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素养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② 小学生主要的语文教学重点是什么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识字教学是重点的一年级,学生刚则接触小篇幅的文章,对于字词的积累是重点,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词,积累语句
③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语文课,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语文课,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答:我建议您看看小学老师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可以根据教案讲课。
还有,最重要的是:
1.口才一定要好。
2.可以讲的幽默一些,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多给学生发言、思考的机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4.可以做幻灯片,吸引学生。
5.一节课最后,建议不要自己直接说中心思想,可以让学生试试说,自己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
修改,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希望能帮到您!
望采纳,谢谢!
④ 三年级语文注重教什么
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
三年级学习语文的特点
▊1、具备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是识字,经过了两年的识字方法、兴趣、能力的培养,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所以,三年级的识字任务更多的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包括在预习的时候独立使用多种方法识字,完成作业。识字教学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听写是反馈孩子识字效果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作为家长,在课下可以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听写,长此以往,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会急速进步。
▊ 2、进入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
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年级积累的关键仍然是词语,而且是大量的词语积累,词语作为语言的组合元素,要像繁复的零件一样存储于孩子的脑海中,它是孩子将来语言表达的根基材料。大量词语的积累首先来源于课文,孩子们学习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积累词语,属于理解性积累,记起来容易而且记牢。所以,课文中听写的词语要是大量的词汇。其次,词汇的积累来源于孩子丰富的课外阅读,这一块的积累体现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此,孩子需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 3、进入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瓶颈期
三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了对文本的理解。对于这一点很多家长有深切的体会。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抓中心、中心句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能力。这也为四年级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会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操之过急,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
▊4、背诵能力强
三年级的孩子背诵能力强,而且乐于背诵,这符合八九岁孩子的年龄特点,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另一个重要而且有效地方法,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背诵一定要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学校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远远不能填饱孩子的肚子,并且并不是说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适合背诵的。所以要为孩子增加一些经典篇目段落的背诵,希望能够通过每天的坚持背诵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同时又能积累丰富而精彩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经典古诗的背诵积累。
▊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本身,掌握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占据重要地位。只有让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孩子才能真正具备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中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使孩子可以将能力迁移到课外。学习方法就是孩子们学习的金钥匙,它能让孩子们轻松自主地投入到学习。
来自,搜狐
⑤ 小学语文需要重视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
1作文能力在小学就要培养好
中学阶段实际是没有多少时间练习作文的,老师关于作文的作业也很少。而作文的能力是要长期积累的,需要多写。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争取作文过关。错别字问题在小学就要解决,错别字太多,直接拉低评分的档次。
对策
①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
②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
2认真书写的习惯
小学语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书写方面的能力,字迹工整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学科,卷面的整洁是导致扣分的一个普遍因素。开始形成认真的习惯保持较容易些,但是潦草了再变认真就难了。
对策
①正确引导,经常提示,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②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
3阅读
阅读是初中语文考察的重点,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所以,小学多看书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早些涉及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小学阅读注重兴趣,不必过早、过多地练习做题。
对策
①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②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
③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我个人认为,每堂课学生和老师要有互动,不死板.具体常规如下:
1、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实际出发实施教学。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面向全体,面向差异。
3、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4、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随时鼓励学生,正确评价学生。
5、以学定教。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类目标明确,内容符合学生实际。
7、全面覆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没有目标缺漏,没有目标再生。
8、各类目标行为具体、可测,重点目标突出,达成度高。
●把握正确的教学内容
9、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用单元整体思想处理教材,设计和组织教学。
10、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正确、严谨,无知识性错误。
11、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12、将教材视为一种凭借,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处理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
13、所教学的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与新旧知识联系。
14、注重教学内容中思想性、教育性的开发。
●追求优化的教学过程
15、导入自然有趣,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
16、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思考、自学、探究、实践操作时间。
17、学习机会平等,师生有相互研讨、交流、质疑、答辩的机会。
18、角色定位正确,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评论者。
19、教学重点突出,目标落实到位,练习、作业当堂清。
20、反思学习过程,学生有自我总结学习收获的机会。
21、课堂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2、时间分配合理,环节过渡自然。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23、因课而宜,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24、以学定教,鼓励学生从自己会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学起。
25、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26、自主探究,适时组织学生收集证据,做出推测,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27、小组合作,实质性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获得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
28、多方互动,收放适度,随时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点拨及时、到位。
29、自始至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很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30、教学手段的运用符合教学实际,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达成目标。
31、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实际效果好。
●争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32、课堂气氛热烈,各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33、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效。
34、三类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收获大。
35、练习优质、高效,作业当堂完成。
●不断提高的教师素质
36、正确使用普通话,教态亲切、自然。
37、语言流畅、准确,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38、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和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39、板书突出重点,清楚、工整。
40、基本操作规范、熟练。
⑦ 小学语文课要达到有效课堂效果,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成形成,学习就凭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很难做到专心学习,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由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厌学”、“怕学”甚至“拒学”的现象。因此,我们就必须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好的效果。那么,我们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爱上学习呢?
一、巧用课堂导入,让学生“乐”起来
根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在教学环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因此,低段学生的课堂导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谈话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游戏活动导入新课等。如:在《荷叶圆圆》这篇课文中,我首先问小朋友:“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这个时候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兴趣一下来了劲,纷纷回答。然后引导学生看图,出示认识的朋友就是荷叶,老师进一步启发提出问题:你们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呢?它又和谁成了好朋友?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投入到积极的学习中去。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去认真读课文,带着兴趣,欢快得把这篇课文内容知识了解了。
还有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了。比如:我在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时会先让两三个学生把口语交际上的内容演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根据故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的看到和感受到其中的含义,学生也更愿意说。
二、让课堂朗读多样化
朗读是指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不再是老师以讲代替完成,也不是大声地读一遍,方便老师的讲解。所以要把朗读的方法看成是打开课文的第一把钥匙。所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样化朗读方式。由于朗读方式的不同,就会激起学生想读的欲望。学生朗读的态度就会较好,朗读就会有感受。尤其是在课堂上进行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是最能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课文,同时能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由于赛读,学生处在比赛的状态,要体现出你我的优点,所以读的态度好、读的语速有特色、读出的感受较深,学生就会主动喜欢朗读。分角色读,就是学生把自己变成文中的某一个人物,然后进行再现课文的对话,学生就会努力使自己的朗读方式符合文中的语言,读有体会,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表演读,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一些语言所描述的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等。这些朗读方式能使课堂上的孩子们有事可做,还能让孩子们表现自我、展现自我,让课文体现的是现实所在,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已,在这样的朗读中老师还要注意引导好学生从读中质疑,从读中又解决问题。如教学《狮子和鹿》一文时,我就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从读中体会出好看得东西并不一定有用而难看的东西并不一定没有用,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让我们更加优秀。要是我不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在课堂上一直讲个不停,累了也还不能让学生体会课文。要让课堂生动有趣,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抓好课堂中的朗读方式。
三、让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化
首先,低年级教师要经常保持童真,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喜欢听,才容易懂。
比如书上有一些语言比较含蓄的课文,由于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和文学的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如:教《浪花》一课时,我用幻灯进行教学。我先放幻灯让学生认识“浪花”,然后放海的声音让学生听一听海浪声像什么,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词语说一说,学生都说:“像歌声、像笑声”。我又问:“这些歌声、笑声是谁发出的呢?”学生说:“浪花”。接着我又放幻灯,让学生看着幻灯读课文中的句子“浪花轻轻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浪花跑去又跑来,给我送来雪白的贝壳、小虾”。这样浪花就象一个淘气的孩子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有兴趣地看着幻灯片,身临其境。我马上问:“这海边的景色怎么样呢?”学生答:“很美丽。”我趁热打铁问:“如果你是画上的小孩子,你会觉得怎样?”学生说:“我很高兴,很喜欢那里。”这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了。我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言语——手势,这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如我教“b一把”这个数量词时,考虑到直接告诉学生“一把”是数量词,学生很难理解。我就根据课文中的“一把伞”,先让学生回忆平时我们是怎样拿打开的雨伞的。接着,我做出手拿打开的雨伞的手势,并且告诉学生凡有柄的东西都可以用“把”。最后让学生说说“一把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种种愉悦的激励性手段进行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三、巧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笑”起来。
新课标指出: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欣赏的眼看待每一个学生,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语言激励。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的自制力差,上课做小动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有的同学会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师如果以表扬某个同学来提醒那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这就是语言激励的作用。
2、评比激励。背书及时的盖个小印章,作业认真、上课积极的奖励朵小花,十朵小花可以领一个老师剪的苹果贴在自己的苹果树上。每个月评比一次,谁的苹果多就评为这个月的“学习之星”。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还可评出“问题大王”“卫生之星”等等。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步树立起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
3、体态激励。低年级的学生以老师为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教师不妨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竖起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你会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远远大于你的严厉批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鼓励着他,这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4、批语激励。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努力使作业的批阅成为师生情感联系的桥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我时常给学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带有激励性的批语,如:"你的字进步可真大!""老师相信你会比这一次写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作业就会一次比一次认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
总之,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所学语文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上课前必须认真、充分备课,至少超前三课时备课。
2、教案书写一般内容:
(1)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可操作、可检测);
(2)教学重点、难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确定);
(3)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搜集资料等等);
(4)教学过程(锁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5)板书设计(简明准确,富有创意);
(6)课堂或课后练习(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
(7)教学反思(每单元至少一篇)。
3、备课类型包括识字课(低年级)、阅读课、习作(写话)课、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教案应分单元按课文、按课时撰写,课时数以教学参考用书相关规定为参照。教案设计以个人钻研为主,提倡集体超前备课,提倡按单元整体备课。
4、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通读教材,熟悉任教年级、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以及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特点,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准确地把握每单元教材的特点。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定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备、六结合。
一备《语文课程标准》;二备教材(教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四备教学资源(教材背景资料,生活体验等与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所有信息);五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法和学法;六备作业设计、学具、教具(要体现个人特色及课型特点)。
六结合是指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主导和主体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6、提倡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激发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益。
(8)小学语文课堂注重什么扩展阅读:
教学基本功:
1、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教态亲切、自然。
3、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做到:
1、上课铃响,保持安静。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3、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
4、讲普通话,吐词清楚,声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内容向人请教。
网络-小学教师
⑨ 小学语文教育要注意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什么?
一、语文教学要朴实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我们要欣赏并实践“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方向,并努力做到“面向现实,课堂真实,教得朴实,学得扎实”,让语文教学回归常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生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头的智慧之火,使他们爱语文;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导读、导思,导练,使他们爱学语文,并逐渐学会语文,学会做人。
二、语文教学要赋予语文双基以时代内涵
所谓语文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是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根据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从两大方面为学生打好基础:一是打好文化的基础,如学生要掌握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要有初步的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二是打好精神的基础,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高阅读品位,要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要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多读
语文教学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才会健康地发展。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经验就是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离不开读写实践。如何改进读写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是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例如,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背诵也要得法,我们不能不给学生任何指点,就让学生摇头晃脑地一味死记硬背。
四、语文教学要形散而神不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们教师要在用好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以增加他们对文字作品的了解,拓展他们的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当然,游离了对文本的学习,将课上成了自然课或社会课,让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而忽略了如何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选择、整理等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语文教学要讲究低成本、高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用,应该怎么用;不要只注重形式,而要讲成本与效率。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成本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教材而用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非要做成多媒体课件不可,有的地方上教学观摩课,如果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就评不上奖……这种现象也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六、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
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但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阅读个性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个性化阅读,学生要在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有根据地阐释,有条理地发散,不能养成浮光掠影地读书和不假思索地阐释的坏习惯。
七、语文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
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因受大形势的左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过于偏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现在则又出现了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倾向。
具体表现就是: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让学生做游戏,语文学习的目标极不明确,最终使应该传授的知识都没讲清楚。这是因为他们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设计这些形式上,而把语文学习的目标却忽略了。
八、语文教学不要忽略教师的作用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要防止由过去老师牵着学生走的串讲串问和一问到底式的费时低效的教学状况,发展到放任自流或教师被学生牵着走的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式的教学状况。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但在教学过程中节不能忽略发挥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
⑩ 小学三年级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按照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