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缘由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的学生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我把这部分学生划分为语文学困生。为了减少这部分学生的人数,提高班级整体语文成绩,我提出了“激发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研究”的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培养学困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激发学困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真正让学困生把语文学好,提高学困生成绩,才能完成教师的使命。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有些研究也比较成熟。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再研究,让这一部分学困生由厌学、课堂上精神涣散转变成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集中的好学生。以此来提高我班级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让这一部分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自己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自己的教学探究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从整体上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改变我班学困生松散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困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二)研究内容
分析研究学困生的学习现状、探讨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和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为期一年左右,从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09——2015.12):对我班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困生对语文科学习是否感兴趣情况。
2、实施阶段(2016.01——2016.06):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素质,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3、总结阶段(2016.07——2016.12):整理、收集课题研究的材料,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推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课堂为现场,以语文教学为中心,以学困生为主体的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研究。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语文教学新走向。
1、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目的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认识,解决学困生对语文不在乎的认识问题。
2、努力探索一条扎实、有效、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新路。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和原则的要求,开展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研究与实验,激发学困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方法以校本教研为主,并根据内容采取有效的科研方法。如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个案例反思、分析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五、预期研究成果
1、提升自身的教学魅力;
2、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
3、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心得体会;
4、提高我班语文成绩。
❷ 如何转化学困生论文语文
学习,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看来,往往是很枯燥和非常辛苦的事情。因此,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他们常常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以致谈学习而色变,闻考试而心惊。此种情况,固然有诸多原因,但较关键的是由于他们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中最活跃、最有情绪色彩的推动力量,决定着学习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想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更加全面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就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要对学困生寄以深厚的期望和无比的热爱,使他们树立信心,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困生并非是智力低下、行为能力很差的学生,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缺少推动他们努力学习的心理动力因素,使他们一再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上的失败,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并且认为自己无足轻重,被大家另眼相
❸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语文中的学困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它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困扰,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目前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想将学困生转化成优秀生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就针对近几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工作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往往会不知所措,课堂上听讲不认真,不积极,自甘堕落,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对其过于宠爱;有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差,记忆能力较差,这也是一项主要的原因;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不好;还有一些学生缺乏父母的管教,他们的父母平时上班没时间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不能够督促学生做家庭作业,这样就会导致学困生的兴趣不高,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些孩子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内心无法承受,就会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对语文产生了排斥心理,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总而言之,学生学习成绩差是有一定原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困生。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 1.分析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制订有效的计划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使其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学习态度、心理因素、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及社会影响等,这些都会导致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差。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明确学困生的成因,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够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和日常的表现等,找出学困生的名单。分析完学困生的成因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所进步。 2.调整课堂结构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找出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少讲,将知识点进行浓缩,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学生还可以把课上老师讲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遇到不会的问题多与老师沟通交流,老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 3.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要以课堂为主体,因为课堂是学生主要的阵地,也是十分关键的部分,是提高学困生成绩的关键要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并能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要比课下的效果更好。 4.加强学习上的合作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应该积极互动,开展热烈的讨论,这样会使孩子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定,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帮助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效果最好的是一名学困生搭配两名优秀的学生,课堂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优秀生要有效落实。这样,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优秀生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还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优秀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还能够掌握的更加牢固。 5.加大对学困生的鼓励对学困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改变,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将学困生与自己的现在和以前分别进行对比。在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寻找有利的时机,对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要给予指导,给予针对性的评语,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将批评转化成鼓励的语言,这样更能有效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 6.加强家校交流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经常召开家长会、教师对家长进行家访等方式。这样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家长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教育。 7.建立学困生的成长记录袋在每个学期的初期,教师都应该制订一个本学期的计划,这些计划主要是针对孩子们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改正自身的缺点。教师在班级内要采取“一对一”的帮助计划,建立帮扶名单,了解帮扶情况。在记录袋里应该注明教师的评语与评价,以及教师对今后学习的指导性意见等。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需要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坚持计划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可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❹ 浅谈如何转化语文学困生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虽然差,但其他的能力非常强,其中有些同学的数学成绩却很好。由此可知,造成学生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所以语文“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能使语文“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语文环境,着力做好转化语文“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语文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对学困生课堂上的不良表现,采取私下交谈的方式,学困生往往在课堂上的表现令人失望,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等等。对于他们的不良表现,我会用目光、手势提醒他们改正,从不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声批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但总有一些不自觉的学生,不理会老师的“好心”,仍旧我行我素,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找时间和他们私下交谈,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若学生在学习上有点进步,应抓住学生身上的这一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和老师、同学接近。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大力表扬,我会像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那样,不时地夸奖,以便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鼓励扬起他们学好语文的风帆。 二、创设氛围,调动积极性。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上课好动,不专心听讲,有的缺乏自信,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害怕出错。所以我在上课时, 要给学困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是把目光总是盯住一些好学生,更不是歧视学困生,既发挥优等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上课时,我除了关注好学生之外,更多的是关注那些学困生的学习。如果学困生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时,他们答非所问,或哑口无言,在一些同学的哄笑声中坐下,这对他们的心灵挫伤可想而知。假如让学困生能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会帮助学困生说,使他们敢说、能说,逐渐达到正确、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一些比较简单的读词语、读课文尽量让他们来读,读得好及时表扬上一两句“你读得声音真响,你这个后鼻音读得很准确”。哪几个地方他们容易错的也让他们来回答。如果错了以后再让他们听听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一些比较难的地方知道他们回答不出来,先请好学生回答,等好学生回答好以后,再请他们来回答一遍加以巩固。这样有意设计一些巩固性的、难度较小的问题,让学困生能够主动参与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这是大面积提高语文质量的前提。 三、面批细改,情感鼓励。 我在布置作业时,对学困生有所“照顾”,不是千篇一律,针对学困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适当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你这段时间进步很大!你很快就变成优等生了!让他们充满自信。对学困生作业的批改,全部做到面批,批到错处马上鼓励“再去想一想”、“这个字写对了嘛”、“重新检查一下题目好吗”、“这句话通顺吗”等话语,让学生及时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对于做得好的作业,写上鼓励性的语句,或者奖励“一面小红旗、一朵小红花”等来鼓励他们,使他们得到满足。 四、认真指导,加强巩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认真指导,耐心等待。在短时间内,他们会在进退中反复,所以我们要摸清他们的底细,确定恰当的教育方法,坚持做到学生反复不放弃,问题严重不急躁,屡教不改从头来。只有在学困生身上多花力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有一点出成绩的可能,都不要放过,才能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这些学困生往往记忆力差,今天学过的明天可能忘了,所以要多次练习,以便巩固。比如默写词语,他们相对较差,每次默写以后,我先让他们订正好,然后给这几个孩子每人准备了一本错字记录本,让他们把今天默写错的地方专门记在这本本子上,课后把刚才错的词语再给他们默写一遍。一个星期再帮他们把这个星期所错的词语默写一遍,这样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 五、班级和谐,互帮互学。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构建合作而非竞争的人际关系,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学生都是敞开心扉的。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我让那些学习较好的同学和学困生结对,借成功学生的典型经验来感染学困生。 同时,组成帮扶小组。经常碰到有的“学困生”三番四次地来请教同一个问题,但最后还会在考试中出现相同问题时依然出错的情况。我们教师在多次解答之后往往身心俱疲,从而使对“学困生”的帮助无法继续。其实,如果确定了重点帮教对象,就把他们分到各学习小组,由同学帮助,用中上生带动后进生,营造互帮互助班级氛围,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可以减轻我们教师的负担。 六、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重于学校教育。通过家访,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真正做到学生在校由老师管,在家家长管。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老师辅导孩子的学习。学校里有老师督促学习、作业。但在家里自觉地孩子能叫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但碰到这种不自觉地孩子或者智力差点的孩子,如果没有家长地督促、帮助,学习对他们而言也是很困难的,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的。我及时指导家长要让督促孩子一定按时完成回家作业;及时告诉家长你家的孩子这几天哪些方面跟不上(如词语默不出了,或课文背不出之类),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告诉他们你的孩子很努力在学,只是比别人反映慢了些,需要多练习就可以跟上,这样家长也有信心。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班的几个语文“学困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我的教学、教育方法、教学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学困生的进步还不是很大。
❺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那些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做好这一群体的教育转化工作,始终是衡量一个班主任综合素质及其工作成绩的重要方面,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广大教师。他们在成绩分化的同时,思想道德品质的分化也在同步发展。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后,上进心严重减弱,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厌学后对学校和教师的感情也随之淡薄,于是违纪甚至犯罪行为开始发生。学困生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力很大。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班风学风,一个校的校风校纪的好坏,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下一代素质的好坏,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转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广大教师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主题,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学困生成绩分化的原因何在呢?分析一下,有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另一类是非智力型,非智力型包括兴趣、爱好、意志、感情、动机、信心、性格、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因素。我认为成绩最好和成绩最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高下,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学困生属先天性生理原因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是非智力型后进生。学生对老师、对班级、对学校的感情融洽与否,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有无,对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等等,是决定成绩好坏的关键。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也包括学生的性格因素、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等。他们之所以成绩差,是由于心理品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类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下面是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克服错误偏见 要使学困生转化,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偏见要改变。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形成了只要成绩差就是差生的思维模式。他们以分数划线而决定亲疏,以成绩取人而厚此薄彼。错误地认为学困生是不可调教的朽木,把学困生打入另册。有的长期歧视、冷落,上课从来不提问,表扬从来没有份;有的隔离、孤立他们,明令不许其他学生与其搭讪,把座位调到教室的最后排;有的进行惩罚(罚作业、罚打扫卫生)、体罚;有的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小题大做,刁难他们,以赶出班级而后快。这些恶劣的现象直接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摧残了学生的身心,直接导致了学生成绩的急剧下降,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自卑、自暴、自弃,最后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学困生问题上,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观念:(1)学困生不是天生就差。有的是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如家庭关系、交友关系、师生关系;有的属于学校教育因素,就是由于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引导不得法,简单粗暴,缺乏细心、爱心、耐心,甚至缺乏良心所造成的。(2)学困生不是一切都差。在他们的身上往往专长突出,特长明显。在这些专长、特长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好。(3)今天差明天不一定差,现在差将来不一定差。当年的学困生现在成为企业的强人、社会的能人、家乡致富的带头人比比皆是!(4)表面差实质并不差。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模仿老母.......孵小.......,把老母.......赶开自己坐上去,人们从表面现象上看,认为这孩子愚蠢透顶;在动手制作课上打造了一个三只脚的凳,老师、同学纷纷嘲笑,认为愚不可及。其实这不也体现出小爱迪生善于模仿,善于创新、发明吗?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偏见,消除成见。在学习上多下苦心,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在精神上付出爱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二、满腔热忱点燃心灵火花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来说,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一桩苦差事,作为班主任老师,应从细微的思想工作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差生的学习、生活小事抓起,勤谈心,多了解,常关心,多爱护,重来往,交朋友。对他们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启发,适当降低标准,努力开辟这些学生的思考空间,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激发学困生情感深处的火花。只要老师能审时度势,抓住这些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潜能,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不知不觉中树立信心,增加前进的动力。 信任是觉醒的催化剂,鼓励是前进的助燃剂,信心是成功的推进器。要点燃学困生的心灵火花,教育者一定要满腔热忱,对学困生付出爱心。教育者既要像慈母又要像严父,以情感为桥梁,以交心为途径,以关爱为纽带。多微笑,少瞪眼;多尊重,少刺激;多表扬,少批评。要使学困生觉得这个老师可亲、可敬、可爱,愿意接近并能诉说心声,这样
❻ 如何转化中学语文学困生
我们当教师的,尤其是做班主任的,不能回避“学困生”这个词。在我们所教学生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思想素质”或者“学习成绩”与一般同学相比有着一定差距的学生。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忽略、冷落、歧视、抛弃,而是我们的关心、亲近、呵护、帮助。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要深究成“困”的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只有找到病源,从源头挖起,病才可能根除。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仔细、深入地触及其内心深处,感知学生的灵魂。要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勾通,多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想一想,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同时,想法接触他的同学和朋友,从侧面了解其活动的环境和背景。还可直接同家长联系,采用通电话、写信、约会、家访等形式,更深层次的了解其小学、初中时的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成长经历等等。只要我们为转化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及手段。二、要讲究解“困”的方法无论是“思想素质”不够好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们都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并用良好的师德影响他们、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启发他们,让他们真正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学业成绩。对“思想素质”不够好的学生,我们要切忌“恨铁不成钢”而操之过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耐心抓、反复抓、时时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转化方式。大多数学困生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这种学生大可不必大发雷霆,更不能罚站、扫地、跑圈等,因为他们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极有可能不接受,反而会顶撞,所以平时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是少批评多鼓励,应该真心、细心、耐心、心平气地与他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实人都怕繁,对于个别学困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经常“缠”着他,与他谈话,有朝一日他感到繁时,或者是他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他就会干脆安下心来认真读书,省得老师成天找自己麻烦。这样一个学困生就得到了一定的转化。对部分“学困生”,我们要引导他们多读一些品德高尚的名人传、思想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多组织学生听英雄模范事迹、法制教育报告;要多在是非观、人生价值趋向、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上给予新的指导,使他们知道那些事情可做,那些不可做;懂得人的行为、意愿绝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从而形成大局、集体观念,改变自私利己的行为;要使他们记住:只有做一个正直的公民,助人为乐,作风正派,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采用家长与学校联合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在自己的思想、言谈中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并控制这类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注意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惰性造成的懒散、迟到等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人战胜不了惰性,就被惰性战胜,鼓励其挑战自我;对精力过剩自制力差,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的学生,要在班内为其设定客观的约束,如调整座次,课堂上重点提问等,还要注意将其过剩的精力引导到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上来。这样,“金石”就会悄然开启,“顽石”也会慢慢溶化。对“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要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活跃,最现实的构成要素,对人的个性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上,要给学困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建立“结对子”的促学小组对其进行帮助,同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多给他们开“小灶”,选取不同的教育场所,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第一,在备课时认真考虑学困生,精心设计适合学困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第二,在课堂上把学困生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做到优先提问,优先发言;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教会学困生思维方法;第四,辅导时多留意他们,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批改作业时,尽量运用面批面改的方式,发现错误时要帮助他们找出其差距,分析其原因,并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补充养料;第六,评价时把学困生放在重点位置上,激励他们上进,增强信心。总之,要让他们真正学懂某个知识点,尝到些许甜头,从而产生学习欲望,主动迎接新的挑战。三、要巩固解“困”的成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情理感化后,思想上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有的会强烈的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技巧等,行为上可能暂有收敛。这个时候班主任切不可认为工作已毕,从而放弃努力,如果老师忽视了严格的管理,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可能又会出现,因为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上容易接受好的思想观念,但更容易回归到以前曾根深蒂固的坏思想。所以要想稳定并优化逐步培养起来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检查和督促措施:建立班级督查制度,由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或向老师反映,对有反复的同学要罚写说明书,让其反思;对不再犯错,表现良好的学生,适当奖励,以强化转化效果。但奖罚要适度,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既爱护自己,又期望自己彻底改好的良苦用心,从而从情感上说服自己,行动上努力克制自己,久而久之,不良思想逐步淡化,直至消失。同时,老师应和家长经常联系,相互交流情况,还要协调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让家长协助做好督促强化转变的工作。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不再容易出现不良表现或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其人格和性格、学习习惯就会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做出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彻底胜利。
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教师要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的条件不够好,多数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的重视但教育方法欠佳。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照,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光短浅!认为长大后能够打工挣钱就行,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实际上,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课堂是孩子们听课、语文口语表达训练、练习写作的最好地方,也是唯一借以造梦的地方。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做好“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和教师必须长期共同密切关注孩子的特长和爱好,一起赏识他们,一起引导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二、教师要对学生广施仁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
教育的关键是爱,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不配站在三尺讲坛上。语文教师要用无私的爱,利用课本丰富的资源,利用美,利用形象,使教学触及到儿童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情感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进而在情感体验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把微笑、激励、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激荡情感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同一班里,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什么时候都存在。少埋怨,多关心帮助特别是学习语文困难的学生。主动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精心辅导,踏踏实实、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确保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关爱和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
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做好知识的衔接
转化学困生只停留在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能力,只有使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由于学困生对学语文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欲望,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了,但新旧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的贮存在头脑中。在应用知识时,出现了知识点不分主次,不知该怎样应用所学知识。因此,此时教师要注重启发、细心引导的教学,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有浅入深、有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理解,学困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这样的引导使学困生的观察力就更加敏锐、准确了,记忆也就由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了,学困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距也就大大地缩小了。
❽ 如何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免费论文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认为“破罐子破摔”,自己反正都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父母眼中的“坏孩子”,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从而放弃学习。
2.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语文是一门具有语言性、工具性的学科,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缺乏思考的动力,不想动脑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
3.学习方法不当,缺乏信心。学困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是成绩不见进步。学困生上课效率低,抓不住重点,别人一听就会的知识,学困生就是听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学困生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学困生一般都比较贪玩,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农村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语文前后是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
5.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或学习环境不同。” 学生学习不良,不仅和智力有关,还和心理,生理等内在因素有关,更与造成身心变化的外在因素有关。如:父母离异,家庭困难,家长漠不关心等。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缺乏信心,开始厌学,作业拖沓 ,不做作业等坏毛病就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生的点滴进步。
6.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我觉得小学阶段必须要求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则不然。家庭作业胡乱应付,写的乱七八糟,家长一点都不重视,只知道一味的给老师要成绩,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教师三方面配合。由于家长的不配合,长此以往下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很糟糕,语文知识课堂上没有学会的,课下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导致越拉越多,越来越不想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困生。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学生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该看到,学困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学困生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证明:今天的“尖子”不一定明天还是“尖子”,今天的学困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学困生。“优秀生”和“学困生”的评判标准本来就是有局限性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语文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5.降低要求,减轻课业负担,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让我们以慈母之爱动其心,用严父之爱导其行,拿人师之爱“点石成金”吧。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鼓励孩子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❾ 如何转化语文学科学困生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
目前我校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在20%左右,他们的平均成绩大概在10-50分左右。这一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虽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一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具体表现为: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具体表现为:错别字多,说话含糊不清,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等。三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功课,对自己要求放松,有一些学生近乎要放弃语文学习。
二、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一)家庭因素
我们这是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家长往往都没文化,而且几乎是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无助至极。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
(二)社会因素
近些年,整个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而且还说能挣钱。孩子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山沟里那些有钱的、开着小车的人,多数做着不正当的生意。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三)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困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人人参与学习,争取高效课堂。
3、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主要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导处统一组织下,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制定转化本学科学困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科研方案,人人都有针对所教年级学科学困生不同特点的小课题。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办法。
从“学困生”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对“学困生”实施有效转化的前提 。
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什么“追求”和“信念”,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学习不努力,纪律涣散。作为语文老师,“传道”与“授业”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例如学习《〈昆虫记〉译本前言》,可以拿小时候的法布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不甘居人后的决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困生”:做人要有志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过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会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2.关爱困难学生,增强师生情感。
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彻底铲除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1.寻找离“学困生”最近的教学资源,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胜利老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视,“学困生”往往喜欢看电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倡导学生看电视,但尽可能看好节目。同时,看了之后,要反思,要做笔记。为了落实,在课堂上有意给这些同学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看电视的收获。而这个过程又需要语文知识,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去学好语文。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树立学语文的信心,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意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还是很想把语文学好,只是感觉语文很难,觉得无从下手,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成绩却还是很糟糕,于是,他们就开始害怕、甚至讨厌语文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多鼓励,以让“学困生”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三)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困生”转化。
如:为了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王某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王某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王某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实验第二步时,我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默写生字等。第三步:让王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他,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还试着让王某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了。起初,王某不太有信心,我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我的鼓励和提示下,王某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某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也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王某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四)课后灵活多样,实施有效辅导。
1.个别辅导
有些“学困生”,课堂上无法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又不可能过多兼顾他。这时,教师可采用课后补差加强辅导。
2.生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可以将这部分优生动员起来,在班上建立一个优生一个“学困生”的一对一帮助对子,这样的话“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生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省下了不少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