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21 16:29:16

⑴ 如何上好语文课 论文

【如何上好语文课】
对于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是我一直深思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不断探索追求着的目标。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的公开课,她不经意流露出的洒脱与豁达、渊博与灵秀、从容与大度,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语一字、一动一静无不深深吸引着每位学生和台下听课的老师。我想:这样的课才是好课,这样的老师才是使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那么究竟呢? 一、 注重平时自身知识修养。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的精华,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一定的文学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中外文学史方面的知识、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创作知识、文学批评知识等。教师文学素养高,文学知识深厚,语文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薄,学生就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一节上得好的课不是因为处理教学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师的学识、思想、境界决定的。你对课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决于老师的文学修养。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没有过人的理解能力,没有博览群书的“厚积薄发”,是教不出精美绝伦的语文课的。因此,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博览群书,涉猎到各个领域,读文学大家的文学作品,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古代的文学经典,读教育经典。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实自我、教好语文。其次要具备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即语言应用学方面的知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言发生的规律、语言学的理论、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知识、逻辑学知识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必须随着时代的需要,随着教材的更新,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惟有这样,才能具备比语文教材更精深和更为广阔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二、 课前深钻教材,认真备课,确定学习目标。 不同的老师,受不同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教材的认识、理解领悟全然不同,对教材的驾驭、使用就更有天壤之别。课改理念主张“用教材教”。“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我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和根本,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基础。认识新教材,读懂新教材,钻研新教材,才能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我们现有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资源,也是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的“桥梁”。充分地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手解读教材,工具性包括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人文性是从大语文观来讲的,即:教材中所渗透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等。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点来编排的,承载量大,包含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去挖掘,去钻研。钻研教材要掌握“四点”,即抓住“特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剖析“疑点”。“特点”是指每篇文章本身的特色、风格,包括文体、结构、语言上的特点等;“重点”是指教材中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起主要作用的部分;“难点”即为学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疑点”指学生阅读后,仅从表面理解,深究下去可能产生的疑问和歧义。这样才能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有了教学思路,就要确定正确的学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精辟地指出:“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时,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要素。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新课标倡导对教与学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因此,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就像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的。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在备课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应该思考: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哪几点?学生会以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的难点?学生是否喜欢我的这种设计?这种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合适?哪里开展比赛,哪里进行游戏,哪里适合表演?哪里运用分组讨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提前预设,做到心中有数。当老师在课堂提问学生时,出现没有学生发言或学生乱回答、瞎搅和,给老师难堪时,老师是否反思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学生还是在自己?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老师教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去开处方,药味须时时加减,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王守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要因人而异的道理。要做到因人而异,就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当你了解了班上每位学生知识层次,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备课时又确定好了由那一层次的学生回答,即备了学生,就不但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而且通过问题的回答,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发他的学习激情,使他学习更努力。 三、把握课堂这个重要环节。 无论是平时的积累,还是课前的准备,一切都将服务于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活动。首先,找准一堂课的切入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要讲求艺术,根据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目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开课的形式新颖,做到在开课的过程中创设激情,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望,启点给学生思维求异的方法,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住学生,缓缓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如我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开课时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感悟。课文中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师层次清晰、条理明了的引导下,反复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地内涵,才能真正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朗读,学生能体味到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课文描写的场面、人物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在读中既培养了读书能力,也为语言表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德到自己的心胸和筋骨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的这段精辟段描述,便是朗读感悟的实质。 最后,围绕课文进行拓展延伸。语文课如果只是进行研读、品位,还是不够的,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又能够带领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如我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经过本课的语言感悟、朗读训练后,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有的学生说:“我要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小鸟,让小鸟生活的家园永远茂密”。 总之,上好一堂语文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好语文也不是一日之功。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说:语文老师应该以一个学者的姿态站在讲台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学中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充实自己地的专业知识。做一名学者型教师、研究型地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希望语文教学的政策更宽松,标准更科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那是教师专业成就和职业幸福感的需要,那是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愉悦感的需要,更是课程自身完善并取得学科尊严感的需要!

⑵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教学论文,职称论文电大物流毕业论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政治毕业论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建筑学毕业论文公共管理毕业论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金融毕业论文自动化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毕业论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护理学毕业论文财税毕业论文 代笔

⑶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论文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支解了教材的丰富内容,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或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部分年轻语文教师在各种评优观摩课中,为展示自己的所谓“风格”、“风采”,常常出现了一些“秀”课,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课结束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呢?完全是教师在台上自己“做秀”,做给听课教师看。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学。(3)教学改革大张旗鼓,缺乏实效。在教改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一些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不乏流于形式,实效不大。有效教学顺应了当前“减负”。随着“减负”活动的深人开展,大家更是把目光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如何让学生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这些都是在减负之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最佳路径》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动画片断,创设情境,介绍迪斯尼乐园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结合课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插图来告诉学生,本文叙述的正是孩子们喜爱的迪斯尼乐园的有关故事,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2.保证时间,提高质量
语文是一个特别的学科,需要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么这种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己的阅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保证好学生的阅读时间和质量。一堂语文课不可能也不允许有较长时间安排学生自由阅读,学校的图书室,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但是,单单靠学生自己借阅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的,所以学校还要定时安排中午的时间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学生阅读时间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学生真的去读了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去图书室进行阅读。其实,我们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许多东西,学生都可以去图书室查阅相关的内容的。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事情,学生对诸葛亮很熟悉,但是对于他的一生却是了解很少,而在练习2里,出现的成语里,讲的恰恰是诸葛亮一生的经历,于是在上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去查阅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学生们去查阅后,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给学生上成语,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并且能说出一些相关的故事来。这样的阅读,是教师引导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质量上能得到保障,并且能及时检验他们的所得,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值得一试的方式。
3.抓住时机,深化阅读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在不少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课后小练笔,那么,如何把这些小练笔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小练笔时,学生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课文里,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对于学生写的小练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动手修改,把它当作作文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目的。如《天安门广场》中,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介绍景物方位的小练笔。交上来后,发现个别学生介绍的地方,让人看了不明白,于是我就让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如《我的小房间》、《我家的客厅》等,学生的兴趣来了,话也多了。说话也有条理了,经过修改,他们的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得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弥补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
三、落实措施
1.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教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做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能经常用考试、作业来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3)教师要妙用奖励。奖励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 3.教学形式要多样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学学问问,不学不问,哪来学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的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质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由,我们的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语文,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形式多样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4.多多反思。
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写反思是何等重要。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能弥补教学中的失误,也能记下自己教学中的“金点子”,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多多反思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⑷ 如何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 论文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大都采用灌输式或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初一时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挺积极,到了初三时就了了无几了,只有教师在唱独角戏。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实践舞台,让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现实,课堂教学还是以班级制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也自然成为班级学科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为指引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要以指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为主线,合理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人,也是发展中的人。因而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新观念,尊重学习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机会。这叫“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浪漫春到来”,使课堂气氛活跃。为此,教师必须调控,做到面向全体,既要发展优等生,更要重视提高中、下水平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爱。课堂优先让他们发言,让他们发表自己意见或看法,并得到适当的评价和肯定。让他们认识自身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并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充分创造条件,让课堂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点是各科教学时都要值得注意的。
二、弄清症结所在:充分地预习是课堂发言的基础和动力
1、要加强预习指导。预习前,教师必须指出预习的目的、范围、方法和重点,使学生目标明确,心中有数。
3、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记号或写出笔记。如:把每段的中心意思用红笔标出,对于疑难问题可用批注的方法写在书眉上。这样做,会促进自己思考,能抓住章、节中心,它将提示自己哪些总理应该深入钻研,反复学习或者注意听讲。对于自己有心得体会的地方也应做下记号或写出笔记。这样,听课时可以和老师讲的相比较,老师讲得好,对自己启发大,理解深,老师讲的不如自己想的,可以提出来,教学相长。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会学习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唯一良方
吕叔湘先生强调:“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方法,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1、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质疑问难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老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教会学生提问题。①预习质疑: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先摘录疑难,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②精读质疑:学生在初步熟悉了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重点词语句子、文章的内容、结构的安排、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发问,促进学生思考。③总结质疑: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这时,引导学生整体回顾,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可以起到教学相长。
2、教给学生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
①初一入学就学生通读课本的“说明”,弄清本套教材编排的脉络,如初中语文的阅读教材分为三个阶段,教学重点和编排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联系生活水平,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第二阶段(第三、四、五学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编排;第三阶段(第六学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文学体裁编排。这样,学生对初中阶段阅读教材就有个宏观的了解。
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标。学法指导不能急于求成,这是一个不断内化、不断吸纳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具有阶段性,如初一侧重教学记叙文,教学时,我们要教给学生以记叙的概念、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以备学生学后能“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两头,消除了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了课堂参与的信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⑸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小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这短暂的40分钟,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一、做好协调,抓住时机适时进行规范教育。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保证。语文课堂上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小学生在交流阅读体会时,有话要说,不吐不快,或意见与他人达不成共识时,情绪无法自控,会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大闹情绪,至于别人讲什么,他是一概不知,内心只想着自己表达的意思。这时,教师往往感到比较棘手,倍感压力,对孩子们的常规习惯不佳感到焦虑。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发挥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可以这样提醒学生:“大家都在积极思维,这是好的。可大家都在讲,我都听不清你们说什么了,不如一个个说,让大家都能了解你的想法,好吗?”“学会倾听也是一种好习惯。”
教师抓住时机适时进行规范教育,让孩子了解规范内在的意义,才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选择方法,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有些教师在教学初始时,常常从零开始讲授新课。如在教学《放飞蜻蜓》这课时,有教师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陶行知吗?陶行知为什么要放飞风筝?蜻蜓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导入忽视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的事实,忽略了校园中、教室墙壁上陶行知的名言,是假定学生什么也不知道来组织教学的。
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求。”事实上,导入作为教学起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导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课,架设生活和语文的桥梁。
1、牵手生活,激发课堂情趣。
一次班级读书活动,笔者是这样组织的:读书会前播放流行歌曲《龙拳》,听着音乐学生兴奋地交头接耳,个别学生还跟着音乐哼唱。音乐播放完时,我问:“听出来是谁唱的什么歌吗?大声地说出来。”学生显得异常兴奋,立即回答:“周杰伦的《龙拳》。”我说:“看,我们人人都知道,难怪叫流行歌曲呢?只是,流行的东西,要想成为一种经典,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手上拿的两本书(我举起《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在刚刚问世时也刮起了一股流行的旋风,很多年后的今天,当你们捧起这本书时仍然是如此的喜爱。因此,我就在想,这本书最打动你们、最吸引你们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我想听听你们心中的想法……”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丝丝入扣,将学生的兴奋点与交流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学生在学习交流和日常生活中,学会了许多歌曲,接触到了许多影视片段。导入新课时,恰当地运用影视片段、流行歌曲等,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协调的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注重积累,关注语言素养。
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彩句段、名言警句、对联长诗等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必修内容。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积累为基础,促进学生的语言素养的发展。如在教《牛郎织女》一文时,先让学生说说描写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词语,学生说出了“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相敬如宾”等词语后,用语言导入:“可见好景不长,这样温馨平静的日子,不久就如过眼云烟般消失了……”
事实证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容易是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常新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尤其是导语、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具有多样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关注细节,凸显细微差别准确品评鉴赏。
目前仍有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在频繁地分析课文,直接肢解文本内容,引用的资料泛滥成灾,把语文讲“肿”了,效果却很不佳。着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阅读,要紧的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教师不光要重视引领学生品读赏析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优美语句,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关注一些不太引起学生注意的,看似平常的词语或是简单的语句,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品读。
《荷花》中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般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孩子解读为:一个“冒”字体现了白荷花的动态之美即可。细细掂量这个“冒”字,你仿佛感受到了一个争先恐后、一种亭亭玉立、一种挣脱拘谨后的自由、一种蕴蓄能量后的喷薄。白荷花们是那样的充满活力,那样惹人喜爱,她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身段、自己的容颜、自己的精神和气质。读着“冒”,嚼着“冒”,你自己也仿佛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白荷花。
有人以读到“饱经风霜”一词,便在脑海中浮现出深深的皱纹,深陷的眼眶,充血的眼睛,黝黑的皮肤,瘦削的下巴,无助的神情,甚至枯黄凌乱的须发……语言总是以表象或概念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之中的,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表象积累,语言也就没办法经受同化或顺化,进而在大脑中安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以丰富大脑中的表象材料。教学中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换词练习、词义比较、不同语句表达效果的品评与鉴赏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可以加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凸显细微差别,准确理解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当。
四、熟读成诵,强化记忆复述巩固阅读成果。
复述,看似枯燥实质丰富多彩,看似机械实质提高能力。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会说话”,而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狼和鹿》一课时,根据教参的提示把复述课文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理清脉络,精读课文后,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尽管出示了复述的要求和方法,给足了练习时间。学生上台复述时,课文重点部分——“狼被捕杀后,森林和鹿的变化”,学生基本不能具体、生动的复述出来。学生在复述过程中,语言结巴,对成语和生动的比喻句往往不能复述出来,更别谈什么创造性复述了。这样的复述有用吗?进行了反思后,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增加一项:背诵全文,明天检查。第二天,复述效果出人预料的好。
周恩来总理说:“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儿童在记忆力最佳时期积累一些规范的语言,必将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练笔,生成主动愿望拓展延伸课外。
有专家言:“要把写挤进课堂。”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那宝贵的课堂时间写出成效,让学生真正用“笔”来思考,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最常见的套路就是结束本课时对学生说,课文学到这儿,你最想对谁说写什么?拿起笔来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学生埋头写话,然后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听多了,细细揣摩学生发出的感慨,要么套话连篇,如“孙中山,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要么错误百出。而教师对这些无关痛痒的感慨只是一味地附和,使人感到有些生硬、茫然。
要提高练笔的有效性,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不能尽是发感慨、补空白,更多的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是否想写,学生会如何写。在设计练笔话题时,需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产生表达的欲望,渴望情感的宣泄。如此一来,学生练笔就从教师的命题作文下的被动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愿望。就上面的“孙中山,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当学生发出大而空的感叹时,可适时追问:“你想向孙中山学习什么呢?请说具体一点好吗?”
2、学生练笔往往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组织语言的过程,而课内短暂几分钟就要学生完成一篇像样的练笔不太现实,甚至导致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因此,在不加重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将练笔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认真完成。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批改,调高练笔的实效。
六、有效体验,交叉渗透整合设置三思后行。
笔者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前,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缠足这一陋习,布置每位学生回家后用嫌小的鞋子挤穿半小时。课上交流时,学生纷纷倾吐心声:哎呦,我的脚疼的一步都走不了了,脱下鞋是脚上勒出一道道印痕,气得我一把把小鞋摔出老远……一开始,还为这一设想沾沾自喜,可课后经过反思,认为这样的体验和交流是无效的。且不说学生都是在抱怨穿的那双小鞋而不是裹小脚其事,单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其次,裹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体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心灵上的蹂躏、人格上的践踏。这些在穿小鞋这一短时体验就能感悟到吗?这显然是考虑不周。在以后的教学中,设置体验情境时,总是要三思而后行。
因此,追求有效个性的课堂阅读教学,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完善。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抱着“问题就是课题”的研究理念,在实践研究中解决实践问题,那么这样一个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就成了实现自己有效教学,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就能较好地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⑹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论文

摘要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首要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导入;善设问题;教学方法多元互补;营造课堂乐学情境;运用先进新颖教学手段等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培养方式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意义及作用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以饱满的精神和情绪去对待。意志随兴趣的日益浓厚而更加坚强,虽面对千难万险,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学习兴趣就象一根绳子一样,经常牵引着一个人的注意力,使之集中深入到事物的内核,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7]”。学习兴趣是内外因最自觉的沟通者,它是能够引导一个人循序渐进地不懈追求,加强记忆的重要因素。人的大脑对有兴趣的事物,最敏感信息也就是这样被接收者的兴趣所吸引,兴趣又被经常接收过来的信息而强化,在大脑里不断形成强兴奋中心,一个人对深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记忆,且能长时保持。学习兴趣是诞生灵感的催产剂,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打开创造思维闸门的钥匙,可使创造性思维的闸门会突然打开,将潜在的智慧挖掘出来,为灵感的诞生催促助力。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时候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未来的成才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充分的准备作用。学习兴趣是人才成功的真正秘诀。
二、培养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10]”。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画面等都能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要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导入激趣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是导入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别出心裁地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导入功能,激发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好的导入可有以下几种。
1.善用故事、图片、图画美术等艺术形式引起学生兴趣
第一故事导入。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能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学生马上会提起精神来,这效果比说教更有效果。如学《三打白骨精》这课中,教师可以讲一讲有关孙悟空的故事,去掉学生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学习中来。
第二图片导入。图片是学生比较爱看的,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有关的图片,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突出要学内容。图片可以引人入胜,也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当中。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看看有关海洋的图片,从中引导海洋的有关知识。一来激发学生看的兴趣,二来通过对比直观表达教学内容。
第三画画导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动,以兴趣为主。若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把美术图画运用到教学当中,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知识通过图画能做到要求适度,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识字教学当中可以通过画简笔画图来表达生字的意思,然后再引出生字,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善设问题引趣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运用课堂提问,每一堂课都要“掌握课堂提问技巧[4]”。课堂提问要问得巧、问得妙,才能恰到好处,一般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课堂学习。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创设了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情境: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它的嘴巴不够长,怎么也喝不到瓶子里的水,那乌鸦会怎么做呢?用此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赋予了课文语言的实际意义,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讨论都兴致盎然,感同身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直奔中心设问,抓住关键点。直奔课文中心设问(或关键处设问)能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如“庐山的云雾”中可以提出“云雾”有几种变化特点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讨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三在内容关联点设问,真实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不同的体裁和内容,采用模拟对话或扮演角色、实物对比等多种形式突出问点。如在“春日偶成”的诗中可以先读诗句,然后指导学生看图,然后再问学生这句诗句的意思(主要描写那些春景)。最后教师直接引课文内容讲解,如“酒旗”等事物的描述。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元激趣互补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情趣[2]”。教学就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互补主要有几方面。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其要求是,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如《圆明园的毁灭》和《再见了,亲人》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应指导学生准确地概括。根据这两篇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采用连段意法比较好,中心思想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关键词句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概括。这样一来能更充分地围绕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2. 发挥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兴趣
语文兴趣教学还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的发展、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设计问题,并加以恰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从狭小的生活圈中走出来,去感知大自然中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所蕴含着的美。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通过启发引导,展开联想,让学生认识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的无价之宝;二是强盗所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通过联想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皆能事半功倍,也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
3. 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兴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精心设计练习,它是兴趣教学巩固知识的基本保证。知识要通过练习才能得到巩固。生字、词语和课文内容,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和理解。采用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在新课文教学中有关抄写句子的习题可以这样设计自动作业。先轻声朗读句子,理解意思,注意易错、易混的字词,再抄写句子;最后检查订正,轻声熟读句子使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变单一为多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对于已经做完作业的学生,为避免发生枯坐现象。首先,让学生自编作业。教师课前教给方法,留一定的机动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来做。其次,可让学生提早离开教室。课堂学习任务既完成,不妨让他们展开自由的翅膀,离开教室饱尝童年情趣。
4.用游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同时也可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留点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必须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创设语文知识游戏性情境[9]”。这样才能使游戏更贴近学生,也使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生字的同时,可以展开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听听说说、看看读读、唱唱玩玩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字、词、句。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设计、翻新游戏,达到预想教学的目的。
(四)营造课堂乐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环境培育人,好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重视课堂乐学环境的营造,大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情趣化产生的学习动能是不可估量的。营造语文教学情趣化,教师必须和学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绝非等级森严。需要沟通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语言等特征,使学生享受友善温馨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学习反馈,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时不关心着他们。学生取得了进步,我们一个赞许的微笑,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肯定,师生的感情就发生共鸣,从而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构建课堂和谐氛围。课堂的和谐气氛至关重要,提倡“语文情趣化教学[6]”。就要坚持“学道不忘激之以情,增智不忘引之以趣”的原则,注重语文知识的情趣化教学绝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常教常新,不断地给学生新鲜感,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和一定的任务,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变换一些方式,在语言艺术上可以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用费口舌就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到知识。
教学再次要生活化,以学生为本。“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语文教学[5]”,增强教学情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极诱导学生对于语文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把生活搬进课堂。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才具有真实性。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如“螳螂捕蝉”这一课中,可以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况,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生活,进一步来解释寓意。这样更能接近学生心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不紧能活化课堂,教材、教法也能活化。
再其次要实施“语文情感教育[8]”。激发学生情感,要求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等情感需要。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得以外在的倾吐,并借助外物使情感得以拓展和深化。
(五)运用新颖先进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单靠语文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将文学之美传达给学生,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必需打破单一的口授常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手段。大体有如下几点:
1. 运用电教手段
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丰富的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2.文艺一体、激情激趣
一是援引音乐、绘画到教学中。音乐可以以乐“衬”文,以乐“赏”文。若能恰到好处地配以情调一致的背景音乐,学生很快便会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从而也就对作品的主题、情感理解得更深一些。对于文学作品的内涵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入细致。如在学诗歌时可以通过音乐衬托,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身临其境般地教学更加适当地运用可以使僵化的教学模式变得生动,更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绘画给学生新刺激,给学生以新奇感受。“借助绘画激发学生兴趣[11]”。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联想和想象,诗情画意一体的课堂,倍受学生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引用书法、电影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写字、课文教学随时要新颖化,适当地在教学时把某些书法作品引入课堂,一则激发学生兴趣,二则又能透过书法作品本质地理解写字要求,吸收更容易;综合艺术的电影引入教学,边讨论分析,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韵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情操也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写字教学中,生字的教学可以用书法有关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能更形象地表达字理,结构使学生更通俗易懂。
兴趣教学在课堂当中使学习者对学习持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能在适当的时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还可以创设一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以乐学为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会得到好的效果。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如需要其它的,请联系旺旺 文交天下友

⑺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
,
同时又
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阵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教育的发展
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
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地位和作用。只有提高“教”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如
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课堂教学中的
"
填鸭式
"
教学方法,增
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有限的
40
分钟课堂
教学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最大容量的获取真正理解
的有效知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当
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本文就来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

一、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兵马未动
,
粮草先行”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首先要在课前下
功夫
,
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
,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进行预
习。

1
、重视文本内容的品读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
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
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因此
,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
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
挖掘训练要素,
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

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
凭借,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如一年级教材



家》

一课
,
这是一首儿童诗
,
只有短短的两句话
,
第一句话用学生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事物
作比
,
让学生跳出头脑里固有的自己的那个小家的概念
,



家”

先有广度的
了解
;
第二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到祖国是我们的家
,
没有祖国的哺育培养
,
我们
就不可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
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对



家”

再有深度的理
解。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
,
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
重视解读每一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为充满活力的孩子
,
带着已有的知识、

经验、

思考、

灵感参与课堂活动
,

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
,
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

多变性和复杂性。
语文课
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
,
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
,
删繁就简
,
做好教
学方案的预设。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
,
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
识储备
,
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

3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教师在解读了学生、
品读了文本的基础上,
还要研究书后习题
,
同时又要站
在学生的角度
,
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
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之后
,
再参考、

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
,
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
研究
,
学会学习
,
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
,
充满情感的交流与
心灵的沟通。

4
、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
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
就不可能有
高效的课堂教学。
实际教学中,
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
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
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
让学生提前进
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
教学即
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
收集与学习内
容有关的资料。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
能力。

⑻ 如何进行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论文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执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学,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5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79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0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7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3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4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4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0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