任课教师在教学深度和难度上要把握得当;另外,学习目的不一致,文科生大学生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旨在提高其综合素质,而不是像理工科那样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准备教学。 1.介绍物理学史,培养科学精神物理学史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过程,研究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理学概念的思想发展和变革过程。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递科学家所具有的探索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以及科学家们所表现出的谦虚、诚实、合作、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例如,演示实验室具有冰箱原理展示仪器,在讲述与之相关的卡诺循环物理原理时介绍了法国青年工程师卡诺如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找到了提高蒸汽机效率方法的研究过程,由此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应像卡诺那样具备不断探索的精神。 2.渗透物理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生进行示波器实验中,有些学生调不出李萨茹图形,教师启发学生从X/Y轴信号是否输入正确、两轴信号频率比值是否合适、两轴信号在示波器上显示位置以及模式选择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大部分学生最终解决了该问题,并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物理原理的理解。虽然“物理探索与实践”选修课针对北京工商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开设,但因高考时分文、理科生源,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从课堂中获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

Ⅲ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转变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做出浅显的思考。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本文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地位、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加以转型:教师由“控制者”转变为“促进者”;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评价由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转变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整体上来看,部分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引来众多学校的观摩和效仿,从而形成了全国大范围的课程改革热潮。但在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由于没有新的突破使得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而部分教师在组织和引导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于形式也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远远不如新课改初期,师生表面上对话频繁,气氛热闹,细究之下许多对话是徒具形式,并未达到有效的交流目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例,杜郎口中学曾以导学案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以学促教模式成为了新课改的一个典范,虽然杜郎口中学在2012年宣布取消导学案制,但是随着课改热潮的不断推进,这种模式依旧存在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教育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呈现出开放学习、主动学习的假象,但实际上是学生不得不延时学习来达到所谓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理想课堂。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现状,我们自编问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小学、永顺石堤镇中心二完小进行了问卷调查。

Ⅳ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笔记内容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

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与主动权。在新课程下,我们必须要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换,以更好地践行新课改,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与能力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语文教学改革历程上具有真正地走进文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阅历、知识基础等来对文本进 划时代的重要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行个性化解读,从而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在这为中心的转变,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与主动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 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他们在带领着 时间与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得到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这就需要广学生走进文本,使得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的构建,切身地去体验、去大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独占感悟,从而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让课堂上拥有更多的学生的声音。让各种课堂,扮演的是传声筒、解剖师与保姆,这样的教学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将思想进行交流,思维进行碰撞。
学生视为整齐划~的标准器件,学生的学被限制,思维被禁锢,所培养出来 的只是解答问题的机器,语文教学也失去了生命的色彩与魅力。在新课程下,我们必须要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换,以更好地践行新课改,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与能力全面的发展。

二、由“保姆”型转变为扶持者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放心,事无巨细,将所有的知识详细地逐进行解答,生怕有所遗漏。这样的保姆型教师使得学生并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时间长了会让学生养成惰性思想,懒于思考,怠于思维,而只会接受,接受经教师咀嚼后的知识,而会丧失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我们要由保姆转变为扶持者,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与学生成为共同的学习体。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探究性活、由“解剖师”转变为引路人
文字有着无穷的魅力,教材所选入的文章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但是许多教师却成了解剖师,将一篇篇富有生命活力的文章生硬地进行分解, 把各个知识点分析得极为详细,在学生眼中所见所感并不是作者浓厚的情感、文章优美的意境、富有魅力的文字,而是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词语的解析等。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这 是新课改的重要阅读理念,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动中来,展开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积极思维,在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中体会用词的精炼, 等等。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 法。这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阅读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文章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语言有着丰富的形式与内涵,是认知与情感符号的统一。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景物所产生的真实的情感与心理体验。这些内容的把握需要抓住语言,这样才能披文入情。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文章的解剖者转变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领路

总之,全新的教育形势对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等提出了更多更我们要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认真学习新课程,实现教师角色的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时间与空间,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高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来将学生带入文本如诗如画的意境,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彻底转换

Ⅵ 师生角色是怎样发生转变的

1、 在新一轮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在转变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要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2、“转换教师角色”是教师继续学习的必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增加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即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适当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由过去一厢情愿式的好为人师,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是教师责任感的终极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师爱——心灵沟通的桥梁爱,作为人的普通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爱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母爱的伟大在于深厚、细腻与无私;而师爱的伟大在于博大、理智与奉献。师爱不仅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更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多彩的百花园中耕耘,尤其要关注“弱苗”的成长,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爱的呵护与培养,一、用爱的目光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赏识是激励孩子成才的动力;而教师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在一个集体中,孩子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淘气还是“温顺”,他们总有各自的闪光之处,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赏识,以体验自身的价值。教师的赏识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人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做学生的赏识者。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觉地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当然,教师的期望要适时适度,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犹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二、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这该是多么不幸呀!孩子们的渴望并非金银财宝、山珍海味。有的想戴上一枚“雏鹰奖章”;有的想得到一张奖状;有的想在光荣册里记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想佩戴胸卡当一天值日班长。面对孩子的渴望,老师切不可熟视无睹,更不可哧之以鼻,而要用心、用真挚的爱尽力满足他们的渴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进。爱的渴望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是信心、是激励,是进步。

Ⅶ 浅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师角色如何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尊重学生的创新风格,关注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学习课堂氛围。

Ⅷ 教师怎样转变新课改下的角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思考、讨论、质疑、练习、评价,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不断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其次,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跟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他们交流、谈心、沟通,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更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成长,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再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同时要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育观念 转变 施教能力 提高 因材施教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人们把教师称作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些比喻仿佛不能完全说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了,因为他们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激励者、合作者。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论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已经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教学模式中,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动学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长期以往,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不仅学习成绩提不上去,而且人也变得呆板、顽固,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能动性,更缺乏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在教学模式上要充分体现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教师要从幕前到幕后,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能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要学会倾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知识相遇的情景,让学生在与知识对话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方法。
(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严肃地站在三尺讲台上,高高在上,而学生坐在台下,敬畏教师,有疑难问题也不敢问,更不要说跟教师谈心、交流、沟通了。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因为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德育,放下师道尊严,和学生交流、谈心、沟通,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更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现在的高中生,生活安逸、平顺,思维活跃、超前,没经历过什么挫折、坎坷,一旦遇到困难,无疑是跌进生活的深渊。这时教师就要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重树人生目标、理想,并为此努力、奋斗。
二、 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开阔视野,提高自我

教育界曾盛传“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有一桶水”。如果教师始终固守着自己传统的“一桶水”,面对知识丰富的高中生,够用吗?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并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面对的是思维活跃、知识丰富的学生,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课堂发展的需要了。除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手段之外,教师还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如电脑、白板等辅助教学。尤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课文有关的视频、音乐,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授《孔雀东南飞》讲到刘兰芝和焦仲卿以身殉情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化蝶》,学生听着悠扬的小提琴曲,欣赏着优美的画面,看着视频中翩翩起舞两只蝴蝶,形影相随、不离不弃,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坚贞、伟大。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封建家长制的冷酷无情有了更深刻的领会,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
孔圣人曾提出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身素质等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来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能从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出发,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坚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角色转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55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2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15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86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9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21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15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5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1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2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9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3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06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15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43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23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30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