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改
因为大家对教材总会有一些已经固化的理解,现在新教材跟以前不一样了,一定会去探讨这样变化的合理性。
教材编写是非常专业的,不仅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发展,也要体现国家认知的变化,同时还要反映我国最新的发展态势和成果。学科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材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说,教材的这种变化更符合史实了。
新编历史教材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来编排。所谓点,就是一些具体的重要史事,比如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所谓线,就是历史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这样用点线相互相连,以线串点,以点连线,使学生既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史事有所理解,便于学生打好历史的基础。
‘贰’ 高中语文学科,上海市各高中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有几个版本正在使用分别是什么版本谢谢!
全市都是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高中语文课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教材”。
‘叁’ 在上海小学数学课本要换部编人教版的吗
不仅仅在上海,也不仅仅是在小学,
而是在中国大陆的所有的小学,初
中和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和
专科学院。
所有的政治,历史,法律法规,人
文历史等等教科书,自然科学教科
书,到二零二一年,将全部换成教
育部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发行的新课本!
当然,包括了在上海的小学数学
课本在内,都要统一换成部编人
教版的!
‘肆’ 沪教版语文为什么停用
沪教版语文停用是因为沪教版仅限一个上海,正如苏教版也挺少的现在最多的是人教版了。沪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由上海师范大学主持编写,是一家面向中国的教育专业出版社,以服务教育、传播文化为宗旨,上海教育出版社为配合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图书。
‘伍’ 关于上海高中语文课本
现在上海的课本年年再改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不教的(我是二期课改2004年的) 你只要把文言文都弄懂就行了 别的看了也没什么大用处
高一上:
1.沁园春 长沙 2.跨越百年的美丽 3.我很重要 4.笛梦 5.草莓 6.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7. 哦,香雪 8.<激流>总序 9.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10.<悼念一棵枫树>,<星星变奏曲> 11.寒风吹彻 12.热爱生命13.听泉 14.生命的本质 15.爱因斯坦与艺术 16.自然笔记 17.邂逅霍金 18.改变世界的人们 19.<说教>,<科学美质疑辩> 20.公众的科学观 21.在马克思前的讲话 22.为了忘却的纪念 23.晨曦 24.宣南雨又来 25.《发现〉,《一句话》26.我有一个梦想 27.邓稼先 28.论语七则 29.孟子二章 30.垓下之围 31.左忠毅公逸事 32.王风 黍离 33.苏武传 34.词三首 35.五人墓碑记 36.诸子说水 37.秋水 38.江水 39.前赤壁赋 40.邵公谏厉王弭谤 41.与朱元思书 42.唐宋诗六首 43.愚溪诗序
高一下:
1.社会与人 2.短文两首 3.隔膜 4.论友谊 5.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6.冰山愈冷情愈热 7.最后的常春藤叶 8.巴尔扎克之死 9.商鞅 10.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11.把栏杆拍遍 12.回忆鲁迅先生 13.哭小弟 14.在罗丹艺术博物馆 15.再别康桥 16.想北平 17.废墟 18.江南的古镇 19.城市野望 20.你知道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吗? 21.白莽作<孩儿塔>序 22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23.密室的生活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近代中国人在鲁滨孙身上寻找什么 26.汉魏六朝诗三首 27.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8.上枢密韩太尉书 29.志未酬 30.唐宋诗四首 31.送东阳马生序 32.狱中上母书 3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34.唐宋诗五首 35.后赤壁赋 36.宋词三首 37.长安雪下望月 38.虎丘 39.山庄玩月记
高二上:
1.陈奂生上城 2.老王 3.项链 4.我的几个先生 5.母亲这样的女人 6.国外微型小说 7.诗二首 8.事间最美的坟墓 9.三棵树 10.世上本无害虫 11.短文两篇 12.地球 我的母亲 13.遥远的自然 14.绝版的周庄 15.非攻 16.光荣的荆棘路 17.两个世纪之交的联想 18.书生论剑 19.曹操与杨修 20.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21.法兰西投降之真相 22.音乐短章 23.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 24.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25.中国画与西洋画 26.凡高的向日葵 27.百代法书 28.昆剧的故事 29.劝学 30.师说 31.墨池记 32.学记 3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4.记旧本韩文后 35.宋诗四首 36.唐诗五首 37.游褒禅山记 38.石钟山记 39.诸子喻山 40.始得西山宴游记 41.宋金词三首 42.游雁荡记 43.游黄山记
高二下:
1.新诗二首 2.荷塘月色 3.荷花淀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日出 6.天籁 7.文学意境的特征 8.内蒙访古 9.春天,遂想起 10.永恒的敌人 11.故都得秋 12.只有扇子崖 13.外国散文两篇 14.微型小说两篇 15.杂文两篇 16.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17.与李贺公饮 18.幼学纪事 19.城隍庙的书市 20.短文两篇 21.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22.实践论 23.<呐喊>自序 24.新诗两首 25.马克思在伦敦 26.自述 27.<宽容〉序言 28.火刑 29.廉颇蔺相如列传 30.陈情表 31.谏太宗十思疏 32.训俭示康 33.去私 34.<新序>二则 35.自表后主 36.<世说新语>三则 37.诗经二首 38.种树郭橐驼转 3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40.黄英 41.诗四首 42.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3.病梅馆记 44.板桥题画三则
高三上:
1.蝶恋花 答李淑一 2.老人与海 3.牡丹的拒绝 4.我愿意是激流 5.雅舍 6.谈白菜 7.上海的风格 8.守财奴 9.关汉卿 10.别了,哥哥 11.告别权利的瞬间 12.简论市侩主义 13.钱与是非 14.钱锺书伉俪 15.劳动从猿到任的转变中的作用 16.短文两篇 17.相信未来 18.<物种起源>导言 19.百年工程主世界之沉浮 20.地球的镜像 21.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 22.伊凡-屠格涅夫 23.<药>点评 24.夏天里一个春梦 25.情感的生命 26.说诗眼 27.空间的美感 28.小溪巴赫 29.国殇 30.过秦论 31.伶官传序 32.六国论 33.秦晋肴之战 34.荆轲刺秦王 35.肥水之战 36.群英会蒋干中计 37.登楼赋 38.诗三首 39.阿房宫赋 40项脊轩志 41.滕王阁序 42.黄州快哉亭记 43.词三首 44.长亭送别
高三下:
1.阿q正传 2.哈姆莱特 3.乡场上 4.套中人 5.饥饿艺术家 6.典型 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8.人生颂 9.<傅雷家书两篇 10.生命的物种恩赐 11.永远的校园 12.节日 13.边城 14.亲情,旧情,友情 15.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16.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7.沉默的香蕉 18.人之初 19.<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20.胡同文化 21.重读云南 22.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3.唐诗过后是宋词 24.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6.琵琶行 27.香菱学记 28.归去来兮辞 29.马伶传 30.<人间词话>七则 31.兰亭集序 32.山中与裴秀才迪术 33.秋声赋 34.词三首 35.窦娥冤 3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打字很累)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陆’ 如何看待上海中小学用自编教材而不用全国统一版
我个人觉得这个做法其实有很多弊端。
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平时在课余时间做了点家教。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还是有点自己的看法的。
首先我摆明我的观点,我觉得理科方面,上海的教材是有点问题的。
就初中物理化学来说,上海的深度是要比其他地方深的。就比如
化学,上海的孩子在初中就使用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甚至大量的离子反应的概念灌输到酸碱盐计算中。相对其它的地方的纯粹的质量守恒计算,无疑上海的难度更大,相对于初中孩子来说,这些东西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上海的家教市场是相当的火热。仅仅是靠上课来听是比较困难的。高中有很多氧化性还原性的道理,都是需要依靠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来拓展开来的。可是上海的初中生很多都是听家教讲过的,并把这些运用到考试,学习中。这无疑加大了加深了考试难度。
物理方面,上海的教材把电场,磁场的概念都是有一定讲解的。甚至有的老师会讲一点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概念给学生。我仔细想想,我的初中真是太幸福了。
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学。很多的我的同学是经过走班制度上来的。既然有了这样的制度,但是又没有大学根据这个进行改革。所以我们工科专业有很多上海学生是没学过物理的。这对于学生来说,你可以想象难度有多大。让连牛顿第二定律都没听过的学生,一下子接入更多更深的物理题沼泽。每到考试周,都是要他们的命。
正因为上海中小学教材独立,才使上海基础教育在世界基础教育评估机构PISA评比中连续两届都得第一名,并且连续两届把第二名远远甩在身后。
上海中小学吃什么饭喝什么水是不是也要管?也要统一?用上海教材与其他人有关吗?羡慕嫉妒恨吗?不喜欢请离开,永远别来
目前上海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历史 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都是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教材。
英语方面,上海采用的是牛津版教材。
其实这样的教材是因地制宜的,有的城市国际化程度高一点,英语等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并无不妥。
而在涉及国家意识自我认同方面,语文教材、 历史 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必须维持统一。
依我看,让上海中小学生和全国其他地方共用统一教材,那才是不可思议的事。
因为上海是外婆,全国是姥姥。上海以汉族为主,姥姥是满族。
上海这边的教育水平整体领先,比如英语,很多小朋友三四岁就开始了,小学都已经能正常跟老外交流了。没必要全国非得教材统一,有条件的地区根据本地区教育水平编制教材也没什么不好。
就说英语吧,某民办学校初二暑假要求。
师大二附中初三开始上复变函数。
和外地学生最大差距不是在你做了多难的数学题,而是上海学生的眼界格局。
从提问来看,题主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不是很了解。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依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自编教材只要是经国家审定准许发行的,各地中小学均可选用。图书市场众多版本的教材,只有选择的多样性,不存在全国统一指定的唯一性。无论是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沪教版,湘教版,鲁教版等,都是供全国各地中小学选用,不存在全国统一指定版本。当然,这种情况是自2001年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才出现的新情况,这是一个好事情!
课改前,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的单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全国中小学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教版的,俗称统编教材。这一现象在课改史上被称为“一纲一本”。即一部教学大纲,一本统编教材。
课改后,《教学大纲》退出 历史 舞台,国家颁布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纲多本“成为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之一,即一部《课程标准》,多种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供各地选用。这样就出现全国各地中小学选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的情况。据笔者粗略统计,目前全国中小学各科使用的教材版本至少十种以上。各版本的教材侧重点,知识结构编排的顺序,习题安排等不尽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这些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经国家审定准许发行的,所以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合适本地之分。
《国家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根据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7日教育部令第11号发布)《总则》第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特别是适合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教材。
很巧我家孩子在上海读小学一年级,语文确实是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用的,数学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英语是牛津上海版,都是上海本地教材。孩子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英语有两个老师教,一个是本土老师,一周两节课,一个是外教,一周一节课,学的主要是英式英语,不像我们以前以美式英语为主。本土老师教的我想是为了打基础应付考试吧,外教的英语课应该是练习标准发音的。数学个人感觉上海用的比人教版的要简单些。至于利弊也不好说,对于外地在沪借读的学生将来要回户籍地中高考的会有点影响,对于本地学生则影响不大了。下面几张图一是上海一年级下学期英语目录,一是上海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目录,给大家参考看看。
‘柒’ 上海高中新教材呼之欲出,究竟难度如何新在哪里
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中,除了考试科目和填报志愿发生变化之外,学生迎来了新课本。2020年上海高中新教材呼之欲出,这本教材有何魔力?是不是比往年内容都要难? 课本中有哪些新东西?
我们通过各大新闻已经了解到五个省份已经使用了全新课本。这三个发生巨大变化学科为语文,历史和思想政治。语文课本中一共收入了67首古诗,占据了高中语文课本49.3%。高中课本中明确指出要背诵篇目高达20篇,如果除以三,每一年学生要背诵6到7首古诗或者文言文。
这两年演讲稿多次出现在高考作文中,这也说明高中教育已经不满足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成适应社会与大学的内容。不知你们对高考新课本有什么意见?我认为新高考出现了新内容难度适当增加,会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
‘捌’ 语文课本改了很多次,那些专家是怎么想的
根据中国青年每日报告,自去年9月1日义务教育阶段的三个科目以来,相关教科书被投入使用,与教科书有关的讨论来到了这一点,并没有中断。例如,“魏清,霍在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了”“为什么小学的一年级学习学会学习学习后学习,”古代诗意网络是较小学生的负担“..
最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编制的许多专家都收到了中国青年每日的专访人·中清网上记者,而问答,引导人们对教材有更合理的思考。
‘玖’ 如何看待上海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全部古诗
其实是我们教育方法有问题,老师动不动就让学生阐述诗句的白话意思,以及语法结构,这完全破坏了古诗的美感,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厌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