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而现在《先秦诸子选读》被列入了高中语文的教学素材。本文的内容是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欢迎大家阅读!
内容摘要: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作为“文化论着”模块内容之一的《先秦诸子选读》,在“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在高中阶段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必须从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笔者认为:进行本教材的教学,首先必须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化论着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其次必须创造性的落实本教材的教学说明;其三必须充分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第四、必须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第五,应尽量参考其他版本的相关教材;第六,充分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解读先秦诸子。
关键词:
选修课 《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策略
一、高中阶段选择开设本课程的现实意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载:孔子临辞世前七天,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夏历2月4日,“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唏嘘不已。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先哲,在自己行将辞世的时刻,以一颗挚爱人类的圣者之心,面对眼前充满了罪恶的现实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忧郁,他以哲人的独到眼光,清醒的指出:“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2500多年的中国历史,十分形象的演绎了孔子的预言。
今年,也就是公元2006年9月28日,是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哲人诞辰2555周年。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哲人其萎,历史决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当人类审视眼前的世界时,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那么,今天,天又生我们,长夜会“复旦”吗?
无论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圣者的追求,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能侧身其间,献一份心力,自然充满了神圣感。
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等五家共同编着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
二、《先秦诸子选读》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
本教材所可能得到的教学时间最多不超过9个周。但是教学内容却远远超过了一个必修模块。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先秦文章阅读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教师缺少参考资料,缺乏选修课的教学经验。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没有对教材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没有对先秦诸子原着尽可能的阅读和了解,没有对有关先秦诸子在历史上和现当代的研究成果的认识和了解,没有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的精心研究和统筹安排,不能充分解放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通盘考虑:
(一)、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化论着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着,特别是一些经典名着,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着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着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探究论着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着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5.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有意识地验证、借鉴、运用所读论着的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6.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7.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剖析。
以上七项要求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上第一项内容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着必须着眼于当下育人的需要,有如下几个目标要求: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②促使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⑤提高学生文化素养。⑥使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①和⑤着眼于文化论着的内容,也就是力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文化视野、思维空间、文化素养方面让学生有一个明显的扩充和提高。
②③④⑥着眼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境界、科学精神和思想探索,促使学生探索、思考、形成以至坚定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是进行文化论着教学的总的目标纲领,必须悉心领会。
2、在具体方法上,以上2、3、4、5、6、7条告诉我们,对于选择教学的文化论着,①必须让学生尽量全面系统的了解该文化论着的基本内容(第1条第1句),必须让学生尽量了解“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着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第4条),也就是必须要“知人论世”。
②以“把握论着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为目的,“选取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这就告诉我们,选取的重点章节以及教学的侧重点,也必须符合“把握论着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的要求。
③教学方式要注意在教给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自主的“探究论着中的疑点和难点”,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为此就必须做到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④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实现学习文化论着现实意义的必由之路。
(二)必须创造性的落实本教材的教学说明
本教材在教学说明共有4条,第1条提出了教学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本教材的教学宗旨,这个教材的编写宗旨是这样表述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着,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我们可以把以上表述分为两项:一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要求,即“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一是所要达到的阅读能力要求,即“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第2条说明了本教材中阅读专题的分类,教材把所有的章节分成了必读和选读两类,“必读材料要求精研细读,选读材料意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基本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第3条说明了要求背诵的条目,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背诵更多的选文。
第4条说明了本教材的选编范围和编选重点。根据以上教学目的,全书共选编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共七部着作的选读。其中《论语》和《孟子》的选读两个单元共占了14个小专题,另外,荀子为1个小专题,《老子》为1个小专题,《庄子》为5个小专题,《墨子》为3个小专题,《韩非子》为2个小专题,共13个小专题。也就是说,《论语》和《孟子》占了整个模块的.一半以上的分量。从页码上看,全书共131页,除去书前的“概说”7页,这两部分共占74页。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编排的体例,还是从实际数量,《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都是本教材的着力点。其中,《论语》以全书仅1万1千字的数量,就占去了本教材选读四分之一的页码。所以,《论语》的教学又为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另外,“对于未列入的部分子书,比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可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关性编入‘思考和练习’中”。
(三)必须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
最为后人推重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是孟子和宋代程颐的有关论述。
1、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预先猜度)志,是为得之。”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孟子的这一论断,也同样适用于研读经典着作。
(2)《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近人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年谱会笺序》)
同样,我们阅读先秦诸子的经典着作,这种“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2、程颐论“读论语孟子法”
宋代着名理学家程颐较为系统的总结了自己读经典着作的经验
(1)阅读经典应以“论语孟子为本”。
程子指出:“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 程子进一步指出:“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2)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读《论》《孟》,效果不同。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这就告诉我们,必须避免前两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是“读了全然无事”和“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程子反复告戒后来的读书人:“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力避免这种“读了”却“便是不曾读”的状况。
(3)和孟子一样要求从整体上全面深入地把握经典着作
强调要“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读书中必须思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也就是孟子所说的 “知人论世”。
(4)要想全面理解,不应只读节选部分。
有人曾经问程颐:“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 程子回答说:“固是好,但终是不浃(jiā)洽(深入沾润;遍及。此处应为理解深透)耳。”所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对于经典着作的深入阅读,是本教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要求由浅入深仔细理会,可分如下步骤:①“看文字,先晓文意”,这是阅读经典的基础一步,因为“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②然后“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6)特别强调“以意逆志”。更为重要的是,程颐给出了“以意逆志”的具体方法:程子指出:“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也就是说,所谓“深求玩味”,就是指“将圣人言语切己”,
“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和自己直接联系起来,切不可书是书,我是我,以至成为“读了全然无事者”“学论语而不知论语”。
不管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程教材编辑者的意图,还是历代哲人的阅读经验,都明确的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着,特别是文化经典,切不可照本宣科,只重视字句的疏通和诵读,以至“读《论语》不知《论语》”,必须在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握其要旨和精髓。切不可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或因循守旧,以现成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探究;或在没有方法、没有引导、学生茫然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讨论,最终东拉西扯,无所归依;外表热闹,却没有真正的思考,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切不可以为是选修课,就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完全可以凭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四)必须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高中《思想政治》③必修部分《文化生活》以怎样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为视角,介绍了孔子;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里程》中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分两课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在本教材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和相关学科的学科渗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实实在在提高教学效率。
(五)尽量参考其他版本的相关教材
比如本教材的《论语》选读部分,就可以参考广东版教材《论语》选读。
(六)充分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解读先秦诸子。
以上六个方面决定了本教材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2.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
1、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学派也只是诸子之一。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3、儒家代表人物及发展演变
·孔子:仁、礼、孝、中庸
·孟子:王道、仁政、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贯通天人
·董仲舒:
·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心学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法治”反对“人治”、经世致用、气理
儒家的基本思想核心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仁 义 礼 智 信
·三纲五常
儒家的经典着作:四书五经六艺
经典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梁惠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临渊羡鱼,不如 。《汉书·董仲舒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 ,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荀子·劝学》
·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7、例题:《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我自己整理的
3.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下面请看我带来的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更多详细内容吧!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课标版选修教材,是人教课标版选修科目。
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着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设《先秦诸子论着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录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有教无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 王何必曰利
三、 民为贵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五、 人和
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 无端崖之辞
二、 鹏之徙于南冥
三、 东海之大乐
四、 尊生
五、 恶乎往而不可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 兼爱
二、 非攻
三、 尚贤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课程说明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比如,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课程的一切目的,都应该落实到相关经典篇章的学习、阅读和分析当中。跟现在的小说散文等比较起来,先秦诸子方面的文章似乎还相当原始,但是它们自有后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而言,它们都是空前的,甚至也是绝后的。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发展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而阅读、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宗旨,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以上所说的这几个"有益于"。
4.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1.急需30个文学常识题,要原创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长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着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着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着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
2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 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2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
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2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2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3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3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30、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2.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文学常识大全: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长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着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着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着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
2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2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
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2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2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3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3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3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3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着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着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3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3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4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
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
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42、王勃写了着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43、骆宾王7岁写了着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4、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以后的着名诗人,他反对六朝绮丽之风,提倡古朴淡雅的诗风。
45、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
3.《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 小说《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孟子》 《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第一阶段:《论语》 《墨子》语录体为主《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
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
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第二阶段:《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
是一本集体着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
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第三阶段:《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着。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着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
4.中国 必背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集锦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着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着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着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 采纳哈~!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5.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着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_ 。
6.文学常识答案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集锦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着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着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着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
2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2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
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2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2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3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3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3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3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着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着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3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3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4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
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
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42、王勃写了着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43、骆宾王7岁写了着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4、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以后的着名诗人,他反对六朝绮丽之风,提倡古朴淡雅的诗风。
45、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画。
46、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诗表现了祖国边塞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47、王昌龄,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是他的代。
7.文学常识题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长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着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8.【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哪些】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 春秋末期:《论语》《墨子》 语录体为主 战国中期:《孟子》 《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战国末期:《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第一阶段:《论语》 《墨子》 语录体为主 《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墨子》:此书也是墨子弟子所记.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是说理文的一大进步. 第二阶段:《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孟子》:实则仍为语录体,但《孟子》是当场纪录,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体着作,其中大量采取对话,双方都有所辩驳,大大促进了散文向论文体发展. 《庄子》:有的仍含有辩驳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带有驳论,论辩,对答,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开始演变为专题论文,中国的论文真正地确立了. 第三阶段:《荀子》 《韩非子》专题论文 《荀子》:其文多长篇大论,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韩非子》:其散文特点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着. 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着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3,不是以驳论文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述为主.。
5. 求《先秦诸子选读》第一课的教案
教案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
——第一课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第2、4则选文,理解孔子勇担社会重责的精神。
2、学习和掌握家电的重点字汇;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两类人物,鉴赏“子路问津”“子路从而后”两段文字。
2、思考孔子勇担社会重责的现代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问津 辟人之士 遇丈人……
难点:第三则“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型:选修课专题
四、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
2、教师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兽以拯救百姓,大禹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治理洪水,这些都凸显了那勇于担当民族重任的悲壮。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导入:远古时代,天柱断折,九州崩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大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灭,大水浩大而不止,猛兽攫噬善良的人民,恶鸟抓取老弱的百姓。这个时候,有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并砍下大龟的脚作为天柱,还积聚芦灰来治理洪水。女娲补好了苍天,立好了天柱,诛灭了兴风作浪的水怪,使天下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女娲把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当成自己必须担当的命运。孔子不是女娲之神,但是他也有担当社会重责的精神。
二、语段解读:
(1)第一则:文中仪封人对孔子的看法如何?
(2)第二则:
1、孔子和长沮、桀溺一类人有什么不同?
2、长沮、桀溺的回答有什么技巧?
3、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长沮、桀溺对孔子选择的嘲讽?
(3)第三则:
1、楚狂人的唱词“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等有什么深意?
2、你认为楚狂人与孔子有什么区别?
楚狂归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时务而等待时机的远见卓识者。与孔子所不同者,在于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生不逢时的时候,便潇洒清高地度过一生;孔子不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更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更不会因为自我不得志而舍弃行道于万世之志。
(4)第四则:文中子路的观点是什么?
(5)第五则:文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三、体悟探究:
1、你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潇洒自足;楚狂接舆,看清时务,等待时机,潇洒清高;孔子之徒,断食绝粮,讥讽嘲笑,处境困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兽以拯救百姓,大禹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治理洪水,这些都凸显了那勇于担当民族重任的悲壮;但似乎那些勇担时代重责的人们总是悲剧性的人物。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2、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
四、课堂小结:
天下无道就是他投身于社会改造的巨大推动力,他有一种异常可贵的勇于担当的精神;他总是坚定地面对困难,不言放弃;他那么淡然地面对不解与嘲讽;困厄之时,他总有坚定的追随者;他显现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他那悲剧性的执着,千百年之下,是那么的令人肃然起敬。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下列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 (2)桀溺:
(3)是鲁孔丘与: (4)而谁以易之: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6)植其杖而芸:
(7)使子路反见之:
2、写出下列各项“而”的意义
(1)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2)而谁与易之
(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4)已而、已而
(5)趋而避之
(6)杀鸡为黍而食之
(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遇丈人:古: 今:
(2)明日:古: 今:
(3)不仕无义: 古: 今:
4、标明下列词的活用现象:
(1)孔子下 (2)植其杖而芸
(3)止子路宿 (4)不仕无义
(5)欲洁其身
六、板书设计
补充:
楚狂归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时务而等待时机的远见卓识者。与孔子所不同者,在于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生不逢时的时候,便潇洒清高地度过一生;孔子不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更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更不会因为自我不得志而舍弃行道于万世之志。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自此至以下“殆而”句是歌辞。接舆问凤鸟说,你的德为何如此衰微。孔安国注:“比孔子于凤鸟。”凤是神瑞之鸟,唯在圣君时代出现。而今孔子游说诸侯,无圣君可遇,犹如凤鸟非时而出,所以说:“何德之衰。”
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其关键所在就在于,孔子以“圣”为先,顺“时”而不待“时”;楚狂知道孔子之“圣”,但认为只能待“时”而后“圣”。在圣人来说,不得“时”,便需要“雪中送炭”;既得“时”,则需要“锦上添花”。“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中的“藏”,绝非“藏身”式的归隐,而是存道德于府库之中,就好比通过编订“六经”而载明大道一样。
知孔子有圣德,故比孔子于凤。但凤鸟待圣君乃见,今孔子周行求合诸国,而每不合,是凤德之衰也。谏,止也。言已往所行者,不可复谏止也。自今已来,犹可追而自止。欲劝孔子辟乱隐居也。“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殆,危也。言今之从政者皆无德,自将危亡无日,故曰殆而。而皆语辞也。“
【教学反思】
在讨论【体悟探究】里面第一题时, “……但似乎那些勇担时代重责的人们总是悲剧性的人物。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有学生谈到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孔子是自己折磨自己,他何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他这样变成一生都没有好好的享受自己的生命;
观点二:孔子大可以在鲁国好好的为官,壮大自己的名声。
观点三:孔子大可不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在乱世必须用暴力、战争来解决;
观点四:国外有些伟人是放弃自己优越的地位而到贫民窟里的,这正是他们的伟大;
观点五:如果孔子因为自己一时的困厄而放弃,而不是想说救一时之政治,万世之政治,那么就没有后代的君王对他思想的推广,他的仁政思想也不会在太平时期那么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