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五项是什么

语文五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22 19:36:04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举个例子吧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课文所处的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二是学习写日记。该课文是张秋生先生的作品,作者从儿童视角描写了秋天雨后水泥道上的发现,赞美了秋天,赞美了大自然。在课后练习题中,编者安排了五项内容。一是六个要求认读的字,十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二是“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三是“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四是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五是阅读链接,阅读汪曾祺的《自报家门》片段。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中,第二至第四项是对应单元语文要素的,第一项是每篇精读课文都会安排的学习任务。这几个方面的学习任务,都离不开阅读这一基本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该课,基本的路径是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提高审美品位的过程。由此看来,为语文要素而语文要素的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将其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在阅读实践中习得。
基于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解读以及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规律的认识,本课教学可设计安排几项教学活动。一是根据自学要求,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自学,学生能读通课文,对秋天的美、自然的美以及语言的美有所感触;能够认读、理解以及正确书写生字词,发现自己阅读中的疑问,标画出难懂的词语。二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有效的阅读学习对话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学收获。根据课文朗读情况,对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订正。借助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对字音、字形、字义等进行有意义的指导,让学生获得规律性的字词知识,如通过“明朗”一词的理解,梳理出可用查字词典、结合上下文、借助词素意思、换近义词等方法,为理解难懂的词语做好方法的铺垫。引导学生聚焦课文重点段落,与文本、作者、编者对话,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体会语言文字之美,以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之美。
细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会发现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
这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准确表达了作者的观察成果,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美以及对自然美的赞颂之情。阅读这三个自然段,能完成课后除生字外的其他学习任务;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都集中在这三个段落,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
该教学活动,可以从学生难懂的词语切入,将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之美融为一体。学生自学难懂的词语之后,一般会提出对“熨帖”和“凌乱”两个词语意思的疑问。“熨帖”一词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读懂,所以对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熨帖”,要让学生阅读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并抓住“紧紧地粘在”“平展地粘在”思考想象,就能够理解什么是“熨帖”了。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再回到这三个自然段,反复朗读感悟,将大脑中形成的多彩的梧桐落叶平整地铺满路面的画面读出来。“凌乱”与“明朗”构词方式相同,构成双音节词的两个字意思一致,可用借助词素意思理解的方法理解。运用该方法理解“凌乱”,那就是“乱”上加“乱”,非常乱。这与课文的描写“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产生了冲突。这便创设了最佳的教学引导机会。当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会发现这里的“凌乱”,其实是一种不规则的美,即自然之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补充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之美,如蓝天上的白云、连绵起伏的山峦、一群飞翔的海鸥等图片,让学生欣赏,整合自己的认识,感受作者所描绘的自然之美。通过“凌乱”这个难懂词语的理解,与文本以及作者有了深刻的对话,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学生与文本有了这样的深度对话,再来朗读课文这三个自然段,情绪、情感会更加饱满。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感情只是完成了第一个层次的对话,教师当然还要从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到语言文字中,领悟作者的表达特点。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点段落的阅读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经验。如作者观察秋天雨后早晨水泥道上的梧桐落叶,注意到了落叶的形状、颜色、光泽,还注意到了整条水泥道铺满梧桐树叶的样子,既关注细节,又不忽略整体;在语言描写上,作者更是善用叠词与比喻,从数量到形状,从颜色到光亮,节奏有缓有急,写得形象逼真。这些都要引导学生感悟。从语言表达角度进行再一次阅读,再一次与文本以及作者对话,不论是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还是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学生都会增加更多的情感。此时,教师将音乐、画面引入,再配上恰当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秋天雨后的早晨,带到了落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上,那情景是美的,那朗读课文的声音是富有诗意的。
第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是将阅读链接的内容引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梳理出张秋生与汪曾祺在写作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相同点是两位作者对写作对象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表达生动准确。不同点是一个写的是自然景观,一个写的是人文景观。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课后小练笔题目,让学生完成。因为前面有深刻有效的文本对话,小练笔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⑵ 语文教学中的“五个一”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把自己定位于普通学生,站在普通学生的角度感受教师的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老师的讲解太多了,以至于学生没有一点思考的时间,似乎也根本用不着思考。这样的教学对于应试来说,也许能起一时之效能,提高学生的分数,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习惯来说,绝对起不到任何作用。我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能让语文悄无声息的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何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我尝试着开展了“五个一”。

所谓“五个一”,是学生的五项常规性语文作业,即“每日一词”“每日一句”“每日一话”“每日一篇”“每周一首”。为做好这些活动,我在班内招聘了几位小助手:“成语小助手”“古文小助手”“心里话小助手”“古诗小助手”等。具体活动由小助手安排,包括选材、检查、验收以及阶段性展示等环节,这样的安排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每日一词”,是让学生每日在积累本上积累一个成语。对于初中生来说积累成语,不能仅仅是记下这个成语,还要求学生了解成语的来历,并给家长讲解这一成语。班级在一段时间内召开成语故事赛或接龙赛,让学习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以此提高学生积累词语的积极性。

“每日一句”,是让学生每天积累一句经典名言(可分期进行《论语》《道德经》等经典名着的积累)。这句经典名言由“古文小助手”书写在黑板右侧,小助手必须对所写名言彻底理解并能背诵默写,还要在语文课前上台讲解这句名言。讲解时要做到字字落实,不仅能讲解,还要能够对同学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当场解答。小助手讲解完毕,全班同学在没有疑问的情况下,大声朗读三遍。每天一句名言的积累,至少能起到两个作用:其一,全班学生每天都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二,培养了“古文小助手”对古文的研究能力,因为表面上他每天只给学生讲解一句古文,其实背后他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如果整个初中都能这样坚持下来,孩子生命的厚度会增加,思想的深度会丰厚。

“每日一话”是让学生每日在“心里话本”上说说心里话。表面上看这是日记单,只是一个名字的改动,就使得这个本子温存起来。从心里话中,老师可了解班级最新动态,以及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每周一,我都要认真翻阅上周的日记,只要学生用心写,不管文字是精细还是粗略,不管内容是心存温暖还是满怀怨气,不管思想是偏激还是平和,我都会认真阅读,之后谈看法、提建议。这样,心里话本就成了我们通往彼此心灵的一个通道。在长期说心里话的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感受到原来写作是这么容易,只要拿起笔写自己心灵中最真实的东西就可以了,写作原来是不需要太多的雕琢和修饰的。

“每日一篇”,既让学生每日写完作业后阅读一篇优美文章。总觉得语文教师有一项重要使命: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喜欢读书,让学生热爱读书,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是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让学生养成每天不读书就睡不着觉的习惯。至于在读书中能了解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才能,至于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有所吸纳,才能有所推脱等等,我觉得和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重要性比起来都不可同日而语。

“每周一首”,既让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古诗由“古诗小助手”选择,于每周五抄到黑板上,并给学生讲解诗情诗意,学生周日背诵。以往老师也常常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但往往出现学生周日背得非常熟练,老师周一检查之后就再也不管不问,时间一长学生慢慢就忘记的情况。其实,这种做法是极不科学的,而且造成了极大浪费。因为学生最初知识一时记忆,事后缺少了巩固记忆,很容易出现遗忘现象,长期的大量遗忘,就造成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每天上课前让“古诗小助手”带领全班同学通过齐背的方式加深记忆,每日背诵一遍,一周下来,学生对本周的这首古诗已经烂熟于心,形成了长期记忆。“古诗小助手”每周五针对上周抄的古诗进行全班默写验收,至此,这首古诗的背诵圆满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年级举行古诗背诵赛进行阶段性验收总结。

语文是门艺术,可是,这门艺术是有内涵的、低调的、不善张扬的。它不像音乐引诱着你的耳朵,也不想美术炫耀着你的眼睛,但他只有独特的芳香和魅力。如何能让学生嗅到文字的芳香,触到文字的温度,是语文老师不可不思考不可不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点收获:语文教学是一门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嗅到文字的芳香,触到文字的温度,是语文老师不可不思考不可不着手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课堂之外,开展多样活动,让语文悄无声息地走进学生的生活。

⑶ 预习古诗词五项是哪五项

一、浏览“阅读提示”。
注意提取“阅读提示”中的信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在结构、体例和形式上都有诸多创新,其中在每一课的正文前设计一小段阅读提示,可谓匠心独运,是这诸多创新中的一个亮点。“阅读提示”用语不多,大都三、五句话,但每段都是编者根据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精心安排。或创设情境,或勾勒线索,或用设问点出全课的重点,或提出问题引发探究。课前“阅读提示”栏目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教科书的距离,使教材变的生动、有趣。学习古诗词之前,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 此栏目,并准确提炼出阅读提示中的有用信息。如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一诗的引言,看过后可以知道本诗的主题是诉说离情;看过晏殊《浣溪沙》一诗的阅读提示,可知此诗是伤春感时之作;看了《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的阅读提示,就能明白该诗的大体意思,为诗文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看懂“文题”。
注意从文题中推测、预知、理解古诗词的大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题直接点明了诗词的中心及内容,有的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赵翼的《论诗》,从文题一眼便知,此诗是谈论诗文的;张养浩的《潼关怀古》,是作者以潼关的历史作为线索,怀古伤今的诗作;曹操的《龟虽寿》一诗,文题中的一个“虽”字,不看内容就可知道,已经定下了感伤时间易逝、人生不能常在的感情基调。
三、了解“环境”。
包括作家的生活环境、心理环境。注意了解作家的心路历程即长时间形成的心理环境、经历。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即当前的境遇、背景。作者及背景知识是学生须了解的。这些是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础,学习古诗词的切入点。没有这些资料,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写作时的感受。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生平经历及背景资料,可以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的创作实际上是诗人的经历感受、思想情感的表现,每一首诗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学习李煜的《相见欢》时,让导学生了解李煜的经历,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古诗词的学习,应引导学生查阅作者的经历,如果我们不了解李清照南渡后的人生经历,就不能理解《武陵春》中词人那“载不动”的“许多愁”的真切。了解一下唐末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对理解《石壕吏》中所反映的百姓愁苦是有帮助的。
四、读懂“注释”。
注意浏览注释中理解词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注释,有的介绍课文出处、作者、写作背景。有的课文对题目的注释,有的对词语注音、解释。有的是课外知识性补充注释。注释,是学生自读课文的重要凭借。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利用课文的注释来通读诗文,初步感知诗文,大致理解诗词促使学生认真地去探究思考,从而领会理解课文内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释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课文课堂上的工具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落实词语、拓展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巧妙得当地运用这些注释,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帮助。
五、展现“画面”。
根据诗文展现的想象诗文大意。有不少的诗文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画面感,读了这样的诗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浮现,让人仅仅是一看字表,就能在脑海里勾画出或沉郁、或华丽、或清俊、或灵动的画面,很是神奇。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意的感知和理解,动笔创作一幅画,把文中内容转变成一幅幅画面。 让学生根据诗意,自由,随意地涂画,在诗画中见景生情,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理解,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古诗的内容。如杜甫的《绝句》不仅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学习此诗时让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在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把浓浓的诗情画意,在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生命活力尽情释放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不仅使孩子明白诗意,而且通过绘画赏画训练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学生在弄懂大意后,发挥想象力描绘诗中所展示的图画。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所展示的画面用图表示出来,使句意明了直观,熟记于心,印象深刻。
六、再现“意境”。
根据诗文中的意境去理解作者的心境。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它亲切可感。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⑷ 中考中,五个小项是指的哪5科

你好,祝中考中五个小项指的是
理化生政史。这五个科目他们的分数满分都是70或者是50分,所以叫他们是小科

⑸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设计

一、 教材简析

这个语文园地共有五项内容,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记句和读儿歌。第一课时完成前3部分:“我会认”、“我会读”、“比比写写”。通过“我会认”中复习同偏旁的字,让学生用归类认读的方式加深记忆。“我会读”,是通过读了词语练习,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生字,积累词语。“比比写写”是引导学生仔细辨认,把字看清楚。“读读说说”则是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我会读”是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 设计理念

1、 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性,让学生在读中学,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2、 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

3、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健康地发展。

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 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 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四、 课前准备: 挂图、苹果图、苹果、小黑板。

第1课时

一、 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语文园地”去玩几个有趣的游戏。

二、 我会认

1、 小朋友,你们瞧,小兔、小猴、小狗正忙着摘苹果呢!我们一起去帮他们摘,好么?

2、 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贴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三种苹果背面贴着带有“ 亻、口、言”的字,在苹果树的下面贴出分别写着“亻、口、言”的三个筐)。树上的苹果可真多,我们赶快去帮他们吧。

A.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台来摘苹果?并把它贴到相应的筐上。

B. 当一当小老师带大家认一认这字。

C. 找出三组字各组的字形特点(小组读——全班读)

3、 扩展练习:这棵树还会长出哪些苹果?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鼓励在生活中识字。

三、 我会读

1. 刚才我们帮小动物摘了苹果,它们可感谢大家了,还非要送了大家一些苹果。

2. 出示装苹果的筐(筐里装满了苹果,正面写上词语)

A、 我们来看一看它们送给我们的苹果吧(学生自由练读)

B、 合作读:你能跟你的小伙伴说说都有哪些苹果吗?

C、 个别读:现在我要把这些苹果送出去了,只要你能读准它,就能得到它哦。

4、 扩展练习:你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吗?

四、 比比写写

1、 小黑板出示六组形近字,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认一认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A、 自由练读

B、 汇报(这些字长得都很像)

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识记。

2、 指导书写

A、写字前,你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握笔、写字姿势;把字写的端正、整洁。)

B、把你认为最美的字给你的小伙伴展示一下。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 读句说句比赛

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到语文园地里痛快地玩了一节课。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到语文园地参加两项比赛吧!

1、 指导读句子

A、 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B、 指名读。

2、 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呢?

A、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B、 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3、 说句子比赛

A、 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B、 汇报并比赛

C、 评议:“吗、呢、吧”是否用得准确,说话时否体现出问问的语气。

D、 鼓励说得不理想的学生再试一次。

二、 我会读(朗读比赛)

1、 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2、 交流感受:听了朗读,你好象看见了什么?

3、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不会读、读不好的字。

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难,互帮互学。

5、 指名读,评议。

6、 教师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站、躺、凉、肥、才”五个字及多音字“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与白云交流的语气。

7、 朗读比赛(个别比——男女赛读)

8、 扩展练习: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成群的小白羊,有时又像什么呢?

⑹ 语文教师五项技能才艺展示有哪些

朗读展示、粉笔书写展示、才艺展示、课堂教学教学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辩

⑺ 高中语文劝学的知识点

《劝学》这篇 文章 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 方法 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语文劝学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劝学的知识

一、文言五项

【通假字】

𫐓以为轮:“𫐓”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古今异义】

𫐓以为轮

古:把……做成;

今:认为

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的刀类;

今:金钱,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泛地学习;

今:学识渊博

古:检验;

今:探究并领会

假舆马者

古:凭借;

今:与“真”相对

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

今:泛指河流

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

今:阴间

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

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寄身;

今:托付

蟹六跪而二鳌

古:腿,蟹腿

今:跪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

下:向下

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非利足也

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足利,使……走得快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 游泳

动词的使动用法

1、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𫐓:动词的使动 使…弯曲

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专一)

【一词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表从所,可译为“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

善假于物也:对, 向。

受制于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

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劝学》 读后感

在今天,我在古诗积累本上学了一首文言文《劝学》,在这首诗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真谛,体会到了从前没有过的学习乐趣和收获。

在《劝学》中我知道了学习不可以停止,人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整日思索,不如学习片刻收获更大。一些人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更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积细流,就不可能形成江海。人的成功在于永不停止,永不放弃。有些人很专一,看定了一件事一定要完成。有些人总是不务正业,没有任何东西,这就是因为他(她)浮躁的缘故。

《劝学》让我体会到要不断的学习,一个题不会,要永不放弃,直到把这个题弄会为止。

有很多同学读完《劝学》后都不断感叹这首文言文。我觉得同学们在学完这首文言文之后那种“大懒虫”要抓紧赶上那些好同学去,而好同学呢,则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俗话说“学无止境”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劝学课文主旨

这篇文章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高中语文劝学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的知识点

★ 高中语文《劝学》文言知识点汇总

★ 劝学知识点

★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

★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功纳

★ 语文劝学知识点归纳

★ 劝学高中课文原文知识点

⑻ 如何把握识字与写字目标

我们民族的汉字源远流长,它集音、形、义于一体,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主要是通过汉字传承下来的,可以说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个常用方块字是那么的奇妙,一个字可以多音多义,多个字可以同义或近义……可以说识字、写字的过程,就是吸收民族文化的过程,提高文化品位的过程。那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亲近母语,热爱汉字成为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识字写字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我们的视野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改革创新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方法,切实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整体效率。

小学阶段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的新理念,是改革创新识字教学策略方法、增强识字教学效率的前提。课程标准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识字写字教学思路,总目标要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并根据特点对每个学段都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横向来看,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目的,过去我们只关注“知识和能力”一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显得更加全面。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

阅读全文

与语文五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