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确定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教法,这是文本教学的基本常识。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众多教师都习惯用一种套路去教所有的课文,既违背了文本体式的内在规定性,又违背了文体学习的内在规律,使教学高耗而低效。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倡导这样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依据学段的不同要求,遵照文体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本文试着粗浅地谈淡第三学段不同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
叙事性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叙事者,讲故事也。叙事就是用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表现一件或者一系列真实或者虚构的事件。我以为,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一般地说,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或叙事写人,或叙事抒情,或叙事寓理。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由此可知,叙事性作品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读懂课文内容,概括事件梗概,了解表达顺序;二是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三是学习表达方法,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而不那样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的叙事性作品主要包括童话、散文、小说、剧本、叙事性文言文等。即使它们都归人叙事性作品,教学中也应该体现其个性。
(一)童话教学策略。
所谓童话,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按照内心愿望或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教学童话类课文重点要关注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童话的结构完整而规律,情节离奇而曲折。整体把握,有利于了解发展线索,有利于概括主要内容,有利于把握思想内涵,有利于领悟叙事技巧。
2.引发想象。“幻想性…虚拟性”是童话的核心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想象,想象能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多样训练。儿童审美经验不足,对童话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学中要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第三学段童话教学中除了表演、续编、配画等训练以外,应该重在设计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
(二)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语言精练、文采隽永;它情思飞扬,意境深邃;它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又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教学散文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理清文脉。散文结构上形散而神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到散文中那根巧妙勾连一大堆看似散乱材料的“思想红线”,它是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美。
2.品味语言。散文语言大多凝练传神,新颖隽永,最值得学生揣摩,教师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揣摩把握其精髓,咀嚼其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表现力;带领学生沉潜于文本语言中,品读一字一词一句的生命,感受散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咀嚼出散文的语言美。
3.感受意境。散文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本文来自于www.JyQKw.cOm]和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生活图景相交融而熔铸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要读懂散文,就要带领学生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中,欣赏散文的意境美。
(三)小说教学策略。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教学小说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分析故事情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类课文大多是长篇小说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甚至节选内容就如一篇小小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搞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揭示上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最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描写,而描写又可分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即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那些以他人的言行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即侧面烘托)。教学中须抓住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体会小说的主题。
3.分析环境描写。这里所谓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性格、思想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制约。教学时须指导学生分析环境,从中了解环境与人物、主题的密切关系。
(四)叙事性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也叫古文。教学文言文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读通全文。难读难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把课文读顺,激发学习欲望,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内容。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启发思维,感悟内涵。
3.品味语言。文言文语言凝练、形象,言简意赅,或饱含着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或阐发发人深思的哲理,凝聚了作者锤炼语言的艺术匠心。教学中,辨析、品味关键性语言,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又是学.习语言技巧的活动。
4.熟读成诵。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多积淀一些经典文言,对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教学时,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实现“读…背”并举,既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五)剧本教学策略。
剧本是一种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文学体裁。剧本的主要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教学剧本类课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剧本大意。剧本是通过对话来推进情节的。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熟悉剧本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矛盾冲突和剧中人物。
2.感受人物形象。剧本也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的。教学中须循着剧情的发展,抓住人物对话,注意旁白语言,分析人物语言在人物之间构成的矛盾冲突,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演一演。儿童天生好动,善于模仿。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剧本,让学生沉醉于剧中情节的丰富,享受着剧中语言的魅力,悲喜着剧中人物的悲喜,从而喜欢并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二、诗歌的教学策略
诗歌是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诗歌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知,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二是体会诗人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感染;三是熟读成诵。这样的教学遵循了诗歌阅读由“言”及“象”,由“象”及“境”,由“境”悟“意”的过程。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的诗歌主要包括新诗和古诗等。
(一)新诗教学策略。
新诗,又称新体诗、自由诗。首先它是诗,因此它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其次是“新”,时间上它兴起于“五四”时期,与传统的古诗有所区别。教学新诗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读中揣其义。有些诗句,单靠讲析是可以让学生明白的,但是,要切身体验到某些词句的深层含义,须反复体味、诵读才行。
2.读中摹其情。我们在诵读中要引导学生用个体生命与诗文进行心灵的交流,在读中反复地揣摩、体会,最后让学生通过诵读把自己与诗人的心灵在碰撞刹那的体验表达出来,这样才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
3.诵中熟其文。熟读成诵,积累运用。反复的朗读、用心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取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古诗教学策略。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教学古诗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会意。理解古诗,重在突破那些学生感到生疏,古今意义有别、词序颠倒和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扩、留、补、换、调、嚼、连。
2.入境。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3.悟情。诗重想象,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才能人境悟情。诗也重诵读,在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才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三、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小学阶段应了解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四种。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由此可知,说明性文章教学的基本策略如下:
1.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
2.抓住事物特点。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着的位置,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到这些句子就能了解网络知识。
3.了解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了解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的重点。
4.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理清了说明顺序,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看清事物的特征,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四、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是以不同的方式来组织材料,需要读者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进入文本并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常见的类型有:目录、索引、图形、图示、地图、数据表、时间表、清单、票据、广告、证书等。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由此可知,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如下:
1.发现有用信息。图文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从而比较快地得出结论。
2.进行信息整合。首先,通读,知大意。其次,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最后,选择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
3.尝试简单推论。首先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本大意,接着要找准关键项目,最后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
五、说理文的教学策略
说理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文章,通常用一个或几个事例来阐述一个道理,即中心论点。这类课文怎么教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对说理文的阅读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小学阶段的说理文教学的意义不可忽视,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载体,为中学学习议论文奠定了基础。为了过渡,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了这类课文。教学说理文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抓住论点。说理文的中心内容是说理文的灵魂,是作者的思想观点、见解主张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就能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要解决的问题,理解文章的大意。而大部分说理文对中心内容都有概括,学生准确把握说理文的中心内容其实不难。
2.读懂实例。说理文的实例是为论证服务的,教学时应和一般的记叙文有所区别,理清人物、事物的事例脉络即可,不可纠缠情感渲染、生动描述等。说理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
3.举例运用。引导学生发现说理文的结构特点:开头摆出观点,中间举例论证,结尾总结提升。让学生举例运用这一说理方法,这便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渗透了演绎和归纳的形式逻辑思想,能使学生体会到说理文的逻辑力量。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说过:“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本文谈文体教学的基本策略,并不是主张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而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想法:语文教学应该回到常识,考虑学段要求,尊重文本特点,循着文体特征去教,把童话教成童话,把散文教成散文,把小说教成小说。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某种文体知识,特别是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
‘贰’ 小学语文有哪些文体,各种文体如何教学
1、引导学生分析情节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
教师如能从品人入手让学生认识文中的作者和行文时的作者,教学生品读出作者文中的情思和写文时的真情,长此以往,学生一定能品文而识人,知晓每一位散文家的文体风格。反过来也是同样的,学生把握住每位作家的文调,就能很快的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认识作者本人,最终都能达到散文教学的成效。可见,品人、品情、品文是相互依存,共同滋长的。
‘叁’ 作文的文体怎么判断
当然是从你文章整体结构看了啊。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构思需要成年累月呢)。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但是,笔者目力所及却没有见到比较完整而又详实的提纲编写方法。特作下文,以供参考指正。
首先需要谈谈如何对待提纲。一是文学性作文(即记叙文及其基础上的散文)应当编写简要的提纲,但不必严格按照提纲来起草。这种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形象和重点的展现,是心理图表,因而更多的是模糊性和情感性。妥当的办法是,经过构思,写出一个简明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起着观照的作用。仅仅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再参看提纲以便接续思路。二是科学性作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都要编写细致的提纲。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初稿。
提纲编写程序如下:
一、拟制标题。
(一)标题和主题 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基础性和实用性上,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试题会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样的命题,适应面广泛,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 考试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
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依依惜别的深情》,题身是“惜别”,即主要内容,题神是“依依”,即程度色彩,而题眼就是“深情”,即核心关键。再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题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题眼是“分析”。古代审题方法,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
今天的审题,同样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以使作文切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及重点。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如《知识就是力量》,限制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限制了写记叙文。
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是题眼或重点,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如《我的一个好习惯》,重点在“好”字。
2.对深层含义的标题,要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和自身,小中见大。如《窗口》,关键是从眼前的窗口联想到人生或社会。再如《攀登》、《我愿做只小蜜蜂》等。
3.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的范围和重点。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线索是“格言”,要围绕它联想,特别要联想到现实生活和自身。不能离开“格言”的含义。再如《压岁钱》等。
4.对提供具体材料的标题,要求自己命题。这是半命题作文。要分析把握材料的重心。如材料: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爱因斯坦给一位美国自学成才的实习机械师回信,说:“我认为你对我们社会的见解是颇有道理的。……你的来信还使我认识到,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
重心是爱因斯坦对智慧、学历和追求的看法,而不是他的贡献。
有的材料会有两个以上的重要意义,这就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如:
香港回归前夕——6月1日。“亚州第一飞人”柯受良为了向祖国献上一份珍贵的厚礼,驾车成功地飞越了黄河壶口瀑布,完成了华夏儿女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壮举。在“飞黄”前,他说,他要用自己成功的飞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不是懦夫。“没有了灵魂,人生好比大海的波浪……爱拼才会赢。”这是柯受良最喜欢唱的一首歌。
这个材料有两个评论对象,一是柯受良的拼搏精神(不是他的壮举),二是柯受良的爱国精神。考生写出了这样的题目:《爱拼才会赢》、《贵在拼搏》、《小议“拼搏精神”》和《爱国,需要实干家》。
第二步,确定作文主题,即立意,也就是写一个判断句。主题是自己的一个鲜明的认识,当然要符合命题的要求,正确而又深刻。
如标题《我的亲人》,可以确定这样的主题:“我的亲人 是一个慈爱、高尚的人。”如上述爱因斯坦的材料,可以写一个这样的主题:“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追求。”如上述柯受良的材料,除了《小议“拼搏精神”》外其它题目都又是主题。如《什么是人生价值》,可以写出主题“人生价值是贡献”。
(三)标题类型
给材料作文就要自定题目。这就是说,对作文的题目都要分清类别。以标题与主题的关系为主要标准,标题类型如下。
一是文学性作文的标题:
1.形象概括意蕴。这类标题常见,因为象征手法是传统手法,符合文学的本性。着名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标题有《红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标题有《攀登》、《窗口》、《我的脚印》和《我愿做只小蜜蜂》。
2.指出作文内容,即题材范围。这类标题也常见。如范文标题《妈妈眼里的我》、《深情厚谊》 和《记一次升旗活动》等。
3.与主题有关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语言。如《 的回忆》、《书包》和《压岁钱》等。
4.人名、地名、时间等。如《母亲的爱》、《放学路上》和《我在星期天》等。
这类标题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 文学名作标题如《阿Q正传》,新颖独到,土洋结合;具有象形作用,像阿Q及清末国人拖着小辫的脑袋。好的标题画龙点睛,使人一见钟情,反映出作者的文学和思想的造诣。中国女排曾以0:3输给古巴队,第二年大学生运动会上以3:0击败古巴队,这件事,大多新闻标题都是平实无误地概括这一事实。有一篇新闻的标题颇为生动,《还她一个三比0》。这个标题,表现了背景,显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语言通俗,响亮上口。注意:自定题可以独到新颖,但主题却不能离开材料内容的限制,千万不能追求怪异。
二是科学性作文的标题:
1.直接标明主题。标题是一个判断句,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如《做一个的 青年》。又如考试范文标题《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同学,你不能这样》、《天下无难事》、《不要畏惧困难》。这类标题有《......是(动词).....》和《......要......》的模式。
2.指出内容范围。有《论……》或者《……论》标题模式。有的论文标题省去了“论”字。如中考范文标题《革命友谊与“江湖义气》、《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谈兴趣》和《我的兴趣爱好》。
3.设问、反问、感叹以显示主题倾向。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下不为例”可以休矣!》。这类题在考试作文中罕见。范文标题有《母亲真爱吃鱼头吗?》和《让种树人再多些吧》。
4.提出问题,引起深思。如范文标题《这种做法该不该提倡》和《最美的东西是什么》。
这类标题要求:1.确切。一要与内容符合,不能写跑题。二是含义大小与作文一致,《谈困难》不能写成《谈人生》。三要与文体风格一致,如一般不能写成公文或者记叙文的标题。2.精练。特殊需要时标题才能长。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颖。
二、 写主题句。
主题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说作文是一个精神生命,那么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胳,语言是细胞,表达方式是皮肤,线索是脉络,而主题则是核心。
作文是围绕着主题句来写的。写议论文,首先要写出中心论点这句话,接着才能分析为什么或者用其它论证方法例如举事实的例证法。而写记叙文,也首先要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起草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题是考生在作文中通过全部材料所表达的基本认识,具体表现为一个逻辑判断句(10个字左右)。而在教学尤其是中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的说法是模糊的,有的还是一种套路,“通过……表现了……歌颂了……”这一公式化的主题认识,其实讲的是内容简介。主题体现为逻辑判断。这种判断应当集中、明确。总之,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可以省略)、 谓语和宾语的判断句。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说
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
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作文中心内容的本质真
实。在记叙文中,主题句或者概括了一个人真实客观的性格特色,或者刻划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特点。例如:“他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揭示了所论述事物的客观本质。
主题句更高一层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度的认识。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认识
修养的提高。这样的主题句可以说达到了充满文化色彩的层次:“他是当代毕升。”
主题句再高一层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认识。哲理简单地说就是
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个有永恒追求的人。”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哲学的高度发展,而哲学又是人类所有认识的精华。所谓美,其实就是促发人们积极意义的高级生命及其自由创造的本质。据此,着者以为,主题句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例如:“他代表着新人类。”
主题句是作文的核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指导全文。这是人尽皆知的。但是,究竟怎样主导就有一些人不甚了了,尤其是对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更不能清醒地把握。笔者以为,主题句在作文中的位置应是明晰的。仅就议论文和记叙文中的主题句位置作以解说是必要的。
议论文中主题句的位置:
标题 一般写出主题句即中心论点这句话。
开头 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或写出与主题句相关的论题。
中间 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和怎么样,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
结论 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记叙文讲究主题句,这是许多人不能认可的。正因此,更要突出强调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必要。写作记叙文时,首先要在构思提纲阶段就领悟出主题句,接着让主题句作为灵魂来起草全文,并最好在中间部分显示主题句(开头和结尾也可以出现主题句或者相似的句子)。主题句在记叙文中的位置:
标题 不少标题就是主题,也有不是主题的,但可能与主题有关。
开头 提示或显示主题,一般在开头的后方。
中间 在高潮部分,即将近结束的地方要强化(强调)主题。
结尾 重复主题。
由以上认识可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一定要告诉学生:作文不但要围绕着而且要穿插着主题句来写作,要有一个“提出——强调——重申”主题句的三段式过程。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三、简述内容(包括关键词)。
内容简述或者内容,在科学性作文中包括主题和层义以及要点,在文学性作文中可以写做过程、部分及要点。这就要有30字左右。注意:平时作文,可以练习写内容简述,考试时不必写出。
四、选择结构。
这一点指的是中间部分的安排。
文学性作文结构:
1. 纵向发展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或过程进行,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的顺叙、倒叙等基础之上。倒叙尽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线索层次清晰,但易生沉闷感。这就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2. 横向发展式。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分成几部分。
科学性作文中的结构: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往往运用序码,如第一、第二、第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构选择,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五,标明层义。
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分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至多十来个字,简明扼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把握(字数少,提纲短)。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不利于思考。最好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的地方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的地方用句子写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层义具体表现在文章中有两种,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题目,二是项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序码一般分为四层:一是汉字小写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顿号(小标题的层次顺序不用顿号,空一格);二是半圆括号和汉字,如(一);三是阿拉伯数字1、2、3、4等,后面用点号;四是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以下还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等。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乱。
六,写出段义及要点。
在文学性作文提纲中,应有较大的创造自由,在这里就只需要写出要点或重点——可以是各种提示如方法、技巧、 警句和灵感等等。
提纲举例如下:
记叙文提纲
标题:记一场鼓号仪仗队比赛
主题句:团结就是力量。
内容简介(考试不必写):通过叙述鼓号仪仗队比赛的过程,反映了同学们齐心协力参加比赛的生动情形,受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启迪。
结构:纵向式
正文:
一、开头 概述事情的时间、结果等。可以议论事情对我的影响。
二、中间 从前到后详细叙述事情过程。
1.出发。时、地、人等以及心理。
2.到达。有场面描写。
3.表演。细节。个人。自己的感受。
4.成绩。心情。点出意义即主题句。
三、结尾 重申意义,照应开头,发出感慨。
议论文提纲
标题:生日
主题句: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内容简介(考试不必写):反映了为孩子大操大办生日的社会现象,指出这是关系到民族美德的思想问题,主张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结构:并列式。
正文:
一、开头:论题即生日。
二、中间:论证
1.提出现象:为娃娃办生日的社会问题。引用俗语。
2.分析论证:
(1)关系着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可以改作规范段的主句)
(2)奢侈的恶果和正确的途径。
三、结论:照应开头,突出论点;讲辩证。
提炼这两个提纲的范文附在本文之后。
编写后的提纲,还要修改。对提纲的修改是一个总--分--总的综合分析过程。先从总体上把握,去分析部分,再在分析部分时放在总体中把握。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 就可能在不符合整体时删去,这就造成浪费。
平时作文,最好按照程序编写详细提纲。而在考场上,提纲编写则应该适应考场特殊情况即按详细和简明两种方式来编写。有时限于时间而不写草稿,则提纲应该详细编写,起到草稿的作用。
附范文解析:
1.考试记叙文
要 领
范 文
标题:补题
正文:
一、开头:总叙
二、中间:顺叙
1.出发
心理描写
2.到达
场面描写还应多
3.表演
细节描写
4.成就
心理和心情的描写
回顾
三、 结尾
主题句,意义
记一场鼓号仪仗队比赛
去年,我们学校参加了广州市初中少先队鼓号仪仗队会操比赛。我作为鼓号队中的一员参加了这次比赛。
比赛那天,天还没亮,我们全队80多人一早回到学校,整装待发。大家的心情都很兴奋,也很紧张。曾经参加过这样的比赛的我,也忐忑不安。我们刚组建的这支队伍,能在众多“老手”之中获胜吗?
来到了比赛的的体育馆,刚坐下不久,比赛便开始了。一支,两支,三支……连续十多支队伍先后出场了。他们的表演很精彩,赢得了不少掌声。我们行吗?
到我们出场了,大家站在表演场边排着队,仔细听着老师的嘱咐,仔细整理身上的衣服和装备。来到场上,体育场四周有着千百双眼睛望着我们。我的心更加紧张了。作为指挥的我一作手势,像平常一样,大家整齐地打着鼓,吹着号,走开了一个个图形,一个个花样。我站在场上,边指挥,边看着大家,听着鼓声、号声,仿佛,这次的比赛比往常都要好。鼓像一面鼓,号像一把号。大家吹打得那么整齐,方位走得那么准确,图形走得那么漂亮。出乎我意料的是,平时经常错的地方,这次却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失误。
我们的表演结束了。最后,大会宣布了比赛结果。最高奖有四所学校,而其中我们学校竟出类拔萃,总分最高。站在领奖台上,我和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望着观众席上那些高兴得不断欢呼呐喊的队友们,望着手里那面鲜红的代表最高荣誉的锦旗,我手里沉甸甸的,心里也沉甸甸的。一年多来,我们全队80多人和辅导员不怕风吹,不怕雨打,用辛勤的汗水换来这份荣誉是受之无愧的。这也是对我们团结一心,努力争取的一种最好的安慰。
这次比赛使我更深刻地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2.考试议论文
要 领
范 文
标题:命题
正文:一、论题
二、论证
1.提出现象
为娃娃办生日
密切结合实际
社会意义强
俗语
生 日
人人都有生日。生日究竟应该怎样度过?
一般说来,长辈到了生日,做晚辈的做些美味佳肴,买些礼品,表示祝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无可非议。绝大多数人到了生日,改善一下生活,亲朋好友致贺鼓励,也是人之常情,理所当然。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兴起了一股为小娃娃大张奢侈地操办生日之风,而且互相攀比,愈演愈烈。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诚然,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者居多。孩子成了父母的宝贝,在家里占居着重要地位,成了“小太阳”、“小皇帝”、“小公主”……勿庸否认,孩子的确是父母的希望。作父母的都盼着孩子长大有出息,成龙成凤。于是乎,为了孩子就可以不惜一切。在我家周围就常常见到这样的事情:父母爱子倍至,视若掌上明珠。在孩子一周岁或两周岁生日的时候,全家人等劳碌不已,大操大办,备丰盛宴席,买豪华礼物。很多亲戚朋友也
2.分析论证
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
引证
3.奢侈恶果和正确途径
三、结论
照应开头,突出论点;讲辩证
都纷纷赶来。大家相聚,献上礼品,祝贺吉祥,开怀畅饮,热闹非凡。如此人家,不乏其例。似乎只有这样做才显得光彩、福贵!这样做真的好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节约的美德着称于世。谁都知道,近些年来,由于党的富民政策,大家的生活水平确实大大提高了。但是,生活富裕了,就可以放肆花钱吗?为小娃娃过生日就如此阔气,少则百元,多则几百元、上千元去花费,难道值得吗?殊不知,我们的国家还很穷,不论是集体或私人,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如果,为小娃娃过生日就大张奢侈,虚图荣耀,即使经济上花得起那么多钱,但那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这不仅丢掉了我们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而且思想上会被资产阶级的腐化之弊打开缺口。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可糜烂“,这是应该牢牢记取的。
尤其还应该指出:小小娃娃,尚未懂事。一味地贪图生日的隆重奢侈,实在是徒劳无益的。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优生优育,这是必须遵循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仅有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贵在教育,做父母的就必须从小培养娃娃聪明起来,开发智力,善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这是提高我们民族素质的正确途径。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呼吁:做父母的应当清醒,不可为不懂事的小娃娃而奢侈地操办生日。生日应当过,而且应当过得有意义。
‘肆’ 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小说教学能够提升个性解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完善人格修养,升华人生境界,深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 教学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甚至为人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导入法、温故知新法、直观演示法、 故事 吸引法、创设疑问法、情境感染法、对比讲评法、开门破题法等。小说是塑造人物的,人物是有其生活环境的。
为此,小说的教学应多创设情景,利用电脑、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挂图等设备,根据教材内容,再现其形象,让学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从而使学生乐在其中。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前,老师就可安排学生收集《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上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故事吸引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小说的兴趣。
二、“三抓要素”教学法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1、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个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任何一部出色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着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不但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而主要人物都是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他的言行动机又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所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就不但要说明他的外貌、心理,还须揭示他的言行特点以及促使他如此行动的原因。
分析人物形象时,应注意作品中各类人物的代表,各类代表人物性格的特点,是在作品中人物的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来的,作品的思想意义,也往往要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来体现。
如《故乡》中塑造的三个典型形象代表了三类人物: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寻求中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塑造的三个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引起了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了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抓住故事情节教学
情节结构,在具体作品中的情况是复杂的。有的是单线,有的是复线,每条线索都为展示一个或一组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服务。因此,对于每个作品都应具体分析。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
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如《变色龙》是按照自然顺序写的,而《杨修之死》用的则是“颠倒”的写法。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3、抓住环境描写教学
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最后一课》中的场景描写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反映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沦陷了的阿尔萨斯和作为占领者的普鲁士军队。描写自然环境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最后一课》对清晨自然景物的描写,短短的几句话,表现了主人公小弗郎士的身份、地位、性格和他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的欢快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塑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这个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小学生形象。他关心天气和优美的环境胜过关心领土的沦陷和敌军的占领,他担忧“分词”胜过担忧国家大事。作者把景物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结合在一起。
三、情感体验教学法
小说创作是作者情感的艺术表达过程,作者不是要说服读者的理智,而是用形象和真情实感去感染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同感,而小说的阅读也就成了接受这种情感的体验活动,所以情感在小说中占有主导地位。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情感的艺术只能用情感的方式亲近,情感的力量也只有抓住小说丰富多彩的情感特性,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中进行充分的、活跃的体验情感的活动,改变那种单纯的机械枯燥的分析主题思想,让学生死记一些现成刻板难懂的思想意义分析的语句的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如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去具体感知,让这些人物形象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中进入他们的心灵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产生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或同情、或崇敬、或憎恶、或鄙夷……
例如《社戏》里的双喜聪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应灵敏,考虑周到,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这个人物形象令人可亲可敬;《我的叔叔于勒》里的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冷酷无情的言行,认人心寒;《范进中举》里的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的丑态令人可悲可笑。作者对人物的出色描写中流露出的情感也会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共鸣。
2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
1、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题材,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让学生学会阅读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步骤。明白小说阅读的三要素,即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还要搞清楚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是分析阅读小说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让学生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说的阅读。第二,要让学生对小说里面的人物作分类。
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总是被小说的故事情节所深深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人物的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当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时则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让自己的情绪有所变化。或许开心,或许感伤,或许哀叹,或许沉思。那么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就能够给小说中的人物做一个分类。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样,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鉴赏的明确目标。把握了小说阅读的步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阅读小说
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步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阅读小说。很多学生阅读小说只是为了好玩,对小说的内容浅尝辄止。有时候只可以做到把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却没有深刻的认识,浅尝辄止。要做到全方位阅读小说,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之后,才能做到全面阅读小说。高中小说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为了读小说而读小说,还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分析能力。只有这种能力形成了,老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引导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长。
3、让学生学会鉴赏小说语言魅力
教师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生视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说是一门艺术,小说的语言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品味小说语言的美。小说语言美要靠学生自己细细地品味 ,老师的讲解是无法替代这个过程的。
比如,我们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描写林黛玉的 句子 :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段人物描写,透过字里行间,学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娇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语言的美。
引导学生学会小说的阅读,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课堂上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内与课外充分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博览群书。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比较呆板地只是为了学习,更不能只注重结果。教师在学生小说阅读教学时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那就必须要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1、课堂再现小说情节
教师要高效地利用课堂。在高中小说的教学上,学生具有了很强的想象能力,较强的表演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表演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还能让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形成独到的见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小说,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语文的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小说情节在课堂的再现也让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2、课外小说阅读拓展
教师在小说的教学当中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的小说作品或者是名着。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选的故事,这段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小说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这部名着。让学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背景以及故事情节,从而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
对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更加了解,也会让学生变成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课外的阅读会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小说就变成了学生消遣课余时间的一个好工具。通过课外小说阅读的拓展,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语文素养得到积累,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在小说教学上也会变得很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
3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个性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阅读来达到感知、领悟、体验、品味。
阅读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综合的行为方式。阅读的心理过程是通过知觉、想象、联想、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文字符号转换成思想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更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读者对作品中的空白和未定性因素加以填补、充实、升华、完善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个性化的体验。一是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二是在阅读体验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自行寻找答案。三是将阅读理解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内涵。对一篇小说的解读,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头上。
二:外引内联
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既可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作为了解社会现实、 文化 内涵、风土人情等的参照,也可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作为体会写作风格、观点态度、题材选择等的参照。这样,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之自觉自愿地成为小说的研究者、质疑者、创新者。他们会因为知识的拓展而感到轻松有趣,并从中摄取更多营养、逐步培养出较高的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力。
如教学《祝福》时,由于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较陌生,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弄清。但是,学生接触鲁迅小说并非第一次,因此,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与《孔乙己》、《故乡》进行对比。教师注意突出不同点:如:在思想内容、、主题的侧重点、主要人物的共性与个性、表现形式上都可进行对比。经过这样的比较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捕捉课文的新意向和灵魂,而且也提高了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并且把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与过渡,使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势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掘进,也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可供借鉴的 经验 。
三:互动探究
教师可通过提问布置探讨性的思考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相互探讨;既可以采取由下而上,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也可直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时,教师既要体现主导作用,又不可束缚学生的思路。
比如教学小说《边城》,就可以运用互动探究的方式来教学。实施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如下设计:
安排学生先基本熟悉课文,然后老师设计好探究方向:
1、分析小说中个性化人物语言。
2、体会小说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3、揣摩小说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4、分析 文章 的感情基调。
5、找出难以理解的词、句、段并讨论。再分组研讨,整理探究成果。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中心发言,教师适时组织同学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再讨论。最后教师根据情况予以补充。
四:读写结合
在小说教学中,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基于理解、感受层面,侧重于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读写结合。
⒈拟标题。它有助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小说情节,训练概括能力。如给《边城(节选)》的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⒉编提纲。它有助于梳理小说情节,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如按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写出《祝福》的情节提纲。
3、 换文体。它有利于人物形象或思想性格感知。如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所提供的情节材料,以《祥林嫂传》为题写一篇人物传记。
二、基于品味、欣赏层面,侧重于小说言语特色品味的读写结合。
小说有两种基本的言语方式:叙述和描写。对小说言语方式的解读主要着眼于小说叙述与描写技巧的揣摩,尤其是小说中的描写。它有力地强化了叙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这些为写作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切入点。比如:
⒈小说评点批注。把对小说言语形式的品评、揣摩所得记录下来,建构起清晰的小说言语图式。
⒉语言赏析札记。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由“言”的阅读到“象”的想象再到“意”的感悟的深化。
3、初稿与定稿比较分析笔记。这种活动有助强化学生的语感。如教师提供《祝福》的始发稿文本(1924年《东方杂志》)与定稿文本(《鲁迅全集》第二卷),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三、基于领悟、体验、思考层面,侧重于小说主题意蕴或人物形象意义分析与评价的读写结合。
⒈写 读后感 。如读完《老人与海》,主人公的遭遇与坚强性格让我们感慨万千,颇受启发。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⒉写文学评论。如学完《边城(节选)》,可布置学生扩展阅读原着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沈从文认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发,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请从作品的思想情感方面写一篇文学评论。
四:基于小说文本的召唤结构,指导学生驱遣想象来填补小说“空白”而设计的着眼于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读写结合。
⑴补写。就小说文本中的“空白”,发挥想象以填充,从而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知。如:试结合你对“四叔”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补写出两处省略号的内容。
⑵ 扩写。或利用想象拓展情节,充实文本内容,或利用想象来延伸故事情节,加深对人物思想性格的体验。如: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五:基于比较阅读视野的读写结合。这种比较有不同小说文本的比较,有同一小说文本的原文与教材删改后的文本比较,有同一小说的文本与不同艺术形式(如影视)的比较。
六:基于创造性阅读的读写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是:把读过的小说改编为一个剧本,在班级里传阅;给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写封信,给他一个忠告;设想不同小说中两个人物的一次巧遇……
常用的写作活动有:
⒈ 编课本剧。如将《套中人》这样的主要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文本改编为课本剧脚本。
⒉ 故事新编。如:依据鲁迅小说《祝福》和《故乡》中表现祥林嫂和闰土命运与思想性格的有关材料,发挥想象,进行虚构,写一篇祥林嫂与闰土对话的 记叙文 。
要注意的是:指向于写作的小说阅读鉴赏,其终极目的不是为写,而是依靠写的任务来完成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使阅读鉴赏的所得更加明晰深刻。它是一种知识的学得,一种方法的运用,一种技能的培养,在丰富多样的“写”的实践活动中,解放鉴赏主体的言语创造的智慧。
当然,小说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有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4小学语文小说文体的教学方法
一、从小说的文体特征入手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所以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小说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熟悉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条件下,引导他们去分析人物,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结合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特点(方法);学习小说的语言运用和具体环境的分析。
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根据小说的特点,我在小说教学中一般采取三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接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前两者的分析基础上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因此,在导入课文后,我并不急于进入课文,而是先与学生讲清课文的体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特点,以及学习小说需解决的事项。
二、重视分析,把握故事情节
所谓情节,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情节是小说的罗辑面”。在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为它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是通过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从人物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显露出来的,也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的。
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例如,我教《鲁提辖拳大镇关西》一文时,板书课题后,由学生补充介绍了选文前段的内容,然后我说:“有朋自远方来。”学生齐接:“不亦乐乎!”随后我把“乐”字写在了黑板上,并用箭头指向课题的“打”字。“为什么由乐而打呢?”学生有疑问,便产生了阅读课文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出了故事的情节,把握了事件发展的脉络。
从“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到“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这一情节发展变化中,学生们又理解了鲁提辖“粗中有细”的多重性格。从激怒郑屠到三拳打死郑屠,学生们有理解了鲁提辖另一个性格侧面:有勇有谋。而这两个性格侧面的形成又是鲁提辖富有正义感的思想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再从鲁提辖的结局“、、、、、、;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可以看出社会与鲁的性格的不包容性,即矛盾性:社会黑暗,恶人横行,好人遭殃。顺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分析,柳暗花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心思想也就跃然纸上:表达了被压迫人民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这样从分析情节入手,学生易于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小说的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高潮本义是指潮汐涨落的一个周期里,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小说的高潮是比喻情节中矛盾冲突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守财奴》这篇课文,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家庭的苦难”一章,可以说是这一章的高潮部分。小说通过“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看守密室”“临死抓法器”等一系列描写,深入刻画了守财奴的丑陋嘴脸。这一系列的精彩描写表明,在葛朗台眼中,父女之情,骨肉之亲,比不上与金子的关系,金子比女儿还重要。这一幕家庭闹剧正好验证了马克思的一句 名言 ,“资本主义撕开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掌握描写手法,分析人物
语文教学中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历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有些人物甚至成了人类某些品行的代名词,当人们谈及这些名字,就会想起相应的性格特点。如阿Q的落后愚昧、自欺欺人,葛朗台的狡诈自私,泼留希金的贪婪成性,路瓦栽夫人的醉心虚荣,别里科夫的顽固保守,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忠于爱情,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忠心耿耿,保尔·柯察金的坚强勇敢、顽强拼搏,符拉索娃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等等。这些人物无不以他们个性和共性统一的鲜明性格,给人带来情感的震憾,得到美的悦愉。
四、鉴赏环境,分析其作用
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物性格的外部条件。典型性格生存的环境是流动的。由于外界环境随时都在变动,才有了人在其间的社会位置的变化,也才有了人物性格的逐渐显露。出色的文学作品总能使人感到人物和环境的水乳交融,显示出和谐之美。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小说 作文 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进行小说的阅读鉴赏,要教会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阅读,不能就看故事来读故事,不能就好玩来读。更应教会学生如何有目的的阅读,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读,从不同方面的阅读分析中得到收获,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还要从人物形象上得到一定的启示。
‘伍’ yo讲语文课时,哪一类文体该怎样讲
语文教学方法(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2、思路教学法3、情感教学法(于漪)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11、欣赏教学法12、活动教学法(杜威)13、点面教学法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22.单元教学法23.比较教学法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25.直观教学法26.图示教学法(王松泉)27.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一、重视积累,灵活运用。二、立足课堂,以“内”养“外”,温故知新。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明确考点,抓住要点,讲究表达,重视创新。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五、关注生活,关注地域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着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读、思、议、导”结合法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二、“读、写”结合法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二、积累词语。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陆’ 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指导方法
小学生 作文 ,实际就是“练笔”、也称“习作”。在写作之前,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加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写作素材、表达 经验 等方面的积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高段 写作指导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指导方法
一、激发兴趣,促进想写乐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教师必须从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有了写作的欲望。但是,在新课改下,许多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往往提出许多要求,比如说写什么样的文体啦,写什么样的内容啦,一大堆,把他们的思维框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他们会顾虑万分,写这又怕不合乎要求,写那里又怕不适当。久而久之,学生会不知不觉中怕起写作来,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 笔者认为:首先,淡化命题,提倡自由表达。让学生有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自由采集素材自由表达。其次,淡化文体。小学语文课标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 记叙文 和常用的应用文。
学生应该写他们自己的内心所想、所感以及亲身所见,这才是小学生作文的主题思想。简单地说让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出来,只要语句通顺,表达一定的思想,就可以了,而且尽量给学生作文高分。这样长期坚持,学生才能喜欢作文。
二、循序渐进,加强基础训练
小学生作文,实际就是“练笔”、也称“习作”。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习作就是写话,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作文。在低年级初学写作文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到了高年级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要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不要框定学生的思维,否则学生无话可写,只有假话、空话充数。
围绕学生练笔,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项基础训练:
一是字词训练。从低年级起让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识字。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识字,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二是 句子 训练。句子只有两种形式:要么是“什么怎么样”,要么是“谁干什么”。教师要让学生先把句子说完整,然后再将句子说具体。
老师可以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三是段的训练。小学生结合四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
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四是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知识与方法, 文章 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表达得更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五是生活场景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三、积累素材,做好知识储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进行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储备。这也就是说,在写作之前,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加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写作素材、表达经验等方面的积累。
一是书面语言的积累。大家知道,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运用的是口语,口语虽然跟书面语言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书面语言毕竟比口语更加精炼、准确。比如我们平时说话可以带“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但到了书面表达的时候你就要把这些东西去掉。另外,在口语交际的时候,双方的动作、表情、神态都不需要介绍。
因为大家在场,一目了然。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你就要有所交待。由此可见,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都需要有一些积累。这里所说的书面语言,至少包括规范的词语、句子,有趣的 歇后语 ,形象的比方、 名人 名言 ,比较健康的 顺口溜 以及 典故 、格言、 谚语 等。盖房子,必须实现准备好建筑材料,搭建文章这栋房子理所当然地需要书面语言这一材料的储备。因此老师们平时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二是表达方式的积累。因为书面表达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它的表达方式和口语并不一样,比如说不同的文体表达的方式就不一样。记叙文怎么写,书信怎么写,便条怎么写,都有一个方式的问题。表达方式的积累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使学生从中获取营养。
在阅读时就须用比较的方法,联系实际还原生活的方法来体会遣词 造句 的精妙。通过想象增加营养,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其实“材料”在哪里?“材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表达,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是写作素材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有活水而清,文有生活而丰,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离开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刻意留心身边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是采撷生活中的“金色浪花”、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写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是一个对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体验、积累、梳理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的引发、酝酿的过程。而这个环节,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动眼观察、辨析,动脑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闻,才能获得“第一手”的写作材料,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1、在学科学习中觅“材”
爱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有时根据作文题目,先让孩子们自己画画、贴画,自己设计,自己欣赏,积累写作材料,那么他们写起作文来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会具体、充实、生动、有趣。
如:一次让学生按方位顺序写《我家的小院》,有些孩子说他们住的是套间,家里没院子。我就让孩子们先画一幅画,为自己家设计一个理想中的院子。孩子们可来劲了,在院子四周画上花啊,树啊,假山啊,爬山虎啊,还画上葡萄架,一串串紫葡萄令人馋涎欲滴。他们爱什么画什么,理想化的院子叫人拍手叫绝。此后再让他们动手描述小院,他们眼前有画,胸中有情,何愁没有材料?
2、拥抱大自然寻“源”
在写《春天》时,我创设机会让孩子们投身到广阔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拥抱大自然,阅读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摄取广泛的写作素材充实自己的写作资料库。大自然是美的化身,走进大自然,一步一个景,满目皆是画,只要我们睁开眼睛,竖起耳朵,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捕捉到写作素材。
3、溶入社会大课堂找“活水”
叶老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同样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与社会接轨。在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我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感人 故事 ,先通过口头交流,在动笔写作。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盛,溪水自然活泼。的确,有了鲜活丰厚的材料,学生的作文无论是题目还是内容都是那么活泼、丰富、透着灵气。
4、从生活实践中找“米”
周末,引导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布置孩子们一些特殊的家庭作业——《今天我当家、我是小交警、我也当一回营业员、我是环保小卫士……此后写成的作文材料之丰、情趣之浓自然不言而喻,而在这些活动中的所感、所悟、所得是课堂上可望而不可及的。
四是表达经验的积累。除以上所说,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写作经验的储备。我们常用说作文没有法,写多就是最好的法。我觉得这话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至理名言。写作和阅读一样,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写作能力的。就拿最基本的习作能力来说吧,比如怎么做才叫明确写作要求,明确需要表达的话题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词术语能够解决的。学生写作就像 学开车 一样,“你要真的学会开车,开够了十万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可以说,写作的能力也和学开汽车有相似之处,它同样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我想,改造我们的写作教学,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多写。光靠一个学期七次或八次课堂作文,恐怕是练不好写作的真本领的。
四、借助教材,进行方法指导。
课文是最好的 范文 ,教师要结合有代表性的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效果不言而喻。下面我以如何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例,怎样结合课文进行写作指导。课文《少年闰土》中“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 大雪 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段中如何抓住“扫、支、撒、缚、拉”这些动作的细节描写,把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笔,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动作描写,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内容可写。人物的动作描写,只是人物细节描写的一个方面,同学们还可以根据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
如《穷人》中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的片段、《小兵张嘎》中张嘎语言的细节描写的片段、《背影》中父亲的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的片段等,都可以让学生仿写。老师可通过“步步追问、细化动作、巧用修辞”等方法加以指导,让孩子们有话可写,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比如老师给出这样的一句话,让学生展开来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步步追问”的方法:这个姑娘有多小?瘦到什么程度?穿着差到什么样子?学生可按照这样的追问,进行描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前后对比发现,这样追问后写出的文章就具体多了。 再如,老师给出这样一句,让学生细化动作来写:她端起碗,吃了起来。这句话如何细化动作,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她怎样端碗?吃相怎样?先让学生说,然后写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都有话可写。
在不同学生的笔下就有不同的吃相。生1: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角边,害羞地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像一台老旧的织布机,缓慢而有序地进行着,还不时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生2:她很快地端起搪瓷碗,夹了几大筷子菜,伴着饭菜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把一大碗饭吃了个精光。生1笔下是一个羞涩的少女形象,而生2笔下是一个饿极了的粗鲁男人的形象,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会懂得如何把文章写具体了。如果老师还适当指导修辞方法在文章中的巧妙运用,那文章就会活起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搭好架子,理清写作流程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因此,在作文时,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懂得写作的一般流程。
作文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准备──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和启用积累等;
第二步,构思──包括编写作文提纲、组织材料和详略的取舍等;
第三步, 起草──包括遣词造句、构成篇章等;
第四步,定稿──包括内容的增删、结构的调整、文字的修饰和誊抄定稿等。
综观上述,学生的写作过程,是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作详细分析,使学生弄明白写作的整个过程。
六、大胆放权,指导自改自评
通过典型病文的范改与分析,使学生对如何改好文章做到心中有数。为此,“自改”前,教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出有代表性的文章,为评讲指导作出准备。可用问题比较典型的习作为“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再以学生的佳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的良方”,悟到修改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当医生”,为自己的病文“开方下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修改时,可以“小病小治”,也可以“大动手术”,还可以“推倒重来”。自改后,作文“旧貌换新颜”,的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久而久之,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能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
作文的评析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提出具体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或评析语句段落,或评析篇章结构,或评析写作方法,或评析中心思想……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这些内容先要逐项单一训练,而后才可选项评析或综合评析。可先让学生模仿教师评。教师做示范、点拨,使学生明白“该评析什么”,“怎样评析”,“为什么要这样评析”……
通过“典范”示评引路,学生初知了评析的方法,有例可仿,有“法”可依,然后摹仿着评析自己的或同桌、同伴的作文,进行评析作文的实践,在“实战演习”中再认识,再提高。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一次次“放权”评析作文,学生将在评析的过程中明了得失,学会作文,学会修改,学会评析,同时还会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辨析语言的能力、认识鉴赏的能力。
2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指导方法
一、抓阅读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首先是课内阅读,我们在讲每篇课文之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外,还应从写作方法上给学生加以指导,如为了突出中心作者是如何选材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将文章写生动;写景的文章又如何通过眼观、耳闻、鼻嗅等调动各种感官将景物描写得很美的等等。
其次是课外阅读,由于学生阅读得少,积累的不够,才会出现作文无话可说,语句平淡。对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要从课堂抓起。在读课文时,要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另外,我们在课外读物的推荐方面也应注意。对于三年级学生,我们应推荐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难度适中的一些故事;如 童话故事 、 寓言故事 ,先由这些课外读物,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逐渐到作文书籍、科技类书籍,再到小说、报刊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愁他们不读书,书读多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抓修改
美国作家科德威尔曾说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还有“推敲”一词的来历等,都说明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修改作文是要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同学,作文写完大多只读一遍,有的甚至一遍也不读,才会导致我们常常在改作文时出现的那些语句表达、标点符号不恰当闹出的笑话。有些作文我们可从学生模糊不清的表达中,能读出选材不错,感情很真挚,但由于表达问题,读来总不够舒畅,这样的作文,我们只要引导学生,让好好修改会是一篇佳作。
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者,我们不妨进行几次集体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作文课上,将学生的一篇在语句、标点、用词上均有毛病的典型作文展示出来和学生一起修改,发现学生都会修改!他们七嘴八舌,将此篇作文的毛病一一改过,改后的文章与原文有很大差别,简直是两篇作文!经过集体修改后,学生既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又明白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以后的作文,学生都能认真修改,有的还请同学帮着修改,作文效果一下子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抓讲评
作文讲评在 作文指导 中也尤为重要。我在上作文课时,尽量安排在连续的两节课中,一节课讲作文要求起草作文,一节课讲评作文(对初稿进行讲评),将典型的文章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找出优点和不足,分析原因,这样其他学生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有则改之,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学生总体作文水平的提升。
3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指导方法
1、读出色作家的作品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出色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着作吧,再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2、尽可能多的写
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随身带一本小 笔记本 (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的构思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到别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所有顿悟时,看到一段 散文 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及时的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4、专门的写作时间
每天找一段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请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5、随便涂鸦
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但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只是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要马上开始写。
6、集中精神
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的好。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那怕是最低要求,你需要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条件下写作,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一样,没有任何打扰地进入写作状态。
7、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情节,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
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
8、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并不意味你你要跟他们写的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尝试,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9、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在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10、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11、富于感染力的句子
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12、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他们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让你写得更好。
1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所有的人都读你的文章。你要发表你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14、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写的很正式,但是我发现最好是写得像我们说话一样会更流畅,更通俗。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原因,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15、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吸引读者,他们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4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指导方法
一、树立孩子写作的信心
孩子刚接触作文,要帮助小学生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在命题方面,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让他们自由发挥空间,命题范围尽可能宽泛些。
二、推荐一些合适的阅读书籍
现在的课外书籍五花八门、类型众多,可以给孩子们推荐一些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领域、名人书籍、历史书籍、科研等方面的书籍,并且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集一些精彩 优美的句子 、或者片段,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能够学以致用,那样可能能够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三、提高孩子的阅读效果
虽然有的孩子阅读的书籍很多,但是整体的语文素养却不见明显的进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仔细观察,这些孩子不是潜心研读,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看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引导孩子在阅读中,能够充分调动注意力、 记忆力 、观察力和 想象力 ,能够做到将读思写结合,这样就更有利于孩子在思维和语言写作方面积累。
四、要注意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就是要将阅读和仿写结合,意识要多阅读,要广泛的获取知识,还有将出色的句段反复读几遍,甚至可以能够背下来,理解句段的含义,转化为自己的,供自己使用,二是学会仿写,三年级阶段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作文教学不能单纯地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事,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辅导课。而且要随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结合,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写作。
‘柒’ 怎么分析小学语文课文
1.先确认文章的文体。
2.小学阶段文体,通常有诗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3.根据文体梳理结构。诗歌要看是田园诗、思乡诗还是边塞诗等,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交接诗歌的意思,抓住诗歌的诗眼,体会中心感情。记叙文分写人、写景、写事、写物。写人注意通过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写景注意写作顺序和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写物注意分析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物,同时注意借物喻人等表现手法。写事时注意记叙顺序,学会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归纳主要内容。议论文要明确论点和论据,可以从论证方法提问。说明文要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归纳说明事物的特征。
3.此外,要注意文章重点句、中心句。从修辞、表现手法等各方面分析。-----Jingrui
‘捌’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系 汪潮
一、文体意识
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
周作人1912年的《童话略论》与《童话研究》以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文体“童话”为研究对象。1914年他又关注了儿歌。1920年在“儿童的文学”的正式宣言中,周作人已确立了明确的儿童文学文体观念,并针对儿童不同年龄特征给出对应的文体形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也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从此开始了对不同文体阅读的心理学思考。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的话题。“编者按”提出:“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价值。
然而,当今众多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是高喊“齐步走”,众人同归,千篇一律,既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因文而异,存在严重的人文化、划一化倾向。
从教材编写看,主题单元组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保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说明性文章,《鹿和狼的故事》是记叙性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讲演稿,《青山不老》则是通讯。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带来错觉:教学只要落实“保护美好家园”的主题,不必考虑所选课文的文体。
从教学现状看,忽视文体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位名师执教《鹬蚌相争》时,一位学生质疑:鹬与蚌你一言我一语在斗嘴说话,蚌说话就要张嘴,一张嘴鹬不就脱身了吗?鹬的喙被蚌夹着,它又怎么说话?对此,这位老师频频出招:先把问题推还给学生:“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再把问题推给 作者和编者:“同学们一起来改改教材,再给编辑叔叔写封信”;最后当学生问蚌如何能说话,两个壳是不是它的嘴的时候,又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自然老师,或者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发现。这里老师把寓言当作记实作品,忽视了寓言的文体属性,其实,寓言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角色多是人格化了的动植物。
其实,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这是一种“文体意识”。现在我们要补上这一课。
课文是选入语文课本的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研究语文教学不能不研究课文的教学。任何一套教材所选课文达数百篇之多,而且文体多样,题材广泛。不同文体、不同类别的文章,在组织形式和表达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课文的文体、类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效果。要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渗透和生成。
当然,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提倡“文体意识”,但不是“文体教学”。“文体教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等等。简言之,不能把小学语文课上成“文体分析课”。
二、文体特点
文体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课文进行文体分类。一是“文学文体”,包括童话、寓言、神话、诗歌(儿童诗、古诗)、文言文、散文、小说等。二是“实用文体”,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这一文体分类的体系具有单一性的特点,符合文体分类的逻辑性。
文体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特点:
1.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艺术的幻想,拟人、夸张和象征的写法,完整的故事情节等。
2.把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就是寓言。它的主要特点是:寓言的主题(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艺术形象、寓言的语言等。
3.神话就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叙述的是发生在遥远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为“人格化”的“神”或动植物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是一种神圣的“真实”
‘玖’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本体裁有几种
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