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读懂文章,仔细审题
拿到文字材料,首先要通读一遍文章,注意文章的题材,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然后审查下面给出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去细读一边文章,这样做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
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在为中心思想服务,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二、掌握解题技巧
下面将为同学们罗列出各种阅读理解的问题形式,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一般来说正面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反面情绪的有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从字里行间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情感流露,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联系生活细细品读。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某句的作用,或最后一
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一般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
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首尾呼应,或者是寓意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3、文章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8种,分别为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比较常考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4、概括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用下列句式套用:“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还有就是一般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5、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而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又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被引用到文章,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三、把握关键词
对文章中的关键词难以做出正确的理解是阅读理解的难点之一,这些关键词往往不会有明确的文字进行表述,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没有正确的理解。想要正确的理解这些关键词和字,就需要学生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结合上下文和语境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解答这些题时,学生应把握以下三点:
1、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照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语感通过上面对语文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答题技巧的知识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3、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考生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
(1)首先应对整篇文章有完整、准确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2)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3)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
(4)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㈡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题
转眼就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您可能有所发觉,孩子这学期语文课文长篇较多,会认字每课都有近20个,再加上孩子之前不认识的字可能还会更多,会写字每课也比上学期多2-3个。另外,我们这学期语文配了一课一练、典中点和语报,这些练习后面都有一个简单的小阅读题或一个看图写话。通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很多孩子在阅读上有了明显提高,但答起题来并不乐观:有的回答太啰嗦,写了很长一句,意思也没有表达清楚;有的自己想当然去答,完全不管文中怎样写;有的太粗心,抄原文抄错,拼音拼错,也有个别的不会答等等。之前就多次提到,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对各科知识的理解和所有题目的理解,鉴于此,希望家长认真对待这类题目,同时我也想说说怎样做才有利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希望对您在家指导孩子作业有所帮助。 一、阅读是关键 我建议在作业或练习时首先让孩子们把短文读通(至少要读上两遍,课上讲这类题时由于时间关系和孩子阅读速度的关系通常是孩子自己指读1-2遍,在听我读一遍),再读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这里强调一点,一定要读懂短文,一般这类短文不长,几句话而已,读明白大概意思是不成问题的。 如果您在家中指导孩子做阅读理解练习时,我建议,先不要让孩子大量书写出题目的答案,而是口头做,这样既快又能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不会觉得厌烦。但是,如果是作业或练习题中出现这类题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一定要练习写,因为往往他们说的好,写起来就“麻烦”了。 二、循序渐进来解题 粗心和漏题是我们小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做答,这样不会漏题;还因为试题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后难,先理解后感悟,比如,一般第一题是个简单的填空,填标点,画出原文句子这类在文中明显告诉答案的题;而后面可能就要有关理解文章内容和“你的看法”这类较开放的题。因此,拿到试卷可以按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但遇到难题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停止不前,耗费时间,可以打个记号,等到全部完成试题后再回过头来逐一解决。切忌空题(因为仔细阅读短文后这些题不难,一但养成空题的习惯孩子会遇到难题就空着以后就不好改正了) 三、答题技巧 1、弄清问题,巧用“原话”。 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进行回答。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2、想象说话,联系生活。 3、在答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尽量不要有错别字。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仔细地进行复查。对于自己写的答案也要心里默默指读一遍,以便发现错误的字和拼音,也可以发现哪里多,那里少等问题。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老师、家长,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㈢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阅读
链接:
通过童话、寓言、儿歌等内容,力图从孩子发展领域所涉及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创造力、观察力、注意力等方面为孩子将来学好语文打基础。希望这份文件可以帮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㈣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为怎样提高小学阅读水平而觉得苦恼,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提高小学阅读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读,注重读书的方法和步骤。下面就带你了解小学阅读辅导提高阅读水平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从小开始)以上的五次阅读法以及阅读的三个步骤都是非常实用的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够拿去实践,那么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小学阅读辅导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对方法,学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提高。
㈤ 如何做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是一个难度,如果课内阅读它一般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的话,你可以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填空,填空以及加自己的思想理解,一般课外读他都是日你通过读文答案都在其中,然后将自己的感受体会结合关键的词句写出来就可以了
㈥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
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
自己的评价。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喜欢我的答案可以采纳哦,谢谢~
㈦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就是要读懂里面的意思,知道这个讲述的是什么东西。这样就可以理解整个文章了,
㈧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读”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群英会”。教师应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通过朗读来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倾注以爱心和关注,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极地美化课堂。
其次,要允许学生阅读“出错”。 这是学生敢于阅读的前提。学生阅读出错是很常见的现象,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表现自己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展示自己。
最后,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二、传授方法,使学生“会读”
1、 以读为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展视野。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读、表演地读等。
2、以读精讲。
3、情景激读。首先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设出一定的语文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兴趣,一个重点就是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引导的能力。引导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读得是否成功,教学是否有达到预期目的。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年级阅读的重点。
4、以写促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读与写,读与说。”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一下,有什么感想。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谈谈感想。或者写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汉字》一课,激趣: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汉字说有哪些无穷的魅力?学生通过阅读,众说纷纭。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明确目标,使学生“会练”
1、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重点进行基本功训练。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语调、语气、停顿及表情等,开展个人朗读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活动,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积极参与朗读活动,体验朗读乐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利用抒情性课文,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为目标,进行默读、浏览训练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和自主读文的空间,以学生自读自悟,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反复的速读,感悟训练。教师在活动中要起到引导作用,使学生的阅读活动紧贴主题。
3、在读准、读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陶醉式朗读和欣赏活动。可以自由读,同桌互读,欣赏配乐朗读。使阅读水平升级,阅读活动达到艺术升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书目,使阅读更具有实践性。我推荐读物,书、报、课文,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交流展示读书成果,稳定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兴趣,变“老师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通过班级评比“背诵大王”、“故事大王”、“朗读之星”,开展朗读竞赛活动。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进入小学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
㈨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将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联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得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 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