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中考语文如何

中考语文如何

发布时间:2022-02-17 00:04:19

Ⅰ 中考如何考好语文

5月21日—6月上旬可称为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训练时可选近三年的济南市中考题或选难度、容量与近年中考题相近的题目练习,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
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是梳理已学过的知识,如字词句知识、修辞、阅读、写作知识等。但是复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应用。以复习修辞为例:不是要看是否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或排比,而是要理解别人文章里为什么要用这些修辞方法,自己会不会用这些修辞。
2、复习是温习老师教过的方法,像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现代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但是复习各种方法,不是为了记住它们,而是看看会不会运用。
3、复习不能光看已经学过的,应以旧带新,培养提高运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复习文言文为例:课文固然要复习,但也要找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短文读一读,看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究竟怎样,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现代文的复习更应这样。
总之,同学们如果勤于复习,再配以科学的复习方法,相信好的成绩一定指日可待。依据这一说明,在语文中考总复习中,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复习课本,梳理知识,落实基础知识
复习首先要紧扣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把最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从往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第一大题的“积累”题目,涉及的多是名言警句,都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像古诗文中、现代文中的名句首先要背得准确、熟练,要知道出处、作者等。第二大题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其中一段是课内讲读课文中的语段。如果课内文言文掌握得好,至少做好这些题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完成好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题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常会出现考查字词的题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复习过程中将现代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好。综上可知,课本内的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文中的名言名句、词语、文言文中的古诗词名句和对文言文尤其是讲读课文的背诵理解。
二、突出重点,注重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中考语文试题的基本题型及结构已经非常明确:一是名句积累,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作文。从近年来济南市中考试题来看,真正从课本上照搬知识来考查学生的题目已经不多,即使有,也多是需要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且会熟练运用。例如名句积累的题目中,大多数题目并非是简单的出上句,让考生填下句,而是提供一种语言环境,需要考生既要记得准,又要理解得准,才能准确无误地
填好。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目也不是照搬课本中的内容,同样需要考生理解,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再如,词语的考查一般放在现代文阅读中,这类题目考查的重点通常说来,一方面是常用词语,另一方面又有易错字、易错音等,而其中易错字往往是不理解造成的。复习时加强对易错字音、字形的区别,及对词义的理解非常重要。所以,复习课本内的知识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要将记忆和理解结合起
来,在记忆的基础之上更要注重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至于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更是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主要取决于考生平时对课文的学习和练习,绝非一日之功。
三、适量做题,寻找思路,注重归纳总结阅读能力的提高尽管取决于平时的学习与训练,但并不是说不用复习。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关键是如何去“磨”的问题。因为复习时间非常紧张的原因,搞题海战术,很容易有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不做题。在可能的情况下,适量做题是应当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关键是做题的目的要明确:不是猜题、押题,而是寻找做题的思路。所以要适量做题,要讲究做题的质量。通过做题,注意总结:什么样的题目,该如何去考虑,从哪些角度去解答,而且最好是能够了解一些题目的评分标准。做的题目多了,我们就会总结出一些规律,诸如仿造句子的题目,应该从句子结构和句子内容两方面去思考,否则就有可能丢掉一半的分数;找词语指代意义的题目,一般从其上文找答案,而且最好是能够代入原文读一下,如果意思不变,说明是正确的。再如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一般来说要从总括句、总结句或过渡句中去寻找;对于自命题的题目,一定要考虑题目的质量,要问题与答案统一,而且答案正确。近年来,语文试题中经常会出现开放性的简答题,这类题应注意紧扣要求或材料提出看法(观点),然后按要求分析,或举例,或引用名言,略作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等等。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做题,注意归纳规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题不在多,而在于精。
四、明确标准,寻找规律,弥补作文不足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半的分数,地位举足轻重,绝对不能等闲视之。首先在复习时要了解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作文情况,找出差距和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例如,近年来,济南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在基础得分(综合考虑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评分)的基础上可以加书写分、创新分,然后再减去错别字、标点、少题目等扣的分。考生有必要了解具体的要求,知道在哪些方面努力可以再加分,在哪些方面努力后可以少减分,这样无形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己的作文得分。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实战演习,限定时间(一般在50分钟左右),从作文的基本思路做起,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成文,严格程序,严格时间,认真写作,在具体写作中看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再次,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当前,中考作文多是话题作文,而话题作文往往是可以选择文体的,考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选择好写作角度,确定好文体,或写记叙文,或写议论文,或写说明文,或写散文等。每一个考生由于作文基础不同,对作文要求理解不同,选择的角度不同等原因,这就要求考生全面分析,认真比较,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去写,争取尽可能地多得分。第四,注意积累信息、素材,加强基本功诸如书写、卷面、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训练,力争扩大信息量,充实写作内容,争取使自己在考场上作文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语文是中考开始的第一科,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的情绪。但如果能采取恰当的方法认真复习,相信每个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Ⅱ 如何在中考语文上取得好成绩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

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
小说
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2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3 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三个方面,实词的积累,根据上下文的推断,还有对于语言的熟知,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4 语文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

就语文学科来说,如今的试题,多为三大部分,一是书写,二是阅读,三是写作。阅读题中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题是主流,所以,我想重点谈的就是这类题型。这种类型的题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这些:

1、“理解、认识”类。包括字、词、句、段、章,要求你谈一谈读后的理解或认识。这类题目一般应该先作字面解释,然后再谈一点你个人的感悟或体会,这种体会应该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联想、有所延伸的,不可只是在原文上兜圈子。

2、“判断、分析‘手法’”类。一般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描写方法等。这种题目,一般应该先作判断,再答如何用这种方法?作用如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赏析类题目,只要你按照这三个方面去答,就不会有遗漏了。而我们学生通常喜欢把“如何用”这一点答漏,难以得到全分。

3、“解释寓意”类。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地去答,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想说而没有明说的意思,不可就字面意思作答。

4、“指正”类。如“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表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等,这类题目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重点在于读上下文,从中寻找即可。

5、“体会含义”类。这种题目应该由表及里地去答,可先解释字面意思,再结合语境进行探究,答出它的语境义,这语境义也就是作者用在这里的含义了。

6、“分析表达作用”类。这种题目一般是考察学生对作者用词准确性的体悟能力的。应该先解释字词的意思、含义,再说明有什么作用。

7、“文章结构分析”类。

① 开头文字起什么作用?一般说应该根据文体、文字特点作答。议论文、说明文中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在记叙文或小说中起交代环境、铺垫故事、设置悬念等作用。

② 结尾文字起什么作用?一般说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意,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呼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③ 开头结尾文字一起有何关系?一般是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等。

④ 中间文字有何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者是总结上文,或者开启下文。

⑤ 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这种题目是考察学生运用材料或取舍材料的能力的,一般是回答不行,如果是插叙文字,它具有充实文章内容,帮助刻划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如果是举例论证或说明,那就是论证或说明是否充分的问题。如果是抒情议论的文字,那就可能是过渡的问题。答题时应该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8、“叙述方法优劣的分析”类。

①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自然顺序安排材料,脉络清楚,便于理解。不足的是太死板,无波澜,较平淡。

② 倒叙:把故事的结局、或精彩片段放在开头,可起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但一定要与顺叙结合用,“倒”的部分结束时,语言上要有交代。

③ 插叙:在叙述一件完整的事件过程中,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插入另一件事或某些交代性的文字,可以充实文章内容,有助于突出文章主题。但也需要作一定的交代,否则容易造成叙述混乱。

具体答题时,应该根据题意作出判断。

9、“叙述人称优劣分析”类。

① 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但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

② 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予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③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具体答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若是问为什么要用这种人称,那就答其优点;如果是问改成另一种行不行?那就应分析另一种人称的缺点。

10、“表达方式的分析判断”类。常见题型有:

① 指出叙述的要素、线索、组材顺序等。这类题只须据有关知识答题即可。

② 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就是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烘托人物的心情,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突出人物性格等。

③ 判断人物描写的类型。人物描写从描写对象来分,可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等。一般是起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从描写角度来分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是烘托、突出描写对象。

④ 议论抒情的文字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一般是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⑤ 指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配图表等。其作用都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

⑥ 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特殊的有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推理论证、归谬论证、举例论证等。其作用都是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答题时要把这个观点找出来。

11、“概括大意”类。先找其文或段的中心句,如果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就浓缩段意或句意。

12、“仿写”类。其题型有仿词、仿句、仿例;其要求有正仿、反仿、发散仿几种,所以答这类题时,首先应看清楚题目要求,再分析例子的特点,然后根据例子的特点来仿写。

13、“联想”类。这类题又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正面联想,有的则要求反面联想。其答题思路一般是先确立相似点,然后以相似点为出发点,展开联想,寻找正确答案。

14、想象写作题。这类应先找到想象的基点,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奋笔抒写。

15、“对联”题。应了解对联常识,注意对仗。

16、文章修改题。常见类型有:

① 用词不当或不准。

② 重复?簟⒂镅圆患蚪唷?

③ 句式杂糅,不通顺。

④ 中心句与支撑句不合。

⑤ 句式不当,表意不准确。

⑥ 句序不当,不合逻辑。

⑦ 各部分缺乏衔接。

⑧ 首尾缺乏呼应。

⑨ 扣题不严或不扣题。

⑩ 标点用法错误。

当我们了解了以上常见错误后,每当拿到修改类的题目,就可从以上方面去考虑修改,先要找到错误,找到了错误,一般还是能作些修改的。当然最主要的功夫是在平时的写作与修改训练中练出来的,要想在考试时答好这类题,关键还是平时就要多练习。

做学生就避免不了接受考试,要想得到好的考试成绩,只一味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是不行的,而应该在做题的时候开动脑筋,找到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方法,登上“知识”的船,架好“方法”的橹,方可在题海中自由游弋而不致被题海所吞没。

5 回复:【文学】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有人认为,语文靠的是死记硬背。其实不然,语文当然少不了记,但是也要有方法的记。语文更重要的是思考。只要你在学语文时,一边思考一边有方法的记,就可以把语文学的颇有成绩。

6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 形象:身份+性格

2、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 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诗歌类别: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咏怀诗(包括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和闺怨诗)等

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二、答题步骤。
落实到一首具体的古诗,到底该如何鉴赏呢?大致说来分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步,把全诗默读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
第二步,找出诗中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
第三步,找出诗中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标题有什么提示,然后做一个总体思考。
三、鉴赏古代诗歌常用的词语。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寓褒于贬等。
2、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3、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5、 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豪放、婉约等。
6、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第一,了解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

三、可以先利用一些模式来作应试操作训练。

可以按高考的命题方式归纳为三种格式—— “写的什么”,“怎么写的”,“语言怎样”,来训练答题步骤。

第一种:写的什么(内容)?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①: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提问变式②: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格式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凄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或某几句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交融”的正衬模式,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辨析景物对思想感情是正面还是反面衬托,避免出错

Ⅲ 中考语文怎样过100分

过100分?楼主你确定150分的试卷过100分而不是过130分?!
语文最重要的是阅读和作文。语文其实并不难学但是也不太容易快速提升,关键还是在于平时日常的积累,上课上课认真听讲,多看些文学性质的书.
首先作文分在总分中占据很大比重,不知道您平时作文得分都在多少,如果偏低我建议您先重点抓些日常字词,中考的语文卷对学生的要求并不太高,在词语的积累基础上我建议您掌握一些成语并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文章中,这样您的作文一定会得到高分的.
语文并不是个拉分学科,做题的时候注重抓解题方法,看清题目要求准确作答,我相信您一定会在中考中得到满意的分数.
最后我强烈建议您最好和您的语文老师交流,毕竟虽然我们很热心地想帮您,但是您的老师一定比我更加了解您的强项,弱项,查缺补漏是最有效果的:-)
提升现代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关注到文章表达的核心,加上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做题效率和准确率自然就会高,而且中考语文老师应该也教过您做题的标准格式之类的,所以现在您应该做的就是多看多练,不怕错但是要理解这个方法,这样就能养成好的阅读答题习惯,对你以后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至于文言文,老实说我的文言文一直都很好,所以我也不太了解具体怎么样提升,文言文的核心字词语义掌握就会帮助您理解全句全段乃至全文的意思,但是都有个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毕竟文言文都是前辈几千年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嘛。 首先,可以从考点入手,理清文言文考查哪些知识点。 其次,明确文言文应落实哪些必会的知识点。 文言必会知识主要是三大块:实词虚词的解释;重点句式;内容简析。 1.中考不考查虚词,但掌握一些简单的虚词有利于理解文章,比如“之、其、而、于”等的用法。实词可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词语的用法角度归类积累。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根据书下注释加强课内文言词汇的积累,要学会联想记忆,把同一个实词出现在不同文章中的意思整理在一起,因为一词多义是文言文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同时解题时要养成习惯,先提醒自己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 2.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要根据句式特点翻译句子。 3.对文章的鉴赏分析方面。具体分析时,要注意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学会从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 这是我帮您找的提升方法,虽然可能不和您的中考要求完全一样,但我相信一定对您有帮助的。
考虑到楼主说的是过100分,所以有这么几点基本要求来提升基本知识成绩。
预习,一般预习就简单把明天要讲的文章读一遍,了解下大概内容即可。你还有其他学科呢。
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我以前就是上课乱想,大概把笔记抄下来,反正下课要考试来背笔记,但是上课不好好听,下课要背真的不容易,没印象。 这个是对于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题就要记清楚讲的方法,记住方法要好了,而且答题尽量答多,因为多了不扣分,少了会扣分。
文言文,每周尽量认真做一篇积累好文言知识。
最后,祝你中考顺利。望采纳,O(∩_∩)O谢谢啦。

Ⅳ 关于如何应对中考语文

研究研究考什么,看一看这些会多少,做到心中有数。在薄弱环节下功夫,对不会的重点突击。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考时间不多,提高阅读能力,应该注意下列能力训练:

1.基础辨识能力训练
2.基本分析能力训练
3.基本分析能力训练
4.概括提炼能力训练
5.阐释解说能力训练
6.语言品味能力训练
7.手法欣赏能力训练
8.感受评价能力训练

A.基础辨识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一
【常见考点】
整体把握能力是一种基本而又综合的能力。它主要指阅读时从整体上感知、理解、概括、评价文本的能力。具体为,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大意,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概括文章中心和要点,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整体把握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概括文本内容。2.领会文章主旨或寓意。3.把握全文结构。4.概括人物形象。5.概括文中表现对象的主要特点。6.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7.评价作品的基本写法与表达技巧。8.提取全文关键信息,如总说句、中心句等。

【答题点拨】
整体把握能力的答题技巧有: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或标题来迅速感知文本内容。
运用直接提取的方法来显现文章的总说句或中心句。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浓缩文章的基本内容。
运用概括提炼全文的方法或阅读文章的首尾部分来领会文章的中心或主旨。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理解文章表现对象的基本特点。
运用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来判定文章的结构模式。
用抓住文章语言标志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顺序或思路。
用分析文章线索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构思方法。
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根据所掌握的写作知识来理解、说明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技巧,等等。

B.基本分析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二
【常见考点】
基本分析能力指的是分析文章结构形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等能力。
基本分析能力的主要考点有:1.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2.划分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层次。3.解说层次划分的理由。4.编写文、段的结构提纲。5.找出能显示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或句子。6.找出表示过渡、照应的词语、句子、语段。7.分析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整体间的结构关系。8.排列文段句子的顺序。9.根据行文脉络,将打乱的语句、文段归位。10.分析并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题点拨】
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首先必须通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辨别文章体裁。不同的文体在结构上各有不同的特点,要结合文体特点来分析文章结构。
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材料,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地点、场景的转换,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表达方式和人称的转换等角度进行分析。
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及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可按时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分析结构层次。
议论文常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安排文章结构,主体部分常常采用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等结构形式,可按此基本格式去划分结构层次。
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应依据其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要重视标题的提示作用。注意人称的转换和表达方式的变化。
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如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文段的起句、结句、中心句,以及表示层进、并列、转折、总结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C.基本分析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三
【常见考点】
整体把握能力是一种基本而又综合的能力。它主要指阅读时从整体上感知、理解、概括、评价文本的能力。具体为,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大意,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概括文章中心和要点,评价文章的思想、情感、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整体把握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概括文本内容。2.领会文章主旨或寓意。3.把握全文结构。4.概括人物形象。5.概括文中表现对象的主要特点。6.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7.评价作品的基本写法与表达技巧。8.提取全文关键信息,如总说句、中心句等。

【答题点拨】
整体把握能力的答题技巧有: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或标题来迅速感知文本内容。
运用直接提取的方法来显现文章的总说句或中心句。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浓缩文章的基本内容。
运用概括提炼全文的方法或阅读文章的首尾部分来领会文章的中心或主旨。
运用概括的方法来理解文章表现对象的基本特点。
运用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来判定文章的结构模式。
用抓住文章语言标志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的顺序或思路。
用分析文章线索的方法来理解文章的构思方法。
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根据所掌握的写作知识来理解、说明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技巧,等等。

D.概括提炼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四
【常见考点】
概括提炼能力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把相关文字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概括提炼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提炼记叙的要素。2.概括文章的情节。3.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4.提炼刻画人物的方法。5.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6.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7.提炼说明顺序、说明方法。8.提炼或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9.提炼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方法。10.概括文、段的中心或内容的大意。11.提炼段、句的写作模式并进行仿写。12.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提炼文、段的思路。13.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14.将材料进行归类。15.提炼概括文、段的表达特点。

【答题点拨】
在阅读中做概括提炼题时,可以采用标题诠释法,因为许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段的中心,应结合文段的内容对标题的含义进行阐释。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法,因为中心句有统领的作用。可以采用摘要法,文、段的意思总是多层次的,如果有主次之分,那就提取主要的省去次要的;如果是层层递进的,那就提取它最后归结的意思。可以采用联合法,如果文章中段落、层次的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它们联合起来,再简要概述。可以采用词句整合法,文、段的主要意思,通常是通过重要的语句或关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词语或语句重新整合,就可概括出主要意思。可以采用概述法,某部分的意思有时候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此外,在答题时,要注意几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或综合使用。

E.阐释解说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五
【常见考点】
阐释解说能力指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说明、解说、解释,根据要求下定义、画表格、画图形等方面的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阐释解说能力的考点主要有:l.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2.依据文章的内容,对词语、语句所指代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3.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哲理句、中心句等)的含义进行解说。4.给描述的对象下定义。5.根据具体的描述,给描述的对象画出直观图形并进行解说。6.根据文段所表达的内容,对其含义进行阐释。7.对文章标题的含义进行解说。8.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9.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说明。10.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文章所叙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阐释;等等。

【答题点拨】
解答阐释解说题,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联系语言环境。如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对句子、文段的内容进行表述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即联系上下文进行。
注重整体感知。如阐释文章标题的含义,对文段的内容、文章所表达的主旨进行阐释解说,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文段、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表述。
提炼信息及要点。如解答下定义、画表格、画图形题型时,要在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及要点,组合后准确表述。

F.语言品味能力训练 ——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六
【常见考点】
语言品味能力指的是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和文段品读能力。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语言品味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2.比较、品味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效果。3.品析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等。4.品析成语、俗语等的精练准确及表达作用。5.品析句式的变化及表达作用。6.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7.品析段落及全篇的语言特色。

【答题点拨】
解答语言品味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紧密联系语境。即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来理解品味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要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
2.要准确把握角度。如表达意图、语体(书面语、口语)、感情色彩、表达方式、句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3.要精练准确地表述。比如,品析修辞手法的精妙及其表达作用,比喻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形象优美,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酣畅淋漓、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对偶的作用是使语言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G.手法欣赏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七
【常见考点】
手法欣赏能力不单指文学欣赏能力,它还指对各类文章表达与表现技巧的欣赏。在中考阅读题中,手法欣赏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2.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诠释、拟人式写法、答问式结构等。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4.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托物寓意、咏物抒情、人称变化、抑扬结合、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及语言的骈散结合等。5.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另外,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表达方式的运用、欣赏文章美点也可作为考查角度。

【答题点拨】
1.解答手法欣赏方面的题目,要注意调动知识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重文体知识、写作知识、构思知识的积累。
2.要注意对文章通用手法的理解。其实,在手法欣赏的考点中,不少考点是大多数文体所共有的,如:对比的手法、比拟的手法、设置线索的手法、侧面烘托的手法、人称变化的手法、照应的手法、引用的手法等,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答题。
3.要注意对文学作品表达手法的理解。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都要有所领会,这样在答题时就能“说到点子上”。
4.要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却可,不必面面俱到。
5.语言表达要具体、完整,突出层次感,要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做到既有观点,也有例证。

H.感受评价能力训练——中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基本能力训练之八
【常见考点】
感受评价能力指的是感受作品的内容、语言、思想、人物形象、情感倾向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作出评价的能力,常以开放题型出现。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感受评价能力的考点主要有:1.摘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3.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文中某问题的认识。4.是否同意文中的某种说法并说明理由。5.针对阅读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6.根据文章内容,想象情节。7.揣摩文中人物性格,想象其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8.自选角度,谈读了文章之后的感受。9.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答题点拨】
1.摘录句子并说明理由时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必须在感悟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把握的句子。答题重点应放在“说明理由”上,“理”要充分,要能说服人。
2.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应着眼全文,结合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感情,对感情较隐晦的文章要挖掘字里行间的隐含信息,力求准确。
3.谈对文中某问题、某说法的认识必须“结合现实生活”,要有创意,还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4.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建议或设想,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深入的分析、认真的态度,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答题时建议使用“我认为”“我建议”的句式,使口吻谦虚,表达规范。
5.根据内容想象情节及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材料中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场景,要想得合乎情理,合乎人物性格,合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想象内容要丰富,描述要生动,并能与文章浑然一体。
6.谈阅读感受比较灵活,可以从构思、语言、形象、思想等方面思考,但一般应着重从文章的情节内容、思想内涵给人的心灵启迪及精神影响方面来谈,最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7.评价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要在感知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从性格、精神实质方面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语言要概括凝练。

祝你成功!

Ⅳ 如何考好中考语文

学语文,就是要多读、多背、多记。想加强阅读理解的能力的话可以多看一些课外书,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老师可以指导一下,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口语就是要多读,可以选择一些文言文来练习,这样还可以在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就是看文章时一定要看注释,这是基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一般都是考一些词的意思,病句的修改和一些字、词的用法,难一点的就是仿写句子,可以根据句意、句子的结构去仿写。阅读,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解答,平时可以多看看辅导书和基础训练。课外阅读要看平时读书的积累,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多数题是问某句或某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需要多读几遍文章,找出关键的词或句子进行分析。另外,想提高成绩做题是必不可少的,要多练习,熟悉了题型就好了。

Ⅵ 请问中考语文怎么样

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中考记叙文主要以记事为主,也有不少写人的文章。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写人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要努力从刻画人物形象中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美”。为了中考记叙文的成功,必须高度注意构思的技能与技巧。下面介绍五种常用的、基本的套路,可以灵活地借鉴、运用。

(一)巧用穿插

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先看看如何进行穿插、穿插什么内容穿插描写

如《一面》在文中三次穿插了对鲁迅的肖像的描写。又如《孔乙己》中有十几处写到众人的“笑”。处处突出旁人的嘲弄、哄笑,在每一层描叙之后,都以“哄笑”、“笑声”一类语句作结,以至形成一种节奏,使“笑声”在小说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力量。

2.穿插议论或抒情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运用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3.穿插主题句

如《白杨礼赞》在文中反复穿插“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句子,不断地点示着文章的主题。其实这种主题句也是“结构句”,不仅极好地表达了的情感,而且也有机地组织起文章的结构。

在以上内容的“穿插”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反复穿插”。可以说,没有“反复”就无所谓“穿插”。正是由于有了“反复”,才能在“穿插”中形成文意的递进,才能形成前后内容的呼应,才能形成一唱三叹的感情波澜,才能清晰地显现出文章的思路。

再看看具体的例子

樟树赞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木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伪装的,密密麻麻。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秘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在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是世界上任何科学制成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到了。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这是作家茹志鹃写的一篇的散文。以物喻人,通过对樟树高贵品质的描写和赞颂,艺术地表现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布局谋篇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复穿插了如下“结构句”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树荫很大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荫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由于穿插了这4个句子,文章的结构清晰而又严密,文意层层递进且前后相互照应。

在运用“穿插”的技巧进行记叙文的构思时,我们要

(1)注意侧重点,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文章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以穿插描写内容为主,即使抒情和议论有时不能绝然分开,也应注意这个问题。不要有时抒情,有时又突发议论,破坏文章内容的和谐。

(2)注意自然贴切。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有的而作,都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要为抒情而抒情,为议论而议论,无病呻吟,勉强凑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要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

(3)注意灵活适度。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可本末倒置,让“穿插”占去大量篇幅,造成文章内容空泛。“穿插”一定要灵活、简洁、适度。?

〔练习〕

用“穿插”思路完成下面的文题。

老师的新招
2.走进我的青春

3.信的故事

4.题目:我现在怎样做儿子(女儿)

要求:①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提示:1.面对众多的学生,当教师的能有一些新招,工作就显出了个性。写作此文,就是要表现某位老师的工作个性,赞美他创造性的劳动。老师的新招可以表现在课堂教学上,一种新的组织教学的方式,一种使学生十分投入的教学方法,一种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具,都能显示教师辛勤工作的风采。老师的新招,可以表现在班集体的建设之上,切合实际的思想工作,生动丰富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创造精神、良好习惯的各种措施,都可以显现老师的奉献精神。老师的新招,也可以表现在课外活动上。开动脑筋转化差生,想方设法培养超常生,关注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以及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文学艺术活动等等,都可以显示教师甘作人梯的精神。写老师的新招,既要写这招数的“新”,同时也要写这招数的“高”、“巧”、“实”,从这几方面去写,在文中反复穿插表现主题的句子,就既表现了教师的创造,又表现了学生的感受。

2.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它提供了广泛的选材机会和确定主题的自由。我们可以用富于时代特色的事物表现初中生的生活。如“‘电脑’走进我的青春”,可以尽情写软件、程序、操作系统等神奇的内容,通过一个电脑迷的自述表现初中生富有特色的青春生活。我们可以用青少年崇尚健康时髦的事物来表现初中生青春的色彩。如“健美走进我的青春”、“通俗歌曲走进我的青春”等等。当然,的题材是广泛的同时又有个性特点的“凡人小事”。我们要挖掘近期来闯进自己生活的有表达价值的“小事”,通过它们来表现青春少年的喜怒哀乐。类似的文章,最好采用反复穿插抒情议论句的构思方法。

3.尽管信件来往远没有追赶歌星影星那么普遍和时髦,但它确实比以往更广泛地存在于初中阶段的同学中。也许这“信的故事”可以表现友谊的珍贵,它使人珍惜,使人回味,使人奋发。也许这“信的故事”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矛盾,它留给你一次教训,一丝遗憾,或者一片苦涩,让你体会到什么是生活。这“信的故事”还可以表现那些使你眼界开阔、内心充实的事件,你在这故事中还朝着未来迈出那令人欣喜的一步。在作文的过程中,可就上面提示的内容将自己的感受穿插于其中

4.这个题目好在不落俗套,题目出得比较出人料,适合每一个考生写作。作文时要突现题目中的三个要素,一是写“我”,二是写“现在”,三是写“怎样做”,而关键之处在“怎样做”。写“怎样做”时最容易平铺直叙,而这样的文章又最忌平铺直叙,所以在这儿一定要想法将“怎样做”写精彩,可以穿插对心理感受的描写,也可以穿插抒情或议论。)

(二)横向组合

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式结构法”。

“横式结构法”总的特点就是,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充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记叙事件、描写景物、表达感情。

“横式结构法”用于中考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作文的文面清晰,文章的主体内容让人一目了然,而且由于使用的人不多,评卷老师会给予足够的赞赏。

运用横向组合的构思套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若干种“组合”的方法。这其中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小标题,要用小标题将文中的几“块”内容连缀起来。

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1.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2.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3.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4.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5.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6.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7.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8.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现请看下面一篇范文:

复习生活剪影

睡梦之中的钟声

清晨,在迷蒙的梦幻之中隐约听到闹钟声,便猛地惊醒,一骨碌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翻开第六册英语便背了起来。背完了课后的单词表,又背不规则动词表。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我轻轻的背书声。

天还不见亮。我想今天的复习效率可真高,兴致勃勃地继续背下去。猛然间一阵清脆响亮的闹钟声把我吓了一大跳,转身一看,时钟正是六时整,这才是我应该起床的时间!

原来是哪一家的闹钟把我提前唤醒,使我多得到一段复习的时间。我不由得对自己说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考试课上的鼾声

上午第三节是数学课。张老师来了,手上托着一大叠纸。我们敏感地知道,又是一节考试课,于是教室里发出一片叹声。

三大张卷子发下来了,同学们埋头做着,教室里很安静,不断有同学翻动着卷子,发出轻微的声响。张老师巡视着课堂,边走边看。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他和同学们都听见了课堂上极为少见的声响——鼾声。循声望去,只见李平的头歪在数学卷上,睡得又香又甜。

老师走过去,凝视着他,很久未动,但终于还是拍醒了他,然后老师大声地说道:“你们睡觉的水平越来越高,不知是谁让你们这么辛苦!”

晚自习中的掌声

星期一的晚自习属于语文老师,肖老师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他很神秘地说道:“今天晚上,我让你们写毕业赠言,给你们一段自由掌握的时间。”

掌声响起来了,肖老师“嘘”了一声,大家有的伸舌头,有的笑,掌声又很快停止了。

大家很兴奋,非常感谢肖老师的理解,感谢他在我们单调的复习生活上抹上了一丝青春的色彩。

不过,下自习时他“点题”的话可有点不大妙:“如果中考的小作文涉及毕业赠言,那我们这节课就具有很高的价值。”

这是一篇横式结构的文章,作者运用了“分镜头剪影”法,组合起三个彼此之间相互并列而又有内在联系的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复习生活。各个“分镜头”用了不同的小标题统领,以突出其中心内容。各个分镜头好像有点散,但实际上是用“复习生活”将它们串了起来。

写这样的文章,还可以用“总分式剪影法”进行构思,即先选用抒情、议论、叙述等方式开头,进行总说,接着选取复习生活中的精彩片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生活,最后再进行总说,或抒情,或议论。这样就会显得更加完整一些。?

Ⅶ 中考自招语文如何准备

一、认真进行分析,确定主攻的方向
根据自己初中二年级的各科学习成绩,分析自己的水平和潜力,哪些学科自己有兴趣,说明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哪些学科你感到比较吃力,甚至有恐惧的心理,这些科目你在新的学期中将是重点攻克的对象。
在学习方法上也要进行回忆和小结,找出哪些方法对自己是行之有效的,是否可以继续优化。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以往是否都落实了。了解自己的现状,对自己作出客观的分析,是制定切实有效计划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在关键的一年中主攻的方向。中考是依据总分的高低来录取学校的,各科的平衡发展是致关重要的。
大家都已经读了8年书了,什么是学习呢?我以为对学习要有如下的认识:首先,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它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你通过学习对内容认同了,内心有一定的体验了,才能接受知识。通过做作业等形式,模拟进行实践和应用,使知识在新的情景中再现,得到强化,如此反复,才能内化成为你的知识。不能再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因为那是低效率的。其次,学习是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必由途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形成学习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不断引导你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再次,学习是一种习惯。

二、作好吃苦准备自我准确定位
步入初三,同学们知道要努力了,要紧张起来了,但是在哪些地方使劲,又应该有什么细节需要注意,一时间还真摸不着门;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等困难。这都要求新初三的同学树立起一种吃苦意识、学习意识、中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初三阶段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同学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学们面对较以前更复杂的学习环境往往目不暇接,难免产生种种心理困惑和矛盾冲突。此时,同学们要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地适应学习上新的竞争。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时时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努力。

三、紧跟着老师走培养学习能力
初三上学期,老师会讲新课,听课时一定要紧跟着老师,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然后及时复习;到了下学期就会系统复习,在这一环节,迫于时间,有的地方不会讲得非常仔细,同学们在课后还需要自己看书,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扎实地学习,对初三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初三学习尽管非常紧张,但还是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仅对初三学习很重要,对整个初中环节都有着重要意义。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一定要强,不要搞突击战;听课要讲究效率,在课堂上无论会与否,都要紧跟着老师的节奏,与老师多交流,尤其是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问,不留问题过夜。
在初三阶段,一个显着的变化就是除了区统考、模拟考、毕业考和升学考外,小考小测月月,这时经常会有失误和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很容易影响情绪以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其实,在大考前出现失误是件好事,自己的问题在考前暴露得越多越好,发现漏洞就补啊。考试之后,看一下哪些不该丢分的地方失分了,将这些题抄到一个错题本上,将考查重点、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反复思考、练习。同学们要学会成绩分析,通过反复地成绩分析,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做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致,哪里知识掌握不牢固,哪一部分考试经常丢分,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时间要抓紧,心态要平静,这时不必去计较分数和名次。在时间的安排利用上,要特别讲究效率。千万不能为了复习而熬夜,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Ⅷ 中考语文应该注意什么

1、立足教材 复习以“教材”为主。 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层达标 复习以“学生”为本。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复习的主体也应是学生,复习中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凸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以求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另,教师还应面向学生的“全体性”,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因人分层分类分要求去训练,尤其是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优等生可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 复习打好知识之基。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加强学生对字的音形义,词的遣词造句,句的理解与运用,语言的实际运用,古诗文的积累等方面的把关训练。这样,才能牢固学生的知识之根子,可让学生临考不惧,下笔不乱。 4、抓“重”解“难” 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阅读文与写作是复习的两大重点,也是两大难点。阅读文重视整体感知,审题要有技巧性,答题要规范。故在阅读文训练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读题能力和答题技巧。复习时可运用多篇比较阅读的方法,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比较阅读,以此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写作训练可采取“三线并行”的方式进行:一是储备素材?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以充实学生的材料储备,为中考作文蓄能。二是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专题,选择优秀的题目及经典例文对学生进行辅导,开拓思路,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三是题型训练?就中考作文的经典题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5、讲练结合 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语文实践,是无法形成语文能力的。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代替学生的复习,是绝对行不通的。反之,如果单纯靠学生大量的重复的训练来提升其语文能力,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备考中既要教师的“讲”,又要学生的“练”,讲练结合。当然,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的需要上,讲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讲在学生的发展上才是。在学生的“练”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故而在“练”的题型上教师就得花一番心思不可了。 6、集思广益 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复习中我们应继续发扬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坚持集体备课,统一测试,充分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争取共同进步。 总之,中考语文备考中,复习要有条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阅读全文

与中考语文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5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79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0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7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3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4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4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0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