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课堂如何读

语文课堂如何读

发布时间:2022-11-19 21:05:40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指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如果离开朗读这一中介,学生很难走进课文,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要求与方法:一、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方法之一: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导学生读《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一开始,学生就读得低沉无力了,省略号被忽略了。后来,学生明白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因为指导员身受重伤,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时,再读,声音就既弱又断断续续了。我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读标点符号,因为它们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方法之二: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教《狐假虎威》时,有一位小朋友在狐狸说的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这段话前面加了狐狸吹牛说的提示语。应该说他理解得不错,但他没读出吹牛的语气。我说:你这样读恐怕蒙不住老虎。如果蒙不住的话,你的命可就没了!我这么一说,第二遍他读得就好多了。这种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即透过全文,透过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最重要的。 二、读出话外音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是话里有话。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见周晔读《水浒传》马马虎虎,常常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便说道: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还有,一天吃晚饭时,鲁迅说道: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都是话中有话。读这些句子,要先让学生理解话中之话是什么,懂了,再读。或者老师示范,让学生看老师读(读这样的话,表情特别重要),通过看老师读,去体会话中的意思。一旦理解了,才能读出话中话来。一般地说,这样的对话比较难读,但如果读好了,也特别地有意思。学生会在读中,在听中,感受朗读的魅力,感受祖国语言的表现力。 三、读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如《惊弓之鸟》的魏王和更羸,《西门豹》中的西门豹、巫婆和官绅。身份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就不一样。指导学生朗读《惊弓之鸟》,我提醒注意人物的身份,学生读魏王的话就有了国王味,读更嬴的话就有了大臣腔。有的小朋友读魏王说的啊,你真有这样的本事一句时,还用手做了个捋胡子的动作。在他的想象中,他似乎真的成了魏王!这不就把人物读活了吗? 指导朗读的另外一些方法:一、范读老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但范读要选择好时机,一般不要在学生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做,告诉的成份太多。当学生读得不尽如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范读,即使这样,也没有强加于学生的意思。我总是这样说:让我读读看好吗?我的范读常常略带夸张,以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对学生来说,正统不如卡通。好的范读,不仅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启迪、激趣的作用。所以,我备课首先备读。实践告诉我们,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往往也就随之有了。 二、借助录像 由于学生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特点,加之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对于课文中涉及到的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要求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完全投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运用录像这种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让学生进入形象的世界,使他们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 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壮烈牺牲场面时,作者情感的高潮全部集中在几位战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口号声上。当要求学生情感朗读时,学生的处理方法往往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放开喉咙,提高音调罢了,完全没有读出悲壮的感情来。于是,我上网选取《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几个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当播放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镜头时,学生们的情绪被感染了,完全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悲壮气氛中,由衷地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万岁的雄壮口号,语调慷慨激昂,情绪也久久不能平静,从而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朗读,并对理解课文内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借助音乐 在朗读中,配上合适的音乐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音乐虽然不像录相那样直观,不能造成视觉可见的图景,不能叙述事件的经过,但是它最易激发人的情感,唤起人的联想与想象。 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中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这部分内容时,文中有一段文字相当优美的描写,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描写了海面由平静平和到风卷浪涌的变化。在教学时,我播放了《月光曲》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音乐,学生从乐曲中很明显地感受到了音乐由先前的舒缓宁静,慢慢变成激越慷慨。他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洒满月光的

❷ 语文课堂怎样读书才有效

一、善用阅读期待,促使积极阅读。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
我总是先从课题入手,课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中心或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潜在思维,弄清课题与内容的联系。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小蝌蚪找妈妈》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以下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长得怎样”等等,学生想出的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特级教师贺诚教《田忌赛马》这一课很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跳跃式导读,步步深入,步步为营:
(1)破题入手:田忌和谁赛马?经过、结果怎样?
(2)只读田忌赛马的内容(最后一段不直接写赛马,是作者的看法),抓出最后一段中的重点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引导理解全文:课文哪几节写败哪几节写胜?哪几节写转变的过程?
(3)为什么按正常顺序就败了?转败为胜的关键点在哪里?(调换顺序,学生用学具表演。)
(4)“只……下”说明这办法很简单,但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为什么想不到,而孙膑却想到了?(再细读第三小节。)
(5)马快不了多少,只要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胜利吗?(调换的顺序排列有策略,要掌握齐威王的心理。)
(6)那么在田忌取得第一场胜利后,有没有再失败的可能?为什么?又为什么能取得全胜?
(7)用课文中最后的议论句,再加上胜利全由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用不同的说法把课文总结一下。

❸ 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是 语文学习 的主要目的。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方法

1、巧妙引入情境,激励灵活的 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 经验 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尤其是对那些景美、情美的课文,教师更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丰富表象,发展思维

着名 教育 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 儿童 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基本功训练,落实阅读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把培养能力作为主要目的,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强调多读、熟读,读懂课文中的词语、 句子 及表达方法。②强调带着问题读书,读后进行充分地议论,并加强指导,注意学法的指导。③强调自学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④简化程序,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全体训练,克服问答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加强词、句、段及全文的阅读训练。

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理解内容,对学生加强词句训练。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围绕训练点,提出思考问题:"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的情况如何?"学生认真默读,找出重点词语――阻挠、争夺、控制、要挟、轻蔑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比较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出当时国内的情况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外干涉,从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有胆识的爱国工程师。

4、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领会其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如此而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5、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2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方法

一、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 反思 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自然,学生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有无,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无或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1、适当的煽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2、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1)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 故事 ……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

(2)牵住情感。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

(3)推动感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

二、张扬个性“差异”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 学习方法 ,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的教师很注意培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的是“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 文章 ,不要过分地在“乐”字上做文章。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 总结 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方法

一、多感官参与,珍视阅读活动的体验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应努力提供多种感官参与的实践情境与体验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学生不熟悉外国风光,对于课文的文字光是囫囵吞枣,教师泛讲泛读,既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文字训练也落不到实处。教学时,我先播放课文电视录像,让学生 说说 观赏录像的印象和体会。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艇的奇特别致,他们觉得小城建筑物高大独特,桥梁形状各异,河流纵横交叉,人们访亲走友、出门远行,小艇是必不可少之物。录像直观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为随后的学习创设了良好氛围。

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后,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课文第2、3自然段。为了让学生理解“有说不完的情趣”,我再次播放录像,范读课文,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的感受,并组织交流,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进入了课文中的情境,模拟角色,备感情趣。

教学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词语“操作自如”后,可让学生以手代艇做动作演示。向学生交代你就是船夫,手就是艇,桌面就是河,文具盒、书本等就是河中的其他船只。学生集体演示,跟着教师合作读课文。

师: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

生:左拐右拐地挤过去。(手做“左拐右拐”的动作)

师: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生: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手做“穿过”、“快”、“急转弯”的动作)

学习文末一段,学生理解了小艇着实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后,启发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一些人物需要用小艇作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作交通工具。学生讲了市长去市政府办公,爸爸妈妈去单位上班,邮递员去各地送信,学生去学校上学等都离不开小艇,可见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二、多方法朗读,珍视阅读活动的语感性

小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重视语文朗读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独特体验的语感性。朗读是最经常用的训练,一是时间要充裕,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二是要求严格,做到读时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三是参与读的学生的面要广,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读,克服形式主义。此外,突出重点段落,在有感情读的基础上背诵,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十分必要。

如《可爱的草塘》中文笔最优美的要数第5自然段和第17自然段,在初读课文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应抓住这两个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提高阅读能力。读第5自然段时,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并体会其作用。最能突出草塘大和美的词语有“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赶着”、“鲜绿色”、“墨绿色”等,加强范读,启发学生一边听,一边闭着眼睛想象,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出感情。

让学生在读第17自然段时思考两个问题:(1)这条小河有什么特点?(清)(2)哪些词语最能突出河水的清?(清澈、清凌凌、更绿、更蓝、更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清凌凌”是说河水“清澈透明,可以看见河底”的意思后,采用指名读、范读、各自练读、再指名读,把河水清的感觉读出来。

我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是:一是弄清第17自然段的层次,先写看不见小河,再写看见了小河,最后写小河的清。二是抓住“清澈”、“奇迹”、“清凌凌”、“更绿”、“更蓝”、“更白”等重点词语。三是一边背诵一边想象“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的画面。举行全班小组背诵比赛,投其所好,因势利导,不用几分钟学生就可以熟练背诵了。

三、多元化学法,珍视阅读活动的探究性

阅读活动要重视教给学生多元化的学法,提倡个性化的探究性学习。学词,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学句,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意思的方法。学生一旦学会了方法,就能掌握探究学习的本领。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读《水浒传》这件事”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语,先问“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并要求找出“我”读书“囫囵吞枣”的语句,引导学生知道其本义是“吃枣不嚼,整个儿吞肚子里”,并知道比喻义是“读书不加分析,不求理解”。学生很快就找到文中句子“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说明了“囫囵吞枣”的意思。再问“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文中哪句话说明了‘张冠李戴’?”学生齐答:“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此外,学生还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表述了文章意思,训练点安排巧妙,训练也较为到位。

4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激趣、范读引趣、目标导趣的方法快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文时设置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飞机吗?(见过)什么样子的?(两个翅膀,在空中飞),飞机有什么类型?(货机、客机、飞播机、直升机……),然后话锋一转,你们见过水上飞机吗?(没有)你们想了解水上飞机的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形状、性能等),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带着你们想探究的问题来自读课文。

从而调动学生想急于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优美的 散文 、诗歌等题材的课文可以通过教师范读课文或应用多媒体资源朗读,对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唤起学生美的感受,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对于故事性强、有很强感染力的课文可以采取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哪部分?”等来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读有目的,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方面,还要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通过师生、生生积极互动、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会使学生获得阅读的兴趣,表现的欲望,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学中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听的同学来讲,也会努力争取读好书,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成就感,更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主动阅读。

同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丰富“读”的形式,创新“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从学习过程来讲,读可分为:初读、熟读、精读三个阶段;从形式来讲,有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朗读竞赛等;从课文内容(情感)层面来讲,有高兴、激动、紧张、伤心、矛盾、焦急等,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如某老师在教学《小抄写员》一课时,恰当的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紧紧抓住文中五处心理活动描写,把“叙利奥”的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责任、放弃和坚持的矛盾心理和“父亲”的提醒、责怪、愤怒、失望情感以及那感人的肺腑的“父子情爱”感悟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阅读教学可谓形式多样,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学生阅读课文首先要专注,要专心致志,克服有口无心,随口“哇哇”的现象。要做到专注,就要眼、口、耳、手、脑各种感官协调一致,共同发挥作用。眼要看准文本,做到不增不减,不错不漏;口要朗朗有声,抑扬顿挫,自然流畅,语感优美;学会倾听,能够欣赏,能够辨析;手要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在读的过程中,对重点进行勾划,对问题进行提示对易混给予正音;用脑就是用心读书,边读边思考,只有用心读书,边读边想,在阅读中感悟体会,才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

其次要有目标。一篇文章在阅读之前要明确“读”的目的,既要有能力方面的目标(包括正确、流利、有感情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又要有知识方面的目标(要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使学生每读一遍都要有新的收获。第三要有从层次,要循序渐进。初读课文重在正确再读课文要重在流利顺畅,把握重点,要有感悟,精读课文要把握情感,注重内化,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文体分类指导,对学生新接触或接触较少的文体要重点指导,如一教师在教学《你,浪花的一滴水》一文时,重点指导学生对诗歌朗读的“情感、基调、停顿”等技巧,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韵律美。另一教师在教学《爱如茉莉》一文时,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父母之间默契、关怀、体贴和那如茉莉般洁白纯净的爱,体会文章细腻真切的感情。学会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目标,教学中只有通过学生不断实践、反复锤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写到: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的习惯,即用心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朗读、有感情的读的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反复的训练、反复的实践,学生只有养成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习惯,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会喜欢语文,热爱阅读。其三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阅读姿势是学生保持持续专注学习、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的保证。

阅读时要做到坐姿端正,神情专注,保持好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和角度,健康用眼,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语文老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只要我们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最终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❹ 如何指导学生语文课堂上的朗读

指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如果离开朗读这一中介,学生很难走进课文,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要求与方法:一、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方法之一: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导学生读《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一开始,学生就读得低沉无力了,省略号被忽略了。后来,学生明白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因为指导员身受重伤,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时,再读,声音就既弱又断断续续了。我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读标点符号,因为它们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方法之二: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教《狐假虎威》时,有一位小朋友在狐狸说的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这段话前面加了狐狸吹牛说的提示语。应该说他理解得不错,但他没读出吹牛的语气。我说:你这样读恐怕蒙不住老虎。如果蒙不住的话,你的命可就没了!我这么一说,第二遍他读得就好多了。这种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即透过全文,透过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最重要的。 二、读出话外音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是话里有话。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见周晔读《水浒传》马马虎虎,常常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便说道: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还有,一天吃晚饭时,鲁迅说道: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都是话中有话。读这些句子,要先让学生理解话中之话是什么,懂了,再读。或者老师示范,让学生看老师读(读这样的话,表情特别重要),通过看老师读,去体会话中的意思。一旦理解了,才能读出话中话来。一般地说,这样的对话比较难读,但如果读好了,也特别地有意思。学生会在读中,在听中,感受朗读的魅力,感受祖国语言的表现力。 三、读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如《惊弓之鸟》的魏王和更羸,《西门豹》中的西门豹、巫婆和官绅。身份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就不一样。指导学生朗读《惊弓之鸟》,我提醒注意人物的身份,学生读魏王的话就有了国王味,读更嬴的话就有了大臣腔。有的小朋友读魏王说的啊,你真有这样的本事一句时,还用手做了个捋胡子的动作。在他的想象中,他似乎真的成了魏王!这不就把人物读活了吗? 指导朗读的另外一些方法:一、范读老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但范读要选择好时机,一般不要在学生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做,告诉的成份太多。当学生读得不尽如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范读,即使这样,也没有强加于学生的意思。我总是这样说:让我读读看好吗?我的范读常常略带夸张,以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对学生来说,正统不如卡通。好的范读,不仅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启迪、激趣的作用。所以,我备课首先备读。实践告诉我们,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往往也就随之有了。 二、借助录像 由于学生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特点,加之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对于课文中涉及到的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的内容,要求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完全投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运用录像这种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让学生进入形象的世界,使他们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朗读兴趣。 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壮烈牺牲场面时,作者情感的高潮全部集中在几位战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口号声上。当要求学生情感朗读时,学生的处理方法往往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放开喉咙,提高音调罢了,完全没有读出悲壮的感情来。于是,我上网选取《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几个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当播放到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镜头时,学生们的情绪被感染了,完全沉浸在画面所营造的悲壮气氛中,由衷地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万岁的雄壮口号,语调慷慨激昂,情绪也久久不能平静,从而完成了一次高水平的朗读,并对理解课文内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借助音乐 在朗读中,配上合适的音乐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音乐虽然不像录相那样直观,不能造成视觉可见的图景,不能叙述事件的经过,但是它最易激发人的情感,唤起人的联想与想象。 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中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这部分内容时,文中有一段文字相当优美的描写,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描写了海面由平静平和到风卷浪涌的变化。在教学时,我播放了《月光曲》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音乐,学生从乐曲中很明显地感受到了音乐由先前的舒缓宁静,慢慢变成激越慷慨。他们仿佛亲眼看到了洒满月光的海面的这种变化,当我要求他们去朗读时,他们已经有了对这首乐曲的情感体验。知道如何去把握语音、语调、语速的转折变化,听着他们时而舒缓,时而紧张,时而柔和,时而高亢的朗读时,连我也深深地陶醉了。 朗读是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与大脑共同参与的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朗读训练沟通着听说读写,联接着知情意行。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更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美的情感,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❺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朗读是一门艺术,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加强小学生 人际交往 能力的基础。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让 文章 "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 经验 ,对 句子 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朗读技巧是为表达作品思想情感服务的,缺乏思想内容的技巧是无水之花,不符合作品感情的语调也只能是无本之木。

二、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进行比较揣摩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 造句 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课,皮鞋匠兄妹称赞贝多芬所弹的曲子时说:"弹得多纯熟啊!"教师如果把"纯熟"换成意思相近的"熟练",让学生和原句比较,推敲赏析,学生就会品出"纯熟"不但表现了曲子弹得熟练,还反映了熟练的程度。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换、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炼、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例如,《秋天的图画》有一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为了让学生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出示"金黄的梨树"、"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粱"。让学生谈谈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课文的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动作,如挂起、露出、翻起、举起。"然后让学生做动作表示,并说这里不仅写出了颜色、样子,还写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机,请大家读出美,读出勃勃生机,学生马上就能入情入味地朗读起来。

三、珍视学生独特感受,倡导朗读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同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性格、生活经历、心境、所处的时空、观察的角度等。因此,对同一篇作品,对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人们的理解都是不会雷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的朗读感受也决不会雷同。

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对以下描写大泉眼的句子,学生的理解由很大不同:"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受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特别是学生在朗读"冒,冒,冒"三个字时,语速、轻重、情感截然不同。有学生读时由轻到重,由快到慢,字字句句饱含深情。而有的学生朗读时却是三字连贯,一气呵成!他说∶趵突泉充满青春活力,我觉得只有这样读,才能表现出它的巨大力量!"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技巧

1、把握教材,指导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 语文教材 精选的读篇大都是名家名着,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朗读好课文,更有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名师窦桂梅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力求丰富自己的感情,锤炼自己的语言,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站在传承文明的高度,以心向真善美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读熟是关键。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几人合作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快读,可以慢读,还可以停下来做做记号。总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容,每读一遍要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如《长城》一文中的一段话:"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笔者让学生们自己读,然后说出对这段话的理解。一个学生说:"这段话里有一个"单"字,说明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又有一位同学说:我看到了"数不清",说明修建长城用的条石多,还有"一块""两三千斤"突出了条石的重量。就这样,学生们踊跃发言,讲出他们通过朗读后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该注意的地方学生自己都注意了,问题也解决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透彻了。朗读就是这样,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2、方法多样,乐趣无穷

无论是解决数理化的问题,还是朗读课文,都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就会让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比较着朗读。不是单纯地只是教师在示范,学生在那儿听,也不是学生一直在读,教师只是在指出问题。要让师生能在课堂上互动,学生和学生也能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朗读与老师、同学的朗读进行比较,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再有,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极强的自我表现的心理,在教学中,让学生之间比赛着朗读。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读同一篇文章,举行一次小规模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性,还能让学生在这种相互竞争、相互激励的学习氛围中,更加有学习积极性,朗读时也更加用心,用感情。

我们还可利用角色扮演来朗读文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 记忆力 都很强,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可以先由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们直接地感受语言,再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模仿中体验人物的语气、动作和情感,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

另外,还可以配以音乐相辅相成等等。朗读的方法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3、让学生在诵读中沟通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4、评读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

小学语文指导朗读方法

一、 让学生明白朗读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良好的朗读欲望

1、首先要树立学生讲好普通话的信心,为朗读作初步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通话读音准确、规范就会为朗读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抓好读音这一关。

2、教师自己范读课文,经过自己精心的准备,深入地体会作品的丰富的内涵后,教师为学生范读,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

3、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作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有了朗读的冲动。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朗读作用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拿起书凭眼睛扫视来感知成段成篇的语言文字,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示范朗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达情感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就有情有意的多。

三、创设情境,扩大朗读的训练面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四、在比赛中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让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和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可谓有创意。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 说说 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方法

★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方法

★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 小学生语文朗读方法归纳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朗读指导方法

★ 小学生语文朗读方法有哪些

★ 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策略有哪些

❻ 语文课堂朗读的方法有哪些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提高教师朗读素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老师们朗读并享受朗读。我们探讨朗读教学的意义,就是要引起老师们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视。课堂上多拿点时间,多想点办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我们听了那么多的语文课,发现课堂上老师们虽然也很重视朗读,但是却很少有教师去给学生范读,甚至有的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这里读得重一些,那里读得轻一些;这里读得慢一些,那里读得快一些……学生怎么读都读不出味道,这个时候,只需老师范读一下,师生就进入了朗读的美妙境界。可偏偏老师的范读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如何练出朗读的真功夫呢?我们不妨看看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备课时是怎样备“朗读”的吧--“我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下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等。总之,要读出语感来。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了,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于老师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用心去备好每一篇课文的朗读。
(二)明确朗读指导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精选朗读指导的方法

❼ 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应该怎么做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意蕴丰富的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悦耳动听的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张定远先生在《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要大声读,反复读!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读!读才能让学生学到情操,把语言转化为自已的东西,获得知识,进行积淀,形成语感。”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多诵读,熟读成颂,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可见,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所以,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之佳法,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那么朗读教学应该怎么做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想读的冲动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够持久、爱转移等特点,因此朗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朗读活动中全面提高朗读效果。如我在课堂上常采用学生表演读、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一)、分角色朗读

人物对话多的课文,我经常采用分角色朗读。我认为分角色朗读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通过这种模仿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二)、表演读、赛读

好动、好胜心强使得表演读和赛读成为了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西门豹》、《将相和》等。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又忘了说。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

赛读具有挑战性,可以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也可以与表演读相结合。如男生读A部分,与女生读B部分比,然后换过来比。

(三)、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二、大胆地取舍——突显朗读的精当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那么,留给学生所谓的“充分时间”从何而来呢?我想,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但求课课有得不失为一良策。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寻找教学的“抓手”,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段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这样,教学既有较大的涵盖性,又更加精炼简洁,节约大量时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共有13个小节,在朗读指导时,我通过“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肯定是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出了朗读训练的两个主要板块: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指导和第七、十一自然段的朗读指导,其他段落则简略带过。

又如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理由是什么呢?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把大榕树表现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经典地示范——彰显朗读的艺术

随着信息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推广,已有许多老师范读课文时以媒体代替完成。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很有必要,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录音示范也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宜将教师的范读取而代之。范读,还需要加强。

教师在范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一些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如我教《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一课时,范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我一边读,一边用右手拿支粉笔展现眼前,慢慢来回作涂写状;时而用力轻快大幅度画鱼的样子。力求把工笔细描、挥笔速(动作)与和一丝不苟(神态)让学生有更具体化的理解。不时用眼睛窥视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都用眼睛盯着自己,静静地欣赏,学意甚浓。学生的这种感受是对教师范读的最好肯定。

四、有效地点拨——柳暗花明又一村

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如《鸟的天堂》结尾处“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一句。其实是作者的自我调侃,并没有真正地埋怨自己的眼睛,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学生第一次读完,我就问:“作者真的是在埋怨自己的眼睛吗?”“那又有何用意呢?”这样一点,学生读出了调侃的味儿来。

相机诱导,适时地点拨,可以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对话,对语言理解得更深,更全面,还朗读一个原滋原味。

五、宽容地评价——还学生一片广阔的发展天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因此,我们在指导中,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宽容地进行评价;而不宜过分地强求、严厉地指责与挖苦。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评价。如:“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读要分出层次,首先是读通,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做得很好??”“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但并不能一味地表扬学生,在学生确实读的不够好的时候,还是应该明确指出的。只不过形式上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

语文味从读中来。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有时如泉水叮咚,有时如鸟语婉转,有时高昂,有时激越,有时深沉,有时轻快??作品美的思想内容,美的艺术形式,通过适宜的强弱,和谐的节奏凸现出来,这里有“清风徐来”“和风细雨”,也有阳光灿烂,春暖花开,有活生生的人物,动人心弦的故事??这是一个美的世界,这是一个快乐的海洋.在这样美不胜收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能不被美的魅力所折服吗?能不追随美的足迹加入朗读的行列、步入语言的殿堂吗?这样的课堂能不洋溢出浓浓的语文味吗?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读”占鳌头吧!

❽ 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朗读技巧

一、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作品中的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叶圣陶曾指出:“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他们都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例如,我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因为这是一首词,学生一时间无法把握朗诵时的感情,于是我利用一段恬静优美的古筝音乐创设情境,同时老师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慢慢地揣摩,化为己用。
再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觉得范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根据学情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只要发现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马上停下来范读,再多加练习,和学生一起把这个难关闯过。此外,也并不是老师读的才称之为标准的范读,教师可以加大优生的合理资源利用,让班里读得最好的同学起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的范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二、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绝不会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位文章意蕴的较轻声地读(尤其在集体朗读时)。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让学生能充分地读,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语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地。
1、“戏剧化”的朗读
为了培养孩子更好地体会文章所描绘的人或动物某些动态的场景或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启发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也是非常有效的。所谓“戏剧化”的朗读,即朗读声音的大小、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甚至手、臂膀乃至身体的某些情不自禁的小动作,都可以随文章描写的变化,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在小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此时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动必定是极其丰富的。
例如,我在教学《田园诗情》(国标本第七册)时,我一边让学生读,一边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激发想象,让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如当学生读到“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骏马,驰骋在草原上,可以做出一些动作,来感悟作者对强壮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张开想象的翅膀
着名朗诵家瞿弦和同志说过:“每当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动的作品时,随着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实词的描绘,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许多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静静的小河、热闹的结实、战斗的英雄、胆小的懦夫、”看来,认真地朗读文章,不仅能够有效进入作品意境,而已能提高想象、联想能力。
所以入情入境的朗读,还可以根据文章所描绘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我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就是运用联想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加深学生的朗读体会。
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
生2:园子中间会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路两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鸣叫。
……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还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让学生融入进了诗人所描画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诗句时,自然就可以读出感情,读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其实,这在真正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是会自然发生的。这样就实现了品读、美读;这样的读,就成了对课文思想情感内涵理解的手段,同时又是学生课文解读结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天长日久的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普通话水平、朗读逻辑重音的处理习惯成自然,断句和停顿成习惯,自然而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就提高了。
三、多样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通常使用以下几种形式的朗读。
个别学生朗读。这可在分析课文前指定学生朗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那段课文上来,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印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讲解。对学生的个别朗读,要求发音清楚、洪亮,态度大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对漏读、错读之处要记牢,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分组比赛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朗读、集体朗读要求整齐,要求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分组朗读无形中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拔之后来加深印象。
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时,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该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这种读法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比较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时,因为这是一则历史小话剧的剧本,教学的重点又是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是以分角色朗读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角色朗读中感悟人物性格,同时又促进了朗读。学生的朗读也非常积极,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思促读。学生在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时就要首先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几句话连起来综合理解,遇到不懂的及时问。这样边读、边思、边问,以读助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如教学《我代表我的祖国》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由于课文内容的时代与现在相距较远,学生根本不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历史背景,所以理解课文的内容很难。教师在学生默读前,可出一些思考题:如这段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徐悲鸿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就帮助学生读懂了课文,了解了我国着名画家徐悲鸿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精神。
四、教授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要从停顿、重音、快慢、升降四个方面来训练。
1、停顿:(1)标点的停顿:课文中每一个标点都对正确停顿作了很好的提示。一般而言,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而自然段这间的停顿最长。(2)词语的停顿: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3)情感的停顿:如:“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两个“愿”后并没有停顿标点,但如果停顿长一点,就更能体现革命烈士甘愿为后代而牺牲自己的祟高精神。
2、重音:(1)词语: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也有重、轻音之分。如“哆嗦”,“哆”字重读,“嗦”字重读;而在“打哆嗦”中“打”重读,“哆嗦”轻读。词语一般是前一个字重读,如喜欢、慈祥、檐子等;如果词语的结构是偏正式,如红花、青草、蓝天、白云,一般后一个字重读。(2)句子:往往重音放在“怎么样”上。如:她的舞跳得真漂亮。(3)根据朗读内容确定能突出中心、表现主题的词语重读。如:“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孔子游春》)重读“更浓了”,景浓加上情浓,意更浓了。
3、快慢:朗读的速度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快慢适当才能表达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狼和小羊》一课中,狼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读这句话时,速度要稍快些,以表 现出狼挑衅的语气,以及它凶狠狡诈的本质。当读到狼大声嚷道:“这个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样。”要读得更快些、更高些,以表现出狼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样子。相反,读到小羊的话时 ,速度就要放慢些,声音温和些,以表现小羊的温文有礼和天真无辜。这样才能突出各自的本性以及作者对狼 凶恶本质的憎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4、升降 :语句里有了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更富有音乐美, 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如《东郭先生和狼》中,狼说:“先生,求求你快一点儿!猎人一到,我就完了。”读这段话时,语气要下 降,表现出狼在求救时虚伪狡猾的面目。再如狼从口袋里出来后说:“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 我吃了你吧!”读这句话时,要注意读得前低后高语气稍上扬,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狼得救后露出的凶相。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堂如何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