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语文评课稿优秀范文
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是教研员的重要任务,其中评课是常用方法之一。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现在,就我听《桂花雨》一课的粗浅感受,向大家作以汇报,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她的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使人读后真的象浸润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虽然文章四溢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不读就无法理解其中丰富的意蕴,不读就未能感受文中那浓浓的情感。因此,项老师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做法,是非常成功的。
一、抓文本用心读
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 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
提高“读”的质量很重要。读得再多,没有质量的保证,也难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接触范文,仔细揣摩,反复体味,内心融入。
1、第一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用“心”去读;
2、第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每读一段都要有目的,不白读;
3、第三选好读的重点,一篇课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选择有助于进行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读。
项老师注重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默读、自由读、引读、范读、配乐读、师生、生生互读等方式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理解中美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味来。
1、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老师让学生细读课文一、二段,从中找出重点的语句:桂花树不象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教师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体会桂花姿态的特点:笨笨拙拙。香气迷人的特点:“香飘十里”、“浸”等。在对“浸”字的理解上,先让学生说出“浸”有“浸泡”、“沉浸”的意思,接着教者用语言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的香气:“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闻到它的香味,房前、屋后;白天干活,晚上睡觉,香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学生通过再次读文,从文句中品味出:桂花树笨笨拙拙的,桂花很平凡也很朴素,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不仅作者喜爱桂花,就连古人也很喜欢桂花呢!”教师出示古人描写桂花的诗句:“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高一流。”诗句对桂花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恰当的描绘和解读。学生通过与文中的语句进行进一步的对照,既理解了诗意,又把作者对桂花与众不同特点的喜爱之情体会的更深刻。这样再回头去读课文,读的更加有味了。
2、课文三节第一句: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一个“缠”字写出了作者盼望摇桂花时的迫切心情,同时把儿童对大人的纠缠耍赖的特点表现出来。学生读文后,师问“老是缠着”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期待的心情、希望的心情、迫切心情。......”然后;老师让学生试着练习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接着指名学生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比较到位。教师接着让学生想象自己迫切要求妈妈同意自己做某件事时的心情,然后再练读,再指名读,这时把作者当时的心情已经淋漓尽致地读出来了。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地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这一训练要求。
三、在感悟中读美
1、
课文的第三小节,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可以体现出作者摇花时快乐心情的词句: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自己盼望已久的事情发生了,应当是怎样的心情呢?教师让学生带这乐的心情读文,学生乐的心情体现的不充分,从“使劲”也可以看出作者的乐。让学生读,再读。
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象下雨!好香的雨呀!”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师:落下的桂花象什么?
生:象 ...... 象 ...... 象 ......
教师用柔美的语调描绘美丽的雨景,在再现的情景中唤起学生充满诗意的想象,引起心灵和感情的共鸣。
师: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老师再让学生读句子,然后结合文字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都有淋雨的经历,让学生想象雨飘落在头发、脖颈的情景。
师: 现在是有着浓郁香气的桂花也在飘落,落在发梢,落在脖颈,这“雨”是怎样的“雨”?
生:好香的雨、金色的雨、快乐的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带着这种感情,教师又让学生深入读文,喊出快乐,喊出桂花的香
(教师这样处理就较好的挖掘了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课本里翱翔,文本语言就活了起来。)
纷纷扬扬飘落的桂花雨,具有诗情画意。接着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喊呢?
生:高兴、快乐、大声、兴奋......
教师再让学生回到文本,自读自悟享受桂花的芬芳,感受作者摇桂花的欢乐和兴奋,觉得很是开心,和作者同摇同乐。教师更深一步问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生:三个“!”
学生再回到课文时,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这个火把已经被老师点燃,最后连老师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再让学生整段朗读,整体感悟。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和感悟。只有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有所感,才能“言为心声”而发,也才能最终打动人心。由读美而到美读。
语文教材中集纳了古今中外的众多名篇美文,要想让这些文章打动孩子们的心,就须先打动教师自己的心,与作者同悲同喜,这就靠教师感激昂得导读或使学生精神振奋;或使学生悄然泪下。
2、理解: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时,老师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荨茱鲈鱼长入梦,他乡虽好总添愁。 ”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感人心者,莫善于情”(白居易语)
学生再去读母亲的话,以及5、6段自然会带着深深地情感。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还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这一教学理念,尤其可贵的是,教者在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适时点拨,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
如今,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重视朗读,但课堂上反反复复机械式的朗读,往往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从而产生厌倦情绪。如何牢牢地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项老师的这节课,使我受益非浅。
Ⅱ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评课
一、实事求是,以个人的见解指出优点与不足,歌功颂德并不能有助于教学的发展,只能是自欺欺人。 二、评教学的过程方法,现在做课都太假,就跟演戏似地,所以对于教师的引导与教学机智已经没有机会了。 三、评学生的表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也标志着教师平时培养的功底。 四、给予自己的宝贵意见也是评课的意义所在吧。有些人指出缺点自己却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评课,评也是白评,评课者也应该处于教课者的角度去考虑整节课的设计,帮助教者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Ⅲ 怎样评课小学语文课
可从各方面评价。
1、从教学目标上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怎样评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同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评: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评:1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Ⅳ 小学语文课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三篇)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1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 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
2)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 扎实;
3)建议: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2
评课: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3、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5、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最后环节的设计很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7、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8、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9、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理解新知,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10、有“创新”和“创意”。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11、形成了校本特色:把数学生活化,设计好。
12、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 13、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4、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15、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6、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第一文库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17.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9、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在学生探究时深入浅出,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21.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
22.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23、呈现方式多样,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4.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25.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26.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7.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3
这堂课很有意义,听后很受启发。
总的说来,师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氛围、课堂流程、目标落实、双基训练、德育渗透都做得比较好。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听课感受,有褒有贬,说得不对之处请指正。
(二):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定下完美的基调。这节课的导入就很新颖,有趣味性、启发性,学生的学习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三):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遗憾的是,这节课没有明确目标(或目标制订得不合理,形同虚设)。
(四):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各小组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组员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共同解决。这些都做得很好,只是评价没有跟进,也没有兑现积分奖励。
(五):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提醒、矫正、劝诫、引导与鼓励。
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平台。优秀是夸出来的--让学生互相赞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效果会更好。
(六):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用语规范,体态大方,板书美观,声音不高不低,圆润动听。只是讲得过多,抢了学生的风头。如果这节课再少讲20分钟,效果会好些。
(七):
传统课堂的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学。
按照学生的思路去设计教学,还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照本宣科,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还有待进一步解放,直到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八):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利用对子检测过关;小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用拿到班内展示;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讲得面面俱到,使得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九):
某某环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学生的兴趣高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十):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掌控课堂节奏,评价优劣得失,解答疑难困惑……学生再怎么“主体”,也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来,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没有收敛就没有开放。
在为什么“耳要聪目要明”的问题上放开讨论,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分成正反两方,更是小题大做,弄巧成拙。
(十一):
教师能有意识去改变旧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这种改变总是好的,只是步子要迈得大一些。
(十二):
教师尽管讲得少了,但翻来覆去地用那三五个优生充当“小老师”,仍然没有摆脱旧课堂的窠臼。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十三):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动静结合是学习的法宝。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还要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动脑筋,最好做到劳逸结合、阴阳搭配、疏密调节、深浅得当。
(十四):
规律要让学生去发现,教师总结出十条不如学生自己探索出一条。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不经历思索磨难得来的记忆不值得珍惜。
(十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倡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养成用双色笔和纠错本的习惯。
(十六):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让学生出题比学生解答老师的题更重要。如果对子互考、小组较量、男女生PK,这样的课堂,老师只需坐山观虎斗。
(十七):
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境界。切记教材只是工具,只要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谁不用教材,谁是真正的高手。
(十八):
北京的语文课本,朝阳区用人教版,海淀区苏教版,大兴区用北教版--而且版本的差别很大。这也提醒我们,不妨依据学情,量身定做,自编教材。
(十九):
下雪天讲冬至就比深秋了学《春》(朱自清)效果好得多。语文学科完全可以实施单元大目标教学,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应用。
(二十):
课前演讲,课后练字,每周一歌,每月读本小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坚持下来,意义非凡。
(二十一):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1).幼儿园中班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2).小学语文评课记录表怎么填写(两篇) (3).小学语文评课记录及建议及优缺点(两篇) (4).小学语文评课记录内容及过程范文 (5).评课的好句子,评课的好句子总结 (6).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7).参加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的评课发言 (8).教师示范课听、评课活动主持词 (9).参加市“初中语文观摩研讨活动”的评课发言 (10).语文组听评课会发言稿 ;
Ⅳ 小学语文怎样评课
准确、细致地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活动联系起来评价,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效评价教师的教,以学论教。 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评课必须认真观察的一个重点。观察时应注意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这可以从参与状态来评析。观察整堂课学生参与学与教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尤为重要的是关注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有效学习。还可以从交往状态来评析,这是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课堂上多边、丰富、多样的生生、师生交流与反馈,整个教学环境和谐、活跃、民主平等,这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景观。但是仅仅观察参与状态和交往状态是远远不够的,很可能被“虚假的繁荣”所迷惑,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如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封闭还是开放,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是否全面细致、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等。同时还必须关注课堂的生成状态,关注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评析,了解学生是否对学科学习有信心、有兴趣,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方面的达成度。 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则应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这包括教师组织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二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点。教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既定教案、自己的教学思路,更重要的是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三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教学机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具备机智的应变能力,教师须敏锐、快速地捕捉即时信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并恰当加以处理。四是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较理想的情绪状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热情真诚,充分尊重学生,通过言谈话语、音容笑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创设和谐、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尊重差异,尊重多样选择,尊重每位学生,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 二、“评课”应关注有多少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文喆先生曾指出,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的课才是好课。使大多数甚至是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准备,是否研究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是否研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是判断有效学习达成度的基础。其次是看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得怎样,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情合理。 三、“评课”应有利于课堂文化的重构 钟启泉先生指出,课堂教学总是某种文化,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余文森先生也曾指出,教学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取舍,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制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期望通过“评课”评出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一个建构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一个快乐的课堂,一个有效学习的课堂,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文化是在交流对话中生成的,“评课”也应该是在交流对话中实现。评课者和被评者平等对话,在交流中倾听被评者的解释和说明,鼓励被评者自评,充分尊重被评者的个性和创造,尊重其劳动成果。在交流中,评课者把从课堂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整理,并进行原因分析,然后反馈给执教者,共同分享其教学成功的喜悦,一起总结不足,研究改进意见。 四、“评课”——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评课须明确评价项目和评价要点,这方面,北京提出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不失为一份很好的方案,很有参考价值。这份方案所建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设置了6个“评价项目”、14个“评价重点”。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2.可操作的程度。 二、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4.资源的处理。 三、学习活动的指导调控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6.教学过程调控有效程度。 四、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五、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度。11.课堂气氛的融洽度。 六、教学效果 12.目标达成度。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14.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 除了上述6个“项目”外,评价指标中还设置了三个小栏:一是“其他”,用以留给评课者列出补充的评价项目和要点;二是“教学特色”,提醒评课者关注教师教学上的独创性和突出的教学效果;三是“评课等级和评语”。 评课的目的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诊断课堂教学问题,发现教师的发展优势和可能的发展领域,使之扬长补短,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评课在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同时,必须切实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作为评课的重要目的,注意“评课”不“评人”。
Ⅵ 怎么评课小学语文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领的重要阵地.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相互诋毁.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
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
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
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应十分注重给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练习安排较多的时间.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自学、自悟、讨论时间安排15-20分钟,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安排5-10分钟.也有学校规定,课堂练习必须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并完成配套教辅上的部分练习.
同时,还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转换与连接,是否根据课堂突发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间与环节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条件和手段校际差异大.因此,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即使同一节课,也要根结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阶段总会有许多瑕疵和不足,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评课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要囿于惯性思维横加指责.
4、教学手段与工具的运用.既要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同时也要肯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要客服片面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倾向,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装潢门面而滥用.教学条件和工具的运用,关键要看是否适时、适当、有效.
(五)教师基本功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评课,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人内在的教学基本功.
1、板书:一是看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画龙点睛;二是看板书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三是看简笔画,是否具备必要的简笔画技能.
2、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态的基本要求.对教态的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该仪态优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语言:准确清晰、精当简练、语调适宜、快慢适度,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绩效,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学生学得越轻松越好、学习过程越快乐越好、学习负担越轻越好.
二是看目标达成度,主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这里要强调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收获.
三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从不单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各上层楼.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结合听课时当堂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评课有理有据、客观公正.
Ⅶ 怎样写小学语文评课稿的宣讲提纲
[求助]小学语文评课稿怎么写? 继承传统 努力创新 建设语文教学新体系
——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的发言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柯孔标
受全国小语会的委托,对本会场的8节高段阅读课作点评。和大家一样,刚刚欣赏完精彩的课堂,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只好把写在教案边上的感想和大家共享。大家认为说得对的地方,那是受全国小语会多年教育的结果;大家认为说错了的地方,那肯定是本人理解上有偏差。再次声明,我的发言只代表本人的观点,不代表评委们的集体意见,也不代表全国小语会的意见。为了节省时间,我采取“偷懒”的办法:每节课说一个亮点,说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这不是对这8节课的全面评价,仅供各位参考。
1. 辽宁李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亮点: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课文对父母的言行描写中体会到: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容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又从巴迪的成长过程的反思中(如“越来越”一句的品味)感悟到,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巴笛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父亲的意图,从当初的委屈地“痛哭”,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总之,这些感悟都是在朗读课文,品味词句中得出的,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整堂课很有“语文味”。
讨论:在本节课引入拓展文章《父爱,在拐弯处》,时机似乎早了一点。这篇文章是从“父爱特点”的角度与课文构成联系,冲淡了课文主题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另外,为了阅读这个拓展材料,老师只能把前面的两个环节([1]让我们从头再来读一次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新的收获?[2]读课文,想想你喜欢课文什么地方?为什么?)匆匆走过,使学生失去从局部感悟再次回到整体理解的机会,有点得不偿失。
2. 陕西温侠:《军神》
亮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老师在教学中,以沃克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以“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为问题情境,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讨论,领悟刘伯承的勇敢、坚强、镇静性格。
讨论:可惜这节课没有围绕一个大问题将研究性学习进行到底。老师似乎不太放心学生,生怕学生出错,于是先给他们提供了回答问题的唯一思路:按事件发展顺序理解和领悟,还提了十几个小问题,使整节课处于肢解状态。假如先放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教师在小组讨论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那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训练,对刘伯承的军人性格和超凡意志力的理解会更加立体、全面。
3. 云南吴克伟:《蟋蟀的住宅》
亮点:教师抓住几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整个课老师上得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学生知道了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用数据、打比方等),初步领悟到蟋蟀的耐心、勤奋、一丝不苟等特点。课上到最后,老师把一本《昆虫记》送给同学们,显示了对学生的真诚态度。我们不是提倡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自己掏腰包买书送学生,而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不欺骗学生,不要随便许下永远不打算兑现的承诺。
讨论:这是一篇很有情趣的文章,课文与其说是在写蟋蟀的住宅,不如说是在写蟋蟀的可爱的性格,写像蟋蟀一样的人——勤劳,智慧,会工作,会享受。课文作者仿佛是蟋蟀的好朋友,对蟋蟀充满了赞美和欣赏,这是这篇课文的人文性所在。老师在这点上体会不够深,挖掘不到位,因此课堂上就少了一点情致和趣味。另外,有6大类18个小项目的《课堂评价表》,很费师生时间,作用却不大,建议不用。
4. 江苏强洪权:《船长》
亮点:这是一节掌声雷动的好课。教师以自己高超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表现危机到来时的紧迫和危险。尤其是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等人的对话这一段,充分表现了船长的威严、镇静、果断、忘我的性格和品质,以及船员的训练有素、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师、学生和观众都受到深深的感染。
讨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默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文内涵,提高阅读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但已经不是重点,因为这时候朗读已经自动化,成了阅读教学的一种训练手段。到了高年级,仍满足于学生读好课文、获得零星的感悟,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如能适当增加一些语言转换训练和开放式质疑问难的环节,就是一节比较理想的高段阅读课。
5. 河南张贵民:《军神》
亮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好,板块合理,环节清晰。每个环节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统一,教学目标、学情预测、指导策略都十分明确。教师试图围绕“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朗读指导比较到位,背景资料补充恰当有效。
讨论:很可惜,张老师似乎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当学生提出这节课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后,老师不是让学生自主寻找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多数时候是让学生用朗读课文片断代替理解和感悟。学生没有进行深度的思维,也没有时间把读书所得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语文研究性学习,一要读书、研究、感悟,二要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表达,两者缺一不可。
6. 香港陈碧琪:《论反省》
亮点:运用CIPP 模式设计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每个环节有目的、有教学策略、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效果检测方法,非常容易操作。教学设计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从理解到运用层层推进,在整体理解中,感悟写作方法,体会词语意思。以写促读,通过运用进一步理解课文。
讨论:陈老师的教学风格自然、质朴、随意,使我们想起了参加广西赛课的黄锦燕。然而,为什么这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不那么令人满意呢?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祖国大陆的语文教材中很少这样“理性”和“刚性”的课文,大陆学生缺少议论文的阅读经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显得过多过难,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时间允许的话,有些环节可以处理得更扎实一些。如,关于吃火锅的议论。学生提出了好多自己的看法,稍加整理便是一篇不错的说理文章:提出论题(来重庆不吃火锅是你的遗憾),解释论点(吃火锅能去潮湿;辣的味道帮助吃饭吃得快;吃火锅还能联络感情),加强论点(吃火锅还造就了重庆美女的泼辣性格),重申观点(火锅好吃,不能不吃,但不能多吃)。假使学生看了他们自己合作写的论文《论重庆火锅》,再读《论反省》,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7. 广东刘晓伟《两小儿辩日》
亮点: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讨论: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这节课除了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因此第一、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文中“问其故”“不能决”“孰为汝多知乎”这些词句所有学生都明白了?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确切,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评价和引导。
8. 西藏陈萨荣:《十里长街送总理》
亮点:课文内容离学生太远,课文中的强烈情感现代学生很难体会。选这样的课文来上观摩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教师上得很努力,在传统意义上应该说是一节不错的课。
讨论:情感型的课文除了让学生体会情感,是否还要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师是否应该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媒体(哀乐、录像等)应用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9. 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所有的阅读课,从低段到高段,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可是,很多老师在训练朗读时候,经常不顾课文的整体情感基调,把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独立出来,要学生读出这样那样的感情,给学生以错误的朗读指导。请听以下教师给学生发的指令:
(1) 你能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吗?(应该读出“伤感”)
(2) 你能用朗读把神州5号在碧空中画出美丽图画表现出来吗?(应该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3) “克利亚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你能读出“静静”的感觉吗?你能不能读得再轻一点?(应该读出“无聊”“无奈”的感觉)
(4) 你能带着坐船、赏桥、听故事的感觉读这段话吗?(应该读出“愉悦”“怀念”的情感)
(5) 谁有本领通过朗读送我们“进入梦乡”?(应该读出“恬静”“怀旧”的情感)
(6) 你能把丹顶鹤的嘴读得再长一些吗?(应该读出“喜爱”“赞美”的情感)
也许,我的体会也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有感情地朗读到底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Ⅷ 小学语文作文课的评课方法
1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方法
一、端正评课态度,充分做好评课准备
评课之前,评课者应该对授课者所讲内容及其评课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好评课计划,做到有备而战。评课者应该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在熟悉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提前设计一个预案,进而确定自己评课的重点。评课的研究课题范围很广泛,评课者只有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授课者,才能确定自己要关注的课题的重点。假如这节课让“我”讲,我会怎样讲,“我”的关注点在哪里,这节课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讲解重难点内容,用什么方法讲解重难点内容……总之,课前要设计一个具体的预案,听课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听课时就会有明确的方向,还会让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从而为分析评价授课者的优劣得失做好了铺垫。
二、把握评课角度,倡导科学评课方法
评价语文教学方法时,我们应该遵循评课标准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1、评课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评课时,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方面,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中去,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学习、思考学习、探究学习、欣赏学习。真正的教学目的就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真正评课的标准也是看学生学得如何。
2、评课要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评课者评课时应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如果感性、形象多,理性、逻辑少,那么语文课就很空洞,不能培养出出色的公民;如果理性、逻辑多,感性、形象少,那么语文课就不会生动有趣,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课者评课时应注重这两对关系,从客观的角度运用语文教学理论及其事实对课堂进行评价。
3、评课要处理好“简单”“复杂”的关系
评课者,应该正确处理“简单”和“复杂”的关系。评课时,要依据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如果学生直接面对教材,进入教材,围绕教材多读多思,挖掘出知识,挖掘出文学,挖掘出问题,授课者就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引导,提出具体的问题,在需要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需要点拨时,授课者就能够适时进行点拨,使语文课成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运用科学的评课方法进行评课,会大大提高评课效率。
三、明确评课内容,建立多层评课标准
观课评教的最低目的,就是对一节语文课进行质的评价。在语文教学内容角度,我们提出了一堂语文“好课”的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评课,能够深入把握教学内容,进行评课就有理有据。
1、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
评语文课时,在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点评,要评语文教师是否完成了一节语文课的较低标准。这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1)教学内容和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语文课听说读写的取向、姿态、方式,要和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常态的对立面是变态,如果所教的“语文”只有在试卷上才体现它的用处,甚至语文考试的改进连在试卷上也用不上,那就是变态的“语文”。
(2)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高师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大都能说出这些知识。评课者评语文课时,首先注意的就应该是授课教师是否把握了语文内容的较低标准,把语文教学内容明确化。
2、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现实化
评课者点评语文教学内容时,就要看授课者是否完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较高标准。这也应该在两个方面去把握。
(1)想要教的内容和教的内容一致。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教什么之间,普遍的存在隔阂、矛盾乃至对立、冲突。
(2)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师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落实到学生学,教与学虽然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所留驻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这对一节好课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
3、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最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教学达到了我们的理想标准。评课者评课时也应该在两个方面去把握。
(1)教学内容与课文课程目标相结合。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规限、指引。评课者评课时,就要注意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即语文教学内容在符合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也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授课者注重“实践性知识”。
2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有效授课的重要保障,而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语文作文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运用。如,对四年级第一单元对大自然美丽景色进行描写的作文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的景色做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先让学生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进行所有景色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有逻辑地连接起来,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这样就形成了一篇简单的作文,这样的授课方法既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融入课堂
小学生作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就是,作文题目离生活太远,学生无法进行掌握,而进行情境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如,在对小学四年级观察日记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老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创作,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就是一个很好出发点,老师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回家后自己进行观察,再到课上进行总结,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接的融入课堂中,可以达到一定的授课目的。
三、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作文创作能力
学生对优美的语言和词语的掌握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质量,所以在进行语文授课的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如,在对《祖国》这篇作文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美的`句子以及词组的掌握量,通过这一系列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辽阔疆土的表达,进而使作文写得更加优美和成功。
3小学语文作文课指导方法
一、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如果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作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作文一般要求较简单,只要把事情全部写出来,恰当运用词语,会有一两句的修辞手法运用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基本上可以达标了。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可见,观察对于学生写作的重要性。同一个事物,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展现出来[1]。正如古语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差,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根本不具有观察能力。所以必须要教会小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学会观察,可以口述作文,才能写出作文。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小学生很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体育课上有很多游戏可以玩。这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好时机。例如我们有一篇作文叫做《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指导学生观察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全过程,包括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玩了这个游戏,学生都很高兴。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眉飞色舞,有的跌跌撞撞……课堂上,我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气氛十分活跃。在游戏的氛围中,孩子们愿意观察,愿意用话语表达出来,也愿意用文字的方式写出来。教师可以知道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三、培养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
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对于积累词汇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都是很有必要的,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额外增加阅读量,那么学生的词汇是很少的,不利于语文作文的写作。所以,必须要把阅读和写作练习起来,通过增加阅读来帮助提高写作水平。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越多,获取的好词好句就越多,视野更加开阔,就可以进行知识的转移,应用到作文中,提高写作水平。通过教课书本中基本训练,对作文写作的要求和知识进行掌握,把学生课外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和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或者模拟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对于新事物,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就可以按照范文的格式、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模仿,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总结归纳,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例如,作文的开头有很多种方式。最常见的三种方式,第一种开门见山式,直接点明主题;第二种引用式,在开头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典故来点明主旨。第三种是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培养作文修改能力
作文修改是小学语文老师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关注的一个环节。作文修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的修改。还有一种方式就学生之间的互改或者自改。小学生的写作时间相对其他作业可能要长些,所以很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评语一般要求以鼓励学生为主,对于需要改正的缺点也以温婉的方式表达,鼓励学生多练习,多写日记,提高作文水平。当然对于一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还有一些错误的语句,需要及时纠正,以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鼓励学生自由地写话,小学生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具有很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不可以强制性要求所有学生针对作文题目只写同一件事情,而是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可能语言不是很成熟,或者语句不通顺。这些都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鼓励学生自改互改作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教师对一些作文要求的讲解,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并且自己改正过来,自己修改过后还要让同学再次修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修改的具体内容来说,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否离题。学生写话的内容是不是关于标题的,对文章的大意要有个初步的判断。第二,对具体的语句进行推敲。有没有一些错词和错误的标点符号,都需要进行订正。第三,可以对一些出色的文章进行赏析,归纳总结。
4小学语文课素材收集方法
一、从语文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
语文教材是教育专家经过多番研究甄选出来的经典素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可见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只有围绕语文教材开展教学,才能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当然作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材里面包含很多中外古典名着,自然具有丰富的出色作文素材。如果学生可以充分重视语文教材,并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就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方便有效地积累众多实用的出色作文素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对语文教材的重视程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匆匆》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让学生们从文章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结合自身的喜好及日常生活,分析喜欢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精髓,并引导学生将出色的素材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如“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学生在写作时便可以学习其排比的写作手法,这样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课外阅读,只有增加阅读量,才能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升作文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阅读丰富的课外读物,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为写作积累足够的素材,从而在写作时有物可写,慢慢喜欢上写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课外读物,也可以在教室内设置读书角,为学生提供各类课外读物,如经典名着、童话故事、科技读本等,满足同学的各类阅读爱好,吸引同学们竞相阅读,让学生们扩大课外阅读量。教师还可以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组织课外读物分享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在阅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们一同增加对好词好句及出色段落等素材的积累,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不断提升班级整体的素材积累量。在学生们分享完成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帮助学生们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在以后的日子中更好地积累素材。
三、从日常生活和自然中积累素材
学生在写作时无物可写,主要是因为素材积累不足,不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慢慢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除了教授学生们写作技巧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身边环境积累素材,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界景象出发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生活,用心观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写作时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展开描述,在文章中注入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出色的文章。第二,自然界丰富多彩而充满神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并注意观察,发现大自然的奇妙,从体验大自然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完活动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写一篇“我的节日”的文章,在学生过完假期之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假期生活的文章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下笔写出自己身边的故事和自身的深刻体会,不仅可以让学生有素材可写,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活动,比如登山、看日出、郊游等,增加学生观察自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大山的宏伟、日出的壮观、田园景色的恬静,从而有所感悟和联想,提升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在体验和观察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Ⅸ 小学语文评课稿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执教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陈老师用了美文美读的方法,通过以读促悟的手法,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听了陈老师的课感受也是颇深的,下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1,以读为本.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诵读,直到悟出尽凭语言分析难以理解的思想内容. 在这堂课上,学生的读是比较充分的,有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等.特别是对"雾来是……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这句话的朗读指导,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其间的情感.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们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 "雾来时"的 "风起云涌", "雾去时"的"轻轻柔柔","雾浓时"的"遮遮掩掩"以及"雾稀时"时的"隐约之色".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而教师的朗读指导却不着痕迹,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以人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只有在这样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在本课的导入部分,陈老师引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和《望庐山瀑布》为导入手段,这样做,不仅有效联系了与课文有关的旧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此外,在朗读训练中,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注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和感受.
3,不局限于文本.
陈老师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资源,注意引进课外资源来丰富文本,真正体现了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的新理念.比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中,陈老师把学生的同龄人作的一首诗歌《庐山赞》引入了课堂,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庐山的神奇与神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写诗的欲望,为接下去的"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条广告语"的拓展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商榷的是,本人觉得这堂课的教学容量较大,以致了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效果.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瞿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 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瞿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瞿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瞿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瞿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
(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
(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4)拓展阅读小诗,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语言——优美工整
最后瞿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瞿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们可以听到瞿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3、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瞿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瞿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
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
Ⅹ 小学语文如何评课
一般的评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学生发展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否方法得当合理。
2、学生学习方式。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尊重学生,是否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重视指导学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方法。根据预设及学生提问设计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变化有效地调控教学步骤,以学定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师课堂中是否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课堂中突发性问题教师是否处理得当。
4、教学手段。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使用电教媒体技术熟练,效率高,效果好。
5、教师素质。仪表端正,教态亲切。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富有启发性、引导性。板书精当,书写工整。组织教学能力强,善于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开发和拓展语文学习资源。
6、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学任务完成较好。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