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初中语文如何处理好预设

初中语文如何处理好预设

发布时间:2022-02-15 19:27:42

Ⅰ 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一、精心“预设”
    1、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这样的预设既不违背教材的理念,也能够很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生成”留白。传统的预设中,教师为了追求课的“完美”,甚至会设计好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并且在上课过程中决不容许“节外生枝”。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很少用心、耐心地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而是一味地把学生的回答生拉硬扯到预设的答案上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教师备课时构建的是“直线型”教学方案,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因此,预设要有弹性,要适当“留白”。
二、理智“生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面对课堂上的提问,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预设之外的“生成”是必然的。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预设,随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设方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活性的实施方案。正确地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不仅不会偏离教学目标,反而能为之前的预设增添光彩

Ⅱ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预设的必要性
预设,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心备课,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千方百计地备好课,设计许多精彩的环节,甚至查阅很多的资料。我们通常预设的内容包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学目标,从这不然看出,做好预设对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都是非常重要的。
2、生成的必然性
所谓生成,就是课堂中,学生对文本的内在理解以及提出的质疑。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想象到课堂当中所发生的一切。新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是一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它不仅仅是一种阅读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阅读后再创造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主动性的创造过程,因而学生的生成是必然存在的。
3、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预设体现的是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可见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Ⅲ 初中语文怎么教

2019洪老师初中春季班(11G完结高清视频)网络网盘

链接:

提取码: 5j3a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Ⅳ 如何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就像布鲁姆说的:“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几种策略的实施作以下探讨:
一、重塑师生关系,保进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由此可见,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为课堂生成制造空间,从而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会有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才能不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二、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充分预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备之仗,成功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深挖教材内容,进行充分预设,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三、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特别是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不求老师一厢情愿、滴水不漏式的预设,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
四、积累教育智慧,驾驭实施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这时教师怎样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呢?除了善于倾听,教师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课堂的生成,从而与精彩相约于课堂。教育智慧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综述以上,我们知道: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课堂上,只要教师能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那么,我们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Ⅳ 浅谈怎样备好初中语文课

怎样上好初中语文课?这个问题对语文教师而言,我想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研究、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素质——“备、说、讲、评、辅、批、改”综合能力的展示;更是一个立志于三尺讲台,“衣带渐宽终不悔”忘我追求的写照。我以为要上好初中语文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着眼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应依据学习者不同年龄的身体和心理特征,确定好“三维目标”,理清重点、难点。其次就是“三维目标”的落实,这是一节好课的关键。只有三维目标落实的有效、合理、到位,教学目标才能达成,学生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如在《背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纠错,让学生自主正音。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赏析、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及塑造的方法,体味深厚而动人父子之情,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第二、着眼于“多媒体”的合理应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引进了课堂教学,这大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我认为只有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执教《沁园春.雪》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首词的优美意境,我借助课件(音频)配乐词朗诵和(视频)傅抱石以本词为素材绘制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给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其想象力,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银装素裹的北国之中,充分的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词人豪情壮志。
第三、着眼于“教育资源”的储备
新课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生动活泼、血肉丰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而要靠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只有“教育资源”的储备丰厚,教师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才能合理的设计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血肉丰满。在教学《老王》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能真正的同情、关爱、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我从自己的资源库里,调出了四张反映弱势群体不幸生活遭遇的图片(网络上下载的),用投影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总有幸运与不幸,面对那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面对不幸者的遭遇,学生们畅所欲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第四、着眼于将“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教学的质量在课堂,课堂的质量在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的目的在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储备,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获取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生长智慧,创造奇迹。在采用学案,教学《陋室铭》时我于探究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设计了五个问题: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引出的?2.作者是如何描写陋室环境的?3.找出陋室不陋的句子,并概括陋室主人交往和生活的特点。4.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5.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托何物?言何志?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梳理,然后全班交流,最终完成了预设目标。这样做既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五、着眼于“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就是要把“大语文”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贯穿于学语文的始终。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是语文的老师,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冲破课堂的牢笼,融入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继承发展,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我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如调查街道两旁店铺招牌的书写是否规范?广告用语是否合理?去长者家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到农场、工厂、矿山参观学习,收集他们在工作中喜、怒、哀、乐的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总之,要上好初中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诸多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必须为了“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必须有献身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执着追求。

Ⅵ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上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上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答: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精心预设,感受愉悦
1、用动态预设,作为“互动生成”诱因。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很多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都要做到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时的、真实的和灵活的,课堂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动态生成。这一过程在保证教学大方向的前提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既体现了预设的弹性,又让学生有生成中感受到了思考的愉悦。
2、整合多元预设,呈现“互动生成”灵性。教学的目标如何才能具体化?各维度和各层次的目标如何才能随着教学进程逐一达成?教学内容应怎样呈现?教学流程要如何设计?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必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教学预设时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性的。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却是直面真实的教学,故教师必须根据师生在课堂中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教师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整合性,使生成富有灵性,方能彰显师生智慧。
这样的课堂,可能学生的有些质疑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只要教师在课前认真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以生为本,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多元化的预设就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适时关注课堂生成的灵性,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当然这样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
二、动态生成,感受“逾越”
1、创设环境,准备“逾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愉快的,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能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2、引导感悟,实现“逾越”。动态资源生成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依据的教学新情景,是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的知识在建构中迁移,能力在迁移中发展,人格在发展中完善,更要时时挖掘动态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抱文本,超越文本,返归自我,超越自我,实现逾越。
3、智慧提升,享受“逾越”。“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教师要做好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的准备,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辨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做出教学决策:是否有用?何时使用?怎样使用?继而确认资源特点,取其精义,并将之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层层追问,不断促进学生思考,同时,抓住那些闪光的火花,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学生的学习智慧不断攀升。最终让学生在体会成就感时,享受到思考带来的愉悦。
总而言之,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故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Ⅶ 如何处理好初中数学预设与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预设,也要注重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增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把平时的观察、思考记下来,并做归类、比较、反思、推断与联想。从而使自己的应变举措与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对课堂突发事件能妥善处理,使生成的新资源能为教学服务。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策略:1.顺势引导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生成需要教师顺势引导,点燃智慧的火花。由于教学时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准备的教案,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也许它将会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2.捕捉误区教学过程是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共同构成的。教师要在课堂对话中及时发现学生认知的误区,将其变成教学的切入点和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情境体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这比生硬的讲解要奏效得多。课堂教学应当允许学生犯错,错误往往也会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有珍视并合理开发日常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给学生“知错”和“纠错”的机会,才能化“错”为“对”,激活教学,引领学生走向创造和成功。3.乘胜追击成功的课堂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学生进入课堂前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形成许多新的问题,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去探索。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次次被点燃,它将激励学生将课堂的探究延伸到课下,为学生注入不竭的动力。4.研究学生教师要时刻思考课堂上学生究竟需要什么问题。学生一看就会的,就不需要再去教,也不需要再此处设计探究活动;学生稍加思考就能悟透的,更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学生感觉陌生和有难度的,教师要讲清讲透,能应对课堂生成。为此,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自主探究,从而将知识真正内化吸收,进而转化成一种能力。5.以疑促思“生成”源于学生的大胆质疑。教学应在挖掘教材内涵和实施扩展外延中让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并采用相关策略引导学生释疑、解疑,实现动态生成。教师利用学生的疑问这“现场资源”促进“现场生成”。学生在于文本、教师的互动中,扩展了思维的空间,有效地提升了语言感悟、表达以及情感等方面能力,课堂也因此成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园。

Ⅷ 语文教材怎样处理好

师院 李静在语文教学指导当中,发现教师上不好课的根本问题不是出在驾驭课堂上,而是出在教材处理上,不够得当。教师们在备课时,考虑了很多,把教参所提供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生怕有一点给学生遗漏。以至于一节课上下来,很费劲。却不一定能使学生训练到位。听过许多随堂课,与特级教师的观摩课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一堂好课,成功的基础与教材处理的得当与否是分不开的。普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高考这根指挥棒与教学艺术之间的度不敢妄自菲薄,也就不敢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文体、内容等特点上出发去处理教材;更不要说根据当代学生的思想实际、发展水平去大胆地裁汰教材,有选择性地为己所用了。教育前辈叶老说得好:教材是个例子。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摆在21世纪教师面前,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落实,就会有如瓶颈,阻碍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能处理好教材,不能用好教材,教学就会犹如一张网、一团麻,是很难做到纲举而目张的。 现以浙江版教材为例,将教学指导实践中发现的教材教例处理问题,加以比较、分析、说明,希望对教师们的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 1、处理教材要找到能落实目标的语言点上 浙江版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第八册第四单元《春天的雨点》。有位老师大胆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找出主要人物后,自由上黑板写自己对人物的突出感受。学生从自己的认知年龄出发,都积极地跑上来,板书了自己对达丽玛这名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心理认识。如"后悔"、"伤心"、"出神"等词语。教师只好顺着学生的思路去讲"学生--达丽玛"。结果冲淡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偏离了这堂课的主旨。本来,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敏锐地应用教学机智及时加以引导,也可以使学生关注的热点转移到教师乌汉娜对学生的关心上,但是由于教师缺乏这种教学机智,也没有很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加之教学时间安排也不允许,就使一堂课因开放,而无法收拢。使这堂课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不得要领地结束了。课后,大家一块分析,认为要找到这一段教材的点,才好落实教学重难点。最后落实到语言点上,选取这一段中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细心的关键性句子: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中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从这句话的体会、指导中,就能使学生发现老师工作的细致和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这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去讨论:教师为什么能从42双眼睛中发现这一双眼睛走神?学生就会从老师工作认真、细致的角度去展联想。从而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这份关心。回想以往写教师的文章大多不出新意,原因就是作为孩子,他还无法体会教师工作细节中所蕴含的这份关心和爱护。更不要说表达了。现在通过落实这个语言点,通过想象,学生就能讲出教师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关爱。选准语言点作为教材处理的突破口和教学目标的落实点,可谓是纲举而目张。上全校公开课时,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上课上得扎实、轻松,实效,而且脉络明晰。 2、处理古诗要还原古诗的意境 在理解《春晓》这首诗的诗意时,教师按照教参书上一句一句所注解的意思讲给学生,结果,学生是越听越糊涂。怎么也想不明白:诗人睡得天亮都不知道,第三句却知道昨夜又刮风又下雨?其实,诗人在做诗时,是在特定情境下有所观有所感而做诗的。诗是意境的精华凝炼而成。所以在理解古诗时,要加以还原当时的情境,才能透彻完整地理解诗意。《春晓》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过渡理解顺序,应该是"一二四三"理解法。即:诗人听到鸟鸣才醒来,支开窗棂一看,呀,地上落满了花瓣。这才想起昨夜又刮风又下雨,自己睡得那么沉,都不知道。这样,通过诗的意境还原,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首古诗了。 3、品读散文要抓体现散文特点的语段来指导理解 《五月的青岛》是浙教版初中三年级第三单元文体鉴赏中一篇看似平淡而实质绚烂、有深意的大家手笔散文。篇幅虽不长,却有一定鉴赏难度。文章后面附有赏析文--《精巧、壮阔、优美》。"结构的精巧"和"语言的优美"好理解。但"意境的壮阔"不要说对学生就是对教师来说也是有一定理解难度的。如果参照附文泛泛而讲,必不能使学生信服;或者参考教参上所说,从理解两个"春深似海"的不同含义入手来处理教材中的这个难点,结果学生学得似是而非,仍然不能求得甚解。后来,大家在商讨过程中发现抓体现散文这个特点的语句来指导更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始得豁然开朗。摒弃了许多驳杂的思考,而选取指导朗读和分析那句"绿,鲜绿、浅绿、深绿……"剖析它意境的三个特点:绿、动、远。使学生体会到这种意境所特有的魅力。 4、新闻体裁处理三句话 浙江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新闻两篇》。有位教师在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时,对教材作了这样的处理:为了让学生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教师几乎把它处理成了历史课。使人感到教得很吃力,一节课就讲了一篇新闻。而意想不到的是,学生对板书的几条新闻写作特点仍不能很好地理解。新闻作为了解社会的重要文体手段,必须让当代学生学会阅读新闻文体。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因出发点不同,所选取的处理点也会不同。后来,这位教师再上这两篇新闻时,改从文体出发,处理教材。采取三句话处理法:第一句话是,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新闻?第二句话是,谁能用几句话说出这篇新闻?第三句话是,谁能用一段话来说这篇新闻?结果学生很轻松地就找到这篇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分别就是用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来报导这篇新闻内容的。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新闻格式。接着,教师又让同学们利用这种方法自己自学第二篇新闻。学生学习效果很好。而且,加大了课堂容量。 4、童话一字处理法 浙江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二单元童话《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但内容通俗易懂。怎样学这篇童话呢?老师们如果按教参上理出的线索去教学这篇课文,恐怕理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都要老半天。在处理教材时,有位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法,让学生用一个字把这篇童话概括出来。而且要讲讲理由。学生们发挥自己所能,一下子写了十几个字来概括这篇童话的内容。教师用排除法让学生讨论哪个字概括得不够全面。通过比较然后圈掉。最后选了"骗"这个字。整堂课教师没有说什么,学生们在积极的讨论、比较中理解了全文。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5、哲理散文以"理"论理 浙江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哲理性记叙散文。课后第三题有两句话要求回答问题。如果按照书上的问题设计去讲,很生硬,而且也没什么味道。如果可以从前后两句中的"啜泣"入手处理教材,就会很好地抓住优秀的语言去品读。让学生思考两个啜泣。为什么不用哭?而用啜泣?而且啜泣后总是有所发现。这就说明啜泣是伴随着思考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挖掘出作者第一次啜泣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和第二次啜泣时的重大发现。再如,高级中学一年级课本第三单元《黄鹂》是孙犁的一篇哲理散文。篇幅不长,四次记述黄鹂出现的场景。在处理教材时,教师通过哲理中的"极致"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次的环境让黄鹂的美得到充分的展现。然后又让学生找出反之的情况,让学生从对比中得出环境对事物极致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位特级教师在评价一堂好课时曾说道,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能够做到三点:一是流畅。指思路要清,能够从教材大局整体感知,然后重点突破。敲打精彩句式、句段,语言片段。过渡语言设计好,如波浪推进。二是积累。对语言片段作训练,有意识地加强语言的指导积累。三是感悟。目前语文教学让学生感悟内容的多,而感悟语言的少。应加强对语言的感悟指导,以讲助读,通过诵读,读出语速、语调、语气,培养语言的读、悟能力。古人诵读,其实就是积累语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有位老师上《白杨礼赞》这篇课文,就能够根据文体特点大胆处理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教参。他先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作者赞美了什么样的白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讲,板书白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三美":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然后分别找到课文中表现这"三美"的句、段加以三层次的诵读:练读、悟读、品读。每一种读法,教师都加以声情并茂的指导。正音、正气、正情。引导学生体会精妙动词的美,实质上就是在指导学生悟读。接下去让学生品读层次,自己体会,自己说美,自己感受怎样读才能读出了这种强烈的感情?最后,教师小结。这样通过练读句式美,悟读用词美,品读语段层次美、情感美、意境美,使语文教学,语言训练,思维训练落到了实处;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通过以上教材教学处理比较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老师们以启发。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想想教材整体,少想点应试肢解;多想想语言学用,少想点内容串讲;多想想思维训练,少想点一问一答;多和学生探究,而不是倾《教参》所有,一味灌输。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如何处理好预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