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随着素质教育推进,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改变“少、慢、差、废”的低效教学的现状,朝着“多、快、好、省”的 高效优质课堂方向发展,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思索的问题。今天,我就从什么是优质高效课、精心备课、重视激励评价、激发情感朗读、注重情境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六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什么是优质高效课
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优质课呢?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具体的标准,说简单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优质课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审视:1.这堂课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效益意识;2.这堂课是否朴实;3.这堂课是否体现语文价值。其中第一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而且体现了在单位时间里工作效率问题;第二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使好课人人能上;第三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价值。
(一)一堂好的阅读课是一堂不累的课
一节阅读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课的好与坏,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终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一节好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一堂好的阅读课是一堂朴实的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一节好课不要求十全十美,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好的阅读课不必追求教学过程十分流畅。我想一堂好的阅读课它的教学过程流畅应该表现在问题设计上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并且富有层次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搞得到,教学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沉默,让人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步和成长。“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
(三)好的阅读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好的阅读课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进行语文实践,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进行人文熏陶。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所以,一堂好的阅读课要看学生有没有充分地读,有没有读和写的结合,有没有掌握一些自己读懂语文的方法。教师要找到典型的字词、典型的句段,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重视语言积累,因为,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二、精心备课,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三、重视激励评价,实施高效教学
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的评价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精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评价语,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对问题的回答等,所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我们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评价语,以获得课堂的最佳效应。那么,教师该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课堂评价语呢?
( 一)鼓励性评价——自然、真诚
如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这样指导朗读:
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要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该怎样读?(该生再次朗读,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清楚、自然。)
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在这个片段中,孙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的特点进行鼓励,肯定了学生朗读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赞扬,而是在赞美中有鞭策,在微笑中显真诚。
(二)导向性评价——准确、得体
如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
师:你想对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说什么?
生:狐狸,你太狡猾。
生:狐狸,你真聪明,会想办法不劳动就有收获。
师:你的想法确实与众不同,但想一想,狐狸的这种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你们喜欢这样的聪明吗?
在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见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不择手段的。“你们喜欢这样的聪明吗”一问,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正确的价值观上来。课堂评价的功能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三)启发性评价——睿智、巧妙
教学《怀素写字》时,学生对“书法家”比较陌生:
生:书法家就是会写字的人。
师:小朋友们都会写字,你们能被称为书法家吗?
(教师的启发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生:不能。书法家是写字写得好的人。
师:你的理解更深入了。
(他的回答又激活了另一个学生的思维。)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你们能被称为书法家吗”一问,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对“书法家”一词的思考不断深入、准确。
( 四)生成性评价——生动、独特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教师微笑着凑到该生耳边说:“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动态生成的评价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智慧的,寓纠错于轻松、愉快之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延迟性评价——聆听、等待
一位教师执教《美丽的丹顶鹤》:
师:丹顶鹤美在哪里?
生:丹顶鹤的样子好看,羽毛洁白,唱歌和飞起来的样子很美。
师:这是你心中的丹顶鹤,让我们一起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可是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好像……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但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直截了当地给予肯定性评价,而是合理地推迟了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很快找到了书上写丹顶鹤美的词句,通过自己的想象丰富了文本,从不同角度体会到了丹顶鹤的美。
因为课堂教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课堂评价语言是很难预设的。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省时、高效,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广泛阅读,不断积累,用智慧和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灵动的语文课堂。
四、激发情感,让课堂因朗读而精彩 。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正确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领会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丰富语言、锻炼记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一,正确、流利是最基本的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项,即: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就是要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流利就是不回读不结巴,有一定的节奏;有感情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把这种情感传递出来。这三项要求是呈递进关系的,“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连正确的要求也达不到,就更不要提“流利和有感情”了。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流利”,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有感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老师忽视了这种递进关系,在学生还没有做到“文从字顺”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结果,学生不但达不到“有感情”,连“正确、流利”的要求也达不到,读得吭吭哧哧,结结巴巴。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讲《瀑布的葬礼》,在初读课文时,学生对瀑布的名称——“塞特凯达斯”总是觉得拗口,读不流畅,于是薛老师领着学生读两遍,又让学生自己再读三遍,学生很快就能读得流利顺畅,在后面朗读全文时,也不再出现结巴的现象。
第二、 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上升到感情朗读。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怀念母亲》一文则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愧疚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的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酝酿情感
1.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例如:《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写的是志愿军与大娘话别。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首先是呼告,随后直接抒情,运用了疑问、设问句式,显得特别亲热,因此,应该用亲切、安慰的语气读。最后的“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要以崇敬的心情和强调、肯定的语气读,这样对“亲人”的感情也就表达出来了。
2.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时,其中描写詹天佑心理活动的句子,应着重进行重音的指导:“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五、注重情境创设,以人为本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开,让学生的情感活动融入学习活动,激发情境思维,在情境思维中比较容易学到知识、逐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有利于诱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过程是直观感性认知的过程,情境教学从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出发,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引发、维持和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实现互动。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传统的灌输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学生被动接受,抵触情绪多,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普遍性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生潜能,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
(一)在细读课文中,理解关键词句时创设情境,展现画面,加深理解。其作用在于利用情境,加强内心体验,提供想象的契机,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课文的内容,促使语言与思维积极活动。
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有一个词“五光十色”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说,单纯的解释似乎太枯燥,结合实际理解又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印象又不深刻。这时,我们可以展示多种葡萄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只见那五颜六色、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葡萄一出现,学生们立刻觉得眼前一亮,赞叹声不绝于耳。这时,教师适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画面的印象,他们马上就能说出很多,之后教师加以挑选和解释,就由学生自己说出了五光十色的意思,自然而深刻。又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第二自然段有两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需要重点讲解。可以让学生事先自己制作荷叶和荷花,然后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荷叶拿出来,到黑板上贴,如果学生贴得紧密,就问他们为什么贴得紧密?引出“挨挨挤挤”这个词。如果贴得不紧密,就让学生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重新贴,然后引出“挨挨挤挤”这个词。至于“冒”这个词,这样处理,问学生:“现在画面上还缺少什么呢?”“荷花”,“那赶紧把你做的荷花贴上去吧!”只见学生兴致盎然地上前去贴。然后,让学生说:“荷花是以怎样的心情长出来的呢?”学生结合自己刚才的行为,马上就能说出“兴致勃勃”、“充满生机”、“迫不及待”等词语,这样,在情境中学生得到了个性化的理解,体会到了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即赋予了白荷花生命力。在不知不觉中,个性化的言语也在富有生命活力的情境中不断汩汩地冒了出来。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带着孩子们把平面化的文字还原为立体丰富的形象,赋予了“挨挨挤挤”“冒”以鲜活的生命,召唤孩子的情感,把文本解读导向审美之域,培养了语文素养。
(二)在练笔时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以情境为契机,进行语言表达,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在文学作品中发现了“空白点”,认为它们迷离恍惚,难以确定,而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靠读者自己体验。当读者以体验去“填空”时,作品才会充满、完整、具体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让学生成为阅读体验的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在课堂上给他们留下适当的空白点,让他们靠自身的体验去完成对文本的填补和联结,从而充分参与文本的意义的建构,提高文本解读能力。例如,讲完《匆匆》这一课,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放映时钟“嘀嗒、嘀哒”响的录音,让学生听着这令人心悸声音。适时引导学生:“听到这急促的声音,你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就会有好多可想可说的,然后教师让学生就以“听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响声为开头,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孩子们在书写的过程中把对时间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受到了“光阴似箭,如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同时也在练笔中锻炼了书写能力,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再现历史画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有效的情境,加深对文本思想内涵的理解。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单靠教师的讲,恐怕不足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时我们可以选一些历史题材的画面加进教学中,使教学变得更加丰满。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我们可以放映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场面,当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扑过来继续战斗的画面在学生眼前出现时,他们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四)借助语言来创设教学情境。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同学们通过对语言的实际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进入特定的情境。直观感触到情境,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例如,《四个太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冻僵、温暖”等词,可以这样设计,师问:“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生回答说:“我感到身上很冷。”“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师又说: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小朋友,冬天,我们的手——(指词卡),我们的脚——,我们的脸都冻僵了,冷得发抖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示火红的太阳),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生回答:“我感觉很暖和。”“我觉得身上热起来了,很舒服。”师总结:“这时候我们感到——温暖。”借助语言描述的情境,再利用图画等渲染,让学生感受到“冷”,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虽然这里的冷和暖不是实际感受到了,但却是亲身感受到的。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也深刻地理解了词语。
情境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语文艺术。它便利了老师的教学,也让学生在收益良多的同时,身心、情感得到了熏陶。
六、浅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观念上,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机会让给每位学生,让他们都有成就感。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发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这里,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习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课堂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李利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她说‘她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她买了 哪些商品?”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B. 我是新到小学的一年级语文老师,怎样准备好公开课呢
准备公开课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大致可分为八个步骤:
步骤一,选定上课内容
一般来讲,公开课要符合教学进度,为了上公开课随意提前或推迟某一教学内容,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打乱教材的逻辑顺序,也会影响学生的思路。在符合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教师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容。如果选择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始终会有一种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比方说情感不是很丰富的教师,偏选了偏重于情感体验类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上起来教师会感到不能挥洒自如。
步骤二,设计教学活动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既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把“一言堂”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讨论或交流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更强的活用能力,收到好的教学效果。(2)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或突兀转折而打断,从而顺畅流动,思维非常活跃,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步骤三,挖掘课程资源
确定了内容和教学模式以后,教师应考虑用什么形式的课程资源来表达主题。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既要注意到多样性和丰富性,又切忌造成资料视觉轰炸的效果。学生一节课看得眼花缭乱,没有思考的空间。一个教学主题常常会搜集到一大堆的资料,这就需要教师从中筛选出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忍痛割爱,删繁就简,否则会造成材料的堆积。
步骤四,制作课件,制作课件应不求华丽精美,只求有效实用
于花哨的课件会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课件的形式上,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一般来讲,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就完全可以符合公开课的要求。课件的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一会儿翻前一会翻后,影响教学的流畅性。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否则学生看起来很费力,影响学生的视力,一节课中的所有课件的背景最好选择同一种颜色,不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齐用,引起学生视觉疲劳。要追求一种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选择的颜色还要要符合教学内容,比如新中国的成立可以选择喜气的大红色;抗日战争的爆发则不能选择大红色,可以选择褐色或黑色。
步骤五:试讲与修改教学设计
这里指的试讲不是在上公开课的班级试讲,如此便是做假课,这一点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共识。试讲指的是教师可以在同年级的其他班试讲。试讲时教师可以请本教研组的教师听课,帮助自己发现问题。根据试讲的情况,调整教学设计,特别要注意设置的提问是否准确:在试讲的班级引起了怎样的反应?教学的时间是否合适等问题。
步骤六:上公开课
上课前要带齐所有的资料和课件、调试好的电脑、选择使自己心情愉悦的和得体的服装(对于女教师尤其重要)。教师应提前一些到教室,跟学生们聊几句,缓解学生和自己的紧张情绪。上课时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特别注意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公开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
步骤七:评课
很多上公开课教师一到评课的时候就非常紧张,生怕别人提出否定的意见。其实,教学就象演电影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完美无缺的课几乎是没有的。对于别人的评课意见,要认真听取,仔细分析。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有差异,教学风格不同,同一节课,往往会有多种设计。评课的过程既是向别人学习和也是使别人了解自己在教学上的思考的好机会。应把评课变成轻松愉快的交谈和切磋,让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有所收获。
步骤八:总结分析
上课教师根据别人的评课意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明确哪些方面是自己的长处、哪些方面是自己应该改进的?为自己确立努力的方向。
除了以上八个步骤外,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有激情,幽默。
2、讲课时说话精练,不带口头语,语素不要太快,要规范,声音洪亮。
3、照顾到听众。增加听众的参与机会,使他们也了解学生的动态,跟着学生欢笑、迷惑、或恍然大悟,营造一种非常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听众也感到心怡神悦。
4、公开课要回归常态课,避免失真、作秀,课力争上得自然平实,决不摆花架子,让所有听课者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在作好以上几方面的准备后,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也基本准备就绪。只待上课铃声的敲响时,教师便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迈上讲台,去收获赞美的掌声。
C. 如何讲好初中语文优质课课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优质课
首先,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优质课?我认为应该是扎实、高效的课。“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文采,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
同时,还要明确两点。语文的优质课不是“做课”、不是“作秀”,不能一味的喜欢搞“花架子”让课堂华而不实,也不能一味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很活、很热闹,但上的虚无缥缈,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少。同时,语文的优质课也不等同于常态课,作者常识、字词、文章内容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选取一个点,实现师生思维碰撞,展示学生最精华的学习成果,让课堂有亮点。
要上好一节语文优质课,老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师必备的素质(包括教学机智、教学语言等)。下面我结合这几天的听课和我上课的感受具体来说说。
一、 文本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当然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很多老师仅靠一本教参书来解读文本,离开了教参书便无从入手,这样的课堂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教师问题一出,学生对答如流,因为学生也有与老师一样的参考资料,课堂便在毫无波澜中推进,更谈不上新的生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训练提升。
教师有效地文本解读,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也制约着教师课堂上的有效作为。当老师有了自己独到的解读时,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的对学生进行 引导,例如在郑丽丽老师、郭芹老师的课上,她们执教的是同一篇课文《石壕吏》,都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尤其是引导学生品读老妇人的内心的“悲苦“时,抓住了这几个词:“新战死”的“新”,最近之意,失子之痛乃人生三大悲痛之一,又是同时失掉两个儿子,老妇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存者且偷生”的“且”,暂且、苟且,就剩这么一个儿子,还能活多久呢?“死者长已矣”的“已矣”老妇人那绝望的神态;借助于品读、赏析,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悲痛的情境中,带着悲痛再读课文,就是不一样的味道了。还有“如闻泣幽咽”为什么不是“但闻泣幽咽”?“如”的妙处是:好像,隐隐约约,是一人在哭?是谁在哭?老翁、儿媳、孙子、杜甫、还是所有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同样的在市优质课评选时小段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就以深入丰富的文本解读和对苏轼独到的赏析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段老师重点抓住了“乐”和“闲”来解读文本,细读文章学生不难发现有月色优美的快乐,有“怀民亦未寝”这样心有灵犀的知己一同赏月的知己之乐,通过有关张怀民的资料助读,更能发现苏轼与张怀民不但是“审美的知己”还是“人生的知己”;“相与步于中庭”,一个“步”字,慢慢地走,不用交谈,只是会心一笑就胜作千言万语,多么悠闲的赏月之乐啊;还有“盖”竹柏影也的那份发现的快乐。尤其是在赏析发现的快乐时,老师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了如下的改动:“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竹柏影也”一个追问:补出了“月色”却失去了什么?学生通过读发现,补出了月色、把“盖”换做“是”却失去了一种恍然大悟的发现的欣喜。
还有小段老师对“闲游”、“朵”的解读都能把学生带进文本,带入情境之中;小乍《皇帝的新装》中对“一个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为什么不是“说”出来,而是“叫”出来,孩子为什么敢这样大声“叫”出来?引导学生对孩子进行分析,有独到的理解。当一个老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以《木兰诗》为例,这是08年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时抽到的一个课题,《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在所有的教学用书和相关资料中,对于木兰形象的解读,都是“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 “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 句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木兰,因为 ”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这样的解读是学生所不曾想到的,也是很多老师所不曾深入解读到的,这样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老师的认同、关注。凭借独特的解读也必然给听课的老师、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们还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谁解读哈姆雷特依然是哈姆雷特,他不会成为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一定是要准确的。而在《皇帝的新装》这节课上,有一位老师竟然引导学生“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皇帝的形象”,赏析出了一个谨慎的、聪明的皇帝,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老师对文本就存在错误的解读。
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只是教学内容的外在的显现形式,它还是由教师为文本的解读所决定的。很多老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教材文本的解读上,而是花大功夫、细功夫精心雕琢教学环节。这样课堂上,教师就会被教学环节困扰、束缚。具体表现在:
1、环节太多
短短40分钟的时间,有些老师就设计了6、7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就是就只能为赶环节而匆匆忙碌,每一个环节都是刚刚开始就立马结束,还没等学生进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有位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赏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时,刚有两名学生发言,只解读出一位酷爱新装成癖的皇帝,就打住了,进行下一个环节。每一个都不够深入,下课铃都响了,老师还在为没赶完的环节着急,拖堂5分钟,总认为我得按我的设计完成才行,课堂太满,学生太累。在2010年省优质课评选张伟忠老师评课时,就说到课堂设计上暴露的“吃鱼”现象,一堂课老师端上一盘鱼,并不让学生吃,而是看佐料、看酱油、看味精。一节课下来,鱼已经凉了,学生还没吃几口,老师又把鱼端走了。这样鱼非但没有化成学生口中的美味,长期下去,学生反而容易坏了胃口或者营养不良。
老师完全不用这样,一节课就只有40分钟,要选取最能展示这节课精华的东西设计2-3个环节,围绕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就行了。像安徒生童话、字词常识这些孩子们可能已经知道的、或在预习中就能解决的,课堂上可以大胆舍去,不用设计,省出时间深入对文本的学习,当然如果学习的是文言文,做好“言”的落实是学习的基础。同样的,如果下课时间到了,就要对后面没完成的拓展环节也要大胆取舍,优质课最忌讳拖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本来很精彩的过程,拖上累赘的尾巴,就很遗憾了。
2、入课的设计
课堂上当真正找到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时候,课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学生在探究思辨中才会有自己的收获,因此入课非常关键。
入课要快。一位老师在课堂进行了20分钟后,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读读课文;在读了6、7遍《天上的街市》后,还是没有引导学生品品其中的词语。师生一直是浮在文字的表面,沉不进来。在2010年省优质课评选张伟忠老师评课时,还说到“吃包子”现象,“皮太厚,上课十分钟了学生还没有吃到‘馅子’,待到吃‘馅子’时,已是下课时。”老师要深思。尽快入课,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品读、赏析、碰撞、生成。
巧妙选取入课的点。老师们来看同样是《石壕吏》的两个设计:
示例一、走进诗歌、读懂内容。站在杜甫的角度,说说“暮投石壕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二:这是一首叙事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由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同样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对故事的学习,两种设计却有不同的效果。第一种设计,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看到了家家户户的悲惨、我听到了老妇人啼哭的声音、我看到了战争夺去了很多人的性命、我看到了老妇人眼泪止不住的流……再结合课文中“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解读,学生对老妇人那种痛失孩子的悲苦心情就理解的非常到位了,有老妇人进而想到了无数个这样类似的家庭,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也就理解了。第二种设计,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看到了一个黑暗的、无情的社会。回答是空的,标签式的,脱离了文本的。因此说,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很重要,课堂上当真正找到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时候,课堂上才会有新的生成,学生在探究思辨中才会有自己的收获。
当然有些设计是老师预设好了的,有些却是课堂是学生生成的,如果能把握住,将会是别样的精彩。例如在小乍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一课上,整体感知课文后,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再用一个字概括呢?
学生:骗
师:文中有几个骗子?
有学生回答两个,有的说四个,有的说无数个,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除了那个小孩子,其他人都是骗子,因为他们都说了慌。
多么精彩的回答,老师就从这里开始切入对人物的分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水到渠成,多么巧妙啊!
3、无效的设计
一位老师在上《石壕吏》时有这样的设计:老妇人的致词是由吏给“审问”出来的,那同学们想想吏是怎么审问的,用文言的语言表述出来。于是就有了“汝家有男丁否”、“尚有他人否”、“汝媳可充军”这样的答案。老师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还原吏与老妇人的对话,还一组一组的展示。作者为什么要“藏问与答”,其实之所以省略了官吏的审问,更强调的是老妇人的“啼”和“苦”,也使老妇人的“致词”更具冲击力。而课堂上反复纠缠于官吏的审问,是否就跑偏了,做了一些无效的劳动呢?
朗读指导的有效设计。这一次有两个课题都涉及到了朗读的指导,《天上的街市》、《石壕吏》。课堂上,上课的老师都关注到了这一点,反复的读、配乐读、范读、小组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读,课堂上读了很多遍,但朗读的效果却很不一样。
老师对朗读的把握要准,一味的强调重音、节奏、停顿这些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朗读的效果还是不好。就如《天上的街市》,它的语调应该是轻巧的、舒缓的、不忍打破夜的静谧的,(我想……不信)这些又好像是郭沫若再和我们轻轻地、亲切的交流一样的。可是如果一直用读的整齐、读的响亮来评价,让学生放开嗓子来读,那是无论如何读读不出效果的。有两位老师的设计印象比较深刻:小段老师和许翠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展开想象,如“飘渺的空中”读出一种朦胧的美,就要轻轻地读;“我想”一个“想”字,意味深长;通过想象街市上的美丽读出一种向往、一种赞叹、一种想飞的感觉;通过想象牛郎织女天街闲游的场景,读的轻柔舒缓,仿佛是坐着小船在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摇曳,有一种沉醉其中的感觉;通过比较辨析“不信”留着与去掉的区别,读出夜空下郭沫若静悄悄的与人交流的畅快感觉。因此说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让朗读有明显的效果。
再举一个《咏雪》的例子:
设计一:学习文言文贵在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朗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下面我们举办《咏雪》朗诵会,用声音和情感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我想请三位同学和老师共同来读。同时全体同学都要认真听,还要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并选出我们班的小小朗诵家。评价有最基本的三个要求:读准字音、读的通顺、读出情感。
配乐:古筝《高山流水》
设计二:评价的标准:读得准确(读准字音)、读得好听(能把握停顿、读出节奏)、读得有味(读出感情)
一读:读得准确。随即点一名同学来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
二读:读得好听。读得好听的标志就是能把握停顿,读出节奏美。停顿可以根据意义、顺应语法、清晰音节来确定。(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读:读得有味。文章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因此要想读得有味,就要结合当时的氛围揣摩好人物说话的心情。可以注意这几个句子:
“公欣然曰”、“公大笑乐”表现人物的神情。俄而雪骤,使得谢太傅诗兴大作,“白雪纷纷何所似”写出了“公”(谢安)特别高兴、激动地样子,创设了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因此要读出激动、兴奋地感觉。
“撒盐空中差可拟”胡儿随口而吟,抢先回答。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又觉得心中没底,有点不自信的样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显现出道韫略一沉吟之后的自信、自豪。要读出一份自信、豪气。
区别是:设计一指导不具针对性,泛泛的读,没有效果;设计二则分层指导,准确、好听、有味层层深入。效果明显好的多。
三、 教师的素质
一堂优质课也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展示。教学素质包括多方面的:
1、教师的语言。语文优质课上老师的语言力求准确、简洁、流利、富有文采。课堂上老师却常常太随意、语言太琐碎。比如:口头语,好吧?是不是?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行。咱说过了,要评明星小组等等。这样的语言课堂上老师在反复的运用。像评星、激励措施上课前说过就是了,课堂上不要反复的再强调;至于读书的方法、批注的方法、合作的方法、展示的方法学生平时就会用的也不要再一遍一遍的强调,只是更浪费时间。优质课上的语言,一定是精心设计过的。这样课堂上才显得干净、利落,节省时间不至于课进行不完。过渡语、评价语彰显的是一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底蕴。
2、教学机智
课堂要精心预设,但也要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因为很多精彩的点都是在瞬间即逝的。比如前面所举的小乍老师课堂上学生所说的“除了那个孩子,其他人都是骗子”;老师要灵活机智的捕捉这些点。
还有课堂上当老师遇到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时时,我们该怎么办?是一再的启发,还是顺势点一名同学,或借机组织一次合作学习,都是要灵活处理的。若只单纯的问还有没有、还有谁要展示、还有谁要说这样弄得学生紧张,显得老师更束手无策。
当课堂上时间不足,环节处理不完时,则更要大胆的取舍,留着最精华的东西展示出来就行了。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还有几个没完听课的老师同学是根本就不知道的,干净利落的结尾同样精彩。张伟忠老师还谈到“画蛇添足”现象:优质课比赛超时两分钟要扣分,有选手问:“一分钟扣不扣分?”答:“得看评委的心情爽不爽。”(众老师大笑)“画蛇添足”的课有好几节,“足”可不可以“砍掉”,下课了就不要再展示自己的作品了,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在挖掘文本上或者学生谈收获上还好些。
3、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一堂优质课也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展示。在诗词的朗诵上,就体现的特别明显。如小段老师、郑丽丽老师、马宁宁老师、小乍老师,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范读即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还有板书,一定要有,而且一定是工工整整的,整齐、美观的书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听课者看来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上海的钱梦龙先生说过:“一节课没有板书,黑板上一个字没有是一堂好课,我不这样认为”。所以板书要认真设计,体现重要信息和纲要,不要认为课件可以替代板书。小段老师、郭芹老师、马宁宁老师、许贵伸老师优美的板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老师的板书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一个老师板书的“皇帝”的“皇”就写错了,这是优质课的大忌。
我深受其害。08年优质课评选时,我就因读错了一个字音“出郭相扶将”“将”,读对了但板书错了一个音“裳”,而与一等奖失之交臂。我是二等奖的第二名,当时上完课后反响很好,结果成绩不理想,郭老师特地让崔老师问省教研员,张老师一句话“读错音”是优质课的硬伤。
上好一节优质课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它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我想到的理解的可能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还希望老师们能批评指正。
D. 一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1、形象最先开口
其实,师生第一次见面和相亲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人们还没有说话,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外表和品味做出初步判断。这种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次师生见面也是如此。学生给老师的印象占总分的30%左右。
在第一节课之前,老师们最好装饰一下自己,一是看上去干净整洁,二是尊重学生。如果有一张明星脸叫可爱追迷恋,自然是好的,但如果脸没有那么与众不同,至少在好好休息的前提下做精神焕发。
这里强调的形象是干净整洁、大方得体,而不是夸张、华丽、抢眼的形象。老师给学生留下“宏大”的形象不是一件好事。
2、展示:自我介绍
在第一堂课上自我介绍,让自己的外表更漂亮。
在开场白中,你应该介绍你的名字和经历,这对学生最有吸引力。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
语言可以幽默,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风格的方式。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让学生感到友好。
此外,自我介绍也是学生了解自身性格特点的一种方式,可以展示自己博学的一面,有助于树立威信,赢得良好印象。
3、老师在自我介绍后不应急于开门见山。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走近他们,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4、第一堂课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所以在做了一些简单的游戏后,你可以谈谈这个主题。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下本课题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体会。把你自己的建议传给学生,让他们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学习,以及如何与老师合作。
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习惯,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适应教师。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来把握讲座的深度。
5、根据个人风格:设置规则
没有规则,没有正方形。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规则来约束学生,明确纪律。
当第一堂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趁热打铁,制定了三条规则,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学生会更深刻地记住,更容易接受。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规则。
但请记住:不要制定太多的规则,只制定一些规则。你说话的时候,不要说太多。你应该采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法。
E.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开学第一课如何上
教学过程:
教师自我介绍。
1、静听上课铃声,养成良好预备习惯(教师提前1分钟,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再过一分钟,我们就会听到上课铃声了,让我们静静地等待吧。(孩子们静静地倾听。)
铃声响过,师:这就是上课铃声,多响亮呀,它告诉我们:上课啦,上课啦,小朋友们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闹。(教师示范,表扬做得好的孩子)
师:小朋友们可真会聪明,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坐得多端正,听得多专心,对啦,铃声响起来,我们的心儿静下来,笑容露出来,快乐的学习开始。
2、通过识字、复习汉语拼音,进行教师的自我介绍。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个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这就是汉字,读什么呢?不认识?没关系,我只要给它注上拼音,你们就知道读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
小朋友的拼音学得不错呀!知道老师名字的小朋友举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过在我们中国,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字,老师也是你们的这个长辈,你们平时应该怎么和我打招呼呢?(邵老师好!)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师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鹏鹏,你好!邵老师好!)
3、教师展示自己的特长,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师:邵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平时也有很多爱好呢,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老师喜欢什么?(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画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书(爱看书,说说自己看书的故事)音符(喜欢音乐)画笔(爱好画画)漂亮的字(爱好书法)。
表达对孩子的喜爱,最后画两个小朋友的简笔画。
师:我还喜欢什么呢?对啦,邵老师最喜欢小朋友们!小朋友们,愿意和邵老师交朋友吗?呀,我真是太高兴啦,我多了那么多的朋友啦!那你们愿意跟着邵老师学本领吗?好的,朋友们,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自己变得更棒!
二、熟悉校园,班级,激起学生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1、歌曲引线,让学生体验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首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唱。小朋友们的歌声里充满了快乐,你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呢?是呀,我们现在已经从幼儿园毕业了,上小学啦,我们有一个新的称呼,叫--小学生。开心吗?
老师祝贺你们!(很庄重很认真地)成为一名小学生,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会写字,会看书,会许多许多本领,多了不起!谁来神气地说说这句话:我是小学生!(你来说,多自信的小学生!我真喜欢这位小学生!)一起说说。
2、知道学校名称、班级名称以及所在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呀?(出示学校图片,教师讲解:位置,功能)我们是几年级几班呢?我们的教室在哪儿?
3、填写表格(拼音)。
学校:
姓名:
班级:
教室所在位置:
我的老师:
(请几名小朋友上来读读自己填写的内容)
三、上下课基本规则训练。
1、学习《上下课》儿歌。
上课下课歌
上课铃响,快进课堂。下课铃响,不慌不忙。
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做好准备,再出课堂。
积极动脑,发言响亮。走路轻轻,入厕及时。
自觉做好,人人夸奖。游戏文明,争做榜样。
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上下课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
2、解读儿歌要求,细化上下课的规范。(注意时间安排,来不及可留待下节课再进行,切忌匆忙,每个规范要训练到位,在进行下个规范的训练)
下课铃响,及时上厕所,课间不在走廊里追逐打闹,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书本文具摆在什么位置,上课怎么站立和老师打招呼,举手发言姿势、下课和老师再见等方面的要求。
四、总结。
师:小结:小朋友们,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的学校又大又漂亮,有美丽的花坛,干净的操场,宽敞的教室,还有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喜欢我们这个大家庭吗?
其他要注意训练的要点(可选用,时间允许的话,可加入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简单自我介绍(让孩子们互相认识,知道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新集体。)。
二、知道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才能保护视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进口语文课本进行训练(读书看书姿势,握笔姿势,坐姿,站姿)。
三、继续进行坐姿训练、听课发言常规训练、课前准备和下课时的常规训练。
四、参观校园,进行路队训练。
F.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优质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随着素质教育推进,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改变“少、慢、差、废”的低效教学的现状,朝着“多、快、好、省”的 高效优质课堂方向发展,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思索的问题。今天,我就从什么是优质高效课、精心备课、重视激励评价、激发情感朗读、注重情境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六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什么是优质高效课
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优质课呢?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具体的标准,说简单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优质课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审视:1.这堂课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效益意识;2.这堂课是否朴实;3.这堂课是否体现语文价值。其中第一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而且体现了在单位时间里工作效率问题;第二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使好课人人能上;第三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价值。
(一)一堂好的阅读课是一堂不累的课
一节阅读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课的好与坏,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终始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一节好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一堂好的阅读课是一堂朴实的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一节好课不要求十全十美,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因为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好的阅读课不必追求教学过程十分流畅。我想一堂好的阅读课它的教学过程流畅应该表现在问题设计上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并且富有层次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搞得到,教学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沉默,让人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步和成长。“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
(三)好的阅读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好的阅读课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进行语文实践,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进行人文熏陶。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所以,一堂好的阅读课要看学生有没有充分地读,有没有读和写的结合,有没有掌握一些自己读懂语文的方法。教师要找到典型的字词、典型的句段,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重视语言积累,因为,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二、精心备课,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三、重视激励评价,实施高效教学
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的评价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精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够激励学生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评价语,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如对问题的回答等,所进行的语言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语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我们要使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评价语,以获得课堂的最佳效应。那么,教师该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课堂评价语呢?
( 一)鼓励性评价——自然、真诚
如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这样指导朗读:
师: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要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该怎样读?(该生再次朗读,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清楚、自然。)
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在这个片段中,孙老师根据学生朗读的特点进行鼓励,肯定了学生朗读成功的地方,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赞扬,而是在赞美中有鞭
G. 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语文课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或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组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准上课坐的最幽正,发首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人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整环节都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组织教学。同时还要要求一年级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往往让他们米奋学不,某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饲实式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刚出现苗头时,就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请坐端”师:“1、2”生:“安静”、“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铃声响,安静等待老师进课堂。”(教育学生不要大声喧哗);“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耳朵耳朵做什么?耳朵耳朵在听讲。”课程进行一半时可以活动一下如:“点一点,摇一摇,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对“笑一笑,哈哈哈”特别感兴趣,当说坐会好”时,都坐得很好了。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我们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你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须事先让他们清楚。然后,我们需要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让孩子知道你要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哪怕是放几个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并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代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我们来做个“我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是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做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子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史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H.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第一堂语文课
链接:
为帮助学生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方便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同时帮助教师们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教学
I. 如何上好10分钟的试讲课
1、精心取舍课题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选课题内容。
2、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教学过程要精炼,切入课题要新颖迅速。
3、线索要明亮醒目,并且收尾要快捷。
4、板书清晰。板书都要做到精心设计,精练、完整、美观,且使得要点突出,线索清晰为原则。
6、教学表现要干练,语言要准确。
7、语言准确、简明、流畅。
10分钟试讲的特点:
1、时间短是试讲的首要特征。
试讲应该具有“短、精”的特点,在有限10分钟内,同学要能针对课程主题,精讲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注重教学时效。
2、10分钟的试讲也是“课“。
试讲的具体过程和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同学借助一定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完成教学展示的过程, 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的再现。
3、试讲应有相对完整的步骤。
试讲的形式没有统一要求,但是一个较好的试讲还是有相对完整的教学步骤的,包括知识点的导入,内容讲授(练习),总结和作业布置四个步骤。
在试讲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简单来说,就是教学语言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必须做到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