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31 09:34:36

⑴ 语文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一、利用教材,对重点词句的剖析来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重要的一条渠道是借助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它集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还是除小学品德与生活外的一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学科。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表面上看,教学时间比其他学科长;从学习内容上看,课本内容比其他学科更适合进行德育渗透;从实质上来看,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生活的必备工具,还是我们认识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它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学生勇挑重担的社会责任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句、段、篇来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字、词、句、段、篇,能运用感情进行阅读只有后三者。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语句优美、内容生动、思想性强的写景抒情文章比比皆是,这些文章真实再现了自然的风景和生活的场景,为小学生呈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令人神往的天堂胜地。对于这一类文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充分了解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对重点语句、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全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认真分析,精心设计,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配合,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情境。这样,通过角色表演,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的,不再是“死”的,课文中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变得活灵活现,仿佛课文中的人物就就在自己的身边,或者就是自己。这样,就让学生“走”进书本,让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自觉地变成课文中的人物,感觉课文中人物的处境,带着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去学习课文,去理解课文,从而强化学生体会,这样课文所描绘的形象就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五官,从而充满情感的色彩。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演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和记忆,真切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德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内化。

⑵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答:(一)精心钻研,在教学设计中预设育人氛围。
(二)灵活驾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德育。
(三)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五)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六)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笔者浅谈一下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因此在编排教材时应体现时代性、趣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然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将教材准确地把握好。将编写者的编排意图充分领悟出,将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充分挖掘出来,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判断是非对错、善恶美丑。


例如在教授《蚂蚁的救助》这一课时,这课讲述的是一只蚂蚁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互相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重,也告诉人们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通过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里面所要表达的哲理,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生命的伟大,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教师要通过引申发挥,让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德育功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因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1.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


2.在分析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

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具体分析,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


其是我国古代、近现代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的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形象的道德感召力。如在执教《祁黄羊》这课时,我让学生找出晋悼公让祁黄羊举荐人才时,祁黄羊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他是一个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唯才是举,外举不避仇,内举不必亲的人。


3.在重点词、句的讲解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有些字词在文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理解,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字词学习不容忽视。


4.欣赏插图,利用图片渗透德育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黄果树瀑布》一文,除了书中的插图外,再利用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不同角度的图片,二者结合,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再配之教师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川的壮丽,产生了自豪之感。


5.在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中渗透德育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在记叙童第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以相似的结构和语言有层次地表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教材本身有许多可供比较的条件,利用这些条件,教师可采用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将情感渗透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6.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施德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安慰》《学会鼓励》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苏联教育名家加里宁说过:“学生们还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播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就要充满阳光,如今,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意识都大大增强,他们并不是对教师言听计从,而是特别注意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实践中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并从教师身上选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榜样。


“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言传”;还表现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身教”。所以教师本身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学生才会对教师出自内心地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恰如其分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以社会为课堂,讲课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知与性的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⑷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提出,落实德育也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德育的宣传,提高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实施德育;其次,教师要将德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立足学生发展,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在语文阅读中渗透德育
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汇总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中,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在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与该课文有关的视频,将学生置身于作者的感情之中,让学生直观地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识字,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疑就会让识字教学变得枯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其独特的寓意,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如,在学习“打”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个字组词,有的学生会组“打架、打人”,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组的词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打架、打人都是不可取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德育的基础。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严厉,不仅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同时也使得学生害怕老师,而这样的课堂环境不利于德育的渗透。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应当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进而方便学生接受德育。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善于换位思考,多鼓励、少责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让学生爱上老师,进而爱上课堂,为德育的实施提供支持。

(五)创设德育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不仅可以高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如在《鸟的天堂》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鸟会有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只要生活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从而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如何保护大自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机遇与危险并存。其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对现有的认知存在误区、技术水平不达标、缺乏系统化的理论以及缺乏专业型人才等等。

(六)强化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要想有效渗透德育,强化教师能力培训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鼓励并倡导教师深入学术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强化教师职业素养教育,使教师主动去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作为教师,更要主动去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⑸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里面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汉语具有明白、精确、富有灵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它的创造能力也非常强,数量有限的汉字却组成了无穷的词汇,而以汉语言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更是魅力无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思想教育。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精选的篇目,不少都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懂得将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形成时代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思想教育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科学思想,让学生信仰并追求科学真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3.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描写亲情的文章也不在少数,教师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里面记叙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情。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继尔,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应注意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例如,讲课文时,可使学生在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还可以配上与课文相适应的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这样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十分有效的。
2.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德育实施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可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而使他们在阅读中受到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3.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学生在整个作文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感悟,必然会触发各种情感,对所写事物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因此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应像政治教育那样明确和直接,而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出,这样也较能为学生们接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应当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正确思想感情的熏陶;再次,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实际,对文字蕴涵较深的细微之处作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情感,使之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2.德育教育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遵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相比小学时期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语文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一阶段,德育活动要体现导向性、益智性、实践性、趣味性,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使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3.语文教学中要讲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德育结果从德育过程中产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为学生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炼提供机会和条件,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把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因素转化成学生个人的情感品质和行为习惯,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产生应有的实效性。
总之,语文是集语言、思想为一体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将德育工作有机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各种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⑹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古今对比中进行德育渗透

其实很多文章本来就是反应的现实生活,而文章反应的多半是已经过去了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本身已经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古代生活。这种时候就可以很好的结合古今生活的不同进行对比,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教学《捕蛇者说》这篇文章时,我们通过蒋氏三代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接受苛政之害的事实,结合了我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些苦难生活,并结合小时候编的一些儿歌,再结合学生今天的生活水平来对比,对学生进行了一场历史的演变中的教育。又如在教授《陈毅市长》时,我搜集了平时学生从父辈口中听到的带有“洋”字的产品如“洋钉”“洋油”“洋马儿”等,也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教育学生。最后我说:郑智化曾经唱过“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作结,对学生进行了一番灵魂的洗礼。

二、通过评价课本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变成附加的成分,而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挖掘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比如在教《一厘米》这篇课文时,我们具体分析了陶影这个人物形象,认为她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母亲——自己身上都有一些缺点,加上经济状况不好,但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大家风度的、有教养的人而做出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她虽说平凡但绝不平庸。说到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在你十几年的成长经历中,你的母亲对你又是如何教育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母亲比陶影更出色,就请以《我的母亲何止是陶影》为题写一篇文章;如果你认为你的母亲做得不够好,就请以《我的母亲为何不是陶影》为题写一篇文章。

评价作文的时候,我选择了写做得好的母亲的文章来作为范文,而对那些写自己母亲做得不够好的同学,我这样说的:其实,好些同学的母亲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而是不懂得怎样爱……因为她们以前没有机会读书,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如今,我们都有机会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的熏陶进行思想的交流,我希望你们以后在教育自己后代的问题上不要步前一辈的后尘。

⑺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
一、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拨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亚落日》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卢沟桥的烽火》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他们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懂得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抓住“拉、撑、护”三个动作,突出“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这一个“撑”,让学生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黑暗中,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除了课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里进行的各项集体评比活动、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体会合作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

⑻ 如何在高中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生如果能拥有完善、美好的人格,积极、健康的思想,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净化自身情感和提高人格修养。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

一、在语文课堂上贯穿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大方面。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抱着一颗爱国心,才能够保证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和谐相处,繁荣稳定。只有人人有一颗爱国心,才能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指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无限忠诚,这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也像一条红线,时时贯穿在语文课本当中,值得高中语文老师注意。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是描写个人的爱国热情的,有的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类文章的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爱他人的品德。例如,读文天祥的文章,可以用适当的课堂篇幅来强调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读杜甫的诗,在欣赏诗歌的美好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同样,其他的德育元素,也可以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找到线索,可以巧妙地贯穿在语文课堂中。

二、在语文课堂上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必备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康、成熟的思想和品格。学生将来必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他们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做出理性的判断,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判断标准,既不至于在困难面前手足无措,也不至于随波逐流。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道德观念、人格观念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1.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汲取人格和道德力量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培养十分重要。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这些作品有了自己的个人化的理解和认识。这个时候,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汲取课文中以及课外篇章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比如陆游的坚韧,黄宗羲的通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的勇气等。在这些作品的引导下,会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坚实而强大的道德基础。

2.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只有树立了一定的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更多担当,才能更有勇气,才能有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包括对他人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将来走向高校,走向社会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立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心态,学会善于和别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要懂得和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意见,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更要学会尊重自己。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活动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完美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就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