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中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欢快,愉悦,坚定,感叹,赞扬,忧愁,苦闷,悔恨,憎恨,厌恶,悲伤,痛恨,渴望……
㈡ 如何区分语文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审美特征,艺术特色
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纵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总结如下:表达方式 :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 “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议论文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寓意型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廖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的赋分点所在,将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或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3、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或洗炼(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或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或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三、诗歌赏析方法 1.应试策略:(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1、对诗词内容的理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3.对诗词语言的理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类型,有些是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 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7.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 3.借助背景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象征性意象(二)比喻性意象(三)描述性意象(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鉴赏作品的语言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5)修辞: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一,思想感情: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情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意象; 意境; 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直抒胸臆; 虚实相济;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问“表达方式”,则答 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问“修辞手法”,则答 所运用的修辞格;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 想象、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4.、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在阅读文中的作用(阅读理解) 1、排比、反复: 强烈的抒发了————.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反复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2、反问:使——语气更加强烈,比一般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比直说意思表达更鲜明. 3、比喻: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来阐述道理, 可以把道理阐述的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4、夸张: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己回答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还有对——起强调作用. 6、对偶:使句式更加——,语言工整等. 1、打比方:使——更加形象生动.语言生动.2、分类别:使对—的说明更加清楚. 3、举例子:使读者更加相信——4、列数字:使读者更加相信,使语言更加准确. 5、作比较:通过比较更鲜明的揭示出——6、下定义:对——的解释更加准确.对事物本质特点的解释. 7、作诠释:阐明事物的某一特点,也是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三、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常见意象示例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漂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器物类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古人:明志、自省、鞭鞑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希望学习进步,金榜题名,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生活欢乐美满———————
㈢ 在语文中什么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指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内容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含义。
㈣ 语文上的思想情感指的是什么通俗一点理解能力不行
作者在写作时的想法和表达出来的感情,就像人在谈情说爱时说的感觉,只是区别在,他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而你只是用你的嘴说出来的,如果用你说的翻译成文字去让人理解一样的道理,然后呢后人再去感受你当时在对你爱的人表白时所说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㈤ 什么事是语文中所说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阅读时要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不能脱离原文. 例如: 梁实秋的《鸟》,这是他为自己所爱的小鸟留下的一篇文章。作者爱鸟,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把握文本深层的意蕴。 《春夜喜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等默默无闻的人的赞美. 宿建德江 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马说通过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谈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王翰的凉州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折杨柳>>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王的《凉州词》表达的是:作者的悲凉之意,也流露出了对将士的命运的同情之心。 鲁迅对长妈妈,寿镜吾,藤野先生分别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长妈妈: 对长长是一种存在于 母亲一样的情感。因为长妈妈板他长大。 《阿长与〈山海经〉》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文章用申请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鲁迅对寿镜吾: 鲁迅回忆小时候生活都不时提到寿镜吾先生。寿镜吾的办学方针之一就是传授知识,培养有文化的国民,坚决不讲八股文。他正直、倔强、嫉恶如仇,骂世成了老先生的一大快事。鲁迅作品的种种特点,或许可以在这位启蒙先生身上找到源头。 鲁迅对藤野: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着尊敬和怀念,藤野先生是一个日本人,令鲁迅难忘的是他没有民族偏见,对自己一视同仁,热情的教育。鲁迅对他一生最重要业绩的评价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当然,你没去看这些作品,就 没法去回答! 想知道思想感情有哪些?查查字典,想想你的对物对人的态度就能品味些出来!
㈥ 语文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是一段课文或文章的最主要的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㈦ 语文中有些题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家有谁说说,大多数思想感情都有什么
根据我个人的做题经验来说吧。从作者个人自身层面看,表达作者对自己xxx方面的激励,反思,后悔,等等情感。在对他人层面,表达了作者对特定人物xxx品质,性格,成就的崇敬,赞美。在社会层面的最多,表达作者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支持,赞同,无奈,沮丧,或者批判反思;也有对某些精神的鼓励,呼吁,强调等等。大都有这些个套路可用。
㈧ 语文中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我想你应该是小学生吧
思想和感情本来是两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思想一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理解和认识,感情一般指人或动物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这个你可以翻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查证一下(词典里面比我的肯定概括一些,也更抽象一些,不太好懂)。
至于思想感情,一般用来指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作者本人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理解、认识和看法,通常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恨惧恶等情绪反应。
比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见天上的明月,就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就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望庐山瀑布》中对庐山瀑布的描写,“日”、“紫烟”都是容易让人生出“喜悦”情绪的事物,通过对阳光照射下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传达出一种喜悦之情,通过“三千尺”、“落九天”这样的夸张,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这种感情是作者本身至少是在此时具备的,因此通过写作的手法表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㈨ 语文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摘要】语文教学应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让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莘莘学子的眼球,陶冶莘莘学子的情操。置身于语文课堂不单单是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是让学生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我的理解是:执着于语文教学应有火样的热情;厚爱自己的学生应有海般的胸怀;驾驭语文教学应有水样的灵动;教师的人格魅力应有山般的伟岸。
㈩ 什么是语文思想 思想基本解释
什么是语文思想
思想 ,一般也称“观念”,其活动的结果,属于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思想也是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
思想基本解释
词义:
1、[Thought]∶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
2、[Idea]∶想法;心里的打算。
他早就有回家的思想。
3、[Consider]∶考虑。
千思想,万算计。
4、[Think of]∶想念。
谁知娘娘终日思想储君,哭的二目失明。——《三侠五义》
思想故国江山之胜。
5、[Ideological] 意识形态的;观念的。
思想动向。思想工作。思想解放。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