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培养语文思维
大语文时代考察的是语文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的综合能力。有些学生低年级通过死记硬背可能成绩还可以,但是一旦到了高年级或者到初中,他的语文就开始越来越走下坡路了,学起来也很吃力。那么如何提升孩子的语文思维能力呢?
第一,多角度让我们的孩子接触生活。阅读多元化。
第二,多讨论,多沟通,拒绝把语文形成哑巴形式。
第三,小学阶段不要过分重视分数。要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思维,理解,技巧方面的能力,不要紧盯着分数。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初中高中拉开差距的关键。
❷ 如何培养学生中学语文思维
一、教师教学态度积极
高中阶段,学生都是处于高压之下,各科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带着如此大的学习压力来学习语文,学生已无暇顾及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但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坚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语文教学,在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还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的。教师的积极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情绪表现,还需要付出具体的劳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丰富、讲解语气和速度的变化等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激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教师保持积极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教学,学生才能渐渐地被带动起来,进而语文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进入高中以后,学生进入青春期初期或者学龄晚期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了改变,由开放期慢慢转变为闭锁期。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举手发言。听课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对教师上课空泛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热情,才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例如,《离骚》是高中文言文中的名篇,也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鲁迅曾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屈子将自己的爱国情感充分地融入到了文章中,才使这篇佳作有了如此高的文学地位。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或是其他形式的网络资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悲壮的气氛,将《离骚》写作的历史背景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挖掘《离骚》语言韵调之美,感情之真,爱国之切,并将这种内在精神熔铸到学生的思想中。
总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课堂上进行设问,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
三、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
语文知识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无时无刻不受语文思维的影响。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语言和句式上进行教授和引导,而且应该注意不断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语文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是无限的,积极健康的书籍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语文思维,扩大语言词汇,提升个人品味。
例如,在古典名着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动学生主动学习,在课余时间多体会名着中语言的使用。在《水浒传・逼上梁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怎样通过场面的描写、语言的描写、装饰的描写,将林冲的心理历程展现出来:从身上弯刀的佩戴与否表现出他的戒备心强弱,从离开京城躲避高俅势力,到野猪林遇险得救,再到和店老板和谐相处,林冲一步步放下仇怨,决定过普通日子,直到雪夜打酒,避雪山神庙,听到高俅走狗的对话,得知妻子死去的噩耗,他怒气冲天,重燃复仇之心。故事的内容学生也许知道,但是,其中优美的语言、情节的安排、人物的特点等,学生就难以体会。
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教师充分抓住文章中描写的细节和整个故事的编排,细致耐心地讲解,一定可以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自觉进行思考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学,如何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拓展知识面,而不是仅仅注重教材的教学。教师应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在阅读中,慢慢培养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四、鼓励大胆创新与质疑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只要有思考,就难免会出现思想上的分歧和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大胆的质疑是提高语文思维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新理论的提出,还是新产品的研发,无不是打破常规进行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比如,在《滕王阁序》的讲解中,王勃年轻气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滕王阁中,写下了千古名作《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气势磅礴,内容包含天地,其中蕴含的感情更是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揣测,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的质疑不仅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对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进行仿写,将现代的景物融入到写作中,进行创新性的写作。
大胆的思维和质疑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对于其中的困难不应逃避,应积极应对并形成学生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追根问底的学习意识,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在写作方面,不能总是千篇一律地写议论文,要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小说等体裁的写作。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就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进行培养。
五、注重语文思维培养的长期性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这个规律。所谓的规律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是在教授过程中,针对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长期性的培养,坚持不懈。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是,系统的学习办法和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过程,既可以先进行文章内容梳理,再进行具体内容的解释,也可以先进行单句的解释,再进行全文含义的贯通。讲授的顺序和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应保持一致性,不可经常变化,否则,既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古典名着、文言文、现代文学、古诗词赏析等,每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将教材上的语文知识教授给学生,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思维的特点、语文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还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❸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思维能力该如何去培养呢?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
设置悬念,启迪思维。古人常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说明疑惑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一些疑问,让学中在思考和探讨中,开发自己的思维。比如在学习《狼来了》的故事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去阅读这个故事,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到最后,大人们都不再相信小孩的话”,设置一个疑问放在这,让同学们去思考,鼓励他们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在不断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长期训练下去,对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具有积极的正面效果。
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❹ 如何培养语文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具备较强人文性的课程,高中语文教材的编选是经由众多专家学者谨慎思考之后进行的,故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等均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特性发展等契合。在此期间,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不但能够在学生深入认知课文时提供帮助,也能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述能力予以锻炼。
一、通过单元教学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借助各教学主题单元设置对应的教学模式并构建单元教学情境,从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对自身思维层次予以提升。还能改善学习方式,进行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单元学习环境,高屋建瓴,体现知识系统的创新。
二、通过作文教学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素质教育模式下的作文训练,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必须对作文教学的既定教学目标和意义给予足够关注,将传统过时的作文教学方式变革更新,推动学生更好地写作,并在写作中将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升,且与文章内容有效结合。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挥,在写作教学中结合逻辑思维的培养,方可促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三、通过分层教学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高中生在学习、思维能力等层面会具有一定的差别,教师要通过教学工作对所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予以训练提升。通过落实分层训练与分层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在分层训练期间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中存在的不足,推动全体同学通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来提升。
❺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 ,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呢?一起来跟我了解下吧。
1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
一、提高学生对于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
学生自身对于创新思维的态度和重视程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自身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那么即使教师再努力也没有太大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在问题的设置方面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散和培养创新思维,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支持。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对于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才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 成语 文教学任务,而且也可以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机会,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由分组来对 文章 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丰富角色的内容,不局限于文章所展现的人物角色。每个小组在扮演角色展示之后可以进行全班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对于这些角色和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也是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过程,学生在思考扮演角色的时候就在不断创新和研究,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 方法 ,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
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 学习方法 ,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 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 思维方式 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 语文学习 中培养创造能力
我在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时,就让学生读读画画;碰上诗歌,就让他们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话和情节曲折的 故事 ,就让学生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发展了自身的语言,激发了 想象力 和创造力。我原来喜欢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但是使用过分了也不好。每个词语怎么解释,每个 句子 怎样理解,每个段落怎么朗读,全都由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现在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当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一方面我重视读书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 日记 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 倡议书 。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 报告 。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小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结
一、保证自学时间,提高质疑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早就养成了学习上的依赖性。教师成了指挥官,指哪条路学生就走哪条路,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回答什么问题,老师先入为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既定轨道,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围绕老师所提问题团团转,学生哪还有质疑的机会。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故在教学新课前必定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质疑、释疑,进行个人质疑后,然后小组内部解决疑问,集体解决疑问及各种形式的释疑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的质释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特别是中低级学生由于知识面窄,好胜心强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所提出的问题还比较肤浅,甚至没有什么价值,扰乱课堂的预期计划,但作为教师都要高度重视,不应不屑一顾或拖拉过关,或否定喝斥学生,而应在肯定其努力的情况下,给予中肯的指导,杜绝扼杀学生质疑兴趣的行为,充分保护好其质疑信心,调动质疑积极性,最初学生的质疑一般会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上,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对疑问的解开,会有茅塞顿开之感,尝到由质疑带来的满足,加上老师适时适度的表扬鼓励,学生定会产生质疑兴趣,逐渐形成质疑习惯。逐步提高质疑的能力,指导学生找有价值的疑点,让其充分自信地质疑,在质疑过程中不断思维,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巧妙设置悬念,积极开启思维。
“悬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心理特点,创设出有科学性、新颖性、针对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在导课时设置“悬念”,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重点及难点时主,设置悬念,可把难寓于趣味之中,排解学生的畏难心理,引起对重难点的关注,带来探索思维的自觉主动进行;下课前巧设“悬念”,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课停而思维不停,为接受新知识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篇小学第六册语文书中的课文时,我就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疑问式导课: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赵州桥建造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现在还在使用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巧妙设悬的疑问紧紧吸引住了学生,学生急于知道答案,自主学习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积极开启思维,迅速明确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本课重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引导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想。
语文教材 大部份是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塑造的艺术形象,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来进行二次创造造来实现艺术审美,所以语文课中最适于发展学生想象力,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有敢想才能创,在创中充分发挥想象;想象与创造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很多课文在行文中跳跃大,用省略号留下空白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此时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去填补和充实,充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许多课文的故事结尾言完而意未尽,给人们留下了广泛的想象空间,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想象,引导学生多种角度的合理想象的好时机,并给予他们的想象予以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想象积极性,如:教学《掩耳盗铃》这篇 寓言故事 ,故事结尾“没想到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就可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他被抓住后的情景。 ( 1 )经过 教育 →认真改正;( 2)死不悔改→吃了大亏。让学生在充分想象中领悟立寓之意。想象与创造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只有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才能有所创造,才能创新。
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作为教师应该在培养创造能力的思想高度去审视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因素和智力因素,从此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激情的语言,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识,通过创设情景再现,还原为学生独立探索创新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课前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本地较有特色的山形、山势,与之相映衬的湖泊、河流,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熏陶中激发学习兴趣。上课时,通过课本中桂林山水插图,各种桂林山的形态图,侧面图,去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师引导学生将它们作对比,了解桂林山水奇特的美,如此安排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 语文知识 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把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我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甘蔗渣乱丢,我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我还让学生围绕“爱护益鸟”、“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我让学生调查长江大桥的修通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怎么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实践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这也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状况,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首先是教者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
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学生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在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切实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富有趣味性、启发性为准则。
二、求同存异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蕴含着创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这么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培养质疑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创新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会用怀疑的态度接受知识,打破传统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求学态度,敢于怀疑老师,怀疑课本,养成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求知态度。我鼓励学生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敢于质疑和否定。
三、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对知识理解就会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会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着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投身 社会实践 ,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五、教学角色互换方法研究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设的过程。一个有 经验 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余地、探讨的空间和创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加入小组讨论。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这样,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完善小学生的个性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人的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完善小学生的个性,对于他们创新精神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的要求不需要太苛刻,从小加以塑造是最好的。小学语文的教材选择其中也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和优美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经典人、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只要能够对这些素材充分运用,势必能够在小学生的内心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在他们心中,教师不管做什么,往往都是正确的,所以创新个性必须是教师所具备的,它对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❻ 怎样培养孩子的语文思维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让孩子学会思考。爱思考,在平时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们多出一些思考题。遇到问题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
❼ 语文成绩不取决于练多少,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苦恼。孩子们各科都很好,光靠语言是不行的。
孩子不学国语,跟着学,跟着练习,但成绩不能提高。好难受啊!特别是随着教育部语文考试改革,未来的高考、高考、语文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大量的阅读进入试卷,孩子们担心读不完题。怎么能说高分呢?(你知道的)。
其实发生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由于我国现行的国语教育、中语言、轻文学、语文考试灵活性变化等原因,孩子无法真正进入国语的天地,无法了解一些语言学习的门道。
❽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之浅见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5期 作者:韩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实践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这也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状况,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首先是教者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对知识理解就会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会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着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创新才能,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四、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
教材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材料,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主要依据。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思维因素,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注意引导学生推敲课文的语句,启发他们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各种材料、各层意思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例如《科利亚的木匣》一文中,讲妈妈挖出箱子和科利亚挖不到匣子两个自然段,在理解时可引导学生对比着进行分折。妈妈的话强调了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依照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问题出在哪里?这里记录了科利亚的思维过程,得到的便是“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判断。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从中能够看出他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就能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思维训练。
五、打破常规,多方位开发学生假设、联想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能不能打破常规,改变这种老师堂堂主动,学生课课被动的局势呢?经过实践,我们灵活运用了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假设、联想,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例如在讲《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提出了思考题:如果当时周围没有石块乌鸦应当怎样才能喝到水呢?由于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难度,于是出示了几幅画面来引导学生联想,第一幅是位小朋友正拿一只杯子向另一只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衣盆里掉在外面的衣服角儿还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则是一位小朋友将几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来了。针对以上几幅富有启发性的画面,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种喝水的方法:将瓶子推倒,让水流出来;衔来布条一头浸在瓶子里,另一头露在外面,让水流出来;可以衔来小树枝、小杂物等放入瓶子,让水流出来。这样用投影片的映示富有启发性的画面加快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拓宽了思路,使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重视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体会、结构的理解,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把语言、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具体感受,做到有所感,有所知。如上《狼牙山五壮士》时,讲到课文的结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想五壮士跳崖后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续写这个故事。这种“再创想象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以及创造性,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尊重学生个体,抓住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只要教师能够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❾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设置悬念,启迪思维。古人常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说明疑惑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一些疑问,让学中在思考和探讨中,开发自己的思维。比如在学习《狼来了》的故事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去阅读这个故事,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到最后,大人们都不再相信小孩的话”,设置一个疑问放在这,让同学们去思考,鼓励他们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在不断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长期训练下去,对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的具有积极的正面效果。
观察、想象,训练思维。想象是一种无声的场景,能够带我们飞过千山万水,体会作者那一抹淡淡的感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尽情地想象,想象是打开思维培养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廉颇是如何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让学生展开无限的联想,并且可以想象他们之间进行了哪些交流,廉颇说了什么,蔺相如有没有原谅他等。这样,学生边阅读课文,边进行想象,在学习过程中,开放了自己的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活跃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活跃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大脑就开始活跃起来,长期的熏陶,对培养活跃性思维有极大发促进作用。教师应该抓住重点,用此方式来教学,不仅教学质量会更上一个台阶,学生的思维进步更会得到质的飞跃。
创设实际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所谓创设实际场景,就是要求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时,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将书中所描绘的场景再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诗文,创造一种有声的情景,让学生们体会作者的情感,或者鼓励学生在教室里对书中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表演,课堂气氛得到极大的活跃。教师在指导学习中,应该注重开发他们的多种思维模式,养成事半功倍的学习习惯。
❿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是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对学生的培养也必须贯穿在这一过程中,并力争让学生理解语文的思维方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探讨。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主体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训练、技能训练和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演、表现自己,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接受者为参与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上的角色定位,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应当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教师抓住启迪学生思维的契机,引导学生的思维走进一个体验、探究、发展的世界。老师不能怕学生回答不对,应多给学生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然能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兴趣为前提,大脑才能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才能更好地挖掘人的思维潜能。因此,我们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我认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心设计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要实施导学,将学生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学习目标上来。成功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时机。课堂上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如故事导入、歌曲导入、实物导入、图片导入等等。比如,我在《怎样写好细节描写》的作文课上是这样导入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长又黑并且还很粗的毫毛,一般画家为他画像时,谁也不曾画上。顾恺之则不然,他不但画上了这三根毫毛,而且画得异常突出,使裴楷粗犷豪爽的神情跃然纸上。裴楷脸上的那三根毫毛是别人所没有的。顾恺之正是抓住对象形体上的特点,画出了人物的神态、性格.这恰恰是他绘画的高明之处。这种画法实质上就是抓住典型细节描绘人物。写作也是这个道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这样自然的引入课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多动脑筋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感到每节语文课都有新鲜感。比如,自读课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让学生提前备课,然后安排一名学生讲课,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开展竞赛的形式。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故事大赛、知识竞赛等,获胜的同学给予奖励。语文学科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比其他学科更有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意识,多想办法,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的使用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已经过去,观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这节课中,我利用电脑下载了许多月球的图片让学生看,还给学生播放《水调歌头》的多媒体视频文件,让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了月球知识并积累了许多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4.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是兴趣的最佳养料。老师对每个大胆的质疑,每个新颖的发现大加赞赏,对学生思维、语言的独特性给予热情的肯定,尽量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往往会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宋代大学者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疑”的重要性。而实际上很多老师剥夺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只是老师把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抛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主探究意识,更不用说创新意识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会提问题,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新问题的能力。如开始学生质疑往往只能在文章字词的表面,这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把文章的前后文、不同段落联系起来思考,提出一些深层次的疑问,然后,再拓开思路,要求把课外阅读、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步步引导,最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并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有创意的发言和叙述。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在讲课前,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可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进一步的发挥。
四、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讨论中激活思维、磨练语言。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小组的同学共同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且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也可以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交流,这种方式比起由教师一个人包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方式来要强许多。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千万不要担心“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注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