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为什么全国卷语文答案还分

为什么全国卷语文答案还分

发布时间:2022-02-18 02:58:55

㈠ 历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汇编(附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提取码: 3r8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㈡ 全国一卷语文选择题共几分

选择题30分是20%。

第一部分是基本问题。有四道选择题:1.好像这是一个成语;句子,错误的句子等等。4排序(每首3分)

在第二部分中,有4道文言文的多项选择题:1.2空话;3结合;4.判断是非;它也是3分,然后是翻译,我想每个都有2分3分

诗歌鉴赏似乎有两个问题。“问”指技能、语言特征等(总分6~7分)

第三部分是议论文阅读

有三道选择题(第一道是2分,第二道是两次选择是3分)(可能是对的还是错的,主要取决于你是否仔细阅读了文章,因为它是在测试中一些小词,理解了问题

然后阅读现代文章(在两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是文学和议论文)。

建议最好选择议论文,因为文学类很难理解,不过有时候也有例外,选择议论文在正常情况下(大约是14~16分)一般有3~4大问题。

其次是语言的使用。共有两个问题(每题6分)。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

1、每天早晨都要反复记忆高考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边读边写,坚持每天背诵语文的必考知识点,尤其是自己反复出错的考点。

2、做题中遇到容易写错和不理解的词语首先划出来,然后自己通过工具书去查明白,实在不理解的向老师求教。

3、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去了解当下的时事热点,积累素材,在写作时可以应用自如。

4、整理错题笔记,整理错题时要思考自己的错在哪里,要如何的改正,相同的题型错过一次之后就要掌握住。

㈢ 2015高考语文全国卷一答案为什么会不同

考生要注意鉴别。2、2015年高考各科答案早已经公布了,有可能与标准答案有误差,由于来源不同。有些不是官方公布的准确答案,考生可以到各大门户网站或当地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1,答案也肯定是不同的、目前网上有各种版本的高考试题和答案

㈣ 中国河南省考生全国卷语文历年最高分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12.下列两句中红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2分)①扬州辟从事史。②竭身运力,以给供养。A.①设立pì②给以gěiB.①设立pì②使……丰足jǐC.①征召bì②使……丰足jǐD.①征召bì②给以gěi13.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是“卖出”B.都是“买入”C.买入、卖出D.卖出、买入14.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2分)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16.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3分)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17.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3分)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②何心独飨白粲。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19.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12.(2分)C13.(2分)D14.(2分)C15.(2分)B16.(3分)D17.(3分)A18.(3分)C19.(3分)D1995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12.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允:公平。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D.岂汝身致之邪?致:导致。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母何自勤如是邪?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14.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奉洒扫:指从事家务。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夜分:指夜尽时分。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5.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3分)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16.①或妄瞋怒②何由济乎(2分)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17.①独擅其利②若堕业者(2分)A.①独自专占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B.①独自专占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C.①独占擅用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D.①独占擅用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3分)①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③④19.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12.(2分)D13.(2分)B14.(3分)D15.(3分)A16.(2分)D17.(2分)B18.(3分)D19.(3分)C1996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③。”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④,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②牒:授官的文书。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④文移:公文。⑤遮留:拦阻挽留。12.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永以书抵幕府抵:送达。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迕:违背。C.或遂寝而不行寝:止息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祸:消除祸患。1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②永以书抵幕府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④毋以此贾祸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14.《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15.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的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A.既然……只有……B.倘若……那么……C.只要……就……D.宁可……也要……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6.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3分)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17.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3分)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②袖举牒还之③永杖巫,暴日中④必条利病反复⑤或遂寝而不行⑥吾知行吾志而已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1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12.(2分)D13.(2分)D14.(2分)C15.(2分)B16.(3分)A17.(3分)C18.(3分)B19.(3分)C1997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瑾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令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曰法既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善才绳之。绳:捆绑。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B.“因”为“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14.“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B.大怒,命促刑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D.我为子不孝15.下列关于对话中人物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自称为“臣”,后来用作臣下对君的自称。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以下16-17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16.徒流及死,具有等差(3分)A.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等级次第B.囚徒流放和处死,都有相等的差别C.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相等的差别D.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17.①不惧比干之诛②高宗意乃解(2分)A.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②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B.①不怕像比干那样受到指斥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C.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②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D.①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受杀害②高宗的情绪之才缓解1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3分)①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②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③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④卿能守法,朕有法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酿成死罪,从而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B.由于狄仁杰坚持己见,拒绝执行高过的命令,高宗为此十分恼怒,在这君臣双方相持不下时,侍中张文挥动笏板,要仁杰离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强行谏劝。C.狄仁杰在谏劝时,十分讲究语言艺术,他称赞高宗有如尧舜,而尧舜又是以宽厚仁爱为本的君主,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谏劝。D.狄仁杰认为法令既已公之于众,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罚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张法令不可无常,使全国上下无所适从,只要法令没有改变,就不可将善才处以极刑。12.(2分)D13.(2分)B14.(3分)C15.(2分)D16.(3分)D17.(2分)C18.(3分)A19.(3分)C1998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2题。李若水字清卿①,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④:“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临军挝破其唇,血骂愈切⑤,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血:含血喷出。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D、我为国死,职耳职:职分。17、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得全首领以没③扈从以行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以下19-20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19、①其罪当与童贯等②帝殊有难色(3分)A、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B、①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C、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D、①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②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20、①汝归勿遽言②奈并累若属何(3分)A、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B、①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呢C、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呢D、①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②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2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②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③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2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二、(20分)16-22:BCBDCDA1999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1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先帝之灵以彰其咎。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C.苦请,(颍)遂便为留。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③每见则谈问玄理。④仍致于听事梁上。⑤遂上表陈状。A.①③B.②④⑤C.③④D.①②⑤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二、(18分每小题3分)11、D12、D13、A14、B15、C16、D

㈤ 高考全国卷语文106分是个什么水平不懂的请不要回答谢谢

不知道你考的是新课标一,还是新课标二或者是新课标三。
如果是新课标二的话,那么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属于上等。
如果是其它课标的,属于上等偏下

㈥ 2010新课标全国卷语文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问题,高手进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答案】B
【解析】说“它们(指“金”“石”“画”)同样因为影响深远”无中生有,也不是对“书”的表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答案】B
【解析】原文是“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答案】C
【解析】文中说“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并不是对其代表性的否定,而只是陈述一个事实,确实有超过传世碑版的书法,只不过不为人所知了。

㈦ 高考全国卷分文理科数学和文理科语文吗

高考全国卷分文理科数学但是不分文理科语文。

文理科高考数学卷不一样。从难易程度看,高考理科数学要难于高考文科数学;从内容方面看,高考理科数学考的比较全面,高考文科数学有些内容不考,具体不同点,要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题的大样类似,有六成以上的题是一样的,一般第一题不一样,第一题一般理科考察虚数,文科不考。

(7)为什么全国卷语文答案还分扩展阅读:

高考试题全国卷,文理科的区别

1、文理科的科目分数区别

高考文科:文科数学150、英语150、语文150、文综(历史100,地理100,政治100)300;高考理科:理科数学150、英语150、语文150、理综(化学108,物理120,生物72)300。总分都是750。

2、试卷的区别

高考文理科语文英语试卷是一样的。

文科、理科在高中语文、英语完全一样,而数学则不同,高考理科数学要难于文科数学。

在试卷目录中,语数外三科,只有数学标注文理。

㈧ 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答题顺序分析

同学你好,作为一个参加过高考的并且是操蛋的全国1卷的所谓“过来人”,我来对你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卷发下来之后检查试卷与答题卡有无漏印与印刷错误问题那些就不用我多说了。一般我们的做题顺序都是按顺序来,但是你想换一换,我觉得可以这么做。
先把作文题目看完,这样自己心里能有一个底,作文至少要留出50分钟的时间来写,这样不至于最后时间不够而紧张。看完作文材料以后,再看看默写,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相当于把默写做完,然后应该开始铃声还没响,你就接着看第一题我们语文老师叫做小现代文阅读,先扫题目在再看文章,如果还没开始你就接着往后阅题就可以了。
开始铃声响了以后,先把默写做了,必得分的题,然后从头开始做三个选择,然后做一篇大现代文阅读,如果觉得很乱,做完一篇之后就去做语言文字运用,争取十五分钟之内做完那个,然后反过头来按部就班的做就行了。
下面有一个大概的时间分配仅供你参考:
1、三个选择,5-10分钟

2、语言运用,大约10分钟

3、默写,2分钟左右,如果不会先空着,到最后再补写。

4、诗歌,大约10分钟

5、古文包括翻译,大约15—20分钟

6、大阅读,大约20分钟

7、科技文或社科文,大约是15分钟。

8、作文,50分钟,这是底线,即使时间不够,最好也有一个提纲,再动笔。
纯爪机手打字,有些地方可能语无伦次,见谅哈

㈨ 高考在即详解高考全国卷一卷二卷三的区别 为什么使用

1、适用地区不同

全国一卷: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山东、浙江。

全国二卷: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海南。

全国三卷: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

2、难易程度不同

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全国三卷

(9)为什么全国卷语文答案还分扩展阅读:

全国卷会比自主命题更“活”,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特别是语文,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往往更灵活,需要考生感悟。

两种卷子至少有两大不同:命题人构成不同,各省自主命题卷命题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老师,而全国卷基本上由大学老师命题,专业化程度更高;全国卷命题人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会使试题更加稳定。

使用全国卷的原因:

高考使用统一的卷子,是为了确保公平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高考全国试卷将由国家教育中心组织专家命题,专家力量更强,但都是依照同样的考试大纲来命题的。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全国卷语文答案还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