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2《丁香结》
散不去的花香,解不完的人生——《丁香结》
《丁香结》的作者是当代着名女作家宗璞,她原名冯钟璞,宗璞是她的笔名。宗璞的母亲心灵手巧,能把面食烹制得十分美味。大作家朱自清曾经品尝过宗璞母亲的手艺,夸奖她做的炸酱面好吃极了,一不小心就会把肚皮吃撑。宗璞小时候在作文《我的家庭》里写道:“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并不重要。”宗璞这位“不重要”的父亲是谁呢?
一、“不重要”的父亲:冯友兰
宗璞的父亲冯友兰并非是“不重要”的多余人,他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冯友兰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哲学家。1918年,23岁的冯友兰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19年,冯友兰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学成归国后,先后来到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书。
你们可能想不到,这位饱读诗书的大学教授竟然有点口吃。据清华的学生回忆,冯友兰开设“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时,学生一度从起初的400~500人减少至4~5人,仅仅4周的时间里,教室就从座无虚席变得空空如也,这都是因为他有口吃的毛病。有时,他念意大利政治家墨索里尼的名字时,竟要“墨索墨索”半天;他念到“学而时习之”的“而”字时,也要停顿一分多钟。
虽然如此,学生还是很喜欢听冯友兰演讲,甚至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曾慕名而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口吃让冯友兰的演讲有停顿,这就令听众有时间思考他接下去会讲什么,同时他的演讲“一字千金”,语言精辟简练,因此广受学生喜爱。
生活中的冯友兰风趣幽默。有一次,冯友兰搭乘老乡的毛驴车回家。进入清华,快到家门口时,突然人仰驴翻,驴车上的人都摔倒在地上。赶车的老乡感到十分抱歉,可冯友兰却笑着说:“没关系,这头驴听不懂湖南话嘛。”
冯友兰还有点“贪吃”。宗璞在回忆父亲的书中写道,父亲的胃口特别好,对于饭菜“从来没有挑剔,从没有不悦,总是兴致勃勃地进餐”,无论吃什么“似乎都滋味无穷”,因而冯友兰幽默地自嘲“有当饭桶的资格”。其实,冯友兰不是“贪吃”,只是十分体谅他人的付出,知道做饭的不易。因此无论饭菜的口味如何,他都尽力“捧场”,不让做饭的人感到失望。
生活中的冯友兰沉迷于思考,曾经因为思考得太入迷而折伤手臂。这件事发生在他和同事前往昆明的路上。他的同事金岳霖对宗璞回忆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沉迷于思考的冯友兰坐在了饺子上也浑然不知。宗璞回忆说:“当时我在城里工作,有一天回家,我母亲就说来包饺子,改善生活。煮饺子的时候,这盘饺子就找不到了,后来找了半天,我的父亲坐在这盘饺子上。他一点都不觉得,因为他满脑子都在思考哲学的问题。”
这位热爱思考、笔耕不辍的学者,直到84岁时仍然每天坚持工作2个多小时,口授《中国哲学史新编》。他曾经说:“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还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在书完成4个多月后,1990年11月26日,冯友兰先生在北京安然离世。
二、丁香·紫藤萝·木槿——花朵带来的生命感悟
宗璞喜爱游历山水,山水是她的好朋友,赠予她灵气和感悟。当宗璞观赏、描写丁香、紫藤萝、木槿花时,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丁香结》中写道,“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散发“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的白丁香、紫丁香不仅美丽芬芳,还启发宗璞对于生活的感悟。看着含苞待放的丁香结,联想起以丁香承载忧愁的诗句,宗璞明白: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人生需要各种各样的“结”,失去“结”的人生就会“平淡无味”。我们正是在解开“结”的过程中让生命延续,证明生命的存在。当人生没有“结”时,生命就停止了。因此,我们应该洒脱面对人生的“结”,既能观赏春光中香气扑鼻、花团锦簇的丁香,也能品味微雨连绵中愁肠挂肚的丁香结,人生既有美好,也有苦难,这复杂的味道,就是人生的滋味。
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中,宗璞看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对比眼前繁盛的紫藤萝,宗璞想起十几年前家门外一株花朵稀落的紫藤萝,最后园中的紫藤萝花架都被拆除,因为人们觉得“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她遗憾地以为再也看不见紫藤萝花了。可是多年后,她再次看见开得更加茂盛的紫藤萝花,由此感慨: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每朵花、每个人都会走向枯萎,所以从个体来看,生命终究会消逝。但是花和人却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因为从整体来看,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永恒存在。宗璞的弟弟冯钟越是一位杰出的飞机结构强度专家,但由于长期积劳成疾,又身处医疗条件落后的黄土高原,仅51岁就撒手人寰了。弟弟的不幸让宗璞十分痛苦,当她看见由衰而盛的紫藤萝时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也因此得到宽慰,从痛苦中释怀了。
在《好一朵木槿花》中,宗璞描述了一朵勇敢的木槿花。起初,宗璞觉得木槿花很“平庸”,对它没有多大的好感。但是后来,她在花园中发现一朵紫色的木槿花盛开在砖块钢筋的缝隙中,她“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木槿花是一个怒放的生命,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迎难而上,勇敢地生长、绽放。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许多困难,我们能否像木槿花一样在逆境中绽放生命呢?
三、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
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悬浮颗粒上形成晶体,晶体在风的吹拂下相互结合形成雪花。你有没有好奇过,本质同样都是水,为何水、晶体几乎透明,而雪花就是白色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太阳光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而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对太阳光具有吸收、反射、散射的作用。
组成雪花的冰晶本来都是表面光滑的晶体,它反光能力弱、透光性强,本身能透过各种波长的光线,因而显得透明。但是当冰晶相互“打架”形成雪花时,凌乱的排列让晶体光滑的表面成为一道道“镜子”,这些“镜子”像守门员一样“踢走”了太阳光中95%的光线,因而雪花呈现白色。
你应该听说过这句话:白色能反射任何色光,黑色能吸收任何色光。当物体吸收掉太阳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线时,就呈现为黑色。这就是为什么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穿深色T恤衫的原因。因为深色服装就像个“光线收集器”,会把太阳光的光线全部吸收掉,把你变成一个行走的大“暖炉”。
❷ 丁香结作者简介
丁香结的作者是宗璞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着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着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❸ 丁香结的作者是谁
丁香结的作者宗璞。
宗璞,本名冯钟璞,1928年7月26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唐河,中国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东藏记》《红豆》《丁香结》《紫藤萝瀑布》等。
《丁香结》写于1985年。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人物评价
冰心以来,能将世道人生,天理人趣写得气韵不凡的女人不多,宗璞可谓是个少有的特例,她甚至要比冰心要多几分大气。因为宗璞深味西方文学,又得东方哲学精神的个性。
宗璞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
❹ 《丁香结》的作者是谁
《丁香结》创作于1985年,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来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学界前辈的帮助。1960年以后,一直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编辑和研究。而她生长的门第又是世代书香,父亲、姑母等都是全国着名的学者。命运之神对她优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因此,人们不难看到她的创作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知识阶层的气质、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隐或现的,然而又是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❺ 丁香结的作者是谁
您好。
丁香
唐代: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译文:我就像丁香一样身自高洁,生活在远离尘俗的大江之上得不到普通人的关注,十几年的积累也只能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罢了。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J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着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❻ 丁香结的作者是谁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 丁香结 》所收文字原截于一九八五年底,于八七年春排印时又收入八六年所写的两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统归于此矣。
环境
宗璞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中,与他们学业的专攻,崇高的操守,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来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学界前辈的帮助。1960年以后,一直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编辑和研究。而她生长的门第又是世代书香,父亲、姑母等都是全国着名的学者。
命运之神对她优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因此,人们不难看到她的创作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知识阶层的气质、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隐或现的,然而又是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