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评价高年级语文朗读

如何评价高年级语文朗读

发布时间:2022-12-11 16:40:08

①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

朗读、朗诵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练习,学生要多加对朗诵的练习,让老师提高对学生朗诵的评价。下面是我整理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的 范文 ,欢迎阅读!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篇一

在朗读的过程和 方法 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笔者认为引进多种评价方式,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赏识评价,让学生敢读

新教材识字量大,课文篇幅、语句都显长,加上一些孩子认字慢、遗忘快,又可能学前 教育 不充分或家里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于是,一些孩子一开始朗读就出现困难,甚至部分孩子惧怕朗读,连最起码的单独起立面对大家大声朗读的勇气都没有。从这些孩子的发展出发,我们教师需要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学生,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自信。一位老师借班上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又基础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缩缩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老师不急不躁,不断提醒鼓励,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其他孩子都认为他读得很糟,可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小朋友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同时对孩子又是一种鼓励。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二、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多读多悟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 自我评价 ,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形象评价,让学生乐于模仿

对于朗读,大多评价主体习惯上采用抽象评价,诸如“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评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采用,于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无益处。有位特级教师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

五、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 经验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笔者在上《春雨的色彩》一文时,对麻雀说的话怎么读,孩子们各有看法,一位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认为,读时语速应又快又急,他见过麻雀,麻雀向来是叽叽喳喳地说话;第二位女孩却不赞同,认为麻雀与燕子争论时,不该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可这一位又遭了第三位孩子的反驳,认为有理能说得清,读得不可太急,但也不能太软,显得没有说服力,语气一定要自信、坚定,理由是,他见过电视中小学生的 辩论 会就是这样的。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笔者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一一作出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篇二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不仅是感知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 语文学习 能力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相互合作将会变行越来越密切,一个人的朗读与表达随之也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流畅叙述出来,才能把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自如地表达出来。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不要仅从自己所教科目考试的名次出发,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本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切不可急功近利,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二、 教师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朗读时间。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了,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了。学生就不能直接主动与书本对话。因此,教师在课文分析上一定要做“减法”,坚决摒弃那种逐段串讲串问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根据内容特点、学生需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扣住疑点。教师只有“浓缩了知识”,课堂才有“剩余时间”。只有有了富裕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处方朗读时间。具体讲,每节课学生朗读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三分之一。此外,教师还应把每天早晨的晨读课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不得因赶时间,抢进度,而随意把学生的晨读时间据为己有,用于讲授未教完的课程内容。

三、 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与手段,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内驱力。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自我表现欲旺的特点,教师一方面在课堂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朗读,如:个人朗读竞赛,组与组之间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竞赛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辩论会等,让学生体验喜悦,体验成功,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 爱好 朗读的兴趣。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我们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自觉纠正“以考定教”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把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篇三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对评价方式作些探索。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课标”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语文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课堂上教师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实施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空间。

就拿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来说吧!首先,老师要扬起情感的风帆,专注地聆听学生的朗读,敏锐地捕捉朗读的精彩之处,及时作出饱含激情而又恰当贴切的评价,让师生进行以文本为中介的人文对话。请看孙建锋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断。一男生朗读《最大的麦穗》中苏格拉底的一段话,浑厚有力,声情并茂,神色庄重。读毕,孙老师立即作出评价:“大家都听到这位同学把苏格拉底的话读得如洪钟般,能震撼人的灵魂,可却没有注意到他投入、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朗读,欣赏他专注的神情。”这一段极富个性的评价,不仅指出了该生的朗读好在哪里:震撼人的灵魂,而且点明了为什么好:神情专注,并提醒所有同学“再一次聆听”,形成了真正的全方位的师生互动。而当那个男生又一次读完之后,孙老师又是一次语出惊人的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的苏格拉底。”不说读得怎样好,而把自己放在一个“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说明从其朗读的话语中感悟到了苏格拉底充满睿智的哲学思想。既是对本文的深刻阐释,又是对学生朗读效果的最佳赞赏,胜过了许多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赞语。至此,孙老师仍兴味盎然,又请一位女生再读此段。女生读完,孙老师以轻盈的语气点评:“可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的朗读如春雨般滋润人的心田,我想,你一定是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语毕,全教室掌声响起,笑语盈盈,把课堂教学推向了又一个高潮。三次朗读,三次评价,语语中的,层层推进,尽显个性化阅读的神韵和风采。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读得那样可圈可点,精彩纷呈。在大部分情况下,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得不是感情不到位,就是语音语调有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保护学生朗读热情,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巧妙点拨,以起到提醒和纠正的作用。如于永正老师上《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一位同学朗读时,把课文中描写杂草的“有气无力”一词读得很重,很响。而文中写杂草被除草剂喷射后“快完了”时显得“有气无力”,应该读得轻些。于老师没有马上指出应该怎么读,而是巧妙地进行启发:“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学生重读一遍,仍未读好。于老师风趣地说:“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他还做了个喷洒药水的动作。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终于读出了应有的语调。于老师评价道:“听了他的朗读,让人感到杂草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于老师幽默的语言终于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内涵。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出准确而得体的朗读评价,以达到及时矫正的效果,如贾志敏老师上课,让学生朗读后,常常有这样一些评价语:“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吗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表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真是绣口琴心,褒贬相宜,抑扬有度!

不可否认,学生个体认知程度的差异,决定了接受能力的高低,这在朗读上亦有明显的表现和巨大的差距,有的缺少当众朗读的勇气,有的难以纠正习惯性的错误。这部分学生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很少有锻炼的机会。即使有,也往往以失败和难堪而告终,而富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关顾这些“弱势群体”,较多地给他们以机会和鼓励,如于永正老师在一次教学中就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朗读比赛。每组挑选朗读水平最低的学生进行比赛,小组集体帮助强化训练,结果都读出了新的水平,让同学们集体评价,评出了四个第一。这样的设计,这样的评价,怎能不扬起学生前进的风帆呢?又如贾志敏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指导一学生朗读,那个同学因为连续六次都没能纠正自己的读音,伤心得快要哭出来了,贾老师仍充满信任地让他再读一遍。此时的贾老师是那么慈祥、和蔼,目光中满含着信任和期待。当这个学生终于在第七次读成功时,贾老师激动地把他抱了起来,这是贾老师对他的最好评价,对他的最真诚的赏识。贾老师的耐心和他那情不自禁的举动,感动了每一个师生,整个听课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热情、恰当、富于个性的朗读评价语是随机的,即兴的,常会带来瞬间的精彩,但她又深深扎根于教者丰厚的教学功底、人文素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她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一种能力和技巧,更是信心和力量,是让生命之舟在沧海中鼓起神奇风帆。所以, 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 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参与评价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修正自己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发现对方的优点,以此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由此可见,相互评价的过程又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互 相学 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去评价别人,发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但是,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系统。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教师的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对于学生的行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评价时不是面对着老师,而是应对着被评价的同学,用第二人称"你"而不用"他(她)",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主体,而不能把同学作为学习的第三者(旁观者),只对着教师谈自己的感受。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议更好)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朗读的成果时,我指导学生也像老师刚才那样评一评同学读书的情况。经过一番指导,学生也不再用模糊性的语言"很好"、"不太好,声音有点低。"等对同学进行概括性评价了,学生的评价也变得具体、贴切起来,有的同学说:"王明同学,你读得不错,读出了柳树的美!林宇,你就差一点,你和老树感情不够深,声音有点哑。"……慢慢的,我觉得学生由拿着放大镜给同学找缺点逐步地向客观的评价甚至是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

原先的评价只是重视单向的评价,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则突出双向性,也就是说,通过评价对方的优点,从中反省自己的缺点,又通过对方的缺点来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的优点被别人承认时,内心会产生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眼光是非常犀利的,一点点的不足也不放过。例如:同学之间在互相看老师听写的生字时,对方有一点点的毛病也不放过,当对方问为什么时,他会说出原因,让对方听了之后,哑口无言,只好下决心下次把这个字写好。在寻找同学身上的优点时,他们会说:“小明的字写得比以前工整了”等等这些,不难看出学生在互相评价时是多么的认真。学生的互评,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有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的互评更全面,更客观,常常记录了教师看不到的闪光点。学生互评的关键是发现对方的优点。这样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就会注意发现同学的言语、行为和作品的优点,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学生互评,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

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轻松、愉悦、平等的师

生关系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 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 , 学生在欣喜、 "受宠若惊"之余 , 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 好好地表现一番。

如在教学小语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教师读课文前。教师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注意读出柳树的美,小枣说的话要用温和的语气读”……师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说我不会结枣子吧 '我就没有听清楚。"教师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教师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又如:音乐老师在歌曲范唱完后,诚恳地问学生:“老师唱得怎么样?”同学们会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一个愉悦、和谐、平等的环境中,老师和学生共同懂得了怎样更好地来学习音乐。这样的评价体系是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

师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确实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推进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四、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以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而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并强调“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评价,学生可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习的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因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已的鞭策。自我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由学生自学而产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识、自学的欲望和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教师改善教学也能提供有益的信息。 学生自我评价 往往比教师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获得成就感。

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后,都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还要注意以下的问题:自我评价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考虑设定的方式:一是由教师设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然后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由教师给出的几个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学生从中进行选择,然后进行自我评价;三是完全由学生自己设定评价项目和评价方法进行的自我评价。这些评价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 故事 、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做自我 反思 ,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这三种方式既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作为不同的评价主体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茄子和西红柿的异同,分工合作完成观察记录的活动中,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组活动开展的特别顺利,观察记录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就请这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他想了一想,说"我们小组,有的负责说,有的负责写,还有的专门帮助查字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务。我们都觉得这样的方法特别好。"另一个组员补充道:"你看我们组的同学,现在都在欣赏我们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很高兴!可是其他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自己顾自己,谁也不听谁的,这样根本就合作不好。"听了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老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并号召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个人情况进行评价,如“现在我敢站在讲台上演讲了,我新学会了一篇课文,背了一首诗歌,学会了几个 英语单词 ”等等都可以。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记录自己的优点,也要把自己的缺点记录下来,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逐步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提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自赏和自责中敢于肯定自己,提升自我,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

②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朗读的评价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评价呢?
一、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
二、评价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在阅读课文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朗读水平不同,加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只要能勇敢地站出来朗读,即便不通顺,不流利,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朗读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四、建立科学的朗读评价体系,发挥其导向作用
1)、评价应突出科学性
进行朗读评价,无论是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标准、操作方法等都必须合乎科学,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评价的结论成为指导和改进学生朗读的客观依据。
朗读评价要具有科学性,首先,评价者必须把握正确、客观的评价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要求逐步上升,教师在朗读训练的各个阶段要把握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层评价。可根据阶段目标,在各学段有所侧重。比如,在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是否把书读正确、流利;而在高年级,则侧重评价是否达到“美读”的标准。
其次,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化。朗读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训练所形成朗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评,因而,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具体阐述:“评价学生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最后,评价主体应体现互动化。进行朗读评价,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
一是教师读,学生评,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若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应灵活地处理:让老师读读,你们来当小老师,给老师评评看。若读得好,好在哪?你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读吗?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评价老师的朗读中得到启发,促进他们的朗读水平。二是学生读,教师评,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朗读指导。学生读完后,教师对读的好的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读不好的教师应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但语气应该有鼓励性和启发性。三是学生互读互评,旨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受启发。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民主的课堂评价氛围,激励学生自评、互评。评价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对学习方法的获取,以扬长避短。
2)、评价要突出激励性
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对他们的朗读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评价要具体明确,以鼓励为主,绝不“泼冷水”,以保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但是对学生所出现的明显的错误也不能一味的夸奖和称赞,而是应该很巧妙地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样既成就了学生成功的愿望,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心领神会。
3)、评价要注意教育性
教师应树立鲜明的“育人”目标,把“教书”纳入“育人”这个大目标。就朗读评价这个环节而言教师同样要注意其教育性。在学生互评时,大部分同学都是说别人的不足,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大家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教育学生指出别人不足时要委婉得体。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也能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③ 小学高年级语文怎样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及朗读语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无效朗读现象分析
在课堂朗读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却变成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朗读过程缺乏层次。有的教师在学生刚开始整体感知文本时,便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时学生往往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感情从何而来?有的教师看似很重视朗读,设置了许多朗读的环节,但只有读的安排,没有读的要求,也不能深入到文本的意蕴中。
二、有效朗读策略探讨
1.明确朗读目标,细化朗读要求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作细致而科学的安排。另外,教师目标要清,每次朗读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理清朗读层次,不可贪多求全。一般我们可以按这样的顺序进行: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正确,读流利。即:先引导学生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
(2)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读明白,读透彻。即:初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所感悟,引导学生读思结合,以思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
(3)品读课文,升华情感,读出情,读出味。即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入情地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情感,真正地进入角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
2.创设情境、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字、词、句,加深领会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有的课文适合集体朗读,有的课文适合个别朗读,有的课文需要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上的分层次朗读,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形式多样。如教师范读,师生配合朗读;整体感知朗读,情感品味朗读;整篇文章的朗读,个别句子的朗读。应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激荡学生的感情,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2)重视示范朗读。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使他们知道重音、停顿、语气、速度、声调在朗读中是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的。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
(3)创设朗读情境。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学生对朗读的热情逐步减退,读起课文时是有气无力,毫无表现力。要改善这个现状,只有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要让学生自觉参与朗读训练,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
3.给足时间,注重实效
新课程理念要求:将“读”作为课堂上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尽量减少教师的活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的训练,特别是朗读训练。所以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反复读的实践中,加深体验,对文本产生从“初识”到“熟悉”再到“深入理解”以至“产生共鸣”的期待。
4.注重朗读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听学生朗读时的感受能力异常敏锐,善于从学生的朗读中去体会和捕捉他的感受。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既要恰如其分,又要妙语生花;既要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朗读训练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④ 朗读指导的评价语言

朗读评价语句1. 吐字准确、有力,清晰流畅2. 声音洪亮、圆润,朴实明朗3. 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4. 表达恰切、充分,生动自如5. 表情适度、得体,自然大方6. 情感处理恰到好处,表现不瘟不火7. 忠实原作品,已掌握朗读基本技巧8. 语音标准规范,语言生动形象9. 这段话并不好读, xx 同学竟能读出激昂、自豪的语气,不愧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10. 读得真好!准确、流利,还很有感情!11. 瞧, xx 同学读得多好呀!声音又响又脆,语气充满感情。12. 读得很投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3. 听同学读词语就像喝饮料一样,有滋有味。14. 你的朗读,让我听到故事,看到画面15. 你的朗诵古色古香,具有诗人的气质16. 读得真好,给你发个金嗓子奖17. 读得太好了,我要拜你为师18. 有朗诵表演欲望,能大声、清楚、自然地朗诵,无错读字。略有感情。19. 自然、大方、大声、清楚地朗诵,无明显的口齿问题和语言毛病。初步表达作品的情感,并有恰当的表情动作配合。20. 舞台立姿基本正确21. 面部表情得当22. 恰当的动作配合23. 收音准确、充分、利索24. 有朗诵的愿望;能大声、清楚、流畅地朗诵;没有明显的口齿问题和语言毛病。25. 声音洪亮,口齿清楚26. 四声分明,语句通顺27. 语言表达符合作品要求,并能初步做到表情达意。28. 能有感情、节奏地朗诵诗歌29. 能强调重音、恰当停顿30. 结合作品内容,运用适当的语气语调31. 运用恰当 的表情动作配合语言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感和节律表现 . 32. 读音正确,各种变读准确;33. 会运用气息,绕口令和贯口练习口齿清楚,无明显换气声;34. 寓言朗诵能把握真实基础上的适度夸张;散文朗诵基本能正确表达其情感、意境和音乐美。35. 能根据诗歌的情感需要变化声音的高低、强弱各长短;36. 重音确切、得当;声情并茂地表现作品的韵律、节律和内涵。37. 读音正确清晰,语音技巧纯熟自如,掌握古文朗诵和现代诗歌朗诵的不同特点,顾问朗诵朗朗上口,情真意切。38. 声音大小、高低、强弱控制自如 . 古诗文和涉及的文言词语朗诵流畅顺达 . 39. 运用语言表演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生动精彩地朗诵各种经典作品 . 40. 根据角色要求进行声音化装 . 声音达远 .表情动作得体配合 . 41. “你读得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42. “到现在为止,你读得最棒!”43.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好,祝贺你!”“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动了。”44. “你读得真投入,你的朗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宁静的图画啊!

⑤ 对小学生的朗读怎么评价

对小学生的朗读评价,就是普通班标准,吐字清晰,能把文章流利朗诵下来,我认为这就是这样评价的小学生能朗读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上面要求就行。就是熟练就好,如果太高要求,小学生达不到,只要能达到上面的标准就行。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高年级语文朗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