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浅议怎样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解读新课标
语文不等同于教科书,不等同于字词句段篇,不等同于一场考试一个分数语文是什么?生活即是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基本特性是实践性,学习语文的方式是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活动来实践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新课标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积累经验,培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那么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才能上得有实效呢?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型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它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从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的激荡、事业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其特点.
1、首先是要体现出语文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区别于其他综合实践活动课,关键在于要突出语文二字的特色,语文是其根本,所以这种课一定要上出它的语文味儿来,回归语文活动的正途.学生借助活动素材达到相应的语文知识训练目标,学习到的是语文知识能力.否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跟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合并了.
2、其次 综合强调的是范围,也就是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背景中训练学生多种能力,例如:组织协调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提炼加工总结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3、实践活动就是区别于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亲自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所以说这种类型的课,功夫应该在课外,课内仅限于活动展示的作用.
三、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
更多时候我们所接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这几种类型:演戏型,甩手型,上课型.要么将课程当成简单的游戏,师生热热闹闹地秀一场,要么当成传统的字词句分析课,枯燥乏味,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可谓是低效甚或是无效的教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光靠教师讲授知识,但亦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授,这里的授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后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导.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认为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至少需要四个课时来完成四个环节:开题、指导、展示、总结评价,甚至更详细.
1、 开题课开题课指的是开展实践活动前的第一节课,第一节课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课题研究,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和意义.开题课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因此教师有必要精心创设生动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合作,提倡依据兴趣相近者、主题相近者自由组合.例如要开展一次以感悟母爱为主题的活动课,教师就应在第一节开题课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任务,成立学习小组,根据任务需要可以分成新闻组、图片组、文学组等不同任务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开展活动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指导课第二节课主要是教师给予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面对着庞杂的资料信息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此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学会结合研究主题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进而完成研究任务.处理信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有机会整理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掌握信息技能,同时发展团结协作的能力.例如在以感悟母爱为主题的活动中,新闻组搜集了有关母爱的新闻素材来展示,文学组则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来赞颂母爱,图片组选择几幅照片将母爱定格于瞬间,这样各个学习小组则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务.
3、 展示课成果展示是学生探究和学习质量的显现环节,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展示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反馈交流,共享经验,老师组织、指导、评价.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成果要体现课改精神,更体现语文味.
4、 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在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总结评价阶段也是小组同学是向老师、同学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应当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意见,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搞清自己还没理解和知道的一些问题、在科学研究方法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得到的发展以及存在的不足.
在活动评价过程中,最好把学习的评价权放给家长、同学,激励学生在大环境中进步,增强学生自信,达到大面积、全方位进步、提高.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
总而言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一蹴而就,老师们要慎作安排,要周密思考,注重细节,要恰当的分组,明确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的思路,由浅入深由动手到动脑,提升学生由表象到本质的情感认识上来,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了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Ⅱ 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合理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内容。
针对不同年级应该安排不同的活动。低年级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都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作用。 小学中年级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到了中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教师应当有意发展学生这种自我做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让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看说写”、“听说写”这两种语文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活动的中心是动手、动嘴、动笔。能够主动去说去写便是我们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的最高境界。高年级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了。让学生走出班级和校园,在交流与访问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的语文课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教材的地步,这是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决定的。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1.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学习的内容
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通过图书馆、网络技术,可以使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文本、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如在上六年级习作《苹果家族》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电脑室上网,了解苹果的历史、种植要求、种植地区、常见品种、营养价值等情况,并整理成文字资料,作好充分准备;接着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苹果家族”的某一方面,比如“我的家族史”、“我的营养价值”、“我们家族的‘四大天王’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
2.修改延伸课本,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曾听到过我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了《嫦娥奔月》这一课后,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心中的神话故事》,其活动环节为:趣味引入——片段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读了许多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哪咤闹海》……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神话角色,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讲故事,有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据执教老师说,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神话故事,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喜欢,学有收获。另外,在学了《望月》这篇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月》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月”词,造“月”句,诵“月”文,讲“月”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蓝本,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文底蕴,提高思想品位。
(二)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生活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校一位语文教师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可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搜集描画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诵赞美大自然的儿歌。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低段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走进社区,体验生活
“生活即学校,社会即课堂”,我校开展“话说莫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弘扬创新精神。同时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我们学校地处常熟招商城附近,给我们创造了活动的好条件,让学生分组去调查,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整理成语言文字,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让学生领悟到:我为家乡而骄傲,我应为家乡而努力!我们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综合的生活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剁,丰富心灵体验,让语言重焕生命的光彩,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回到诗意栖居的家园,回到人类的语言赖以存在与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三性统一”。
通过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
活动要注意“三性统一”:即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要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一)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
如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中高年级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一篇《找春天》的作文,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我们就设计了《我们爱春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许许多多活动的点子: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课本寻找春天,描绘春天,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俗语、诗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经过取舍加工和改造,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家长等导师的组织下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细细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飞多姿多彩的风筝,或到小河里嬉戏活泼可爱的小鱼,或到草地上打几个滚,亲亲那柔嫩的小草……并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欢乐或拍成照片,或摄成录像;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想象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赏春思春,当学生陶醉在浓浓的春意中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从此时此地此景遥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长城内外的美景,联想到为了祖国永恒春色而辛勤劳作的人们,此时,学生就可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情与外景交融在一起,诗情画意油然而升,每个学生的眼前会涌现出一幅幅无限美好的春景图。当然,孩子们会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或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培养了欣赏、想象等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这样让学生充满兴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学生愿意参与的,也正是学生梦寐以求的。
(二)、注意实践性,“行”中探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如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我喜爱的一种植物(或动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一棵草,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一些种植养殖的有关知识。教师则引导学生把种植养殖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叙下来,记叙的形式也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学生通过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后,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开放性,“活”中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适应了儿童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能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学习。为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实施开放性原则,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如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后,学生想开展“了解台湾”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列出了好多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了解台湾的历史,了解台湾的名胜古迹,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了解台湾的风味小吃,了解台湾的发展变化,了解台湾的环境,甚至还有学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陆和台湾现形的关系问题……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途径也可多种多样,可以查阅书报、上网浏览,可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可以请教他人……呈现活动的成果更是可以丰富多彩:录像、照片、编辑小报、绘成图画……通过这些开放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活”的更广阔的求知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Ⅲ 语文实践活动步骤怎么做
一、确定活动主题
“万事开头难”,因而活动主题的确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因为主题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内容,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活动主题最大的基点应是学生的生活与实践。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面对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学生生活三个方面,在学生熟知的领域中产生活动主题。1、立足校园生活,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校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必经之地,是他们生活的基本空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在《校园环境现状调查》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了解学校过去和现在的环境。2、以班队活动、学校活动等为切入点,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校一直狠抓安全教育,就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以《让安全与我们同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3、从学科课程中延伸、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在学完了科学课《饮食与健康》这个单元后引导学生开展一次以《科学饮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上完体育课后可以《阳光体育》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4、以特殊节日为切入点,挖掘实践活动课题。如春节民俗调查、清明节的来历、走进六一等。5、关注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以当前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就可以挖掘出很多实践活动的课题。如神舟“六号”飞上天、走进奥运等。
二、设计活动主题词
主题词又称叙词,用以表达活动主题的规范化的词组或句子。对于主题词的构思拟写,应具备以下特点:
1.语言简洁、生动,内容正确、鲜明,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2.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激励性,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3.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富有启发性和哲理性。
主题词包括以下形式:
1、词组形式。如:(1)爱的主题词:得到,拥有,恩爱。(2)思想道德教育主题词:尊重、责任、诚信。
2、句子形式。如:主题班会主题词:我为我班添光彩、我和诚实交朋友、家乡高楼知多少、祖国名山在我心中、春天在我们的友谊里。
3、对偶形式。如以“创建教育强市,构建和谐河南”为活动宣传的主题词。(1)政以兴教为先,民以助教为荣。(2)帮困助学,支持教育。(3)爱心万人行,万人献爱心。(4)帮困助学好风尚,支持教育真善举。(5)善心留后代,真情永千秋。
三、活动标语的拟定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标语既有公文语体准确、简洁的特点,又有政论语体严谨性、鼓动性的特点,既能在理智上启发人们,又能在情感上打动人们,肩负着“社教”的使命,在影响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播中,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设计标语要遵循这四个原则;第一,求准。设计的标语要与主题相符。第二,求美。结构要匀称,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第三,求精。标语要简明醒目,通俗易懂。以极少的字词传递更多的信息量。第四,求巧。构思要新颖巧妙,善于运用对偶、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排比等修辞创造出新颖得体的标语。
常见标语写法主要有两种:1、句子形式。如禁烟标语: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阅览室标语: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放低你的音量,文雅对待他人。献血标语: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2、对联形式。如阅览室标语:把宁静给予别人,把礼貌留给大家。献血标语:你血输我在我身,你情溶在我心。推广普通话标语: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交通安全标语: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带着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设计对联有这几个方面要注意:(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即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就是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4)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四、活动的各种形式
1、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三个途径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一是直接由已经出版的各种文献资料;二是影视媒体、电子出版物(光盘资料)、网络中获得网络资料;三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表中获得的原始资料。
2、资料记录。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要要求学生随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根据收集信息的方法不同,资料记录的方法也有一定区别,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笔记记录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做摘录。做摘录主要记录资料原文的重要、精彩之处,以作为今后的引证、论证之用。做摘录还要注意注明出处,包括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时间等。做摘录可尝试制作资料卡的方法。(2)做提要。做提要,就是将原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观点、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做提要不要改变原来作者的观点。(3)做札记。做札记就是随时在笔记本上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时的各种想法记录下来。(4)做综述。编写综述即将收集的资料,按照主题研究的需要,加工成概述性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综述既不要参加评论,也不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综述的条理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做到有条理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列小标题。(5)复印法。复印法就是通过复印获得资料。复印省时、省力,但要点不够突出,还受财力限制。
3、资料分类。对资料进行分类时要注意,每次分类要用同一个标准。例如:从资料来源来分,可以分为:网上资料、书本资料、观察体验资料;从表现形式上分,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图象资料、录音资料。
4、分析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从问卷量表中指导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数据用于指导学生的定量分析。指导学生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利于指导学生的分析。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指导学生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
5、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初,教师可要求学生同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的整理;在主题活动进行的每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及时将资料进行阶段性整理。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掌握并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学生自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判读、分类、整合与提炼,体验到了研究的喜悦与乐趣。
6、集体交流。学生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并引导学生,根据各个小组收集材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集体交流。
五、活动的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让学生到室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这样会使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体验;如果因为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假开展,这样会使学生缺乏教师过程指导;或者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这样会缺乏及时指导,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来看,每个阶段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在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多是通过课堂完成。
1、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学。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回报各组的研究成果或研究过程,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课堂45分钟,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每个组的活动过程,与自己组的不同之处,利于借鉴,便于学生思考。
2、 以组织学生演讲答辩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听汇报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许多新的问题,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采用学生相互演讲答辩的方式。例如,在听汇报的过程中,一个同学发现了新的问题或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向汇报者提出,请求解答。这种方法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敏捷能力也是有帮助的。这里需要注意开场白的设计。
“开场白”就是在报告之前、演戏演出之前、说正事之前、发表意见之前,先来一番与本次开会、演戏、正事、意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话。如下乡文艺演出,报幕员或领导先要介绍这次演出的单位、活动的意义等,这就是开场白。这里是正式节目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调节气氛、渲染观众情绪的话。写好主题性开场白,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切合主题。本次活动或演出的主题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写作内容才能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内容集中,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活动的主题为“端午节晚会”,主持人的开场白就要围绕“端午节晚会”展开。提到端午节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与之相关的屈原、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等。(2)要有现场感。开场白台词能够自成一体,或渲染气氛,或调节情绪,或引人入胜,或循循善诱,在情景现场能给观(听)众以强烈的听觉冲击,让他们心潮起伏,激情彭湃,有迫不及待听下去、看下去的欲望。(3)要锤炼语言。为能有效地吸引读者兴趣,语言上要注意简洁、生动,有感染力。可考虑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能够生动、形象、准确地表情达意。一句话,主持人的开场白,除了需要讲明活动的意义,更需要用激情洋溢的语言,“点燃”现场的气氛,让大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激发起斗志和热情。开场白内容上忌讳套话连篇;语言上忌讳平淡沉闷。
3、采用展示研究成果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把分组研究的成果或重要的资料采用张贴或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东西展开相互的交流,互相指正,共同发现问题,感悟、体验主题活动的研究成果,然后再总结,得出结论。
六、活动的方案
活动方案的制定,是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成员共同商讨完成。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要向学生进行方法教学,如,撰写计划的基本格式要提供给学生。并且要具体细致。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如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和分期目标,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第二,要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小组的计划是否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只是为了达到活动目,而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无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对活动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各方面进行审视,并适时给与相应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网络式的,它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学生有可能会设计邀请一些与活动有关的其他学科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做活动的指导者来参与活动。那么,在这些人士在时间、精力上能否保证,对活动的指导能否落到实处,这都需要考虑。制定活动方案时,要考虑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制定活动方案,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分配任务。
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有:
1、主题的题目。主题的标题应准确、简洁、具体、新颖,能反映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研究方向,最多不超过1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研究目标。即为什么要研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何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3、主要研究内容。阐明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和范围,真正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口,较大型的课题,还必须列出所包含的子课题。
4、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有的课题需要采用几种研究方法,同一课题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5、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列出完成研究内容的步骤,具体在什么时间内去完成。
6、本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组合的合理性、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和研究手段。
7、课题成果的形式及使用去向。常见的研究成果形式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说明成果的使用去向和范围。
8、经费预算。经费预算一般包括:实验费、调研费、资料打印费,交通费等。
9、课题组成员分工。对课题组成员作明确的具体的分工,使之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
一般来说,方案都采用表格式。教师要注意在活动开始前进行方法指导,教学生制定格式规范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的一般格式如下:
活动主题: 小组活动成员几及分工: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目标: 活动方法:
活动内容及分工: 活动步骤:
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七、活动的评价、总结与反思
1、建立学生基本情况“源数据”,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和家长及亲属的评价来进行过程性评价。
2、成果性评价。可见性成果的鉴定,这可以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来进行,将学生完成的各种作品、劳动成果、技能提高、思想品德的培养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自我参考的评价,教师再参与到对他的总结性评价中,评价中尽量使用表扬、赞许的语言和方式,尽量少用或完全不用带有惩鉴性的方式,特别不要把所有学生都放到一个水平面来进行总体对比和评价。
3、对本活动实施情况的整体评价,包括指导教师任课情况的评价、活动目标是否实施、指导方法是否得到、学校支持和校本指导是否需要改进,如何进行改进等。
4、评价制度、方式及评价原则的反思及评价方案的改进等。
5、写好活动总结与反思,并向有关部门或单位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办法。
综合上述,应该注意到,现在的语文课本有了很多变化,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教材中增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学校普遍开设了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它能让我们在研究中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培养我们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语文综合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实践方式,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参观访问、办报办刊、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还包括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进行的语文学习等。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找准活动的途径
1、结合口语交际开展活动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最大限度的结合教材,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自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以后,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这一形式将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人进行交流。然而这一活动要如何组织呢?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教材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如结合生活学习的校园,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学习了故事性强的文章,举办“小小故事会”等等。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表现自我的欲望空前强烈,效果十分显着;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如让学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景物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换。观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为举止等,从观察中获取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观察能力得于全面提高。
2、结合课内外阅读开展活动
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光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以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储量。其实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博览众书,在看的过程中撰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学生们不光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为语文实践提供了素材。如教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搜索,查到了有关于大树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鸟的天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讲读感悟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见解,课后又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现状,对课文拓展延伸,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3、将实践活动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今天的小学生对于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他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堂所要教学的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如举行古诗文诵读赛、书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考试和分数,只让学生在课堂里读书,做练习,割断了学校与生活间的联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打破老的教学模式,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教育信息,从而建立相对宽松的实践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但又不能与日常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参观、调查活动,学习写调查报告,如根据鸦滩镇公路严重破损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调查了解造成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好倡议书,根据开学初学生将自已的压岁钱乱花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二、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1、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他们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师责备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能胜任工作,全面放手让学生去做。如《设计贺年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我让学生到商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贺年卡的各种样式,通过询问了解贺年卡的用途。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制作。并指导学生填写贺年卡。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充满乐趣。
2、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应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教学描春天的文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春天的印象,课前我组织了春游,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轻微的风,偷偷探出头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怀抱中。回到课堂后,先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后再学习课文,并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色彩缤纷的春天。不经意间,孩子们已将感性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联系在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并将生机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脑海里。再如学完《鱼游到了纸上》之后,发给学生一张金鱼的白描画,让学生用喜欢的颜色涂绘,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金鱼的资料,在一起进行交流活动。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智力结构等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实践活动。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如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学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风”等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又是识字的过程。在游戏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 而中、高年级学生无论是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强,并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因此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及语言描述类活动。如结合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表演课本剧、举行故事会;结合身边的热点问题及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等。
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实践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不懈的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会更加完善。
Ⅳ 如何帮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提取和整理关键信息,正确表达文本内容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英语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教学,它既可以促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基本知识,培养语感,发展阅读技巧,形成阅读能力,同时又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据笔者了解,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九年级教材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文章长、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多,文章有一定难度。最使教师困惑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文本解读和语言学习的矛盾。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鉴于学生很难对文本内容和语言学习同时做理性的分析,在处理阅读中的语言时会产生两种弊端,一是课堂只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问答活动,不关注文本词汇和语言,导致课堂活动有时脱离文本。二是在分析内容过程中脱离文本进行词汇和语言讲解和操练,隔断了学生文本解读的连贯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技能(五级)的目标描述为: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
因此,教师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关注词汇,提高学生语言意识和运用能力。在处理阅读中的语言教学时始终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语言学习是为了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二是语言学习和操练不能脱离文本语境。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
正确处理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的关系。
阅读文本,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按照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段,这是文字性解读,重点学习有关目标语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进行分析,是对文本的文学性解读,重点训练阅读技巧。读者以自身的知识经验,将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和文本所创造的语义世界相联结,对内隐在文本里的、作者秉持的观点和价值取向进行批判性意义建构,实现个体经验世界的重组,是对文本的文化性意义建构,重点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的解读,都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研读,而这些文本语言也构成了阅读课的目标语言。
优化文本资源,注重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
文本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学生获取丰富语言信息的桥梁。对此,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文本资源本身出发,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对文本资源进行优化,以此来发挥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这种优化文本资源的方式,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的核心词汇来表达文章大意;其次是要求学生体味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培养其语言信息筛选能力;最后,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发挥自身想象思维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体味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拓展价值和意义。
三 、感悟文本内容,提高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
阅读教学既然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基础之上,那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则是其中的核心。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感悟文本能力,应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对文本的语言信息、深层内涵等方面予以关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学生感悟文本应该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注重对文本主要信息的提炼,以此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则是要求学生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学习思维中不断总结。
丰富文本阅读资源,积累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跳出文本学习范围,注重不断地补充自己的语言阅读量,以此来帮助自己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学习发展的需要角度来看,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桥梁,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基础上注重积累自身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笔者以为,丰富文本阅读资源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好现有的阅读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等文字资料来积累阅读量;(2)借助电子读物来积累阅读量,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电子书等途径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3)阅读现代化的报刊杂志,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贴近生活,用具有时代性的文字材料来增加对异域民俗风情的了解,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
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正确解读文本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阅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个阶段各有侧重。
Pre-reading
Pre-reading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要复习文本相关语言知识、设计有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预测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 While-reading
课文文本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
这个阶段要加强文本语言、文本内容和文本结构等的指导,使教学语言与阅读相融,加强师生交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3. Post-reading
在课文文本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复习、复述、总结、表演、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活动应与文本密切相关,但不能拘泥于文本本身。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Ⅵ 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实践方式,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参观访问、办报办刊、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还包括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进行的语文学习等。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找准活动的途径
1、结合口语交际开展活动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最大限度的结合教材,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自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以后,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这一形式将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人进行交流。然而这一活动要如何组织呢?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教材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如结合生活学习的校园,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学习了故事性强的文章,举办“小小故事会”等等。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表现自我的欲望空前强烈,效果十分显着;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如让学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景物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换。观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为举止等,从观察中获取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观察能力得于全面提高。
2、结合课内外阅读开展活动
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光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以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储量。其实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博览众书,在看的过程中撰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学生们不光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为语文实践提供了素材。如教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搜索,查到了有关于大树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鸟的天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讲读感悟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见解,课后又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现状,对课文拓展延伸,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3、将实践活动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今天的小学生对于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他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堂所要教学的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如举行古诗文诵读赛、书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考试和分数,只让学生在课堂里读书,做练习,割断了学校与生活间的联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打破老的教学模式,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教育信息,从而建立相对宽松的实践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但又不能与日常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参观、调查活动,学习写调查报告,如根据鸦滩镇公路严重破损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调查了解造成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好倡议书,根据开学初学生将自已的压岁钱乱花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二、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1、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他们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师责备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能胜任工作,全面放手让学生去做。如《设计贺年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我让学生到商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贺年卡的各种样式,通过询问了解贺年卡的用途。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制作。并指导学生填写贺年卡。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充满乐趣。
2、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应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教学描春天的文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春天的印象,课前我组织了春游,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轻微的风,偷偷探出头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怀抱中。回到课堂后,先让学生们谈谈自
Ⅶ 高中语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高中语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关键词本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网站名、网页名、新闻事件、人名、术语、软件名等。 什么是“关键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此是这样解释的“(1)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着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2)指检索资料时所查内容中必须有的词语。”依照这里的解释不难理解,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题方法】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语段的类型,看是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还是说明性语段。
如果是记叙性语段,首先要找出叙述的对象是什么,文段围绕这个对象说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如何或者影响如何,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议论性语段,首先要找出语段的观点是什么,围绕此观点分别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如果是说明性语段,就要首先找出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对此说明对象说明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提取关键词。
提取完成后要检验,方法是把提取到的关键词连结成句,如果能够体现短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认定是符合要求。
Ⅷ 小学语文提取信息方法有哪些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应该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培养的阅读技能之一。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提取信息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讯息
语文教材 的选文往往都会有确定的主题,行文也基本围绕主题来进行。主题句是用以概括文学作品中心思想、内容核心、写作意图、思想感情等的 句子 。所以,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讯息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尤为重要。一年级课文简单易懂,但也往往隐含着道理,读懂文本可引导学生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 文章 最后“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个信息揭示了文章主题: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案例一:《小猴子下山》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最后有没有收获呀?文章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了?你读读课文,赶紧找一找。”
(生读课文,找句子。)
生:“‘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告诉我们小猴子下山的结果。”
师:“空着手就是说没有任何收获。是什么原因啊?”
生1:“因为小猴子看见这个喜欢就扔了前面的东西,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
生2:“小猴子三心二意,有了这个丢了那个。”
师:“是呀,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三心二意,最后将一无所获。”
通过提取信息,并对“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进行简单理解,明白 “三心二意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一年级课文浅显易懂,好多小 故事 中都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句子。在阅读中提取这些信息,细细品味,帮助学生推进阅读的深度。
二、搜索文本显露的特定想法
文本显露的特定想法一般多出现在故事体课文中,是文中角色或作者内心活动的流露。引导学生搜索文本显露的特定想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本想要表达的主旨与要义。
《一分钟》中的元元因为贪睡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课文第一自然段元元的内心想法“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是故事的起因,提取信息,揣摩他的心理,与后面“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形成对比,从而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深入了解元元内心特定的想法,学生在明白故事起因的前提下,推进了对文本主旨的进一步理解。
“显露的特定想法”这些信息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读懂课文,从一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关注这些信息,为以后深入读懂文本打下坚实基础。
三、找寻重要字词或句子的定义
文本中的重要字词或句子是文本的“文眼”,是指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因此文章中一般都会安排相应的句段对这些字词或句子做出说明或诠释。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带领学生找寻相关句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重要的字词或句子。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讲述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着,后来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它们就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孤单”这个词是本文的生词,也是课文的重要词语,只有理解 “孤单”的意思,体会了“孤单”的心情,才会感受到童话的寓意――有了朋友才会快乐。第一段连续的三个“只有”恰好能表达出“孤单”的意思和意境。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重要字词或重点句子,这些是理解的难点,理解它们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可以告诉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进行重点解析。
四、挖掘故事的重要讯息
一年级语文 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叙事性较强的短小故事,对于这一类文本的理解需要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人物以及情节(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讯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取这些讯息,抓住故事内核,进而理解整个故事。
案例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片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知道吗?文章的第一段告诉我们有三个地名,能用横线划出来吗?”
(生读课文,划词语。)
生:“我找到了这三个地名:瑞金城、江西、沙洲坝。”
(师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
师:“你能来给这三个词卡排排队吗?”
(生上台来演示词卡的排序:江西――瑞金城――沙洲坝)
师:“你这样排的理由呢。”
生:“因为江西最大,是个省,瑞金城是城镇,沙洲坝是个村子最小。”
师:“对吗?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江西的地图。)
找出地名后,再根据文本中的语句按一定顺序排一排这三个地点,让学生了解“江西、瑞金城、沙洲坝”的大概位置以及所属关系,促进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读一个故事首先要了解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提取这些关键信息,为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标、增、注”课本信息
为了提高学生从课本中提取信息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各知识点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分别用各种符号标出。增: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如限制性内切酶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教材上并无解释,学生可将其增补于相应处。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教学活动中。
二、获取课本的隐含信息
所谓隐含信息,即指课文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容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1)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表中,隐含着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的信息;(2)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暗反应的卡尔文循环将循环6圈;(3)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谱中,隐含着纯合体的比例及新组合性状占个体总数的百分率的信息。这些隐含信息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信息外显化,帮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达的信息。
三、综合课本信息
让学生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以染色体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染色体的形态、数目;(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3)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状态;(4)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6)染色体变易与单倍体、多倍体。像这样专题式的综合,目的在于使分散的信息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高考中对试题所给出的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析辨课本中易混淆信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到深化的,对比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对容易混淆的信息进行对比,以利掌握和记忆。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的比较等等。在布置给学生比较内容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比较手段,如列表比较等。
五、“提纯”课本信息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和“提纯”,就能增进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便于记忆。“新陈代谢”一章有一段约200字的前言,叙述了什么是新陈代谢,由于这段叙述写得简练、抽象、概括,所以很不容易记住,但如果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会对这段文字进行分析,提纯要点,归纳出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定义,两个作用,两种代谢,一个更新”,就比较容易理解并记住了,对高考试题中给出的复杂信息也就能很好地概括和运用了。
六、活用图表获取信息
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通过对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考虑时遇到文字题,图马上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遇到填图题更容易填注。要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课本,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3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就材论材”读取信息
例1、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 教育 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此类题目的一个特点是:问题的答案比较直接地隐藏于题目所给的材料之中,故我们在答此类题目的过程中,只要全面阅读、分析材料,把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准确、全面地读取出来,然后进行适当的转换,使之与教材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相联系。
如例1,我们对材料进行全面阅读、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材料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全国人大通过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则规定,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二是当地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三是当地有关部门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这三层意思与依法治国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是有关部门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有法可依;二是有关部门依法办事,有法必依;三是有关部门严格执法,违法必究。把这三层意思转化成课本上的语言不难得出本题的答案。
本题参考答案:(1)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2)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3)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二、“问中求问”挖取信息
例2、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请回答: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题目的设问是“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所以,全面了解“这一过程”的有关信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对本题的设问作进一步的追问:这一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是什么”?根据材料可知,是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这一过程“为什么”?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什么要谈判?为实现国家利益;二是为什么谈判会长达13年?为维护国家利益,不接受苛刻条件,坚持独立自主。这一过程“怎么样”?获得“双赢”结局。然后我们把挖掘到的这些信息与材料中对外政策有关的知识结合起来,不难得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如下表:
本题参考答案:(1)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与美国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2)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3)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达成的是“双赢”的协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
三、“以本为本”选取信息
例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 种植 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
此类题目的一个特点是材料蕴含的信息丰富,而设问的范围相对较小,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容易受到材料中的无效信息的干扰。因此,信息的选取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材料中的信息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又是无效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在答题时回归到教材中去,以本为本来选取信息。
在例3中,要搞清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首先掌握教材中有关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知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 文化 生活的需要”;我国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要求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也就是说,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根据这些知识,我们不难选取其中的有效信息:“退耕还湖”――国家在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除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题参考答案:(1)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2)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3)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4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通览全文,把握结构,明确思路
阅读文章,首先要做到通览全文,了解作者写的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按照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来组织全篇,全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走向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串联全篇的,了解这些内容是阅读文章的基础,也只有掌握了文章结构、情感基调、文章线索、作者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全文,这些是获取阅读信息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只有把握了全篇,才能更好地深入解读与赏析全文。
二、明确目标、找准范围
有了对文章结构、情感基调、行文线索、作者思路的全篇把握之后,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与思考,感悟与赏析能力的训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对于阅读信息的把握也应该是学生自我阅读感悟品味的结果,教者所要做的便是“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任务,给出阅读的目标或者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之上,围绕目标或问题去寻找相关的章节或段落,进行深入研读,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剑走偏锋,泛泛而读;应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思考、赏析,在读中思、思中悟,从而最终有所收获!读书如同披沙拣金,要用最短的时间搜寻获取最有价值的东西。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浏览,练就“一目十行”的本领,迅速捕捉阅读信息,一眼扫过去,就能立刻辨别出内容上重要的与不重要的,找出核心部分,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摘录、提炼、综合、归纳
1、摘录法
所谓摘录法,就是根据训练的重点,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地摘录在一起,进行归纳,以便理解课文,抓住中心。在具体的 文章阅读 中,则主要指抓住阅读文章的重点内容和含有有用信息的语句,将其摘录下来。教者在培养学生运用摘录法的时候,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摘录,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录,抓不住重点!
2、提炼法
提炼是指从阅读材料所蕴含的特点和意义中提炼出具有健康性、教育性、启迪性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在具体的训练指导中,教师可以先训练学生从概括语段内容入手,抓住文章写了什么;然后逐步训练学生去归纳段落大意、提炼文章观点。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教材文本进行相关提炼训练,让教材中的文本成为实践材料,让语文的课堂成为实践的阵地。
3、综合法
综合是指把所认知事物的各个部分或者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综合体现在文章阅读中,则是指把材料的各个部分的内容或者主题、情感等方面结合起来,它以分析为前提,要找出材料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把不同材料内容据其内在的相似点,按照一定目的迅速地整合到一起的能力。最后得出材料所显示的普遍的思想、主题或情感。
4、归纳法
归纳主要是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归纳文章内容主要有段意连接法,关键词语连缀法、重点段落概括法和文章标题扩展法等。
段意连接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指阅读文章时弄清每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然后要按文章叙述的顺序,把各段的段落大意加以整理后连接起来,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语连缀法是指有些文章中会有一些显示文章线索或主题的关键词语,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
文章标题扩展法是指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便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这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
重点段落概括法则是指抓住文章中能够显示文章重点或主题的段落,加以概括整理,其他段落只需做些简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