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语文语法怎么学
建议去买一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我高三的时候就用那个,老师也拿他做范本讲课,不超过35块钱
Ⅱ 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一、让孩子学得轻松。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
我想,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置身在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我们会发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知识又是那么的诱人。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我相信,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教师鼓励的话语,一定能带给学生学习的自信,让学生有信心学习;教师真诚的赞美,一定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为自己感到自豪。
陶老师的语文课很朴实,只是一节平平常常的语文课,既没有绚丽的图画、也没有优美的音乐,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张挂图和几块小黑板,但却让我感到很温馨。我想,我是被陶老师亲切的话语给吸引住了。课堂上,陶老师多次给孩子们送去了掌声,每一次掌声过后,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又高了。
课堂上的孩子们积极举手,争着、抢着要回答问题。有时,老师读,孩子们听;有时,孩子们读,老师和大家一起听;有时,老师提问,孩子们思考,有时,孩子们不懂,向老师提问,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有时,老师走到孩子们身边,倾听他的回答;有时,孩子们走到讲台上,自豪的讲着自己从图上看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融洽,多轻松,多快乐的事啊。
二、让孩子学有所得。
语文是什么?语文学什么?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精神的品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想,也许没有人能准确完整地回答出。但是,我想,如果要让我们的语文课成为一堂有效的课,那就应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
陶老师这节语文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陶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去朗读、比较,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开始,她采用范读的方式,故意读错,先读“天气渐渐凉了”,再读“秋风起了”。孩子们听得很仔细,一下子就发现了错误,并勇敢地指出了错误,还用理由说服了老师。接着,陶老师又通过两句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渐渐”一次的含义。不过,我认为课堂上最精彩的一处比较要属这两句话的比较了:“农田里,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一开始,学生很快找出了不同,可是,要问他们少了“了”后有什么不同?孩子们还真不知道,所以没有人举手。坐在后面的我也开始觉得这句话很难。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她让孩子们在读读这两句话。没过一会儿,一个小男孩举手了,他说:“老师,第一句里,稻子黄,好像只有一点点黄,而第二句稻子黄了,让我感到稻子很黄很黄……”老师接着他的话说:“稻子很黄很黄代表稻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一个经典的回答,我不禁暗暗为这个孩子叫好。也许,二年级的孩子并不懂得如何去品味语言文字,也不知道语言文字妙在哪儿,但通过这简简单单句子的比较,他们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读懂课文,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了。这一堂课就学有所得了。
课堂上,陶老师还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为词语找找好朋友,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到讲台上点着图讲讲孩子们都在草地上玩什么……
知识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中,成为孩子们自己的知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在一点一滴的提高。
三、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让孩子学得轻松,让孩子学有所得,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来。让孩子学得轻松,孩子才会乐于学习,才会主动去钻研,才能学有所得。而尝到了知识甜头的孩子们更舍不得放弃学习,他们会更主动地去学习。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快乐了,他们才会学得更努力。
我想,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带给孩子们学习的快乐,应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
希望采纳!
Ⅲ 如何使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活起来
如何使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大都采用教师灌输式的传授模式,没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有时甚至只能当听众,这种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加上语文的考试内容与文本的内容关系不大,学生的功利心让他们越来越不重视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在夹缝里生存,上有领导的指责,下有学生的漠视,个中滋味只有同行们能理解。面对困境,我们也摸索了很久。在接受了新课改的培训之后,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如春风般吹进了我们干涸的心田,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新图景。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这说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存在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关系。评价一堂阅读课的效果,并非只看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师生的双边交流,看学生是否参与进来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怎么样。阅读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么,有了学生的参与,语文课堂要想活跃起来,就不是梦想了,本人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慢慢实践着,有了一点经验,不很成熟,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让教师的教育观念活起来,语文课堂就能活跃起来。
二、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也不是课堂中最重要的,教师可充当多种角色,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传统的语文课堂我们以解读文本为主,就是把别人的文本当作别人的东西来分析,发掘其中蕴含的意义,学习文本的形式。欣赏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感受别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体会别人这样写的情趣意味。对照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注重的往往是解读,而不是欣赏。很多的教学环节,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主题、中心思想,学习作者表现手法等,这些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得学生在与文本接触时,始终需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的方式是手术刀式的剖析解读。而且,这些所谓的“解读”,又有多少是学生的真正思想呢?只不过是老师和参考书的观点大杂烩罢了。在新课改中,我们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教会学生欣赏作品。所谓欣赏就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感受别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体会别人这样写的情趣意味。因此,我们在备课之时,就应该静下心来,用心地品读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领悟。而不应该只是迷信教学参考书。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悟,真正地用心欣赏作品,再做适当的解读,不宜作过多的讲解,把活生生的文本解剖得肢离破碎。
2、以启发者的身份出现。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是不能靠灌输,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疑难上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但未思考成熟,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内容,并能确切地表达出来。简而言之,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给予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一些铺垫。当然,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灌输也无妨。
3、以激情澎湃的演讲者身份出现。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被老师的情绪所左右的,要想学生有激情,老师就必须要激情澎湃,要想学生间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老师更要有敏锐的思维。如在指导朗读时,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特定的情境,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动或惊讶……一个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他的语言一定是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像说书人一样,讲话绘声绘色,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把人、事、物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语言幽默,妙趣横生;或旁征博引、语带双关;或富有启发,激发联想。学生自然会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模仿,从中积累词汇,形成语感。一个平庸的老师,他是不能吸引学生的。他上的课自然也是淡而无味,自然也不是合格的课了。
4、以评价者的身份出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剧本来探讨“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正的感情”这一问题。同学们结合文本各抒己见,所执观点不一,畅述了对该问题的见解。我肯定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针对学生的观点作出了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理解的多向性。通过课堂的评价,为学生指出探究性解读文本的方向。教师的评价激励要抓住最佳时机,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起到表扬一个而教育全体的作用。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果。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闪烁出思想的火花。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这样,受肯定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其他同学也会以他为榜样,争取受老师表扬肯定的机会。
三、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行为活跃起来。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又不断变化的平等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关键因素,他是活生生的人,在文本阅读中他受思想、动机、情绪、情感及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尊严,人为的划上师为师、生为生的界线,造成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及师生人格上的不平衡。这不仅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更不能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能被逼处于被动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两种意识:一是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二是民主意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拔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只有教师在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的前提下,激励赞赏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逐渐形成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得到激发,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2、激发阅读兴趣,制造良好课堂阅读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和消极被动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智力活动。而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对阅读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比较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洪镇涛等已给了我们很多成功的经验。用明确目标指向、以旧引新、设疑问难、引导想象、名言趣事、情感熏染、插诨打科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制造良好阅读气氛,效果很好。如果教师善于创造教学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伊始或其间,激发兴趣,制造良好的阅读气氛,学生便会很自然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例如,在教授〈〈琵琶行〉〉时,让学生弹奏一曲优美动人的乐曲,学生兴趣盎然。
3、变接受者为发现者,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行为活跃起来。人生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学校的教育就是将学习这一人类基本的习得性功能加以引导和组织的体制。在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走进教师设计的框架,忽视了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兴趣关注。新课程认为,阅读行为的实质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教师在阅读中是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是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激励者。学生阅读“个性化”,决定了语文课本不再是教本,而是读本,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必须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探究氛围。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与困惑,敏锐地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全面的互动学习中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分析探讨问题的锲而不舍的动力。而在此阅读过程中,教师已经不是纯粹答疑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应自觉地充当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推动者。教师要结合阅读文本,设计出能解答文本核心内容的“钥匙”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从而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空间。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才能让学生体验在兴趣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观点中阐述自身的阅读体验。
4、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一直以来,教学参考书中关于阅读文本的意义是确定的、标准化的甚至是唯一的,而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合理性却得不到承认和鼓励。这种思想和现实对阅读教学带来了很严重的问题。一是导致了阅读权威的产生,使学生有依赖心理,渐渐失去质疑和怀疑精神,失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平等,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是极为不利的。大家都知道阅读是创造的基础之一。通过阅读,掌握了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从中受到启迪,才能产生创造。教师要想办法保护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阅读理解的合理性,激发和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四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读思结合,“只有勤于思考的人,在阅读中才可能有所创造”;第二教学生用质疑和批判的思想去阅读,力求多发现问题;第三教学生进行发现性阅读,越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给阅读文本以解释,越是能发现更多的东西;第四教学生在阅读中善于积累和重组资料,积累是创造的基础,重组也是创造。
四、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使气氛由沉闷到活跃。
1、书声琅琅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朗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一般的阅览相比,更是一项很重要的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读书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在教授古诗文时,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许多学生特别喜欢朗诵苏轼、辛弃疾的词,在朗诵中,学生体会着古诗词的魅力。课堂上书声朗朗,气氛热烈,过去的沉闷一扫而空。
2、议论纷纷的课堂。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单纯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满堂灌式的“一言堂”当然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的“你问我答”式的“问答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必须要有对话。阅读是人与文本的对话,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就表现在纷纷扬扬的议论当中。没有纷纷的议论就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就没有师生间的深入探讨和交流,也就没有所谓的合格的语文课了。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讨论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过去爱睡觉的同学也精神抖擞。
3、充满质疑声的课堂。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对文本、同学、老师有所质疑,不能人云亦云。当然,这里的“疑”是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同学和老师的观点,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怀疑一切的盲目的“疑”。不仅学生应有所疑,教师本身也应该有所疑。“有怎样的师傅就会有怎样的徒弟”,本身欠缺独到见解的老师,是教不出有独立精神的学生的。老师对文本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不能唯教参是从。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展示出师生自己的思维火花。否则,师生也只能沦为各种参考书的传声筒。
4、充满知识的课堂。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到一定的语文能力,那么,这一节怎么也不能算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要判断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看什么?看学生的眼睛!一个学生的眼睛,如果是熠熠生辉的,闪着智慧的光,那他一定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如果学生是迷惑不解的眼神,这也是好的。因为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有困惑,说明他深入思考了,发现问题了,这不也是一个“得”吗?相反,如果学生们的眼睛只是呆呆地盯着黑板记笔记的话,他们在这节课中可能没有什么收获,这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上述几点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一点收获。我认为只要老师们愿意改变角色,试着与学生平等相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和热爱,使其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变得活跃。
Ⅳ 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浅谈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四方面的探究:1.宽松和谐激趣法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
Ⅳ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语文学习的几个小建议,你都知道几个?
在初中语文学习当中,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始,该怎样学习,硬背吗?其实现在初中语文学习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句式
3、写作
对于初中语文来说,一定离不开作为,写作文的时候需要有参照物,所以我们要对日常的生活环境多多理解,可以了解一下附近的环境以及了解一下平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都是可以运用到作文当中的,在写作方式上需要多多注意,不可以让自己的感情过于暴露,在写作当中主要的就是内容以及结构,如果写的过于混乱,老师会认为你的文章很差,所以在日常写作的时候需要多多的注意.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学习的技巧,在使用了这些技巧之后,相信你的分数会有一定的上涨.
Ⅵ 如何让英语语法教学变得轻松有效
一般来说,传统的语法教学是老师集中讲解,学生进行操练这种模式。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效果不怎么理想,因为学习者没有参与语言特征并加以理解运用。学生都是在机械地背诵和孤立地操练语法结构,这种教学模式是学习者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学习者很难形成习惯去学习语法并在交际中进行运用。但是如果我们教师的概念更新、方法得当,那么英语语法教学完全能跳出传统应试的模式,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林燕,2003)。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学习者能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才能认为他们真正掌握了语言知识。当代英语教学专家张正东先生指出:“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法学,而是为了取得学习目的语的工具。学语法→用语法→丢掉语法。鉴于以上情况,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法教学进行探讨试验,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自信心。很多学生一听语法课就不喜欢了,他们觉得学语法就是记语法规则,做大量的练习,所以不愿意学习下去。为此,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动化,使复杂的语法知识简单化,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竞赛,内容丰富的小活动,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等等。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如我在上比较级的时候,我准备了两个大苹果。上课时,我先拿出稍微小的苹果,说:“This apple is big.”紧跟着拿出第二个更大的苹果,说:“But this one is bigger.”;另外通过尺子、橡皮擦以及利用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等进行教比较级,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掌握,同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另外,我还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通过故事将语法教学渗透进去。英语故事教学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还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法的兴趣。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学习语法,使学生对语法知识产生兴趣,这样他们才有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仅有百分之十三的小学生认为学习英语语法很有乐趣,这一结果不容乐观,这也充分表明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这一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要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首先,这是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要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其二,这是符合孩子们的情感态度、心理特征的要求。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爱唱歌曲,喜欢游戏表演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用这些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教学,很容易将难懂的语法变得轻松有趣;同时也很容易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吟唱童谣、游戏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语言的规律。比如在讲解四年级上册Unit2 What day is it today? 这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爱表现自己的特征,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请孩子们自己来表现。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挂一个台历,请学生来表演台历的第一天星期日自己所做的事情,接下来可以依次翻开不同的一天,分别请学生来表演自己的生活场景中熟悉:What day is it today? It is Sunday. I play badminton on Sun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It is Monday. I play table tennis on Monday.再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同语言搭档进行会话,相互了解对方的日常生活。通过反复训练,同学就在愉快、有趣的表演活动中不仅掌握了语法知识点,而且能有创造性得进行实践交流。
三.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语法的运用,使他们乐于其中,感到新鲜多味,乐趣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外语的学习兴趣。在教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时,我采用了“传话”这个学生都很熟悉的游戏,我先说一句英语,如“I am going to the swimming pool.”然后第一列同学用第三人称单数转变老师的话,“ She is going to the swimming pool.”,依次传下去,哪组最快哪组赢。再叫个别学生做小老师,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人称和句子操练。这样的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 将语法放到一种特定的情境中去学习。1、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这样使得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2、用语法进行交际:情境设计要接近真实的交际,尽量做到幽默、有趣。 3、万变不离其宗:一个语法现象要在不同的相似情境中多次呈现,避免学生理解的僵化。 4、以教材情境为基础,不要任意扩展,以免增加难度。 5、以新带旧,使情境丰富而不生疏,综合而无难度。(这样做还可以对旧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6、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借助游戏激发情绪加强印象,巧用现场素材增加实感。7、语法教学要注意不同的文化因素。8、情境应有真实性,应该是可能发生的事。在教语法时,创设不真实的情境,显得做作,别扭。我们在教形容词的比较级时,我们可以用学生的学习用具,如:尺子、铅笔、钢笔、橡皮、桌子等,也可以比衣服的大小、颜色、学生的高矮、胖瘦等,这样直观、有趣,又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常用的东西,不一定非要去用多媒体。”
五,启发学生探索发现语法规律。(1)结合课文学习语音、词汇项目和各类语法项目。通过课文去学语法,总比孤立地背诵语法项目有效得多。因此,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宜结合课文去学语法,要围绕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法项目,循序渐进地学习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这也正符合新课改和新教学大纲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要求,符合新标准英语教材的设计。 (2)观察例句,总结规律 启发式,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要求给学生大量的例句,让学生在例句中去观察总结固定的句型或发现特点规律。长时间地训练学生运用这一方式去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自学英语,相当于传授给学生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学习一个新的语法项目;同时,这样的教和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精神集中。同时,注意对于语法规律的总结尽量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这样一来,也是学生易于记忆和自我归纳。
六,运用英语语法教学原则,正确引导学生自我创造与运用。运用交际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反复操练达到灵活运用。学生能否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是检验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标准。小学生对语法的学习,首先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再经过反复循环的练习,建立一种语言规范,形成一套语感,最终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比如:在六年级上册UNIT4的GOGO日报短文中主要讲述了怎样与笔友进行写信交流。用到的基本句型有这些:1. I’m from…2. Let’s be….3.I like singing…4.Igo hiking…once a month…学完日报短文后,教师可以学生自己上网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国家的笔友,让他们与自己的笔友通过E-mall互相交流。学生在既好奇,又兴奋的情绪驱使下,在实践运用中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甚至没掌握的还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以完成每一封与笔友交流的E-mall。这就是说,通过设立一种运用的迫切性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机。
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工具。所以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各种活动多想各种方法来进行英语语法教学,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学以致用,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自由活动中,学生能学会灵活应变,学会创造,学会独立学习,而且,交际和角色表演的活动有利于理解语法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然后再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
Ⅶ 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好语文
新课改下如何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学好语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步伐渐进, 语文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和变化。过去的教学中,大家往往注重的是学生能了解各种方法,记住公式,考一个好成绩,结果导致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不高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人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重视直观感知类的方法,它指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新课教法问题教学
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和实习法。而小学课堂经常使用的是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如何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在一起,考虑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下面简单的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新课改下的 语文 教学策略
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学,老师把课本的内容讲述给学生们听,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这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一种的主导作用。教师每上一堂课都不只是在用一种教学方法,而都是几种方法一起使用的。在上课时,教师会提问学生引导课文,这叫谈话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话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大海睡了”这一课,上课时,老师提问学生到海边玩的时候见到的事物是什么,接着老师又进一步问见到事物的形状颜色等,这就是谈话法。淡活法的作用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过程和品质,便于教师训练,优化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在每天早上都有的一门早读课,由老师来带领学生读书,以及每星期一节的阅读课,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即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二、小学 语文 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1.何谓“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方式层面上的解释是,“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而也正是因为有了问题意识,才产生了创新。在教育层面“问题意识”是“表现为孩子在学习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一心理状态既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表现,又再一次促进了学生去积极思考,扩展思维、提出问题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中问题意识的产生,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如何在小学 语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好奇心很强,因此在我们的 语文 教学过程中用 语文 学科的人文性等特点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多用激励的手法,多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自主求知,在成就感和对知识的满足感中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 语文 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将学生们带进学习的良好状态。教师要从班级本身学情、班情、生情等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开放性强的问题,难度适当,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联系有启发性的链接要学习的新知识,生活气息强,能够外延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发共鸣。具有探索性,是小学生能够理解,能解决的,“跳一跳摘苹果”的教育学原理在此极为适用。
再次,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够使得学生们敢于提问,敢于尝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犯错误,促进师生的平等良好互动。
最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倡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肯定是不能够满足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平台。
总之,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只有掌握了这门艺术,才能驾轻就熟,在教海中自由地航行。虽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教学方法也必须在合理的情况下使用。在小学 语文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还有利于强化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思维能力和实践与创新能力。 ;
Ⅷ 开学后的语文课堂听讲效率,家长掌握哪几个方法,轻松了解孩子表现
开学啦,或许你换了一个的语文学科老师,来到新学校,应对新学期新自然环境,家长怎样快速上手孩子的课堂听讲高效率呢?仅仅只是每天在送孩子到学校门口时,说上一句:用心听讲。这种提示其实对于学生的协助并不算太大,一般孩子不清楚“用心”二字的细节展示,到底什么样的听讲方法才算是用心?认真听讲就可提高语文成绩吗?获得老师的好感度吗?遵循课堂组织纪律,积极主动和老师互动交流,跟随老师授课节奏的来独立思考,这也是用心听讲。有起码的课堂关键分辨能力,贯彻到语文笔记里,一堂语文课,我明白学习什么,老师讲的什么,这也是融会贯通。但是大多数中小学生是做不到的,家长就要根据课余来指导。
针对低学段的同学们,叙述课堂上重点知识互动问答,有可能是有点困难的。可是正确引导低学段的同学们去观察课堂,学好在课堂上用眼睛看,用心体会,就可引导学生去树立良好的听讲习惯性。家长问题能够多方位听讲习惯性、听讲总体目标、听讲关键上正确引导。不一定是知识要点来展现的,了解老师的衣着和情绪,要看孩子的听讲关键是不是找到,如果他被老师背上的某一个装饰品深深吸引,当然听讲效率也不高。孩子侃侃而谈地讲着老师的小细节和转变,家长一方面要认同孩子的洞察力,一方面也若想,是否孩子都是在观查老师,而错过了听讲的核心,那样课余的指导,我便需要帮忙孩子多练习一下知识点课后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