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一共有多少种修辞方法

语文一共有多少种修辞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26 14:25:32

㈠ 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几种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修辞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常见考法

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

㈡ 语文修辞手法有几种

语文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反语、设问、借代、对比、双关、引用、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㈢ 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借喻,双关,对偶......

《修辞通鉴》是我国讲汉语修辞的权威书籍。它里面收集的修辞手法一共102种。中小学学生需要学习,也就是常见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呼告和通感等10多种。

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互文,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修辞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对偶,排比,拟人,反问,设问,通感,反复,比喻,夸张

--------------------------------------------------------------------------------修辞手法 修辞的知识和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讲了一些,但是学生们仍常把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混淆,原因就是对各种修辞手法不熟悉.不要小看修辞手法,作文时,要懂得运用它,才能使文章更生动活泼.在这儿,我们将会简要地讲解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反复,叠字,设问,反问和夸张这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变成浅显;把陌生的变得熟悉,便人易于理解使所刻划的事物的形象更鲜明,生动,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比喻就是"打比方".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比喻的家族成员包括明喻,暗喻及借喻. 比喻的家族成员 —— 明喻明喻 = 本体 + 喻词 + 喻体 本体就是要作比喻的事物例子:"月儿像柠檬"中的"月儿"喻词是作比喻的词语(如:"像","好像","似","似的","如","如同","像......一般")例子:"月儿像柠檬"中...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八种.

下面说说各修辞的特点:

比喻:构成比喻的三个条件是1.本体、喻体、比喻词;2.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本质的两类事物;3.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明喻:本体、喻体都在句子中出现,中间有比喻词“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犹、仿佛、宛如、像等”词或短语连接.本体与喻体是相似关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

如:1.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几遭的馅饼.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如:是、成为、变成、形成、有、当作、等于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是相关的关系,典型格式为:甲(本体)是乙(喻体).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1.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

2.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 ,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注意: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区别: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女儿长得像妈妈.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国有许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表猜测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单纯想象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叫拟人.

1. 疯狂的火魔带着嘲讽的狞笑,气势汹汹地步步紧逼.

2. 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1.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2. 他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兴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体: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2. 整体代部分:读点鲁迅.

3. 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

4. 专名代泛指: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5. 特征代本体:迎面走过来一队红领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简,以实代虚,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和鲜明性.

(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夸张分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重)处说.如:

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轻)处说.如: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2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联系泊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比排列,这种修辞叫做对偶.根据上下联的意义,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串对)三种.

1.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内容上是互相补充的对偶句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2.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内容相对相反,像新旧、好坏、美丑等.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 流水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有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流水对.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叫设问.

1.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七: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是明知故问.它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如果是否定句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肯定的内容,如果是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否定的内容.

1.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说它不美呢?(这是用否定的反问表示肯定的意思)

2.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是用肯定反问表否定的意思)

03年修辞: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几只木船从远处驶来,船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一般.

B. 这个旅游区的青翠景色,简直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C. 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河岸上.

D. 康大叔站在华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04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嘹亮的歌声似号角激励我前进.

B.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一个原子.

C.听了抗洪的动员报告 ,小王浑身热血沸腾.

D.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不是运用借代的一项是:C

A. 我们下乡学农,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

B.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

05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 他感到很不自在,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身上爬着.

B. 他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下子高兴得像跳蚤一样弹跳起来.

C. 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一种“点石成金”的方法.

D. 诸葛亮趁曹仁周瑜鹬蚌相争之争时,坐收了渔人之利.

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D.

A.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 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

C. 你都当过家了,难道还不知道柴米贵?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6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D

A当他收到父亲已安全返家的消息时,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B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A

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了旧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的数量来计算呢?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顶真、互文、反复、对偶、夸张、通感。

比喻 拟人(比拟) 对比 排比 设问 反问 反复 顶针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八种.

下面说说各修辞的特点:

比喻:构成比喻的三个条件是1.本体、喻体、比喻词;2.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本质的两类事物;3.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明喻:本体、喻体都在句子中出现,中间有比喻词“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犹、仿佛、宛如、像等”词或短语连接.本体与喻体是相似关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

如:1.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几遭的馅饼.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如:是、成为、变成、形成、有、当作、等于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是相关的关系,典型格式为:甲(本体)是乙(喻体).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1.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

2.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 ,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注意: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区别: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女儿长得像妈妈.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国有许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表猜测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单纯想象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叫拟人.

1. 疯狂的火魔带着嘲讽的狞笑,气势汹汹地步步紧逼.

2. 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1.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2. 他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兴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体: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2. 整体代部分:读点鲁迅.

3. 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

4. 专名代泛指: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5. 特征代本体:迎面走过来一队红领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简,以实代虚,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和鲜明性.

(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夸张分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重)处说.如:

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轻)处说.如: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2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联系泊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比排列,这种修辞叫做对偶.根据上下联的意义,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串对)三种.

1.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内容上是互相补充的对偶句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2. 反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内容相对相反,像新旧、好坏、美丑等.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 流水对:构成对偶的两部分有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流水对.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六: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叫设问.

1.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的劳动群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七: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是明知故问.它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如果是否定句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肯定的内容,如果是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表达的就是否定的内容.

1.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说它不美呢?(这是用否定的反问表示肯定的意思)

2.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是用肯定反问表否定的意思)

03年修辞: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 几只木船从远处驶来,船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一般.

B. 这个旅游区的青翠景色,简直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C. 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河岸上.

D. 康大叔站在华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

04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嘹亮的歌声似号角激励我前进.

B.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一个原子.

C.听了抗洪的动员报告 ,小王浑身热血沸腾.

D.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不是运用借代的一项是:C

A. 我们下乡学农,要爱护农村的一草一木.

B.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内外的敌人.

05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 他感到很不自在,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身上爬着.

B. 他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下子高兴得像跳蚤一样弹跳起来.

C. 创造性思维方法是一种“点石成金”的方法.

D. 诸葛亮趁曹仁周瑜鹬蚌相争之争时,坐收了渔人之利.

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D.

A.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B. 涂上的色料有好些种,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

C. 你都当过家了,难道还不知道柴米贵?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6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D

A当他收到父亲已安全返家的消息时,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B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A

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

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

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了旧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的数量来计算呢?

㈣ 语文有哪几种修辞手法

问题一: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这八种.
下面说说各修辞的特点:
比喻:构成比喻的三个条件是1.本体、喻体、比喻词;2.本体和喻体是两个不同本质的两类事物;3.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类型:
明喻:本体、喻体都在句子中出现,中间有比喻词“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犹、仿佛、宛如、像等”词或短语连接.本体与喻体是相似关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
如:1.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几遭的馅饼.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如:是、成为、变成、形成、有、当作、等于等连接.本体和喻体是相关的关系,典型格式为:甲(本体)是乙(喻体).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1.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
2.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 ,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也没有喻词.
如: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注意:比喻句与非比喻句的区别:
如: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女儿长得像妈妈.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国有许多的优秀 *** 员,像孔繁深、焦裕禄等.
3.表猜测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单纯想象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读了《雷锋的故事》,心里有一种苦涩的感觉,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童年.
(二)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叫拟人.
1. 疯狂的火魔带着嘲讽的狞笑,气势汹汹地步步紧逼.
2. 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1.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2. 他骄傲自满,尾巴翘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兴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体:我们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2. 整体代部分:读点鲁迅.
3. 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了.
4. 专名代泛指: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5. 特征代本体:迎面走过来一队红领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简,以实代虚,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和鲜明性.
(四)夸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方法叫夸张.夸张分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重)处说.如:
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轻)处说.如: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禾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来了.”
2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联系泊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比排列,这种修辞叫做对偶.根据上下联的意义,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问题二:语文中有哪几种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

㈤ 语文八大修辞手法是什么

语文八大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夸张的修辞手段,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言语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

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反问是修辞手法,作用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夸张修辞手法的分类:

⑴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㈥ 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种:
消极修辞包括句式的使用、词语的使用、书面语口语的使用等等。我们常说的修辞手法一般指积极修辞。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舛互。(共计63种)

㈦ 修辞手法一共有多少种

修辞手法一共63种。

例举几种常见的: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拟人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3、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4、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5、反问

反问句式就是用疑问的语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一般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像是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就采用了反问的手法。

6、对偶

对偶,指的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7、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7)语文一共有多少种修辞方法扩展阅读

判断修辞手法的要点

1、比喻

(1)判断要点: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

(2)比喻的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的关键:下面两条必须全部成立。

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2、拟人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排比

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4)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5)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对偶

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5、对比

判断要点: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㈧ 语文有哪几种修辞手法

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修辞不只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所以老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们重视起来,收藏、学习!

比 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拟 人

1、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排 比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夸 张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5)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借 代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令人捧腹。

对 偶

1、定义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3、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㈨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一共有多少种修辞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