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材内容新在哪里

语文教材内容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1-20 07:05:18

‘壹’ 你对新的语文教材有大致了解吗

在选文方面,“部编版”语文教材强调四个标准,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部编教材更加重视价值取向,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章融入教材选篇当中,通过“有机渗透”,以文化人,最终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更加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特点。教材中古诗词数量增加,题材多样。“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篇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例如小学阶段的《游子吟》、《出塞》、初中阶段的《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等。同时,增设专题栏目,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环节专门设置了“日积月累”栏目,加大了古诗积累,安排了成语、歇后语等,处处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初中语文教材中增设的“名着导读”环节,和以前的教材相比,这个部分被安排到了第三和第六单元之后,这其中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位置的变化,还是一种认识上的提升,力图以书架桥,实现学生与名家名师的对话沟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传统。为传承优秀中华文化,选文倾向于经典性,减少了一些未经“沉淀”的时文,外国选文的比例也有所降低。此外,“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材料的选择还融入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例如姓氏歌、端午粽等内容。经过学习,不仅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新的教材看重传统并不等同于复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髓值得我们学习,借古创今,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根基,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发展,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妙,方能帮助我们走得更远、看得更高。

‘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新增了哪些内容

这个网站有人教版1册~12册的所有教案~~
举个例子吧~~
1:
1 燕子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

这篇课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选编这篇课文,除继续体现“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训练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本课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写燕子的外形,主要写它最具特征的羽毛、翅膀和尾巴;写羽毛,主要写颜色和光泽(乌黑发亮);写翅膀,主要写姿态(俊俏轻快);写尾巴,只是抓住它最具特色的形态(剪刀似的)。写飞行,用“斜着身子”、“掠”;写矫健,用“一转眼”表现迅疾,用“横掠”、“沾”突出敏捷;写憩息,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它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真是贴切而又传神。正因为作者抓住了特点,才把小燕子写得栩栩如生。这都是与作者善于观察分不开的。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准备一张飞翔着的燕子的挂图或投影片,并准备第一段、第三段有关内容的幻灯片各一张。

2教学导入。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日观察所得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飞行时有什么特点。默读后回答。教师可出示幻灯片,帮助学生掌握要点:

小燕子的特点

羽毛—乌黑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活泼机灵

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可能不得要领,教师可启发学生找出描写燕子飞行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归纳它的特点,然后出示幻灯片:

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天空中)斜着身子、掠过、唧唧

(稻田—柳下)一转眼

(湖面)横掠、沾

> 矫健敏捷

课文重点段落是写燕子飞行和憩息的两段文字,如果说第一段写燕子外形部分是一个精彩的开头,那么第二、三段就是一幅生动的动态的“燕子春景图”,可以引导学生看插图,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为春天增添了乐趣。看图可依照课文描绘的顺序,先看自然背景,再看燕子的活动。

课文中有些写得很精彩的句子,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一句,把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为“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欢快气氛。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农村赶集的盛况: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集市,摩肩擦踵,熙熙嚷嚷,一派热闹景象……,使学生较深切地体会到这一比喻的好处。有的句子很讲究炼字,如“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一个“掠”字,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随即又一个“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尾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足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量词的选用也很讲究。如“蓝蓝的天空,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如用“几条”、“几根”,太实,显不出电线的细、蓝天的旷亮;而用“几痕”,则真切地表现了细的电线在空中的隐约可见,似有似无,这与落在它上面的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训练重点,教师要抓住对小燕子的喜爱、赞美的感情基调进行朗读指导。可采用教师范读、放录音等方法进行示范。要让学生多练习。不必过多讲解朗诵的技巧。

3课外可让学生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短文。可引导学生在课文第二段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增补和细化:该段写了春天的细雨、微风、花、草,还可以写小河、池塘、天空、田野等,启发学生抓住特点进行描述:如写细雨,其形态是什么(如“星星点点”、“牛毛”、“洒落”等);人们的感觉有哪些(如“湿润”、“清凉”、“泥土气息”等);写田野、麦苗、树木,可写闪光的绿叶,枝头的鸟鸣,随风摆动的枝条等。

四、参考资料

郑振铎(1898—1958)现代着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原籍福建长乐县。1919年参加“五四”学生运动,与瞿秋白创办《新社会》杂志。1921年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任燕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留居上海,与许广平等刊行《鲁迅全集》。抗战胜利后创办《民立》周刊。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17日出国访问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他的着作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文集》等。

燕子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肚皮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是益鸟。在我国,春天飞到北方,秋到南方。

28课:
28 小音乐家扬科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波兰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的主要内容改写的,作品反映的是波兰十九世纪的农村生活。当时的波兰农村在封建地主的统治下,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课文记叙了一个酷爱音乐的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被毒打含恨死去。扬科的遭遇正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和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从扬科的悲惨遭遇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二是对课文中一些描写生动,感情色彩强烈,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扬科热爱音乐的;难点是理解造成扬科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瘦弱、寄居、木杈、笛子、仆人、恐惧、凄惨、惩办、监狱、樱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故事中受到爱憎分明的情感教育,认识黑暗社会的罪恶本质,激起对恶势力的憎恶之情。

4.体会文中一些描写生动,感情色彩强烈,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开始,可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

2.仔细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和他杰出的音乐才能的。让学生把有关的词、句、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3—6自然段集中描写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学生在读了这几段后,可启发学生讨论,“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的问题。扬科对小提琴特别喜欢,他觉得小提琴的声音非常美妙,“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可见他对音乐、对小提琴爱到什么程度。扬科透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本不敢走进那门口,“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这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就是对音乐的热爱。

3.在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后,组织讨论“从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开始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应将同学们的体会予以概括、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扬科的悲惨命运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因而是一种社会的悲剧;激发学生憎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和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课文中有一些描写生动、感情表达强烈的句子。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仔细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如:“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这些句子充分表达了扬科要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强烈欲望。再如:“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以拟人手法使白桦树人格化。白桦树在“号叫”,它为扬科的惨死而哀鸣,它怒斥、它诅咒那惨无人道的黑暗社会。这里寄托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这些语句可以引导学生抄下来。

5.这篇课文感情色彩比较浓,朗读时一定要认真体会作品反映的细腻情感。3—6自然段应怀着赞许之情,读得比较轻松。接下来三个自然段写扬科想得到小提琴的心愿,要带着一种渴望、企盼之情去读。扬科进入食具间前后及被带到小木棚后,他一直处于惊恐状态,朗读时要充满同情。

四、参考资料

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作家。早期作品描写波兰农民的痛苦生活。1876年旅美,回国后写了政论《旅美书简》和短篇小说《为了面包》、《奥尔索》等,揭露美国资产阶级的虚伪民主和波兰移民的悲惨处境。1883年起陆续发表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洛窦耶夫斯基先生》,反映了十七世纪波兰人民反对异族侵略的斗争。1896年写的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使他获诺贝尔文学奖(1905年)。《十字军骑士》(1900年)是显克微支的代表作,也是波兰历史上享有盛誉的长篇历史小说。显克微支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作家,他的文学语言丰富优美,被称为波兰语言大师。

OK否?
举的里例子是1课<燕子>和28课<小音乐家扬科>
是否OK?

参考资料:

‘叁’ 统编教材主编“揭秘”中小学新教材新在哪儿

近日,据媒体消息,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至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至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着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历史教材注重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这次新教材看来是下足功夫了。希望对中小学有较好的改观。

‘肆’ 新语文教材对什么内容有所增加

“部编本”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内容有所增加,小学语文古诗文有129篇,古诗文选篇总体占比30%左右,选篇数量有增加,初中也略有增加。古诗词增加,是不是学生也增加了背诵负担?

李怀源提醒道,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诵读朗读为主,不要给他们讲道理,也不要让他们分析。语文老师要放下讲解释义这个“沉重”的目标,而是真正把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上展示成为一种语言游戏。

‘伍’ 解读新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新在哪儿

新学期,约五成小学生和六成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新教材,新在哪儿

记者 葛亮亮《人民日报》( 2016年08月18日11 版)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将有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记者采访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

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作用

记者:目前语文教材有多个出版社的不同版本,为何还要编写“部编本”?

温:“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这些版本现在也都做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覆盖面比较广,小学约占50%,初中约占60%。

实施“一纲多本”,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教材的选择使用受到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影响到编写出版的质量。为此,中央决定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三科教材。“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记者:能说说编写队伍组成和编写的过程吗?

温: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

教材编写不只照顾人文性,还注重训练必需的语文能力、写作口语

记者:“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是什么?

温:概括起来有4点。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整个编写过程都是一边研究,一边编书。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记者: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比较,“部编本”的框架体例有何不同?

温: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传统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经典课文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

记者:语文教材的选文历来被社会关心,您能介绍一下选文标准吗?

温:“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记者:部编教材怎么处理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的问题?

温:这套教材注意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很活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哪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现在不是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吗?“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练。

记者: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严峻问题是学生读书少,部编教材在鼓励读书方面有何举措?

温:举措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着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着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着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记者:写作教学比较难,历来语文教材的写作部分容易引起争议。“部编本”的写作教学安排有何新意?

温:我们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

‘陆’ 新语文教材增加了哪些内容

古诗文是古人留下的璀璨文化瑰宝,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但是,近年来,随着“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一再高涨,关于教材中古诗文应该学多少成了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说:“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我们的教材,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要使我们的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柒’ 统编三科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有什么变化

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共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我们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

社会在发展,教材也要与时俱进才行。

‘捌’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上有哪些变化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

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

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

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8)语文教材内容新在哪里扩展阅读:

教材制度沿革:

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各地又开发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

2000年秋季的开学季,新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同时正式实施,已经对古诗词教学做了更高要求,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进行过关于鲁迅文章的篇目调整,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选择了《铸剑》。另外,还加入过金庸小说的内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

这个于2012年秋季开学执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识字的部分,“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的字是300个,但只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突出了多认少写。”这一点,符合她对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认知,“6岁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还不是很发达,他们写字是很麻烦的,认字倒很快。”

在给新生下发课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记得,孩子们比较容易被插图和大字吸引,便于集中注意力,“插图改变很大,画得挺可爱,更符合儿童的特点,画风上还结合了民国课本的一些内容。”

而其中的古诗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学教材中共有129篇,初中是132篇。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这是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接触古诗文,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然后精选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诗词,又有反映热爱祖国、积极奋进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

基于“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结合的选文要求,编写组此次放入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

整体而言,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又增加了课外衍生阅读。比如,小学阶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初中设置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和名着导读。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材内容新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0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