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哪些活动可以提升
先说数学思维是什么?数学思维是指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对于抛硬币猜正反,用文学的思维你可能会举得抛硬币是看运气,输赢天注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等等,输了就要认命;而用数学思维你就会知道抛的多了肯定是正反出现的次数一样,这是用概率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不同的思维,会导致你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事务。第一种可能你抛一次就认命了,第二种可能你抛起来没完没了。
思维能力就是能思考能想象,能质疑能问题,能分析能推理。都跟智力有关,只要注意开发孩子的智力,就自然提高了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注意问题要由浅到深。如:我们家几口人?你妈上班去了,还有几口人?孩子一定答错。“你妈上班去了,就不算咱家人了吗?”,孩子知道答错了。
直到学习了因式分解,觉得非常有趣,只利用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就能演变出很多算式推理,所以让我很想去学习,而且我慢慢发现有很多题是有规律的,考来考去也就那类题,让我很有信心,做了很多题后思维确实得到了提高,一个学期后就从班里的中下生变成第一名。应用题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不了,读不懂,再会计算也没用!所以平时要多读书。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一定要学好。
㈡ 小学数学能搞哪些活动
学节开幕式
上午八点半左右,晓港湾小学“快乐数学,伴我成长”的数学节开幕式正式启动,学校余校长发表讲话。余校长告诉孩子们,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能够发现数学的乐趣,学好数学。
余校长发表讲话
随后,来自不同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一场“三阶魔方竞速还原”PK赛。游戏计时开始,参与者飞快转动手上被打乱的魔方,神经紧绷,神情专注。不到50秒的时间,就有好几位同学快速将魔方还原完成,引起台下观众一阵欢呼。
当数字“0”和“1”相遇,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活动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上演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数字故事。
几何图形和时装秀也很配哦!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孩子们身着靓丽的服装,带着各自的图形小道具在舞台上摆pose,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几何图形时装秀”。
数学闯关大比拼
开幕式后,备受期待的数学节闯关赛就开始啦!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不同难度、形式多样的数学闯关游戏,孩子们每过一关,就可获得一枚印章。
当天,家长们也受邀来到学校参与活动,他们既是游戏的裁判员,又是孩子们的“数学老师”。
在拼图游戏当中,一年级的孩子用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拼出了动物世界、足球小子、水上乐园、航空飞机等有趣的图案。
而二年级的孩子则需要根据给出的七巧板,按照要求拼出不同的几何图形。“耶,我拼出平行四边形啦!”平时活泼好动的小男生们,在数学游戏当中也变得十分用心和专注。
“哈哈,你没有拍手,你输了!”在三年级的课室内,孩子们8人为一组,玩起了“拍七令”游戏。游戏中,参与者从“1”开始轮流报数,当数到含有“7”或“7”的倍数时,只能拍手不能出声,否则就被淘汰出局。
然而,看似简单的游戏规则,却让不少小朋友出了差错,“喊出数字那一刻才反应过来,太考验反应能力了,还想再玩一次。”一名参与的小朋友说道。
数学还可以与语文相结合呢!在“成语遇见数学”这个游戏当中,孩子们分组PK,除了要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成语中的数字,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数学运算,非常考验孩子们的成语积累以及运算能力。
㈢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与语文数学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是可以在语文数学中进行。语文数学有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就会使语文数学更加丰富多彩。不知能不能满足你的问题。祝你成功
㈣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 成语 言能力、加深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精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要呈现多样性
1、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主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单元主题(专题)的形式组织教材,这些主题(专题)都以人文性或 文化 性为线索,每个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
教材中的很多主题(专题)本身就可以稍作拓展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例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开展《地球——我们的家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学写 倡议书 ,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活动主题。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就必须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每年 春节 ,家家户户大门口都贴着春联,为了让学生理解春联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话说春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然,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活动主题,如针对街头错别字的《啄木鸟医生在行动》,收集赏析优秀的 广告 词、学习设计公益广告、搜集整理本地风土人情 故事 材料,深入街头做《店名中的知识》的调查,还可以引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事实证明,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才能拓宽学生进行 语文学习 的 渠道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要注重综合性
1、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在一项活动中,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开展的《话说兰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分组去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的,并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撰写成调查 报告 ,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的整个过程。学生与人交流,撰写报告,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后,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以学生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突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环保连着你和我》这一案例中,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编排童话剧,统计城市各项污染指数,制作 手抄报 ,环保知识问答等。所以,我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 教育 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综合发展紧密配合,从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活动主体要突出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的“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做,即实践。“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正是实践的重要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在上述活动案例中,学生有的到实地调查、拍照、访问,有的从网络上寻找图片,收集资料,有的亲自走上街头……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前沿,他们自主地去学、自主地去做,在生活的课堂中锻炼,并逐步完善自我。
四、活动时空的设计要体现灵活性
1、时间的自由性。首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划分是不固定的,我们要依据活动的内容来自主决定。有的活动完全可以用一个课时完成,有的活动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前后可能需要好几周。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活动时间、晚上还是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对活动阶段的时间分配也以学生自己的需要为依据。
2、空间的开放性。以往的教学活动都是局限于教室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学生甚至可以走出校园,到家庭、社区等。例如,活动《你好,公益广告》,学生就可以坐在家里,从电视、电脑上了解有关公益广告的知识。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如何开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教育资源,及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现行小学 语文教材 在课文后的“语文园地”或“积累运用”栏目中,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 方法 ,在找找、做做、谈谈、 说说 、想想、写写等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充分利
用这些资源,及时组织活动。如: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我会拼图》,是一次制作交流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准备大小不等的圈形彩纸片、胶水、剪刀和尺子。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三幅图,互相说说图形像什么,每个图形是用什么拼成的。并适时启发想象:用圆形纸片还能拼成哪些图形?学生会争着介绍:“还可拼成小鱼”“还可拼成帆船”“也可拼成太阳”……
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画,并告诉学生在拼图上添几笔,可以使拼图栩栩如生,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再让每个学生根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拼图,想拼什么就拼什么,拼出后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交流评比,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怎样拼成的,评出好的向全班展示。这样,学生在观察、想象、摆拼、介绍、交流的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过去的语文教学长期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时空之中。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派,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澡堂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地的徽育资耳长期得不到开发和利用,致使学习效率不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组蔽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抓,要有强烈的资源愈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无疑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开展活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突破语文学习活动原有的时空,把学习!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可以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为语文教学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结合课文内容,确定相关主题,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网络,学生不但可以看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人景象,学生可以自由地了解所感兴趣的知识。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还可让学生在网上读新闻,关注社会 热点 问题;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读自己喜欢的 文章 ;到网上搜索一部名着或一个作家的资料;在网上练习写作,发表文章等。使网络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生活习得 经验 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桥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
四、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相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注重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加强语文与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沟通与整合,让学生吸取多方面的营养,用“大语文”观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春季设计开展“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让学生到校园里或田野里去找春天,感受“春风”“春雨”;语文课上,让学生读春天,说春天,赞春天,写春天;美术课上让学生画春天;音乐课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数学课上编春天植树应用题;科学课上学“种子”,让学生做种子发芽实验,并仔细观察、记录,把实验结果和结论写进实验报告,从实验中获得信息,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课外阅读有关“春天”的故事,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文等。这样,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熔各科知识于一炉,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怎么开展
一、深化教材内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本是学生最接近、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载体,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 以教材为依托,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实践兴趣。
如学习完《小小的船》这首儿歌,笔者开展了一个收集整理图片的活动。按照儿歌中所说的,请孩子们画出星空美景。再想象自己坐在了月亮上,在满天星海中遨游,并告诉他们,到月球已不再是我们的梦想,“神舟五号”升空了,人类正在向浩瀚的宇宙进发。指导学生分成小组,从报纸上或哥哥姐姐用过的教科书,如《社会》、《自然》、《美术》中,找出“宇宙飞船”、“杨利伟”、“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等有价值的图片,并把它们剪下来,合力完成解说图片内容的任务。在班级里展示图片时,只要用一两句话说明图片内容即可。这些图片都贴在自己的成长记录册中保存。
2、 挖掘教材内蕴,有效激活思维,培养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利用语文教育的这一特点,笔者常常注意把握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写体会。如学习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学习英雄,我奋进”主题活动。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整理英雄的 事迹 。接着在小组内交流,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并相互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我让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议并谈一下自己的感想,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颁发喜报。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并写写自己今后的打算。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依托 传统文化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有效地利用和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份,也是今天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实践活动。
祖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感受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而且切实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
笔者先后组织学生制作了“ 端午节 ”专刊、“ 清明 节”专刊、自由命题专刊等多期手抄报,学生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手抄报制作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了直接经验,又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2、 关注民间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不仅要读有字的书,也要读无字的书。我们的家乡是一座小镇,开设“小宣传员”培训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小镇的历史和文化,熟知其特点。小镇步步皆景,处处有情,正如一本内涵丰富的“无字书”。这样的学习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语文是最实用的。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这些情感体验和激起的对语文学习的深厚兴趣是润物无声的,是持久永恒的。
三、借助自然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大自然五彩缤纷,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会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观察力显得敏锐,思维显得活跃, 记忆力 增强, 想象力 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笔者在班上以“春”为主题,开展了一项“春之歌”的语文个性展示活动。学生们设计出活动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讨论出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张贴公布,而后开展活动。一部分学生用眼睛寻找春天美妙景象,用耳朵倾听春天的声音,用小手去触摸春天的变化。他们搜集了关于春天的图片、儿歌、古诗、 散文 等,办出了一张张漂亮的手抄报。
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识字量、美句的掌握量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活动的过程,活动的作品,再融入他们的情感,又成了一篇篇生动的 作文 ,洋溢出生命的活力。一部分爱钻研的学生,罗列出了春天的有关话题:《春天与疾病》、《春天的校园》、《世界各地的春天》……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成立了一个个语文课题小组,制定出一个个课题计划。虽然幼稚、粗糙,却也能感受到模糊的、鲜活的智慧走过的痕迹。图书馆、微机房,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课堂上,同学们介绍他们自己的手抄报,诉说作品的制作历程,把搜集的信息与大家分享,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收获,此时的语文课堂轻松愉快。
怎样开展小学语文中实践活动
1、以本为本,搭建活动平台
在我们现有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内容甚少,但有许多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尽力去想象,去挖掘,很多教材以外生动而又活泼的内容就会尽收眼底。在教学中我们若能抓住这些有利时机,把活动引进语文课堂,通过表演、说话、写话、 唱歌 、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 创新思维 的灵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2、拓展文本,巩固活动成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只顾及课内一篇篇课文,更应该关心课文后面的世界。其实在一篇课文背后所蕴藏的知识远比课文中知识丰富得多。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中那个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热爱祖国、足智多谋、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晏子仰慕不已,颇感兴趣。于是便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晏子资料,鼓励学生阅读《晏子春秋》,并召开读书交流会,以点带面,通过一篇课文让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教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组织学生课后去了解树木的环保作用和人为肆意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结合喀什的实际情况,以"喀什东湖"为例,让他们亲自去收集资料,将"过去的东湖"与"现在的东湖"环境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无情的人类自己毁灭自己这种残酷的现实,唤醒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给后人留下警醒,同时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科渗透,整合活动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课程共建文化,需要教师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完善和丰富手头现有的各学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和教材进行认真地研究,根据需要对各学科的教材进行整合重组。这里所提的整合学科,指的就是打破语文学科原有的封闭状态,加强与 其它 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引导学生画画五光十色的海水,千奇百怪的贝壳,可爱至极的海龟,丰富的海底物产。当孩子们上台展示作品时,一幅幅可爱的画面不仅反映出了孩子们对"五光十色、四脚朝天、千奇百怪、寸步难移"等词语的富有个性的理解,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和审美能力。
再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利用科学的理性、严谨,把科学求实的作风引进课堂,让学生准备道具,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印证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否正确。这样不仅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做事严谨,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结合开展适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走向课外,丰富活动内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可学生仅靠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知识,远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丰厚语文素养。
比如: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带领同学们走进学校附近的西公园,去赏一赏各色的花,闻一闻花香,感受蝴蝶、蜜蜂流连其中的乐趣。孩子们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中,捕捉到了大自然的鲜活,真正发现了美,感悟了美,他们亲近大自然的天性得到了满足。即使不叫写诗作文,他们也已在心中吟唱出了赞美大自然的最优美的诗,最动听的歌!
㈤ 如何将语文融入数学
浅谈如何巧用语文趣学数学知识
语文学科因为时间横贯古今、空间跨越中外、内容包罗万象、文本生动形象而颇受绝大部分学生的钟爱。其中的成语、谚语、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语文知识,不乏有趣的数学知识。将这些趣味横生的语文知识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绩。
一、巧用“谜语”趣记“数学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科?达勒维耶;
“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塞?约翰逊;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法国。
每一个取得伟大成就的数学家都有着非凡的经历和耀眼的光环。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讲述数学家的有趣故事,无疑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一面面不朽的数学丰碑,使之成为激励孩子爱上数学、学好数学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除了观看人物传记、倾听人物故事、观看人物纪录片等形式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语文知识中的猜谜语的方式趣记数学家的姓名。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是一项有趣的益智游戏。用猜谜语的方式记忆数学家的名字,将使之变得生动有趣、场面火爆。例如:
爷爷参加赛跑(祖冲之);
抬头一笑(杨乐,谐音“扬乐”);
虎丘游春(苏步青,虎丘市在江苏,游春即春游踏青);
故园风光雨中新(陈景润,“故”,“陈旧”意;风光,风景;雨中新,故园经雨浸润而清新);
看脸像个文学家、看脚像个音乐家,全身一看是个数学家(歌德巴赫,歌德是德国文学家;巴赫是德国音乐家;哥德巴赫是德国数学家)。
……
二、巧用“成语”趣学“数”的知识
成语是我国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
汉语中四个字的成语特别多,其中嵌进数字的又占相当高的比例。在上数学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含有数字的成语,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的相关知识。
(一)巧用“成语”掌握“分数、百分数”的知识。一部分成语嵌有两个数字,而这两个数字之间恰恰体现了分数或百分数的知识。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用作游戏的形式,将之转换成分数或百分数,从而形象地掌握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例如:一分为二(1/2)、一刀两断(1/2)、十室九空(9/10或1/10)、百发百中(100/100)、百里挑一(1/100)……
(二)巧用“成语”掌握“倍数”的知识。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将成语中的数字转换成倍数,从而形象地掌握倍数的知识。例如:事半功倍(4倍)、百计千方(10倍)、一呼百应(100倍)、一本万利(10000倍)……
(三)巧用“成语”掌握“奇数、偶数”的知识。同理,通过汉字转数字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形象掌握有关奇数和偶数的知识。
1.成语中的数字,有的全是奇数。例如:一波三折(1和3是奇数)、三智五猜(3和5是奇数)、七窍玲珑(7是奇数)、三教九流(3和9是奇数)、九牛一毛(9和1是奇数)、不管三七二十一(21是奇数);
2.成语中的数字,有的全是偶数。例如:两小无猜(2是偶数)、四海一家(4是偶数)、 六畜兴旺(6是偶数)、八面威风(8是偶数)、十年寒窗(10是偶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36是偶数);
3.成语中的数字,有的是奇数、偶数相间。例如:一差二错(1是奇数、2是偶数)、三心二意(3是奇数、2是偶数)、朝三暮四(3是奇数、4是偶数)、五颜六色(5是奇数、6是偶数)、七上八下(7是奇数、8是偶数)、九流十家(9是奇数、10是偶数)……
三、巧用“顺口溜”熟记数学“解题方法”
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
㈥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与语文数学有什么不同
数学强调是对数学现象的研究,你的研究里一定要有数学知识的运用,而语文则可以更广一些,人文类的都可以
㈦ 数学社团可以开展什么活动
数学社团可以开展的活动有很多,例如数学史话活动、趣味数学竞赛、数学知识交流及生活中的数学等。
数学史知识竞赛
三、 数学知识交流
可以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让同学们集中交流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在数学学习上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邀请一至两位老师进行答疑;同时老师们可以适时地向同学们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四、 生活中的数学
带领同学们走进生活中的数学,通过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实例,让同学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妙用,了解数学的生活美,增强对数学促进社会进步的认同感。
以上是数学社团可以开展的活动,希望对您有帮助哟!
㈧ 小学三年级开展哪些数学活动内容比较合适
一、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场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国的四化建设,为了适应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三个面向的要求,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出发,课外活动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1.能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限制,也不受班级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种新信息。
例如,微电脑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新信息,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尚不能把它列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但它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及早地接触科学技术的最新信息。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莫比乌斯环、模糊数学、图论等,使学生及早接触一些新的数学思想。
2.能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本性是喜爱游戏的,在游戏中,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加,把学习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推动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外国心理学家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热爱数学。有了兴趣,它就能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
3.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智力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有些知识用游戏的形式,儿童容易记忆。曾经有人做过一项对比实验,第一组儿童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学习词语;第二组儿童用游戏的方式学习;第三组儿童既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又辅以游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儿童的学习效果最好。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对熟记乘法表、求积公式、计算法则,用游戏的形式来练习比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好。用“找朋友”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数的组成的知识。又如学生往往会把计量单位的进率搞错,观看相声《进率要记牢》,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进率,由于印象深刻,就不易忘记。
因此,数学课外活动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挥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4.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一些老师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和作业堆里,很少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从早到晚不是上课就是做作业,枯燥乏味,负担很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有一位家长反映,她的孩子读一年级,有一天突然对她说:
“现在做人真没有意思,不是上课就是睡觉。”这个孩子的埋怨,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教师不能剥夺孩子们游戏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一个欢乐的童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校面貌生气勃勃。一般学校把课外活动安排在每天的课后,科技、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活动轮流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在学生一天紧张的学习以后,得到调节和休息。数学课外活动又能使学生从活动中,加深巩固数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因此,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二、课外活动安排:
第二周:测量比赛
根据学生学习的第一单元:测量,从中学习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这次活动可以把这个加以运用,能对学生的测量这一单元有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工具:卷尺、直尺、测绳等 活动过程: 1、
把校内一些具体事物用数学表示出来。例如指导学生测量
学校中旗杆、大树、楼房的高度,道路、操场、园地、教学等的长度,把测量计算的结果写在特制的标牌上,分别安插或悬挂在相应的地方。 2、 胜
活动结果记录:第二组获胜
看哪一组同学速度快,最先测完,测量最准备,哪组就获
第六周:数学文艺会
数学文艺会演出有关数学知识的文艺节目。例如相声:《0和1》、《不要忘记小数点》;活报剧:《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机器人》;诗朗诵:《一道难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舞蹈:《找朋友》(练习数的组成);还有数学魔术和数学灯谜等。
数学文艺会也可同数学故事会结合进行,先讲数学故事,然后演出数学文艺节目。这种活动必须认真组织,充分准备。事先要制订计划,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
这种数学文艺会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很受学生欢迎。一次活动可以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演出,影响面广,作用较大。学生既看了文艺节目,又学习了数学知识。
\
㈨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有什么应用
如下:
第一,骑自行车的时候你有想过用脚蹬一圈脚踏板自行车行走了多少米吗?我们可以去测量车轮的半径,再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来。
或者是用一条绳子铺在地上测量,或者你还有其他的办法。然后你看到旁边的同学骑自行车比你骑得快,你有想过你是怎么判断谁快谁慢吗?相同的速度比较路程?还是相同的路程比较速度?当然都可以。
第二,由于数学在构成方面具有的本源性质,导致世界上大部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数学,这一点在同样需要严谨思维的建筑学领域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建筑学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于自然也回报与自然,达到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传统建筑学是最早应用数学理论的,而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黄金分割”。例如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其高和宽的比保持在0.618,后世的建筑师发现按照这样的比例来设计建筑物,建筑物也会更加的美观漂亮。
对于现代的建筑领域来说,应用数学是完美的设定工具,可以在最大程度避免人们产生不必要的误差。古今中外的建筑师将建筑学知识与自身的数学思维相结合,这样我们才得以在今天看到各种宏伟的建筑。
第三,今天上学的这段路程,你知道到底是在哪一段花的时间最多吗?画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离家的路程,就能一目了然。
第四,迟到的时候需要在执勤人员那里登记,要求写下年级班级姓名。这样学校就会知道这个星期哪个班的迟到人数最多,哪个班迟到人数最少。也是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㈩ 语文有什么趣味性活动
一、出字谜游戏
让小学生多识汉字,应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出字谜是一个比较好的活动。通过猜字谜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字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识字的积极性。
老师先说出一个字,然后让学生根据字的特点出字谜。例如:“果”字编为“太阳挂在树顶上”,“肯”字编为“正月没有初一”。
二、续编故事
续编故事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老师先编一个有头无尾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结局。第二种形式,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词语及创设的情景,练习口述故事。
三、接词尾
接词尾游戏,和成语接龙差不多。成语接龙是接四字成语,而接词尾是接两字词语。
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个词语,下一个学生用这个词的最后一个字再组词。例如:学生——生活——活动——动物——物体——体育……
四、词语对对子
老师先提出一个词语,要求学生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对,看谁对得又快速又准确。例如,近义词对对子,“滔滔不绝”对“口若悬河”,“五颜六色”对“五彩缤纷”,“提心吊胆”对“担惊受怕”。
五、想象大比拼
老师先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展开遐想,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例如:“假如我是一位老师”、“假如我穿越到古代”、“假如我可以长生不老”、“假如我拥有魔法”……通过这类练习,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