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曹勇军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

曹勇军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

发布时间:2022-12-19 14:42:39

① 阅读课中教师如何设计           学生与课文的链接

    阅读课中,学生与文本的打通是教师屡攻不破的堡垒。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阅读教学特点:一是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二是课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学生现有语文经验的因素。语文阅读课上,学生的任务:1、丰富、扩展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2、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课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核心是阅读方法。教师的任务: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课文的链接。1、找准链接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了学习任务。2、设计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

    怎样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基本的路径有三条:1、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2、补充学生的语文经验,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3、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善,取决于将以“教的活动”为基点,逐步地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例1:《草》教学设计片段:

一、 朗读古诗,引入新课。  你会背哪些古诗?

二、 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三、 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 看图读课文,说一说:一边读,一边想到了什么?

2. 教师逐句讲解诗句意思,描绘古诗意境,让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重点解释:离离:茂盛;岁:年。枯:干枯;荣:茂盛;尽:完。

四、 诵读古诗,体会意境。

五、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 扩展学习,提示阅读。

如何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

第一:真正找准链接的点,即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明了学习任务。

      例薛法根老师 《燕子》第一段教学片段:

      提问: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那燕子的头呢?肚子呢?我认为应该改成“一个小巧的头,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雪白的肚子,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式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才完整。你认为呢?

如何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

第二:切实着眼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学出发。

郭初阳老师《弟子规》课例:

    请仔细阅读、思考《弟子规·入则孝》的讲义,填写下列内容。

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孩子记住的六个字是:        ,    。因为            。                        如果我是父(母),我最想为孩子删去的六个字是    :    。因为            。或者我愿意自己动手修改一下,把这六个字改成:      ,            。   

如何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

第三、吃准学生的学习障碍处。

于永正 《草》教学实录:

1、理解“离离原上草”

①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②在黑板上画一幅“草原图”,问: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

  生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问:那么草原上的草“离离”,是什么意思?(茂盛)具体地说说呢?(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一棵,都昂着头向上长。)

  2、“一岁一枯荣”

①谁能用“岁”说一句话?(生1:我今年8岁了。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师问:8岁是8年,1岁呢?(生:1岁就是一年!)

  ②师画四棵草,让学生辨认分别是春夏秋冬哪个季节的草,结合草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理解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荣,就是茂盛,枯,就是变黄、变干。并让学生在黑板上适当季节下标出枯荣。

如何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

第四、设计灵活多样的、脚手架性质的学习活动。

曹勇军《最后的常春藤叶》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1、交流讨论第一道预习题:画出小说第一、二、三天描写常春藤叶的语句,说说琼珊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贝尔曼是个怎样的人物?分角色来读第 33~35小节。教师指导朗读:“唉,可怜的琼珊小姐”,读的时候要轻缓一点,很难过,发自内心。

3、依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描写贝尔曼那天夜里画常春藤叶的场景。

4、讨论:假如欧·亨利把我们想象的这个片段写到小说里面去了,你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体会理解欧亨利笔法的好处。

    课堂具体学习内容的活动设置:灵活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脚手架 突破学习障碍 发展语文。朗读不仅是感受的途径,更是理解课文的通道。

②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尴尬局面:有的教师辛辛苦苦,手捧教参,该讲的都讲了,但学生就是不买账;有的教师热衷于从网上下载课件,以现成的课件来代替备课工作,但有经验的教师听过课后,说课文理解不透,还需要在文本解读上多下工夫。那么到底什么是文本解读能力,又该怎样提高呢?本期我们特别约请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国标苏教版高中必修、选修教材核心编写成员曹勇军老师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它是一种高于一般解读能力、带有语文教师专业特点的特殊解读能力。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准确理解把握文本的意思,还要求教师根据阅读时的理解与体会,对文本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加以预判,并富有想象力地把文本初步分解成目标、方法、过程等,为教学方案设计奠定基础。用我平时喜欢说的比喻就是,“把金子挖出来,把珍珠串起来”。
所谓“把金子挖出来,把珍珠串起来”,就是把文本中有价值的素材挖掘出来,依据教材结构和课程的需要,聚合提炼成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基本素材,串联成教学步骤和学习过程。语文课本与其他课本是不同的,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它的文本属于“原生态社会化文本”。谁都知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作家创作的作品,并不是专门为语文课本、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而写的,因此文本中携带着丰富的历史的、人生的、审美的信息,把这些一股脑儿地搬到语文课上既不可能更没必要。我们必须依据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需要,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作为目标,把金子挖出来;同时还必须把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组合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串连成学生认知发现的步骤。具体地说,就是先不看教参和各种资料,面对教学文本,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积累,把文章认真诵读几遍,对文本不断发问,不断思考: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主旨大意是什么?文体样式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一时不理解或理解上没有把握?……然后再去看教参,查找各种资料,对自己的“裸读”加以印证、修正和提高,获得对教学文本比较深透的理解和把握。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充满发现的喜悦,可使自己的技能、方法和眼光在文本磨砺之下变得娴熟、快捷而又敏锐。
譬如美国作家梭罗的《神的一滴》是一篇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新课文,坊间参考资料不少,但多是从精神内涵来解读,忽视了文中的语文因素,教学中用处不大。备课时我下了番工夫,把文章一段一段读了个透,心中有了底。课本选文共有6段,细读下来分为三层。第1段为一层,先总写瓦尔登湖。第2~4段为第二层。第2段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瓦尔登湖的美丽和自己的陶醉,“可是”一转,说明自己离开后湖边树木遭到砍伐,面目全非。第3段写“肮脏的工业脚步”“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第4段重点在“然而”后,突出了瓦尔登湖以顽强的活力抵御人为的破坏,永远年轻。三个段落从“面目全非”到“肮脏的工业脚步”再到仍“充满着神秘和活力”,表现了作者对现状的担忧。第5~6段为第三层。第5段赞美瓦尔登湖的庄严、纯洁,第6段指出湖水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经过一番细读,文章主旨也就不难把握了:首先描写了瓦尔登湖的自然风光,其次表达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破坏美丽自然的痛惜,也希望通过大自然来净化人的灵魂。如果联系梭罗的思想以及《瓦尔登湖》的创作动机,还可以补充一点,就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远离尘嚣、摒弃俗务后心灵获得的自由。而文章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恐怕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融合。记叙简洁,描写角度多变,自有山野林间的幽气,细节化描述中饱含哲理的情思,议论抒情深邃隽永。阅读中我也有不少困惑,比如文中的那首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是什么意思?“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思想中”又是什么意思?带着疑问我查找了多种译文,互相参证,最后基本确认前者意思是“再没有比瓦尔登湖更接近上帝和天堂”,而后者意思是“瓦尔登湖是我思想的源泉,给我启迪”。文本细读上做足了功课,就为教学实施奠定了基础。
文本解读不仅要“挖金子”,更要“串珍珠”,要抓住其中的重点难点,展开对象化、过程化的想象,把文本转化成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过程。《肖邦故园》是新入选苏教版教材的一篇优美的课文,但我听过几次这篇课文的教学,觉得不太理想。文本难在哪里?首先是该文起笔比较玄远和宏阔,极力渲染肖邦出生地历经沧桑,以及某种神秘的命运感,学生不容易抓住描写对象,容易走神;其次该文可以说是围绕第4段中“艺术家的创作……童年和青年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个总领句展开的,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明白这个道理,作者用肖邦作品作为例子,在具体阐发过程中,头绪比较多,不断拓展,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第三,该文是一篇写音乐家及其作品的随笔,教师多喜欢外围包抄,一会儿介绍肖邦,一会儿链接资料,一会儿配音乐朗读,注意力没有集中在文本学习上。
针对教学中的困难,我先“挖金子”,确定学习的两个重点:一是把握肖邦故居环境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二是辨析三个“促膝谈心”的含义,理解肖邦音乐中的爱国情愫。然后把“珍珠”串起来。我想先从题目入手梳理全文的思路,分析“故园”的三层含义,一是“故居”,二是“故乡”,三是“故国”;然后找出描写故居环境特点的词语,并由此切入课文第20~27段,指导学生诵读描写肖邦故居四季景色的文字,体会写四季景色段落的特点;接下去比较文中两处写四季景色文字的不同特点,探究其语言表达的特色和效果;最后找出文中三个“促膝谈心”的不同语境含义,体会肖邦音乐感人至深的原因。教师自己读了文章,有了真体验,才能梳理出牵动全篇的线索,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给学生阅读的真本事。
我们知道,文本阅读活动存在着两极,课文一极,读者一极。前者注重文本的解释,以客观态度拆解课文结构,求得文本的意义;而后者注重读者的阅读,标举主观能动参与,倡导阅读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教师文本解读技能应两者结合,形成互补和循环。我称之为“死去”“活来”。两种阅读取向,各有长短,“死去”侧重于“懂”,是底线,但容易死板教条;“活来”侧重于“用”,有高度,但容易高蹈虚浮。课改后,风气大变,倡导创造性个性化,流风所及,往往“活”有余而“死”不足,教学中臆说风起,戏说云涌,脱离文本,过度阐释,误人子弟。中学阅读教学有特定的对象和课程目标,即使“活”也应有限度,当以常识为度,以学生“跳一跳”为基本要求,尤其要注重“死去”方能“活来”的基本规律。记得我备《阿房宫赋》一课,读到结尾段发现,原文中不仅4个“后人”指代内容值得辨析,而且4个“哀”也意味深长,组合成回环句式,这样“后人”与“哀”不断出现,给人一种“后人”只知“哀”不知“鉴”的悲哀。后来在教学中,我把自己的解读融入师生的探究之中,结束时还顺势讲到了黄炎培先生的“窖洞对”中的“周期率”,一下子把历史拉回到现实中来,让学生的思考飞腾了起来。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眼下迫切需要提高的还是扎扎实实的文本解读能力,强调准确优先的原则,实事求是,言必有据,在这方面许多前辈扎实严谨的学风值得我们学习。
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不仅靠钻研课文的功夫,还需要教师有自己的读书生活。课堂阅读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与生活中真正的阅读不大一样。在生活中我们是自己找书读,找到书大致翻翻,观其大略,有兴趣多看,没兴趣就扔下。看不懂怎么办?很正常,以后慢慢会懂的。这种自己找书读,是读整本书,读大部头,读自己心仪的经典;读不懂就猜,在上下文中确定其真正含义;自己当自己的老师,自求自得,自我提高……与狭小的阅读课堂培养出来的阅读态度、阅读品质、阅读技能不一样。教学中有阅读生活的老师,会把“黑板上的世界”与“自己的阅读世界”打通,想方设法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即便是在课堂上也会以生活的需要为目标,把阅读还原到生活中去。他会注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培养,会强调“读书要挺直脊梁”“阅读就是思考”的品质锤炼,会侧重“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的技能示范,会展示朱熹式“熟读精思”与陶渊明式“不求甚解”交互为用的策略……使阅读课厚实而饱满,具有生活气息和智力背景。
读书人是语文教师应该珍惜的身份。什么是读书人?首先,是一辈子读书的人,以读书为志业的人。一个人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其次,他读的书“无古今,无中外,无雅俗”,追求通人的眼光,汲取人生的智慧。第三,读书养气,养成一身正气,是个精神明亮的人。这是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背后的生命底蕴,也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终生的职业追求。

③ 世界乱,书桌不乱

年会开幕式上,尹东老师解说湿地语文人的精神,一个字——“凿”,“凿是一种我要死磕的坚持,一种以终为始的行动,是海波式的阅读,是王君式的写作,是一字立骨的探索,是李刚式的小生活。”

听来颇受鼓舞,也倍感惭愧。因为写,才知晓自己的缺,因为想给予自己督促,所以就整理了一七年的十二个月书单,没成想也能成了尹东老师眼里“凿”的一种方式。

因了这“海波式的阅读”,我得到很多老师的厚爱,收到诸多老师发来的信息,询问所读的书目和读书的时间安排,为了交流,也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现在略作梳理,记如下:

关于读书的内容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世界乱,书桌不乱。”这句话自知晓以来,就一直留存在我的心里,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事情多么鸡零狗碎,一想起这句话,心顿时就安定下来,于是,找一本慰藉的书或杂志,安静在书桌旁,十分钟,亦或一小时,时间更短或是更长,然后气定神闲,更好地投入到生活的战斗中去。

几年来,读书比较随性,只问喜欢不问有没有用,但心底还是坚信,所有文字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要读了,都会融入血脉(除却无意义的书籍)。

首先,杂志之类。 学校每年给每个老师40元的订杂志经费,而我杂志的订阅费用每年都至少是学校所给经费的十倍以上,这两年都达到了20倍还多。

比如,今年订阅的杂志:《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B刊》《读者》《教师博览》《杂文》《读书文摘》《青年博览》《东方女性》等,杂志是每个月准时到来,你要按时翻阅,你可以淘到很多与时俱进的信息,也可以收获很多有价值的阅读感悟。其中专业杂志的阅读,激发了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提升,你看到了当前专业领域探讨的话题,你看到了教学中别人的做法,你收获了一些你没有读到的理论知识,等等,读专业的杂志,读着读着,你也会情不自禁想做一个有点“专业”化的语文老师。

至于《读者》《读书文摘》之类的杂志,全家人都可以看,尤其是孩子,在经典阅读之余,换换口味,这里涉猎的信息,也可以让你“广博天下”,带来一些精神上的收益。

很多时候,新杂志来了,茶余饭后,一家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每个人都独立在各自的世界里,一个人,一支笔,一本杂志,也蛮好的。

其次,读专业的书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读专业的书,真是最大的遗憾,惭愧的是,我也是这几年才有如此的感悟,想一想这两年,我读过的有关语文有关教育类的书,列作者如下: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夸美纽斯、陶行知、叶圣陶、夏丏尊、于漪、魏书生、朱永新、李镇西、陈日亮、潘新和、肖川、叶开、唐江澎、王尚文、曹勇军、于永正、王荣生、余映潮、蔡明、黄厚江、严华银、施良方、高万同,史金霞、张文质、薛法根、刘金玉、谢锡金、丁卫军、王开东、张丽钧、秦晓华、管建刚、董一菲、熊芳芳、肖培东、王君等(以上作者从我的书柜里整理的),我知道,在广博的专业领域,我只是读了沧海一粟,还有太多太多未知的教育人和教育事,好在,我已经在路上。

比如,自从做了有效教学的案例探索,持续读了《中学语文名师的教学艺术》《高校语文教学》《名师感悟有效教学90例》《有效教学十讲》《中国名校高效教学》《有效教学难点突破与教学对策》《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八讲》《有效提问》《高效能语文教学五项修炼》等,只要你有所思考,就会找到阅读的方向,有了方向,自然会找到你要读的书。

再次,读散文、哲学、传记、小说类的书籍。这样的书浩如烟海,如茫茫宇宙,根据自己的喜欢,根据教学的需要,只要读起来,就会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比如,有段时间读尼采,因为尼采,又情不自禁地读了萨乐美、弗洛伊德、里尔克。只要读起来,读进去,自然会牵出一本又一本你想要读的书。

当然, 心理学类的 ,也需要好好读读,我读的就少,读《课程与理论》时,深知心理学对成长育人的重要性,打算接下来好好选选读一读。还有 美学 ,这一点,熊芳芳老师做得好,对美学的研究比较深,写了很多思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其实,阅读也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它要的是你的心,心在书里,书就在心里。完全没有负担,只有愉悦。每天的阅读会让你特别踏实心安。

不管读的书有没有用,只管读就是了,也许没有用的阅读铸就的才是最有用的素养,培养的才是最有影响力的习惯。

再说,关于怎样阅读。

行至中年时常慨叹,现在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时间。但时间又是不可管理的,它不以你的需要与否而改变,所以,在时间面前,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阅读,那你略思一下,你有时间看手机吗?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浏览时间是多少呢?想到这,我也颇觉羞愧,因为诸多原因,这段时日浪费在手机上的时间有点多,但正在改变。

关于怎样阅读,我有几点做法,觉得还好,和老师们分享如下:

一是每天给自己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或者给自己固定的阅读内容。

这是任务也是约束,但靠得是自律。如果你不能坚持,如果你没有自律的意识,这个习惯就很难养成,那阅读也就很难进行下去。

怎样给自己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上班的时候,每天拿出一节课二节课或是更多来读书,越忙越需要读,因为你在读书中收获了思维的平衡,你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来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忙。再比如,你可以早起,每天早起半小时或一小时,一学期下来,阅读的时间也不菲了。这三年来,如果晚上不熬夜,我基本都在凌晨五点左右起床,这样每天早晨我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属于自己,一年下来,你就积攒了那么多的时间,这些时间都在铸就自己的生命,我很多的阅读和文字都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二是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

抵制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阅读,但坚决捍卫碎片化的阅读时间。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多无奈,时间总是过得越来越快,事情总是越来越多,但只要你愿意,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小空闲的,在包里时时刻刻放一本最近读的书,无论到哪里,只要有点时间,就拿出来读几页(重要信息划出来,回家再做誊抄)。比如我就利用陪孩子学钢琴的45分钟时间、外出坐车的时间等等,读了很多书。

积沙成塔,滴水成河,积少总会成多,慢慢读,会比较快。

三是写读书笔记。

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流逝,但文字可以穿越时空,你记下的文字就是时间留给你的收获。

今生我对自己最自豪的地方,就是我有一个写笔记的习惯,无论读什么,只要我觉得有意思、有意义我就记下来,书柜里大大小小的笔记本排成排,我时常在临睡前,去看看它们,然后喜欢哪本读哪本,读的是笔记,但看到的都是回忆,每个时间段里的自己都那样清晰在眼前,那些文字总能或启发或警醒你点什么,让你在思想的修正中安然地进入梦乡。

比如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起身随手拿起两本笔记:

一本2015年的,扉页上写着:

坚信专业阅读提高课堂质量!

坚信专业阅读悦润心灵!

坚信专业阅读培养激情和活力!

坚信专业阅读会幸福生活每一天!

这四行字很庄严地挺立在书页里。

下面是,每天阅读一节课,每天锻炼一节课(确实是这样,每天用一节课时间读书,每天下午去学校三楼球馆打一节课乒乓球)。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样自觉的专业阅读,也许2016年我不可能发表十六篇省级论文(不包括评比类)。

另一本是2017年的,记得这是在年初,我怀着对自己的美好想望,不仅用红笔描摹了对自己的提醒,还画了一朵小花。

不管做什么,

都不要急于回报。

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季节,

这中间隔着一段时间,

我们叫它为:坚持。

向里翻,看到了读作家汪晓东的文字:

我的写作生涯就是这样走走停停的日子,多亏遇到了这么多喜欢写作的人,给懒散的脚步有了规矩。

哈,想一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呢,那句被无数人证实的话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一个人走,会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会走得更远呢。

所以,写笔记吧,这里会为你积攒太多太多的财富,它不仅记录你过去走过的日子,更会为你的未来带来收益。

现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每天都会写上至少两页的笔记,因为写笔记的原因吧,我的书写速度超快,比如湿地年会,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和讲座,我记了满满22页的笔记。用手写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好比在电视里和月光下看月亮的感受一样。

想读书的老师,不妨给自己也备个漂亮的读书笔记本,每天坚持写两页,哪怕一页,只要你行动了,改变就在不经意间。

博尔赫斯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我觉得写笔记也是,一本一本笔记,一页一页文字,会让我们心安。因为我们是老师,是教书人。

  怎样才能使自己爱上阅读呢,我认为写是一条好途径。

“我很早就有这样一种意识,就是要把我的外部经历化成内在的财富。怎么转化呢,主要就是通过书写,纯粹的外部经历,你是留不住的,但是你是带着感情去经历的,内心会有感受,你要珍惜这种内心的感受,不要让它轻易流逝,这样也就以某种方式留住了你的经历。”周国平的这句话是不是说出了我们的感受?

只要写,你会发现,缺啊,缺怎么办,你得去多读,读着读着,你自然会沉浸其中。不要怕写得不好,没有谁天生都能写得好,我与王君老师的写作距离十万八千里,但我依然坚持写,相信当一百万字的书写量出来的时候,你能说自己的书写没有一点进步吗?

写吧,作为一名老师,在记着一届届学生的长大中老去,也算是一种心安理得的幸福吧。

最后,感谢每一位读我文字的亲,是你们的阅读给了我鼓舞,给了我力量,但也请你们仔细打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要把生命浪费在碎片化的手机浏览上。从今天起,我决定回到过去,把手机静音放在鞋柜上,不带进卧室,更不在沙发上躺着浏览手机,每天给自己上下午各预留10分钟看手机的时间以处理信息,当然,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公众号除外(比如语文湿地),我们可以像读书一样,铺开笔记,认真学习。

否则,手机真的浪费了我们大量的生命。

大一的学生茜茜从美国研学归来,我问:在美国二十一天,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茜茜答:在美国,看不到有人看手机。餐桌上,车里,到处都看不到。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个笑话:听说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天摸150次手机,我笑了,怎么可能?  明明就一次,睡醒拿起来,睡前放下去。

制度千万条,自律最重要。

让我们放下手机,回归手捧金沙的阅读吧。

④ 用语文熔铸生命 ----《语文,我和你的故事》读后感2018-08-03

用语文熔铸生命
----《语文,我和你的故事》读后感

从一拿到手,我就被书面上端庄秀丽的“语文,我和你的故事”八个楷体字吸引住了。倒不是这个书名有多么诗意浪漫,倒是其中的“故事”两个字散发出的朴质、自然、柔和的气息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
书是由曹勇军老师所着,一位用语文熔铸生命的老师。

一、 美丽的语文美丽人

全书记录了曹老师漫游在语文长河中掀起的一个又一个美丽浪花。书里有曹老师记录的他所在的语文教研组的同事的真实课堂,有他所读到的经典作品中的理想课堂。最让人感动的是曹老师为了听好一节课,在课前把相关作者的作品阅读研究个透,再来听课学习,为的就是能给上课老师最贴近原作者初衷、最真切的看法和建议。这样的听课品质真让我们这些以为听课就是搬个凳子坐享其成般地记个笔记的老师汗颜啊!

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的学习,他都能抽丝剥茧,还原作家写作的本源,触摸其灵魂的温度,真正走进写作者的内心或是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有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探讨,学生们获得了阅读中发现和创造的快乐,自然对他们阅读和写作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和董旭午老师倡导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不谋而合啊!

书里第一部分尤其记录了曹老师带领孩子去读含蓄隽永立意又难以摸清的几篇现代散文的课堂,从内容到构思结构再到思想立意,曹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一点点去读、去品、去到文字的中间,去到作者的心底。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曹老师每带领孩子们读一篇散文,都不会仅仅局限在这一篇里头,而是总能旁征博引,用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章、用不同作者的类似主题或是类似结构的文章来激活这一篇,读透这一篇,最终学生们事先的迷雾散开了不说,他们对曹老师所引的那些篇、那些文、那些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视野拓宽了,境界也就提升了。

除此以外,曹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能从每一篇文章中习得什么,又如何去读,方法路径哪种最适合孩子们,作为他课堂的生命线。课前曹老师都会反复琢磨,课后又不断反思调整。孩子们总能把在曹老师的课堂实践中所总结归纳的经典提炼用到后面的学习和写作中去,举一反三。用曹老师的话说就是:“一篇课文学完,一本书学完,检测学生学习的质量,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看学生口中、笔下有没有课文关键语句时不时蹦出来,因为这些语句往往使教学中最有活力,最有个性的记忆触发,间接反映学生个体思维的质量,多少可以看出教与学的水平和质量。”曹老师多次提到他的课堂教学的评判依据:课堂教学中有两样东西最迷人:“一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课文语言生活化的创造运用。”

曹老师陈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也实践了大家眼中的美丽课堂,他的每一堂课都无不开出美丽的鲜花,而他也因此而美丽。

二、美丽之花遍原野

曹老师的课堂是美丽的,其形式五彩斑斓而其所在又无处不在。

曹老师所在的南京十三中是“江苏省语文学习实验课程基地”。在这里大到其整体的布局,小到每一块版面的设计、每一副图片的搜集都极其地讲究,都无不浸染着曹老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的良苦用心。为的就是能让穿行于基地的孩子们能够了解中西文学的脉络框架,推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里的每一块展板图文并茂,无不散发出迷人的文学气息,徜徉于其中的莘莘学子又怎能不深受濡染甚至沉醉其中不知归路呢。

如果你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那四十五分钟的狭小区域的活动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曹老师就像会变戏法似地开发出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各式有意思的课程学习样式:像“戏剧节、中秋明月诗会、大树下的古风新唱”等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样式给孩子们以深骨入髓的探究、学习和体悟,让孩子们明白文学即生活,生活见文学。正如曹老师在书中所述:所谓“语文学习生活”,就是突破狭小的语文课堂,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发现语文。诚然,这样的活动给了孩子们终身难忘的青春磨砺和人生洗礼,难怪学生毕业工作了都还记得和曹老师在一起的日子••••••

在曹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热爱文学,阅读使他们乏味的高中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芬芳四溢。为了孩子们能够方便及时地阅读,曹老师征求学校意见把图画馆搬进了教室,举行“在大树下读书”等活动。美丽的校园绿树环绕、大树婆娑,树下更有痴迷阅读的少男少女。有了曹老师这样的阅读点灯人,孩子们的生命一定会流光溢彩!

不仅如此,曹老师的阅读之花开遍了校内外。他在给孩子的阅读活动纪念卡上这样题词:阅读是精神的漫游,行走是身体的阅读。真理不光在我们头上,更在我们脚下。为了能有别样的体验,也为了让孩子能有穿越时空的切身感,曹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的足迹遍布“台城、半山园、鸡鸣寺茶社”。有时天公不作美,没关系,线上照样读、照样品。师生们阅读研讨的热烈场景引得路人驻足侧目又如何呢,这里才是最亮丽的风景!多年过去,这样的“情景读书课”终将是师生珍藏在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高中的生活短暂而又辛苦,即便如此,却丝毫没有阻挡师生阅读的步伐。每周五当更多的孩子回家放松劳累了一周的神经时,曹老师带着不少热爱阅读的孩子坐在学校语文课程基地“金陵文化研学中心”的教室里。那里是一群青春的舞者,是一群求知若渴的“剑客”,用孩子们写给曹老师的一封回信中所说:“•••••这样的经历越多,我越是沉醉其中,享受每一次的夜读,享受每一次思想碰撞的喜悦,享受每一次得到新书时内心巨大的满足和兴奋,这样独特的阅读体验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曹老师就是这群孩子阅读路上的燃灯者和指路人,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会沿着文学之路越走越远,相信有朝一日一定会“一览众山小”。

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就是曹老师在孩子们高考前夕给孩子们上的三节作文课,这是他作为礼物送给这些即将踏上人生征途的弟子们的。这三节分别是“寻觅爱的真谛、谁是真的英雄、我的人生独白”,三节课,三个话题给了这些人生即将启航的年轻人一次灵魂的震撼、思想的洗礼、精神的升华。而且,无论是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曹老师绝不容许有丝毫的浮夸虚假和事实扭曲,因为哗众取宠使不得,求真才是正道!所以人们都说曹老师是走在“公民教育的大路上”。曹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立足孩子的终身发展,在平凡的生活里发现问题,探索思考,研究探讨。最终由他辛勤洒下的粒粒种子都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课堂总是充满尊重、友爱、真诚、思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也因此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曹”,就连考试总结也能把它变成礼物送给孩子们,这或许正是曹老师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的人格光辉所在。

三、美丽的生命走世界

曹老师在书的最后向我们真诚陈述了他的成长之路。收获掌声和鲜花的曹老师远远不满足于此,为了近距离去触摸文人大家的灵魂气息的厚重与真切,他每到一处讲学都要到当地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人故居去走一走、看一看。在这里,曹老师找到了大儒雅士的跟,也解开了之前未曾解开的结,没有了距离感便完全融解消释了。

了不得的曹老师还把他与自己所带的高三(10)班的故事带到了国际舞台上。他和孩子们在高三这样一个忙碌乏味的特殊时期硬是用实践打通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壁障,用“时事演讲”这样的语文活动灿烂了这些几乎被高考窒息的年轻生命,打破了人们根深蒂固的“高三印象”,成就了神奇,成就了生命,成就了精彩。

最后,用曹老师书中的一段话结束此文:“打了上课铃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大了下课铃更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打通课前课堂课后,打通课内与课外,打通教与学,语文学习才能气血贯通。”我辈深受教益,但愿让语文的血液熔铸到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你,也包括我。

阅读全文

与曹勇军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